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李锋  王亚雷 《安徽医学》2018,39(4):425-427
目的 探讨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内镜表现,及其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确诊的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共10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术前胃镜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根据内镜表现和病理结果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结果 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Siewert II 型占74.3%,病变位于后壁的占68.3%,小弯的占23.8%;病变形态隆起型占34.7%,凹陷型占65.3%.男女性、不同病变位置、不同病变形态间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病变大小、是否黏膜发红、是否表面粗糙、是否边缘隆起及不同分化程度间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边缘隆起、分化程度低是影响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对病变浸润深度进行判断,101例患者中,判断错误13例,准确率87.13%;其中,分化型癌94例,判断错误的有9例,DPS准确率达90.43%.结论 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以Siewert II型最常见,好发于后壁,以凹陷型多见.病变边缘隆起、分化程度低是影响肿瘤浸润深度独立危险因素.DPS可辅助判断分化型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分型,研究NBI-ME对检出早期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肠镜检查发现新生性病变后,用NBI-ME模式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并进行分型,所有病变均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将NBI-ME判断病变的性质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NBI-ME在2115例患者中发现新生性病变2778个,MP-0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7.4%,MP-Ⅰ型诊断为增生性息肉的准确率为93.3%,MP-Ⅱ型诊断为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7.2%,MP-Ⅲ型诊断为绒毛状腺瘤准确率为98.3%,MP-Ⅳ型诊断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准确率为94.5%,MP-Ⅴ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准确率为96.9%,MP-Ⅵ型诊断为黏膜内癌准确率为90.9%,MP-Ⅶ型诊断为浸润癌准确率为88.0%,MP-Ⅷ型诊断为进展期癌准确率为100.0%。NBI-ME对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判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8.8%,敏感度为99.2%,特异性为94.9%。结论 NBI-ME内镜技术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病变是否是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高,对早期结直肠肿瘤或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预测准确率高,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早期肿瘤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莫波  杜超  乔丽娟  杨明  陈虹彬  徐辉 《西部医学》2022,34(8):1187-1192
目的 探讨蓝激光成像技术(BLI)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EUS)检查在预测早期结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经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患者289例,患者在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前完成BLI ME和(或)EUS检查并判断其浸润深度,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JP2〗分为蓝激光成像技术组(BLI组),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组(EUS组),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组(BLI+EUS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不同内镜模式下对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不同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单因素分析一致组与非一致组,组间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BLI组与EUS组患者检查所用时间与患者主观感受(1~10分)。结果 BLI+EUS组诊断准确率优于BLI组及EUS组(P<0.05)。BLI+EUS组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0.761)相较于BLI组(Kappa=0.576)及EUS组一致性(Kappa=0574)更好。将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组与非一致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大小、大体形态、病变浸润深度四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LI组所用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主观感受明显优于EUS组(P<0.05)。结论 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检查结果可靠,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术前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且资料完整的1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直径、大体形态、浸润深度、分化类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学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一致性,分析影响超声内镜判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率的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3.38%,病变直径与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相关,而病变部位、大体形态及分化类型则与诊断准确性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变直径是影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检查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浸润深度准确性的因素,随着病灶的增大,准确性降低。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病变最大径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122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122例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在术后进行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肿瘤微浸润病变程度。结果超声内镜判断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总准确率为68.85%(84/122);其漏判率、过判率分别为7.38%(9/122)、23.77%(29/122);胃肿瘤、食管肿瘤过判率分别为30.00%(15/50)、20.00%(8/40),显著高于漏判率的10.00%(5/50)、5.00%(2/40)(P0.05)。