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硫仑(disulfiram,D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戒酒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干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蛋白酶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增加放疗敏感性等。然而,DSF在体内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近年的研究聚焦于药物的运载系统、药物的联合应用及局部用药。DSF具有高效低毒且廉价的特点,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双硫仑(DSF)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两步法路线合成了2个双硫仑衍生物(DSF-1和DSF-2),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及质谱(MS)确证其结构。采用CCK-8实验比较DSF及其衍生物在含与不含FBS的两种情况下对MCF-7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检测NAC对DSF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DSF及2个衍生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它们对MCF-7和A549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波谱解析结果表明2个衍生物的结构与预期完全相符。CCK-8实验结果表明有FBS存在时,2个衍生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DSF,IC5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SF衍生物对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在加入NAC后明显减弱(与不含NAC时比较,P <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DSF相比,DSF-1和DSF-2作用后的MCF-7和A549细胞凋亡比例均增加(P < 0.05或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个DSF衍生物可使MCF-7和A549细胞中BAX表达水平增加,PARP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本研究合成的2个DSF衍生物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在FBS存在的情况下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DSF。DSF衍生物体外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硫仑对胰腺癌细胞MIAPaCa-2、PANC-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MIAPaCa-2和PANC-1,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4、8、12、16、20、24、32 μg/ml)双硫仑处理24 h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双硫仑处理组为实验组,无药物组作为对照组,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双硫仑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2、4、8、12、16、20、24、32 μg/ml)双硫仑处理组的胰腺癌细胞活力均低于 0 μg/ml双硫仑的对照组;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双硫仑处理组MIAPaCa-2、PANC-1细胞划痕面积改变率(S%)明显低于对应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 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双硫仑处理组MIAPaCa-2、PANC-1穿膜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对应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 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双硫仑处理组MIAPaCa-2、PANC-1穿膜细胞数也明显少于对应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硫仑可以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MIAPaCa-2和PANC-1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药物重定位技术筛选双硫仑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靶点, 为骨肉瘤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最新的小分子抗癌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显著抑制骨肉瘤生长的小分子化合物——双硫仑。先用143B骨肉瘤进行细胞实验, 然后构建裸鼠骨肉瘤模型并验证双硫仑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曲线和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双硫仑能显著抑制143B骨肉瘤细胞活力和增殖。骨肉瘤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证实双硫仑降低了骨肉瘤体积, 提高了生存率。进一步研究发现143B细胞中组蛋白去甲基转移酶5的mRNA以及蛋白质水平在给予双硫仑刺激后均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双硫仑处理143B细胞后, KDM5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药物亲和力响应目标稳定性和微量热泳动结果显示双硫仑和KDM5A有着直接相互作用关系。结论双硫仑通过下调去甲基转移酶5的表达抑制了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 可能成为未来临床骨肉瘤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的抗肿瘤药靶的发现是设计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的关键,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仍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流,生长因子及其相应的受体激酶已成为重要的抗肿瘤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基因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靶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另外,蛋白法尼基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端粒酶也是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靶标。现综述目前所发现的抗肿瘤药物靶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它们作为抗肿瘤药物设计靶标的潜力以及目前针对这些靶分子进行药物发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的抗肿瘤药靶的发现是设计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的关键,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仍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流,生长因子及其相应的受体激酶已成为重要的抗肿瘤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基因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靶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另外,蛋白法尼基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端粒酶也是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靶标.现综述目前所发现的抗肿瘤药物靶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它们作为抗肿瘤药物设计靶标的潜力以及目前针对这些靶分子进行药物发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海洋生物中寻找高效、低毒、不良反应小的抗肿瘤药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藻蓝蛋白(C-phycocyanin, C-PC)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毒副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联合其他药物可以提高藻蓝蛋白的抗肿瘤活性。现对藻蓝蛋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新型天然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在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分子聚合物的方法及提高分子印迹聚合物载药量和联合给药的策略,从内源和外源性敏感刺激的角度分析了分子聚合物在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的应用,并指出分子聚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目前仍存在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问题,展望了分子聚合物在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应用中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诱导凋亡在双硫仑/铜逆转耐多柔比星的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耐药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MAP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后多柔比星单药组、双硫仑/铜单药组及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HL-60/ADM凋亡细胞比例的改变;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上述各个处理组作用后HL60/ADM细胞24h后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各组作用HL60/ADM细胞后JNK、磷酸化JNK(p-JNK)、c-Jun、磷酸化c-Jun(p-c-Jun)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SP600125将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凋亡细胞比例从(73.24±10.58)%降至(40.70±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8,P=0.025。形态学观察显示,多柔比星和双硫仑/铜单药组HL60/ADM细胞凋亡特征不明显,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且SP600125能减轻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组细胞的凋亡程度。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处理HL60/ADM细胞后MAPK通路中磷酸化-JNK及其下游分子c-Jun和磷酸化c-Jun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增加并能被SP600125显著抑制;此外,双硫仑/铜联合多柔比星还能下调抗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双硫仑/铜可通过MAPK通路诱导凋亡逆转HL60/ADM对多柔比星耐药。  相似文献   

10.
