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医用N95防护口罩的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与佩戴者对口罩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为医务人员科学选择防护口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8月11日-29日对221名南京新冠定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采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认可的苦味剂气溶胶法(3MTMFT-30)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场收集调查,利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敏感性测试中,共201人(90.95%)通过测试,其中1级敏感度169人(76.47%)、2级敏感度30人(13.57%)、3级敏感度2人(0.90%);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方面,通过率为92.04%(185/201),其中第一次检验通过180人,第二次检验通过5人;佩戴者主观评价方面,111人主观整体感受较好,占55.22%,其中张嘴辅助呼吸、口罩气味、经面部肌肉调整后密合性三项得分分别为(2.10±0.58)分、(2.13±0.42)分、(2.46±0.56)分,均低于整体主观评价得分为(2.55±0.50)分,且主观评价口罩佩戴使用前密合性和经面部肌肉调整后密合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0,P<0.05);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与佩戴者主观评价的一致性差,kappa值为0.174(P<0.001)。结论 在客观定性适合性检验中,医用N95防护口罩安全性能较高,在适合性好的基础上增加口罩佩戴的舒适度,提高佩戴者的整体主观评价,充分利用测试结果为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有效使用的防护口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进行医用防护口罩3M FT-30定性适合性检验,以期为医务人员选择适合自己型号的口罩,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567名主要从事医技、护理及后勤岗位的工作人员于2022年4月1—22日在医院感染科组织下进行医用防护口罩的定性适合性检验。使用3M FT-30适合性检验设备,采用定性的方法检验受试者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程度。结果 全院567名医务人员均对苦味剂敏感,敏感率为100%;共567名医务人员佩戴稳健医疗公司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折叠式)进行适合性检验,28名未通过检验,未通过率为4.94%;未通过测验人群中,脸型瘦小、胖大及面部局部五官特征突出的受测人员佩戴口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密,容易出现漏气,导致检验失败。未通过测验人员更换其他两种不同品牌口罩重新进行测验,其中11名佩戴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头戴式)测验通过,16名脸型瘦小、下巴尖、鼻梁塌的医务人员佩戴思沃D920医用防护口罩通过测验,另外还有1名医务人员佩戴三种医用防护口罩均未通过测验。受试者佩戴同一种型号同一批次医用防护口罩做不同动作进行检验时未通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公共卫生应急人员对常用N95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比较适合性测试结果与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指导公共卫生应急人员科学选用防护口罩。【方法】采用环境气溶胶冷凝核计数器法,对235名上海市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应急人员进行定量适合性测试;通过问卷法调查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比较适合性测试结果与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60人通过适合性测试,通过率为68.1%;通过各项测试动作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与适合性测试通过率的一致性比较,kappa值范围为-0.09~0.43,除测试动作5(大声说话)的kappa值0.4,其他6个测试动作的kappa值均0.4,测试动作8(正常呼吸)的kappa值和符合率均为最低,分别为0.09和49.7%。【结论】口罩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差,无法反映真实防护效果,无法取代适合性测试。建议公共卫生应急人员以适合性测试结果为依据,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呼吸防护产品,以保证高水平的呼吸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3MTM1860型N95颗粒物医用防护口罩在医务人员中的适合性,促进医务人员了解N95防护口罩正确的佩戴方法及调节方法。方法通过3MTMFT-30定性适合性检验设备,采用定性的方法,检验3MTM1860型N95颗粒物医用防护口罩对医务人员的适合程度。结果 637名参加测试的医务人员,有13人(2.04%)对苦味剂不敏感;其他人员敏感性级别分级为1级556人(87.28%)、2级49人(7.69%)、3级19人(2.98%)。637名医务人员中611人(95.92%)通过了定性适合性检验,26人(4.08%)未通过适合性检验。结论适合性检验能让医务人员了解正确的口罩佩戴方法,同时可以根据个人脸型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防护口罩。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验3MTM9132型N95颗粒物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促进医务人员了解N95防护口罩的佩戴与调节方法。方法通过3MFT-30定性适合性检验设备,采用定性的方法,检验购自3M公司的3MTM9132型N95微粒物医用防护口罩对医务人员的适合程度。结果185名参加测试的医务人员,敏感性检验级别均为1级;3人自述对口罩材料过敏,放弃适合性检验,182名接受定性适合性检验的医务人员中,有176名医务人员1次通过了定性适合性检验,其余6人经调整后均通过了定性适合性检验。结论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测试既可使医务人员选择适合个人使用的防护口罩,又可使医务人员了解正确的口罩佩戴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填问卷,对南京市7所结核病定点医院的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收集佩戴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187人,口罩防护认知总正确率为74.56%。面对传染性患者/标本时,60.43%(113人)选择医用防护口罩,其中仅有46.90%(53人)在佩戴时进行口罩密合性测试,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正确率为28.3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市级医疗机构(OR=2.205,95%CI:1.082~4.493)、年龄35岁(OR=2.312,95%CI:1.097~4.872)为正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危险因素;防护认知(OR=0.260,95%CI:0.069~0.980)、培训教育(OR=0.460,95%CI:0.217~0.976)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南京市结核病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现状不容乐观,应有效落实培训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防护的引导与支持,提高职业防护与感染控制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3MTM9132型与1860型N95颗粒物医用防护口罩的定性适合性检验效果,促进医务人员了解N95防护口罩的选择方法.方法 通过3M FT-30定性适合性检验设备,采用定性的方法,检验购自3M公司的3MTM 9132型和1860型N95微粒物医用防护口罩对医务人员的适合程度.