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治的12例ALK+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1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28(14~45)岁,其中男11例。11例(91.67%)患者初诊时评估晚期(Ⅲ~Ⅳ期),7例(58.33%)患者合并B症状,5例(41.67%)患者LDH升高,4例(33.33%)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部位,7例(58.33%)患者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50.00%)患者伴有结外侵犯,3例(25%)患者≥2个结外部位侵犯。2例(16.67%)患者IPI评分为高中危/高危组(3~5分);7例(58.33%)患者aaIPI评分为高中危/高危组(3~5分)。Ki-67≥80%、结外侵犯≥2处、aaIPI 3~5分、一线化疗方案是影响初始化疗后达CR的不良因素。CRP升高、结外侵犯≥2处、IPI 3~5分、aaIPI 3~5分、Ki-67≥80%、一线化疗...  相似文献   

2.
<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极为少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已完成1个周期CDOP方案(环磷酰胺CTX Cyclophosphamide 1.0,d 1、脂质体阿霉素PLD 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30 mg,d 1、长春地辛VDS Vindesine 3 mg,d 1、地塞米松片DEX Dexamethasone,15mg,d 1)及5个周期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CTX Cyclophosphamide 1.0,d 1,吡柔比星THP theprubic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化疗,对照组予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另予超分割放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65.63%)高(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25...  相似文献   

