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特征。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4~6岁患儿中,随机选择43例纳入ADHD组,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神经系统疾病和重性精神病。同期在广州市某幼儿园随机选择32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排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品行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躯体、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对两组儿童应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hinese-WechslerYoung Children Scale of Intelligence,C-WYCSI),进行智力评估。结果 ADHD组儿童的总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在正常范围内,但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DHD组在知识、图片词汇、算术、图片概括、领悟、动物下蛋、迷津、木块图案8项分测验的得分,亦较对照组明显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DHD组|VIQ-PIQ|≥15分者为22例,对照组为3例,ADHD组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分离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因子分析中,ADHD组的言语理解因子、知觉组织因子、视觉刺激理解因子、同时加工、继时加工及行动计划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其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的差异。 【方法】 根据DSM-Ⅳ对厦门市初诊的120例ADHD儿童进行诊断并划分亚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120例ADHD儿童和67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比较。 【结果】 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得分(t=7.826,5.183,7.688,P均=0.000);三组亚型ADHD儿童的CD、PIQ和FIQ等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34,3.899,3.190,P=0.001,0.023,0.045);ADHD儿童智力不平衡率为20.0%,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6,P=0.004);三组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平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8,P=0.215)。 【结论】 ADHD 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健康正常儿童,其言语和操作能力发展不平衡,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药物治疗是矫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的重要措施之一。既往药物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儿童 ,对学龄前儿童关注较少。近年来进行的采用对照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 ,精神兴奋剂利他林治疗学龄前儿童ADHD有效 ,副作用轻微。建议对行为治疗效果欠佳或症状严重的 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给予利他林治疗 ,同时注意防止和正确处理用药过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特征。方法 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154例6~14岁ADHD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并与102名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ADHD儿童FIQ在70~129,其中智力超常0例(0.0%),高常6例(3.90%),平常112例(72.73%),边缘36例(23.37%);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及Kaufman三个因子得分均较正常儿童低(P<0.01);在各分测验上ADHD儿童除“知识”外余10个测验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FIQ和PIQ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ADHD儿童|VIQ-PIQ|差值>15者比例与正常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Kaufman3个因子得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但不存在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以及智力结构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治疗是矫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重要措施之一。既往药物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儿童,对学龄前儿童关注较少。近年来进行的采用对照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精神兴奋剂利他林治疗学龄前儿童ADHD有效,副作用轻微。建议对行为治疗效果欠佳或症状严重的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给予利他林治疗,同时注意防止和正确处理用药过量。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其三个亚型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的特征。【方法】采用WISC-CR,对110例三个亚型ADHD儿童和35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ADHD组儿童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HD组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之间的平衡性差,且注意缺陷为主型(PI组)和混合型(CT组)智力发展不平衡者明显高于多动或冲动为主型(HI组)。ADHD组儿童是随着年龄的增加,HI型比例下降,PI型比例上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DHD组儿童的智力水平较低.其言语和操作能力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陈静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5):93-95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某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学龄前ADHD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只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12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6例,有效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0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3.3%。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3,P0.05)。结论医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应给予ADHD患儿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针对患儿的表现及其心理问题给予其合理的行为干预及心理调试,以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常在学龄期被诊断,但在学龄前期已经表现出较多的行为问题,因此,早期诊断注意ADHD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学龄前儿童ADHD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整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共病(comorbi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tic disorder,CAT)患儿智力特征。【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hina-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C-WISC)对CAT组60例、ADHD组79例、TD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71名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分别计算各分测验的量表分、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和总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T组与ADHD组比较,10项分测验及VIQ、PIQ、FIQ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组与TD组比较,言语测验中的算术分测验,操作测验中的译码分测验低于TD组(P0.01),而操作测验中的填图分测验高于TD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T组儿童言语测验中的算术分测验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言语测验中的领悟分测验及操作测验中的译码分测验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AT患儿总智商在正常范围,但存在智力结构发展不均衡的状况,ADHD可能是影响认知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Two hundred and fifty-three mothers were surveyed regarding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symptoms in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2-6 years). Twenty-four children (9.5%) met DSM-IV criteria (criterion A