结果 185名参加3MTM 9132型N95 颗粒物医用防护口罩测试的医务人员,敏感性检验级别均为1级,3人自述对口罩材料过敏,放弃适合性检验,182名接受定性适合性检验的医务人员中,有176名医务人员1次通过了定性适合性检验,其余6人经调整后均通过了定性适合性检验;637名参加3MTM 1860型N95颗粒物医用防护口罩测试的医务人员中,13人对苦味剂不敏感,敏感性级别为1、2、3级的人员分别占87.28%、7.69%、2.98%,通过敏感性检验的624名医务人员中,598人通过了定性适合性检验,佩戴两种不同型号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通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83,P<0.05).结论 同一防护级别两种不同类型的医用防护口罩的定性适合性检验效果不同,医务人员应选择适合个人使用的防护口罩.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指标不合格率偏高的现状,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分析探讨影响口罩密合性的关键因素,对医用防护口罩的设计改进提出建议,为医护人员在呼吸道疾病大流行时正确选用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验医务人员佩戴的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探索影响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221名医护、行政后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认可的苦味剂气溶胶法(3M(TM)FT-30)进行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 敏感性测试共201人通过,其中1级敏感度169人(84.1%)、2级敏感度30人(14.9%)、3级敏感度2人(1.0%);适合性检验201人中一次性通过188人,第二次测试通过5人,其中有8人测试不通过,通过率96.02%。影响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对口罩的适合性检验结果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佩戴眼镜、是否有双下巴、脸型大小、是否佩戴护目镜、形态面长、面宽、鼻宽及两耳屏点颌下弧长不是影响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的因素。结论 测试所用折叠式医用防护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通过率较高,BMI指数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一线医务人员应通过定性适合性检验来验证医用防护口罩的密闭性,选择适合自身脸型的医用防护口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95过滤式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与使用者对口罩主观评价的关系.方法 选取市场上销售的2个品牌共4种防尘口罩(A1、A2、B1、B2),测试其过滤效率和吸气阻力.根据国人头面二元分栏选取50名测试者,采用核凝计数器法进行4种口罩的密合性测试,并问卷调查测试者佩戴口罩时的主观感受.结果 4种防尘口罩材质的过滤效率和吸气阻力均符合国家标准GB 2626-2006中关于N95防尘口罩的相关规定.4种口罩适合因数的几何均值(GMFF)分别为20.9、14.6、74.0和49.1,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合测试的通过率分别为4%、4%、42%和20%,密合性能均较差,A1和A2两种口罩通过率不到10%.佩戴者对实验口罩呼吸阻力主观感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类口罩与面部吻合程度优于A类口罩,折叠状口罩舒适性高于杯状口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者对实验口罩漏气情况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不好,kappa值为0.067(95%CI:-0.029~0.163,P=0.18),一致率为50.00%.结论 国内市场上N95过滤式防尘口罩普遍存在密合性较差的问题,应根据国人头面特征进行改进.同时,接尘工人在选择防尘口罩时应依据密合性测试结果而非个人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探索头面部尺寸与口罩适合性检验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6所医院的320名医务人员,使用直角规、弯脚规、皮尺进行头面部尺寸测量,采用TSI公司8038/8048型口罩适合性测试仪,对某品牌的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结果 320名受试者拱形、折叠形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分别为44.38%、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65,P<0.00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形态面长对口罩适合性检验结果有影响,形态面长较长的人群佩戴拱形口罩的适合性较好,而形态面长较短的人群佩戴折叠性口罩的适合性较好。聚类分析显示,拱形口罩在较大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小脸型人群,而折叠形口罩在较小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大脸型人群。结论 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存在差异,形态面长、佩戴者脸型是影响口罩适合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的参考依据,为医务人员选择适合的口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对中、美、欧盟口罩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抗湿性能、密合性等主要防护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各口罩性能的差异及病毒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口罩标准,加快抗病毒且能重复使用的新型口罩的研究和审批,同时大力宣传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建议公众在风险较高的地区和场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KN95口罩,儿童应佩戴儿童防护口罩,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一定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施工单位粉尘暴露工人防尘口罩适合性情况,探讨防尘口罩的适合性与工人头面部尺寸之间的关系,为工人筛选适合的防护口罩。方法 选择某施工单位全部粉尘暴露工人为研究对象,扫描并测量工人的主要身体尺寸和头面部尺寸指标,工人佩戴折叠式口罩与杯状口罩进行适合性测试,分析指标测量与适合性测试结果。结果 108名粉尘暴露工人均为男性,头面部尺寸分栏总体覆盖率为95.4%;两种口罩适合性检验总通过率36.1%,折叠式口罩通过率为11.1%,杯式口罩通过率为30.6%,两种口罩通过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379,P<0.05),适合性测试的不同动作、工人民族成份未见差异;两种类型的口罩的通过率均与面部形态面长有相关性(β=1.311、0.841,P<0.05),形态面长越长,适合性测试通过的概率越大。结论 现场适合性测试的通过率较低;口罩类型及佩戴者的形态面长对口罩适合性有影响;建议企业提供必要的防尘口罩佩戴培训与干预,通过适合性测试筛选适合工人佩戴的口罩类型,提高粉尘暴露工人佩戴防护口罩的整体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医用防护口罩的定性适合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山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06-1707
医用防护口罩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在医院中为预防某些呼吸道传染性微生物传播,以保护自身在工作中的身体健康为目的的呼吸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属于呼吸防护用品中的密合性面罩。医务人员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属于职业暴露人群,面对有潜在传染性的病人和病原微生物时,在  相似文献   

15.
