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的案例分析,探寻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 方法 检索2004年以来关于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的相关文献,对中毒事故发生和伤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事故病死率为29.7%,其中因盲目施救导致中毒的病死率为31.6%;工人违规作业的占47.9%;属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占74.0%。事故现场均未设置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通讯救援设备,其余防护措施的设置率均低于9.6%。事发单位均未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其余制度和培训的落实率均在16.4%以下。 结论 化学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和伤亡主要是由于存在有限空间、违规作业、盲目施救所造成。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用人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江苏省2006—2015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汇总分析。其间,共发生338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543 例,涉及22个行业,29类化学物质。其中死亡 14 例,死亡率为2.58%,死因主要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35~岁组发病率最高,工龄在1个月~1年段发病率最高。主要毒物是一氧化碳、硫化氢、肝毒性物质和二甲基甲酰胺。防治中毒的重点行业为化工、轻工、机械、医药、冶金、电子,重点地区是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盐城,私有经济和小型企业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最多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2000-2007年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2000-2007年期间青岛市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共发生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120例,死亡15例。2002年、三资企业、皮革制品业发生起数最多,均为14起:造成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最多的是有机溶剂中毒;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结论用人单位对急性职业中毒认识不足,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薄弱是造成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特征。
  方法  收集整理200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宝山区2000-2021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63起, 急性职业中毒病例171例, 死亡36例(病死率21.05%), 事件发生的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事件涉及14种行业, 7类26种化学物质, 其中发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起, 占17.4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0起, 占15.87%),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7起, 占11.11%); 导致急性中毒死亡人数居前三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氨(18例, 占50.00%)、硫化氢(6例, 占16.67%)、一氧化碳(3例, 占8.33%)。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未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为引起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病例病死率(36.96%), 明显高于非有限空间作业(15.20%)(P < 0.05)。
  结论  近年来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存在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该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相关部门应继续做好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工作, 应重点监管用人单位个人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佩戴情况, 重视有限空间的职业中毒风险, 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南通市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率,准确及时开展应急救援、降低中毒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该市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该市2005-2012年共发生38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中毒72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19.4%。72例中毒患者主要分布在化工、市政服务、船舶等行业。引起急性中毒的主要化学物为硫化氢(25.0%)。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主要原因为缺乏有效的通风排毒设施、设备"跑、冒、滴、漏"或意外及未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盲目施救导致中毒11例,死亡6例。 结论 重点加强化工、市政服务、船舶等行业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加强密闭空间作业的监管,杜绝盲目施救引起的伤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方法。 方法 收集某市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70例急性职业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急性职业中毒的具体原因。 结果 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种类较多,其中砷化氢、甲苯及氯气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别为21.43%、25.71%及28.57%;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各致死2例,氨气致死1例。急性职业中毒发生原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缺乏安全知识、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无通风排毒设备及意外事故等,其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范中毒患者占71.43%,明显高于其他原因。 结论 急性职业中毒原因较多,根据其发生规律,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化学品中毒发生状况,为制定化学品急性中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到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7家监测医院的急性化学品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中毒发生时间、地区、人群、毒物种类、中毒原因、接触途径与转归等进行分组,采用Excel、R 4.0.3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7—2021年化学品急性中毒病例为11 724例,包括住院病例5 602例,门急诊病例6 122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占总病例数的70.46%(8 261例),日用化学品占7.89%(925例),其他化学品占21.65%(2 538例)。中毒病例数男性多于女性,72.69%的中毒病例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人,随文化程度增加中毒病例数下降(P <0.01)。急性化学品中毒职业排在首位的是农民(占26.34%),其次是工人(占13.37%)和自由职业者(占8.5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冬春季高发,日用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无明显季节趋势。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黑龙江(占24.58%)、四川(占16.13%)、贵州(占14.96%)。意外中毒占总病例数的81.21%,职业接触为第2位的中...  相似文献   

9.