结论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注意胃肿瘤、食管肿瘤的过判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内镜切除或手术后的病理特点,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接受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结果研究发现,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术后,内镜切除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在早期阶段,其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并且在手术治疗前对其进行充分的病灶性质和浸润深度分析,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对于病灶浸润至黏膜下层的患者在内镜切除治疗时,需要更为慎重处理以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内镜下特征联合Ki67判断早期结直肠癌(early colorectal cancer, ECC)黏膜下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9年09月—2022年01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非浸润性高级别瘤变(high-grade neoplasia, HGN)、黏膜内癌(intramucosal carcinoma, MC)和黏膜下浸润癌(submucosal invasive carcinoma, SMIC)的1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分析ECC的白光内镜下特征、基于NBI内镜下的JNET分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Ki67的表达,探讨内镜下特征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判断ECC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MC组病灶直径>30 mm占比最高(P<0.05),SMIC组病灶表面存在中央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HGN组、MC组(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位于左半结肠及直肠、表面存在中央凹陷、黏膜颜色较周围正常黏膜颜色红和Ki67阳性细胞比率>25%是结直肠病灶发生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JNET分型联合Ki67阳性细胞比率评估黏膜下深层浸润具有非常高诊断价值(AUC=0.952,95%CI: 88.32%~102.16%)。结论本组ECC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难以准确判断SMIC的浸润深度,而JNET分型联合Ki67阳性细胞比率可提高评估黏膜下浸润深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及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术前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并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比较术前EUS和ME-NBI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的一致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3例患者(392处病灶),其中轻中度不典型增生83处,重度不典型增生72处,鳞状细胞癌235处,腺鳞癌2处。308处病灶仅经过EUS检查,7处病灶仅经过ME-NBI检查,77处病灶同时经过两种方式检查。385处病灶经EUS评估,对病变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43.9%(169/38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Kappa=0.1)。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EUS准确率为40.8%(139/341),黏膜下层病变准确率为68.2%(30/44)(P=0.001)。84处病灶经ME-NBI评估,对病变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72.6%(61/84),与病理诊断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对局限于黏膜层的病变其准确率为91.0%(71/78),对于达黏膜下层的病变其准确率为16.7%(1/6)。同时行EUS及ME-NBI检查的77处病灶,EUS诊断准确率为42.9%(33/77),ME-NBI对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84.3%(67/77)(P=0.001)。结论 ME-NBI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评估优于EUS。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评价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诊断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率和在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2MHz超声微探头进行内镜超声检查(EUS)。选择本院手术治疗的53例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检查。以手术探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内镜超声检查诊断直肠癌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率和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79.2%,诊断早期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100%,诊断进展期肿瘤(T2~T4)T分期的准确率为75.0%,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不受肿瘤部位、形态、浸润直肠壁范围和患者体质指数(BMI)的影响。EUS诊断直肠癌N分期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1%、20.0%和89.3%。结论经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是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方法,诊断早期直肠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此方法用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稳定、可靠,但其诊断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镜对直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和分期,并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US诊断56例患者直肠癌浸润深度(T)的准确率为82%(46/56),诊断早期直肠癌和进展期直肠癌(T2~T4)的准确率分别为71.4%(5/7)和81.6%(40/49).诊断局部淋巴结转移(N)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75.0%和88.9%.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直肠癌浸润深度及对周围器官侵犯有较高准确性,对直肠癌诊断和分期有较好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98例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55岁者(66例)显著多于<55岁者(32例)(P<0.0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3.7%),其中中分化腺癌占76.5% (75/98),低分化腺癌4.1%(4/98),黏液腺癌3.1%(3/98),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腺鳞癌、鳞癌等其它病理类型则较为少见;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70.5%),其次为左半结肠(26.5%).结论:结直肠癌好发于年龄≥55岁老年人,且以直肠、左半结肠最为常见,而病理类型则以腺癌尤其是分化较高的腺癌最为常见,对于有不同程度大便习惯改变或黏液便、血便或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的老年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不同炎症指标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并完成病变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肠镜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分析炎症指标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 =0.006)、病变部位(P =0.000)、病变大小(P =0.000)、病变数目(P =0.004)、病变治疗方式(P =0.000)、中性粒细胞计数(P =0.00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P =0.000)、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P =0.001)与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病理性质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病史(P =0.009)、病变部位(P =0.000)、病变大小(P =0.000)、病变数目(P =0.024)、SII(P =0.004)是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前病变病理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SII区分两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 CI: 0.560 ~ 0.725,P =0.001);当SII为500.27时,其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54.9%,特异度为70.7%,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 < 0.40)。