细胞焦亡是一种以促炎为特点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生物学特征为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蛋白酶(caspases)家族蛋白切割gasdermin 家族蛋白,使活化的gasdermin 家族蛋白在质膜上形成离子穿孔,导致细胞肿胀裂解。目前已知的细胞焦亡信号途径包括gasdermin-D(GSDMD)介导的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以及gasdermin-E(GSDME)介导的化疗药物等处理后的细胞焦亡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细胞焦亡与肿瘤细胞死亡及相关正常组织细胞损伤密切相关,陆续有多种药物或者提取物被证实其抗肿瘤分子机制与焦亡相关,这为抗肿瘤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与焦亡相关药物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崔广华  杨宇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3032-3036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因其具有不良反应小、靶点明确及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安罗替尼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其在多种类型肿瘤中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与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可识别肿瘤细胞表达CD47蛋白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表达CD47胞外段蛋白,利用Ni-NTA层析纯化表达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并筛选分泌抗CD4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利用正辛酸-硫酸铵沉淀方法纯化抗CD47单抗。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化抗体的活性。利用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试验,检测抗CD47单抗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达并纯化了CD47胞外段蛋白,筛选到了分泌抗CD4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D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具有结合肿瘤细胞的活性,但是对不同肿瘤类型细胞的结合效率存在差异。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试验发现,利用抗体封闭肿瘤细胞CD47信号后,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结论:抗CD47单抗—7D4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5)行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观察组(n=35)应用丹参酮II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临床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AST、ALT、TBIL、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68.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同期CD3+、CD4+、CD8+ 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为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肿瘤药致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较还原型谷胱甘肽好,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肝功能,用药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IL-4 has been shown to possess a broader spectrum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Recently,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IL-4 on malignant tumors including hematopoietic tumors has been revealed in vitro or in vivo.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rhIL-4) on the in vitro growth of human leukemia cells and demonstrated the inhibitory anti-tumor activity of rhIL-4 on Ph1-positive ALL cell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decreased activity of cellular tyrosine kinas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rhIL-4 may offer promising therapeutic possibility for patients with Ph1-positive ALL.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the IL-4-dependent inhibition of Ph1-positive ALL cells and reviewed implications for mechanism of IL-4-dependent inhibi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IL-4.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中离子稳态的改变是影响肿瘤起始与进展的重要原因,为此人们将离子载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进行研发。盐霉素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能够与钾离子、钠离子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协助离子跨膜转运,因而被用于防治鸡球虫病和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新近研究发现,盐霉素具有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尤其是特异杀伤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其可通过干预离子稳态、抑制肿瘤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和直接抑制其结合靶蛋白等发挥抗肿瘤作用,是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然而,水溶性低、健康组织毒性、血液循环时间短等特点,限制了盐霉素的临床应用。新型衍生物或其靶向传递系统的开发,可有效提高盐霉素抗肿瘤作用及其安全性。现将盐霉素抗肿瘤应用、机制及其新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屈菜碱(chelidonine)对人口腔上皮样癌细胞KB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白屈菜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B细胞株24、48、72 h,应用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实验分析Caspase-3、Bax、Bcl-2、MMP-2、MMP-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白屈菜碱对KB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侵袭试验结果表明,白屈菜碱能够抑制KB细胞侵袭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侵袭作用增强;流式双染检测白屈菜碱作用KB细胞24 h后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显示白屈菜碱组的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上调,Bcl-2、MMP-2、MMP-9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屈菜碱对KB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侵袭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MMP-2、MMP-9,上调Caspase-3、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华蟾素是根据传统中药蟾酥开发而成的现代中药,其主要成分为蟾毒内酯类、生物碱类、多肽类、胆固醇类等。随着对华蟾素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华蟾素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虽然华蟾素在抗肿瘤治疗中作用显著,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华蟾素主要作用机制尚需深入研究,包括其发挥抗肿瘤机制的作用靶点、有效单体、信号转导通路等;临床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对于应用于肿瘤后的生存率方面的研究不足,缺乏远期疗效的评价,应加强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specific anti-tumor antibodies has transformed the solid cancer therapeutics landscape with the relative successes of therapies such as anti-HER2 in breast cancer, and anti-EGFR in HNSCC and colorectal cancer. However, these therapies result in toxic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resistant tumors. Here, we showed that removing immune suppression and enhancing stimulatory signals increase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unmodified TA99 antibodies (anti-TYRP1)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growth of solid tumors and lung metastases in mouse models of melanoma.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enhanced the efficacy of TA99,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D8+/Foxp3+, NK1.1+ and dendritic cell infiltrates, suggestive of an increased anti-tumor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Further, MEK inhibition in melanoma cell line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melanosomal antigens in vitro, and combining TA99 and MEKi in vivo resulted in enhanced tumor control. Moreover, we found an improved therapeutic effect when YUMM tumor-bearing mice were treated with TA99 combined with MEKi and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anti-PD1 and anti-CTLA4).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MEKi induced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which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tumor antibodies, generated a robust adaptive anti-tumor response that was sustained b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 therapy. We postulate that combining anti-tumor antibodies with standard-of-care strategies such as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or targeted therapy, will improve therapeutic outcomes in canc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重组表达人单链TRAIL(single-chain TRAIL,scTRAIL)及研究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重组PCR获得编码scTRAIL的基因序列,构建含编码scTRAIL基因的重组质粒,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通过IPTG诱导,破碎细菌,上清行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初步纯化融合蛋白。通过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人胰腺胆管上皮细胞SW1990、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并克隆编码scTRAIL的基因序列,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的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0%左右,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 kD的可溶性重组蛋白MBP-scTRAIL。MBP-scTRAIL分别作用于NCI-H460和SW1990,其增殖抑制作用IC50分别约为111 ng/ml和250 ng/ml,且MBP-scTRAIL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TRAIL114-281(P<0.01)。结论:scTRAIL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单体TRAIL114-281,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