only) for ADHD based solely on parent report. Mean ratings of the three core symptoms of ADHD (hyperactivity, impulsivity, and inattentiveness) were in the mid-range on a 1-7 point scale, with mothers indicating their children were most likely to be impulsive. Positive parental endorsement of the 18 individual DSM-IV symptoms of ADHD ranged from 4% for 'loses things necessary for tasks', to 28.4% for 'is on the go or acts as if driven by a motor'. Males and children of less-educated par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endorsement of ADHD symptom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age of the child or birth order (first vs later born). Global ratings of hyperactivity and inattentiveness predicted overall ratings of ADHD but when classification rates were examined, high global ratings were not predictive of diagnosis. These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the notion that relying solely on parents' verbal reports of isolated ADHD symptoms may lead to over-identification of the disorder. Thus, using full DSM-IV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including standardized behaviour rating scales across multiple informants and setting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为主要症状,在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多动。ADHD对患儿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身心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并可持续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早期干预可以减轻ADHD核心症状,减少共患病发生率。目前学龄前ADHD的干预手段包括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ADHD核心症状,但无法改善学龄前儿童的社交和情绪问题,且药物副反应会造成成瘾、依从性差等问题。行为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社交功能和情绪,减轻父母养育压力,且不存在药物副作用等问题,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学龄前ADHD儿童的干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山东省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现状,探讨睡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的关系。方法 于2016年1-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地区935名学龄前期儿童,问卷调查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的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的相关性。结果 潍坊市学龄前期儿童睡眠障碍发病率为44.1%,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19.4%)、遗尿(17.5%)、多汗(17.0%)、肢体抖动(12.4%)等较为多见。男童在鼾症、肢体抖动、入睡困难、尖叫喊叫的发生率高于女童(均P<0.05),而女童磨牙发生率高于男童(P<0.05);3~5岁组在多汗、肢体抖动、遗尿、尖叫哭喊的发生率高于5~7岁组(均P<0.05),5~7岁组在鼾症、辗转不安、入睡困难的发生率高于3~5岁组(均P<0.05)。睡眠障碍组儿童的注意多动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7.240,P=0.007)。结论 学龄前期儿童的睡眠障碍率相对较高,长期的睡眠障碍可能是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学龄期阿斯伯格综合征(AS)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结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选取157例学龄AS儿童为病例组,其中男146例,女11例,年龄6.0~14.0岁,平均(8.47±2.07)岁;对照组157例ADHD儿童,其中男145例,女12例,年龄6.1~14.0岁,平均(8.81±1.66)岁,应用韦氏智力测试量表(C-WISC)对两组儿童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AS组中言语智商(VIQ)高于操作智商(PIQ)者的比例(40.76%)显著高于ADHD组(9.55%)。而ADHD组PIQ高于VIQ者的比例(19.11%)显著高于AS组(5.73%)。两组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情况(“VIQ-PIQ>14分”及“PIQ-VIQ>14分”)的比例不同(P<0.01)。AS组儿童VIQ、PIQ不均衡者比例(46.50%)显著高于ADHD组(28.66%)(P<0.01)。2)Kaufman 因子分析示AS组儿童在注意/不分心因子(C因子)得分与ADHD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言语理解因子(A因子)得分显著高于ADHD组,而知觉组织因子(B因子)显著低于AD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期AS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现象较ADHD儿童常见,AS儿童主要表现为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而ADHD儿童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和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智力和反应抑制功能特点,为证明ODD是否会加重ADHD认知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1月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ADHD+ODD)、单纯ADHD(ADHD)、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各30例,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试第四版(WSIC-Ⅳ)对其进行智力测试,Stroop效应测试对其反应抑制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病例组在智力测试方面,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认知效率指数、总智商方面均落后于对照组(F=3.663、5.761、5.436、9.468、6.412,P均<0.05);ADHD+ODD组的一般能力指数落后于正常对照组(F=2.751,P<0.05);两病例组在反应抑制功能测试中的字义干扰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10,P<0.05);两病例组之间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703、0.578,P均>0.05)。结论 ADHD儿童智力及反应抑制功能均落后于正常儿童,共病ODD会加重ADHD的儿童一般能力损害,但不会加重反应抑制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受损的差异,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干预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符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符合IVA-CPT注意缺陷的诊断标准的120名儿童进行听觉和视觉持续性注意力的对比.[结果]注意缺陷为主型男童的听觉持续性注意低于视觉持续性注意,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女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混合型男童和女童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注意缺陷为主型男童听觉持续性注意力比视觉持续性注意力损害明显,提示其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应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注意力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福建省四个地市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家庭功能缺陷的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省四市10所幼儿园,再从这些幼儿园中分层抽取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作为调查对象。由家长填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评估阳性的幼儿作为研究组,再由家长填写家庭功能量表(FAD)。结果对1 076名幼儿进行了SNAP-Ⅳ评估,筛查出阳性的幼儿474名,阳性率为44%。对阳性的幼儿按照DSM-5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共有63例幼儿符合ADHD的诊断标准。与年龄相匹配的63名正常儿童比较,学前ADHD组患儿家庭功能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分量表和总的功能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问题解决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学前ADHD组儿童家庭功能的各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班、中班和大班ADHD儿童在家庭功能得分的比较中显示,沟通、行为控制和功能总分三个方面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建省学前ADHD患病情况不容忽视,且家庭功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