结论 SII用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可能有助于内镜医师在行结肠镜时初步判断病变的病理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的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3日至2017年12月31日ESD术后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187例。对每例标本的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浸润生长方式、肿瘤是否出芽、脉管是否侵犯、切缘状态进行判读。查询所有患者术后内镜活检记录及手术根治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年龄42~83岁,男性147例,女性40例。9.1%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癌/上皮内瘤变,以胃腺癌最常见。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别占0.5%、41.7%、15.0%,其余42.8%的病例仅有微灶浸润,难以分级。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浸润者,分别占39.6%、32.6%、27.8%。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1)占9.1%,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2)占18.7%。淋巴管侵犯与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出芽、浸润生长方式有关。淋巴管侵犯率随着浸润深度增加及出芽级别增加而增高。浸润方式为混合型和弥漫型的淋巴管侵犯率高于膨胀型。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之间淋巴管侵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完整切除130例(占69.5%)。非完整切除者(57例,30.5%)切缘多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9例再次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无复发46例(66.67%),复发19例(27.54%),其他部位新发4例(5.80%)。完整切除者与非完整切除者之间病理活检复发率〔28.3%(13/46) vs. 31.6%(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出芽、淋巴管侵犯均应作为ESD标本病理报告的必要指标,其中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121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如何识别早期胃癌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内镜室近10年来经内镜和手术病理诊断的121例早期胃癌作一回顾性分析。对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内镜分型、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生存率等资料作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4.75%,其好发于50~69岁男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60%以上好发于胃窦部和胃角。其中凹陷型最多见,浅表型较少见,小胃癌与微小胃癌共占27.2%。青年组中病理示分化不良者较老年组中为多。肿瘤浸润深度与其大小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与其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90.1%。结论应重视胃癌癌前期病变的随访,改进设备并努力提高内镜检查技术以不断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肺部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1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GGO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GGO最大径均值为(13.3±7.5)mm。Ⅰ型GGO病例97例(34.5%),Ⅱ型GGO病例119例(42.3%),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别为51例(18.1%)和14例(5.0%)。术后病理报告:30例(10.7%)为良性病变,75例(26.7%)浸润前期病变,65例(23.1%)微浸润腺癌,111例(39.5%)浸润期肺癌。对GGO影像学特征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依据GGO影像学特征所进行的GGO分型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r=0.365,P<0.01);GGO分型与肺癌病理亚型存在可能的关联(P<0.05,r=0.276),且与肺癌发生STAS(P<0.05,r=0.175)和胸膜浸润(P<0.01,r=0.236)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老年患者的GGO影像学分型与术后肿瘤性质、肿瘤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周围型小肺癌的密度差异做CT分型幷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周围型小肺癌116个,根据其CT图上有无磨玻璃密度(ground glass opacity,GGO)及其占整个病灶比例的不同分4型,幷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6个周围型小肺癌中Ⅰ型(GGO成分占90%~100%)33个,细支气管肺泡癌(BAC)32个,高分化腺癌1个;Ⅱ型(GGO成分占50%~89%)29个,BAC17个,BAC伴高分化腺癌4个,高分化腺癌5个,中分化腺癌3个;Ⅲ型(GGO成分占10%~49%)28个,BAC8个,BAC伴高中分化腺癌4个,中分化腺癌9个,低分化腺癌4个,低分化鳞癌3个;Ⅳ型(GGO成分<10%)26个,BAC3个,BAC伴高中分化腺癌4个,中分化腺癌5个,低分化腺癌8个,乳头状腺癌3个,小细胞肺癌3个;通过4型间比较发现GGO所占比例越高,小肺癌的病理分化越好,Ⅰ型病理绝大多数为BAC(32/33),Ⅱ型病理多数为BAC(17/29),而Ⅲ型、Ⅳ型中仅少数为BAC(11/54)。结论根据周围型小肺癌的密度差异做分型,能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病理类型及预后,幷指导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LR4、MyD88和ERK1/2的表达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336例结直肠癌和10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制备组织芯片,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EBER表达,分析EBER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4、MyD88和ERK1/2表达,分析三因子与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结果 在33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TLR4、 MyD88、ERK1/2、EBER阳性均较正常黏膜组(对照组)升高(P<0.05)。EBER阳性与女性、浸润浆膜、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 Ⅲ、Ⅳ 分期呈正相关(P<0.05)。对336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分析发现EBER阳性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水平密切相关(P<0.05)。同时,在25例EBER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MyD88、ERK1/2分别在22例(P=0.025)、25例(P=0.028)、19例(P=0.092)中阳性表达。 结论 EB病毒感染阳性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女性患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TLR4、MyD88表达上调可能在EB病毒感染结直肠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龚慧 《中外医疗》2016,(4):55-57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76例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内镜下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早期无特殊症状,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44例经内镜检查的患者内镜下形态:BorrmannⅠ型6例(7.89%﹚,Ⅱ型9例(11.84%﹚,Ⅲ型20例(26.32%﹚,Ⅳ型9例(11.84%﹚。早期胃癌7例(9.21%﹚,进展期69例(90.79%﹚。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7例(9.21%),中分化腺癌12例(15.79%),低分化腺癌35例(46.05%),未分化癌10例(13.16%),黏液腺癌12例(15.79%)。结论预防胃癌需要从增强青年人防范意识入手,配合及时检查、及时就医,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的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