医用口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医用口罩的技术要求,选择与使用合格产品。方法将常用口罩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医院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应知晓各类医用口罩的技术指标。结果医院内的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均能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合理选择与使用医用口罩。结论医务人员佩戴合格的、适用的医用口罩,起到有效地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医务人员医用口罩佩戴依从率与正确率的作用,探索适合我国综合医院的提升医用口罩佩戴情况的有效综合干预措施。方法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呼吸内科病房、儿科门诊、成人门诊、急诊科等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实施包括医用口罩佩戴多种形式的宣传、院科两级逐级多次培训、依从率与正确率调查与反馈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的依从率与正确率的变化;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医用外科口罩依从率和正确率从干预前的85.0%和42.0%,提升至93.5%(P<0.01)和100.0%(P<0.01),医用防护口罩的依从率和正确率从68.8%和95.2%,提升至94.2%(P<0.01)和100.0%(P=0.57);除成人门诊以外,不同科室、专业人员和指征的医用外科口罩佩戴依从率与正确率均提升十分明显。结论综合干预效果对于医用口罩佩戴依从率与正确率的提升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对于成人门诊还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N95防护口罩与中国医务人员面部的适合性及佩戴后的不适表现,为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的方式检验3M公司提供的1860型微粒防护N95口罩中的杯罩式和折叠式VI罩对医务人员的适合程度。随访观察1个月,记录医务人员佩戴口罩出现的不适症状。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283人,其中198人仅参与了杯罩式口罩的适合性检测,826人仅参与了折叠式口罩的适合性检测,259人参与了上述两种口罩的适合性检测。杯罩式与折叠式口罩的适合性检测通过率分别为100%和98.9%。未通过折叠式口罩适合性检测的12名研究对象中有11名因脸形不合适,1名因感觉憋气不能完成检验。佩戴口罩的不适症状主要包括压迫面部(22.5%)、憋气(19.9%)和过敏(11.7%)。结论1860型微粒防护N95口罩适合大多数中国人脸形,普通医务人员在佩戴该型口罩前可以不进行适合性检验,但从事高危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适合性检验;长时间佩戴该型口罩可能引起较多的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检测方法、重要性的概述,以及对影响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相关因素的系统阐述,分析目前医用防护口罩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使用及选择方面的建议和措施,对切实提升医用防护口罩的防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用口罩的防护效果。方法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利用人工发生的标准气溶胶对口罩材料、佩戴泄漏量等参数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国产医用无纺布口罩对于0.3μm直径的气溶胶,防护效率仅达20.0%~25.0%。结论医用口罩标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高,医疗环境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与佩戴者头面部尺寸之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筛选适合的防护口罩。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6家三级或三甲医院中选取678名接触呼吸道病毒中、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每名研究对象根据脸型随机选择1~4种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后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适合因子≥100为检验通过,每名研究对象至少选出一种适合口罩时终止检验。测量研究对象的22项头面部尺寸指标,分析口罩适合性与头面部尺寸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进行适合性检验842人次,检验总通过率为78.3%(659/842),不同型号口罩的检验通过率为9.5%~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77,P<0.05),检验总通过率和各型号口罩检验通过率均未见性别差异(P>0.05)。年龄、耳屏鼻根长、耳屏点间额弧长、两耳屏点间鼻下点弧长和形态面长是适合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适合性与佩戴者的头面部特征有关,人群头面部尺寸信息可以作为设计口罩、提高适合性的数据基础。建议首次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之前应进行适合性检验,以保证防护的有效性,降低呼吸道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