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肠道中目标细菌的数量,探讨肠道菌群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NAFLD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中目标细菌DNA的表达量。  结果  NAFLD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直肠真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 = 0.00、P = 0.007),双歧杆菌、多形拟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 = 0.00、P = 0.022)。  结论  NAFLD患者肠道中存在乳酸杆菌、直肠真杆菌、双歧杆菌、多形拟杆菌的结构失衡,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对NAFLD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肥胖患儿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特点。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期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诊的64例ADHD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将其分为正常体重ADHD患儿(对照组,32例)和肥胖伴ADHD患儿(观察组,32例),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测定粪便菌群,比较2组儿童之间菌群α多样性、物种分类的相对丰度及菌数量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α多样性差异较小(均P>0.05)。从菌属方面来看,观察组患儿的韦荣球菌属和粪肠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但气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从菌种方面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毛螺科菌、普氏栖粪杆菌、小韦荣球菌以及活泼瘤胃球菌丰度低于对照组,木假单胞菌、粪拟杆菌以及内脏拟杆菌丰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儿的直肠真杆菌菌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属以及乳酸杆菌菌数明显低于观察组(均P<0.05)。  结论  ADHD合并肥胖患儿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或可为ADHD患儿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粪菌群变化特征。  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7例恶行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病例库,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最终选取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健康亲属作为对照组标本采集对象,记录年龄、性别、BMI;送检粪便测粪便中菌群16srDNA拷贝数。  结果  (1)实验组粪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将丰度数据以群落Heatmap图呈现,直观差异明显;(2)将两组数据以菌属为单位按比例细分,发现实验组粪菌属组成较对照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P < 0.05),其中大肠杆菌志贺菌、链球菌、韦荣氏球菌属、肠球菌属、拟杆菌属显著增加,而魏斯式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等菌属大幅下降。  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患者粪菌群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的粪便菌群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优势菌群菌属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 利用卡介苗(BCG)诱导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水平,并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两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正常对照组分别占59.50 %和37.90 %,造模组中依次占47.92 %、46.84 %,门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模型组厚壁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对照组相比丰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丰度较高的前20个菌属中,模型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布劳特氏菌(Blautia)、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介苗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厚壁菌门及乳酸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升高,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肠道屏障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靶向CD47的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健全小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构建免疫健全小鼠的结肠癌腹腔转移模型,经腹腔实验组给予抗CD47单克隆抗体或对照组给予PBS溶液进行治疗,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记录肿瘤生长,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口腔-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结果  抗CD47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小鼠口腔微生物Alpha多样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则无显著改变;差异物种分析显示,接受治疗小鼠口腔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Jeotgalicoccus、球菌属(Sporosarcina)较对照组丰度显著降低,肠道菌群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接受靶向CD47免疫治疗组丰度显著增高。  结论  靶向CD47的免疫治疗对小鼠口腔菌群多样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对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雄性Kunming-DY大鼠(尿酸酶缺失大鼠)的降尿酸作用。  方法  选取45d雄性Kunming-DY大鼠共24只,设对照组(n = 6)和治疗组:PEG4000高(10.5 g/L)、中(5.25 g/L)、低(2.625 g/L)剂量组各6只。对照组自由饮水,治疗组自由饮用1周。实验前后需剪尾取血,收集血清以及大鼠24 h尿液和粪便,记录24 h进食和饮水量同时收集大鼠主要组织器官。测定血清样品中的尿酸、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含量和排泄物尿酸含量以及组织器官样品尿酸含量,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各个指标的变化。  