006—2016年大连市报告急性职业中毒137例,死亡6例。中毒的化学物质以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混合性气体为主,主要分布于制造业。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江阴市某拆船厂是全国拆船业重要基地之一,年拆船能力达百万t以上,拆解船只来自世界各地。2003年,该拆船厂前后3个月内接连发生2次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泸州市急性农药中毒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中毒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08—2018年泸州市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相关数据,纳入生产性中毒(生产性自用、生产性受雇)和非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自服、非生产性误服引起的中毒)病例,对病例的中毒原因、中毒病例的特点、中毒时间和地区、农药的品种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泸州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 017例,其中生产性中毒占6.78%,非生产性中毒占93.22%,自服659例,是误服289例的2.28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 < 0.05)。农药中毒死亡50例,病死率为4.92%,其中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5.17%)是生产性中毒病死率(1.45%)的3.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占51.4%,女性占48.6%,但男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数远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最多,占32.35%,且病死率最高(7.29%)。948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自服死亡46例,病死率6.98%,误服死亡3例,病死率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产性中毒多发生在7—9月,非生产性中毒多在1—3月。报告中毒病例数居前三的为泸县、古蔺县、合江县。杀虫剂中毒病例最多,占65.68%。
  结论  泸州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重点关爱留守老人,对有自杀倾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农药使用、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报告的职业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发病的一般规律、职业卫生管理及防治方法,为职业性正己烷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检索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1994-2013年间报道的1 262例职业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筛选并提取关键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6.7%中毒病例接触的正己烷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56.8%中毒病例来自皮革制鞋、玩具制造行业的刷胶工,80.5%劳动者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84.8%工作场所未配置任何防护设施。64.3%正己烷中毒患者接触时间在3~15个月。神经肌电图在目前中毒的诊断和评估中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治疗为主,神经营养因子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平均病程234.5 d,轻度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短于中度和重度患者(U=8 240.5、3 578.0,P<0.05),中度和重度患者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 588.5,P>0.05)。经治疗后75.6%患者痊愈。 结论 患者中毒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恢复时间较长,但预后较好。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正己烷中毒,需要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强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按行政区对深圳市公立综合性医院进行分层, 在每个区随机抽取1间综合性医院, 收集各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上半年接诊的急性中毒病例, 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毒起因、毒物类型和救治措施。
结果 共调查各类急性中毒病例697例, 女性多于男性。20~29岁年龄组是中毒最多的人群, 占27.98%, 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 占19.37%。0~5岁患者占9.04%。前三位中毒原因依次是意外(占36.78%)、自杀/自我伤害(占26.58%)和动物叮/咬(占22.84%)。最常见的四类毒物依次是有毒气体(占27.40%)、动物毒素(占22.81%)、农药(占12.05%)和安眠药(占7.60%), 其中一氧化碳中毒占总病例的25.82%。34.86%的患者进行了消化道毒物清除, 6.89%的患者使用解毒剂治疗。
结论 0~5岁、20~39岁是深圳市急性中毒重点防控人群, 尤其应加强一氧化碳、误服、叮/咬等非故意中毒预防的宣传教育, 重视对农药、燃气设备的管理和精神卫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4—2008年的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研究其发生原因与规律,为探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职业分布、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数分别为:5、5、4、7、11起,共计32起,平均6.40起/a;共造成163人中毒,死亡16人(9.82%),其中单起事故中毒人数最多为57人,最多死亡人数为2人;致死事故共12起(37.50%),平均每起死亡1.33人;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硫化氢、甲烷等。中毒事故以公用事业、建筑、化工等行业居多,由窒息性气体引发的职业中毒与发生在密闭空间中的中毒事故较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是引起朝阳区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密闭空间是朝阳区职业危害监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为做好正己烷危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2015年确诊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特征和职业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年间共发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07例,其中男性77例(占72.0%),患病年龄中位数22(17~52)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群发病例为主(占86.9%),相比散发病例,群发患者发病年龄更小、工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群发事件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散发病例无季节集中现象。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宝安区,电子、印刷行业的患病比例最高(占89.7%),且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空调密闭无尘车间更易发生。 结论 电子、印刷行业中的小型私营企业应成为正己烷危害的重点监控对象,特别是在冬春季高发季节,应针对存在空调密闭无尘车间的企业加强宣传、监管。职业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毒病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报道2例职业性甲醇中毒的临床资料,对中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治疗进行分析,2例均进行了血液透析,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2009-2018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查找相关文件进行职业病发病数据的收集,对我国2009-201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度病种构成的差异。
结果 2009-2018年我国共确诊职业病270 254例,其中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35 553例(占87.16%)、职业性化学中毒15 589例(占5.77%)、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 047例(占3.35%)、职业性传染病3 883例(占1.4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 232例(占0.83%)、职业性皮肤病1 320例(占0.49%)、职业性眼病1 258例(占0.47%)、职业性肿瘤870例(占0.3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43例(占0.05%)、其他职业病359例(占0.13%)。其间,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肿瘤发病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发病人数呈增长的趋势;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病人数呈下降的趋势。
结论 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职业接触的化学物品危害较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的职业病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临床工作中铅中毒误诊的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查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7—2018年铅中毒误诊相关文章,总结病例特点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155例铅中毒误诊病例中生活性铅中毒115例(占74.84%),职业性铅中毒39例(占25.16%);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27例(占81.9%),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15例(占10%),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12例(占7%),误诊为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占1%)。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中,造成有创损伤26例(占20.5%);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中,造成有创损伤5例(占17.9%)。误诊为不同系统疾病给患者造成有创诊治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不典型的铅中毒病例,经过全面检查才能得到正确诊断。临床医师需加强有关铅中毒知识的学习,对怀疑发生重金属中毒的患者,应尽早做相关检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