结果  (1)对照组血尿酸高于70 μg/mL,而PEG4000(10.5、5.25 g/L)能将大鼠血尿酸降低在50~60 μg/m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PEG4000(10.5、5.25、2.625 g/L)粪便排泄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EG4000(5.25 g/L)血尿素氮也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与对照组相比,PEG4000(5.25 g/L)降低组织(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的尿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G4000(2.625 g/L)降低组织(肝、脾、肾、肾上腺)的尿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1)口服PEG4000溶液具有降尿酸作用,其降低血尿酸与增加排便有关;(2)口服PEG4000溶液可以减少肾脏尿酸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生命早期使用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TMC3115对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和远期炎症性肠病的影响。  方法  购入14只待产BALB/c孕鼠,获得新生BALB/c小鼠8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TMC3115组,每组约42只,分别采用生理盐水、TMC3115灌胃(每只灌胃量为0.2 mL/d ),至3周时停止灌胃。3周时,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小鼠,随后将各组剩余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water组、生理盐水-DSS组、TMC3115-water组、TMC3115-DSS组,每组约10只 。继续普通饲料喂养至6周时,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4 d建立肠炎模型,非模型组自由饮用纯水。6周零4天时,实验结束。记录小鼠每周体质量变化,分别采集实验结束时的肠道组织,以及3周和实验结束时小鼠的粪便样本、脾脏和血清,测定结肠炎症性病理评分、粪便肠道菌群构成、脾脏脏器指数和血清因子质量浓度。  结果  ①实验结束时,与生理盐水-DSS组相比,TMC3115-DSS组的结肠炎症性病理评分降低(P<0.05),结肠隐窝结构等破坏较小,炎性浸润程度较低,上皮结构较完整。②3周时,与生理盐水组相比,TMC3115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肠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降低(P<0.05),脾脏脏器指数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0下降(P<0.05),而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结束时,与生理盐水-DSS组相比,TMC3115-DSS组粪便中的葡萄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均降低(P<0.05),脾脏脏器指数升高(P<0.05),但IL-6、IL-10和TNF-α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生命早期使用TMC3115可促进新生小鼠肠道菌群的构建,并产生远期影响,从而缓解小鼠结肠炎,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菌群结构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6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A组)32例, 缓解期(B组)30例,健康对照(C组)34人。运用16SrRNA技术分析菌群差异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1) 另枝菌属A组丰度高于C组(F=2.575,P=0.017),硫杆菌属A组丰度低于C组(F=3.940,P=0.023);巨球型菌属A组、B组丰度高于C组(F=11.720,P < 0.001),毛螺菌属、粪球菌属A组、B组丰度低于C组(F=4.279、3.670,均P < 0.05);拟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酪酸梭菌属A组丰度高于B组(F=2.977、4.840、2.655,均P < 0.05),琥珀酸弧菌属A组丰度低于B组(F=6.190,P=0.003)。(2)小杆菌属与抑郁因子呈负相关(r=-0.269,P=0.034);巨单胞菌属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291,P=0.022);拟杆菌属与阳性因子成正相关(r=0.282,P=0.029)。  结论  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菌群结构改变,且部分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以及不同肠道菌群分布患者对于奥氮平的反应性。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月于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首次诊断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测序以及基因数据库检测其肠道菌群分布,根据结果进行分组。采用奥氮平规律治疗8周,比较不同菌群分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的差异。  结果  40例患者中,1型肠道菌群分布共9例,以普雷沃菌属为主;2型共31例,以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粪厌氧棒杆菌、孪生菌为主。治疗8周后,1型菌群分布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55.56%、44.44%、0.00%,2型菌群上述指标分别为19.35%、54.85%、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1,P < 0.05)。1型肠道菌群分布的患者PANSS评分低于2型(t=4.261,P < 0.05),PSP评分高于2型(t=5.921,P < 0.05)。  结论  肠道菌群以普雷沃菌属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奥氮平的反应性更佳,更有利于改善症状和个人与社会表现,根据肠道菌群判断患者预后成为一种潜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研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情况。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析21名先天性ARM组患儿10日龄(出院前1 d)、1月龄和3月龄~4月龄时粪便中3种主要菌群数量,并与日龄匹配的21名对照组正常婴儿菌群数量进行比较。结果:(1)10日龄,先天性ARM组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ifidobacteria/escherichia coli,B/E)<1,大肠杆菌数量较双歧杆菌高和乳酸杆菌高(P=0.021和P=0.004),且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0.001)。(2)1月龄,先天性ARM组B/E较10日龄增高(P=0.030),B/E>1,双歧杆菌数量增高(P=0.001),高于自身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P=0.001、P<0.001和P=0.004),乳酸杆菌数量亦较对照组高(P<0.001)。(3)3月龄~4月龄,先天性ARM组乳酸杆菌数量较1月龄时降低(P=0.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571),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0.004)。(4)3月龄~4月龄,连续服用益生菌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儿(P=0.013),未连续补充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对照组婴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32)。结论:(1)10日龄,先天性ARM患儿以大肠杆菌数量占优势,乳酸杆菌数量亦高,较正常对照组婴儿肠道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占优势的定植状况不同。(2)1月龄和正常对照组婴儿一样,双歧杆菌成为患儿肠道优势菌,而乳酸杆菌数量仍居高。(3)3月龄~4月龄,患儿肠道乳酸杆菌数量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菌群状态接近正常婴儿。(4)患儿1月龄后连续补充益生菌制剂至3月龄~4月龄能够使肠道保持高水平的双歧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培哚普利对肥胖大鼠体重、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低、高剂量组[0.4、2 mg/(kg·d)],连续给药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C、TG、LDL-C、HDL-C、UA、GLU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终体重、体重增重、Lee’s 2s指数升高(P <0.01),说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低、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 <0.05)。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培哚普利可提高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水平,培哚普利低剂量组OTU总数增加了4.56%;在门和属水平上,培哚普利低剂量组厚壁菌门物种组成显著降低(P <0.01),拟普雷沃菌属、NK4A214_group、no_rank_f__Erysipelotrichaceae、norank_f__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物种组成显著升高(P <0.05),培哚普利高剂量组放线菌门、norank_f__Erysipelotrichaceae、Enterorhabdu...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排毒养颜胶囊对尿酸酶缺失大鼠的降血尿酸作用。方法 取7只体质量180~220 g的雄性尿酸酶缺失大鼠,灌胃排毒养颜胶囊悬液(0.42 g/kg),连续灌胃5 d。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2 h取血制备血清,用磷钨酸法测定血尿酸水平。同时收集给药前24 h和给药第5天24 h尿液和粪便,也用磷钨酸法测定排泄物中的尿酸含量并计算总量。结果 对比给药前,给药5 d后大鼠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24 h尿酸总量显著增加(P<0.05),但24 h尿液中的尿酸总量反而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 口服排毒养颜胶囊能通过增加尿酸在粪便中的排泄量而降低尿酸酶缺失大鼠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氢气水通过自噬对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6~8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氢气水治疗组、雷帕霉素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在28 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予HE染色和Masson’ s染色法观察各组标本肺组织病理变化,使用RT-PCR检测Col-ImRNA和Col-IIImRNA表达,用Westernbolt方法检测P62、LC3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染毒组的大鼠肺组织出现纤维化病理改变,Col-ImRNA和Col-IIImRNA表达升高(P < 0.01),P62表达升高(P < 0.001),LC3II/I值降低(P < 0.05);与百草枯染毒组相比,氢气水治疗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减轻,Col-ImRNA和Col-IIImRNA表达下降(P < 0.05),P62表达下降(P < 0.05),LC3II/I值升高(P < 0.05);与百草枯染毒组相比,雷帕霉素治疗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减轻,Col-ImRNA和Col-IIImRNA表达下降(P < 0.05),P62表达下降(P < 0.01),LC3II/I值升高(P < 0.01);与百草枯染毒组相比,综合治疗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Col-ImRNA和Col-IIImRNA表达显著下降(P < 0.01),P62表达下降明显(P < 0.01),LC3II/I值显著升高(P < 0.001)。  结论   (1)百草枯诱导大鼠肺纤维化形成并抑制了自噬;(2)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并减轻了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3)氢气水缓解了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并促进了自噬;(4)氢气水与雷帕霉素联合治疗百草枯诱导的肺纤维化优于二者单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mTOR在SD大鼠TMJOA髁突软骨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偏侧咀嚼的方法建立SD大鼠TMJOA模型,并设立相应假手术组。建模后2、4、8周分别取右侧髁突。使用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OX9、mTOR的表达量。  结果   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对照组标本髁突软骨结构层次清晰,表面平滑完整,蛋白多糖分布均匀。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组(TMD组)髁突软骨结构出现明显的退行性病变(P < 0.05),且病损在4周时最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组织中SOX9的表达水平在2周(P < 0.01)、4周(P < 0.05)、8周(P < 0.05)依次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mTOR的表达水平在2周(P < 0.05)、4周(P < 0.001)时下降,但在8周(P < 0.05)时相对上升。  结论   随着炎症进展,mTOR在SD大鼠TMJOA髁突软骨中呈现出早期下调,晚期上调的趋势,在将保护性自噬转变为破坏性的凋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鸟苷酸环化酶C(GC-C)信号通路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DSS构建GC-C基因敲除(GC-C-/-)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结肠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3%的DSS溶液自由饮用1周,后者给予正常饮食。运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GC-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HE染色后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运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肠黏液中炎症因子(IL-8和TNF-α)的水平。  结果  (1)与WT小鼠相比,GC-C-/-小鼠在DSS作用下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 结肠缩短、肠管增粗、充血水肿更明显;(2)显微镜下观察到GC-C-/-+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炎症损伤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较WT+DSS组小鼠明显升高(P < 0.05);(3)GC-C-/-小鼠在DSS诱导下外周血和肠粘液中IL-8和TNF-α水平较WT+DSS组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GC-C-/-小鼠在化学物质诱导下肠道炎症性损伤加重,GC-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绿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  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MCAO),给予胆绿素治疗后,采用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Iba-1/DAPI染色标记缺血侧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TNF-α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Iba-1/CD68的蛋白表达。  结果  和IR组比较,胆绿素治疗可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P < 0.05),同时,还能减轻脑组织含水量(P < 0.05),降低大脑梗死面积(P < 0.05),以及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和Iba-1/CD68蛋白的表达(P < 0.05)。此外,胆绿素治疗还能减少缺血侧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P < 0.05)。  结论  胆绿素在MCAO大鼠中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