4.
198 2年Stein发现Reed Sternbeng细胞示CD30 (Ki 1 ,Ber H2特异性单抗 )阳性 ,后来在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亦见到Ki 1阳性细胞 ,称之为Ki 1阳性大细胞淋巴瘤〔1〕。并显示多形性大细胞增殖 ,特有的副皮质生长类型 ,局部坏死和显著的窦状隙弥散的病理学特征 ,而称之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AL CL) ,成为具有共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实体。这些病例原先已被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或间变性癌〔2〕。1 分类1 985年以前的恶性淋巴瘤工作分…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3岁。1年前因胸闷就诊。体检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部X线片示纵隔增宽,2001年5月行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检查报告为间变大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开始进行化疗并放疗,化疗以CHOP方案为主,进行联合化疗共6次,2次放射治疗,病情稳定,处于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细胞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提高对ALCL的认识。方法: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3例ALCL的临床表现、细胞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3例ALCL患者中,ALK阳性11例,ALK阴性2例;全部表达CD30,部分表达EMA、CD3、CD45RO、CD43,不表达CD3、CD56、CD20、CD79a、PCK、CD117;Ki67LI 60%~100%。结论:AL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依据其细胞病理学形态特征,细胞病理学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但应注意与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未分化癌等进行鉴别;当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应行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8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中位发病年龄37(18~79)岁.ALK+ ALCL 14例(29.2%),ALK-ALCL 34例(7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9例原发系统性ALCL患者的病理特点、临床特征、完全缓解率(CR)、长期生存率和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瘤细胞均强表达CD30,58.6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接受了治疗的28例患者的CR率为50.0%,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与27.1%.ALK阳性患者CR为68.8%,2、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2%、42.5%,明显高于ALK阴性组(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0~2分患者组CR率为57.1%,2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2%、65.1%,明显高于IP13~5分患者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ALK的表达、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K表达、IPI评分有助于判断原发系统性ALCL的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囊性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面PD-1的表达与Treg细胞相关因子Foxp3、TGF-β和IL-10的表达情况,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PD-1与Treg细胞在CE患者中的关系及其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选取30例C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E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PD-1+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CE患者和对照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和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CE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清中TGF-β和IL-10的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CE患者外周血中PD-1的表达与Foxp3、TGF-β和IL-10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人群相比,CE患者外周血中PD-1+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D-1和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TGF-β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CE患者外周血PD-1mRNA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正相关;PD-1+CD4+CD25+Treg细胞与TGF-β和 IL-10的水平均正相关。结论 负性共刺激分子PD-1在Treg细胞上高表达与Treg细胞及其因子TGF-β和 IL-10的产生和功能发挥相关,可能促进细粒棘球蚴的生长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和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骨髓活检证实的ALCL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CL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咳血痰、气促、发热;实验室检查可有三系血细胞减少、脾大、骨髓噬血细胞增多;胸部X线和高分辨率CT(HRCT)早期可表现双肺多个小点状结节影,后可出现肺不张、肺团块影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大量胸腔积液。ALCL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体积大,核大而不规则,细胞弥散或巢样沿淋巴窦或滤泡间浸润,几乎所有的瘤细胞均表达间变细胞CD30(Ki-1)抗原。结论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CL非常罕见,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而诊断需要依靠病理,CD30(ki-1)阳性是诊断ALCL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肖潇  马雄 《肝脏》2012,(6):442
【据Hepatoatology 2011年11月报道】题:在人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CD8+效应T细胞的细微表型与功能特征(作者Tsuda M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对丙酮酸脱氢酶E2(PDC-E2)产生了多种特异反应,包括自身反应性CD4+、CD8+T细胞和自身抗体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者检测了132例研究对象(包括76例PBC患者和56例对照)的CD8+T细胞表型。研究发现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一种效应记忆T细胞(TEM)出现频率较高,其细胞表型的特征是表达CD45ROhighCD57+CD8high,同时也表达肠道归巢整合素、α4β7。这些CD8high TEM细胞在TCR被激活后膜联蛋白V表达降低。CD45ROhighCD57+CD8highT细胞较其他CD8high T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粒酶A、粒酶B、穿孔素、CCR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BV感染者自然杀伤样B淋巴细胞(NKB淋巴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唐都医院就诊的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ASC)29例和对照者12例。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8和IFNγ水平。酶联斑点吸附试验检测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19+CD56+CD16+NKB淋巴细胞、不同NK细胞亚群(CD3-CD19-CD56highCD16-NK细胞、CD3-CD19-CD56+CD16+NK细胞、CD3-CD19-CD5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依非韦伦(EFV)、3TC+TDF+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3TC+TDF+多替拉韦(DTG)治疗HIV感染者/AIDS患者后,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D3+CD4+T细胞计数绝对值、CD3+CD4+/CD3+CD8+细胞比值、HIV病毒载量(HIV-RNA)指标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17年11月至2021年09月感染科门诊随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150例。治疗方案分别是:(1)3TC+TDF+EFV;(2)3TC+TDF+LPV/r;(3)3TC+TDF+DTG。分析对比不同药物方案治疗HIV感染者/AIDS患者前后CK、CK-MB、CD3+CD4+T细胞计数绝对值、CD3+CD4+/CD3+CD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LA-DR mRNA及Th17和CD4+CD25+Treg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肝衰竭患者50例,其中乙型肝炎肝衰竭15例,药物性肝损伤12例,酒精性肝病1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和正常人10例。采用PCR法检测PBMCs中HLA-DR mRNA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和Th17细胞百分比。结果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HLA-DR mRNA水平为(134.5±15.2),显著高于药物性肝损伤组的(17.9±1.2)、酒精性肝病组的(19.6±2.0)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11.2±1.2),P<0.05];不同病因肝衰竭患者Th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4±0.6)%和(3.9±0.6)%左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慢性乙型肝炎[分别为(3.7±0.2)%和(6.1±0.4)%和正常人(2.1±0.7)%和(7.0±0.9)%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不同病因肝衰竭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19例死亡患者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呈持续下降,直至死亡,而31例生存患者则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 mRNA水平及Th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干部一科1例不一致性淋巴瘤高龄患者的诊治。患者于1987年以左侧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988年行左侧腮腺区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小B细胞性淋巴瘤,先后进行了50个疗程的"COP、OP"方案化疗及短期局部放疗。2014年出现咽喉部不适,行会厌部取检,诊断为间变性淋巴瘤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最终诊断为不同时发生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不一致性B细胞和T细胞性淋巴瘤非常罕见,取每一个病变部位作活检有助于避免漏诊,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21年8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11家医疗中心确诊的207例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CD5+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7例患者中男102例,女105例,中位年龄61(24~90)岁,5年总体生存率为47.5%,Ann Arbor分期Ⅲ/Ⅳ期119例(57.5%),44例(21.3%)出现中枢神经受累,MYC/BCL-2双表达95例(45.9%)。采用R-CHOP/R-CHOP-like治疗方案、强化疗治疗方案和CHOP/CHOP-like治疗方案的患者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治疗方案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优于未使用BTK抑制剂的患者(P=0.038)。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评分和细胞起源影响患者的生存(P<0.0...  相似文献   

17.
覃元锋  石海燕  黄忠强 《肝脏》2023,(6):683-687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变化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入院诊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根据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单纯慢性丙型肝炎组5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组31例和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组49例,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临床特征、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多种亚群所占的百分比。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ALT、AST和总胆红素水平分别29.6(18.2,47.8)U/L、33.6(24.4,50.1)U/L和25.5(18.5,63.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5(16.8,26.5)U/L、23.5(15.7,30.2)U/L和16.6(13.6,26.1)μmol/L,而Hb水平为78.2(64.2,105.3)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3(78.1,118.9)g/L,(均P<0.05)。单纯慢性丙型肝炎组CD45+CD3+CD4+细胞的绝对值、CD45+CD3+CD8+...  相似文献   

18.
李姣姣  赵永昌  武军霞 《肝脏》2023,(8):924-927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恶性胸腹水患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3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胸腹水患者,根据胸腹水良恶性将患者分为恶性组(24例)和非恶性组(76例)。检测胸腹水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CD3+CD4+、CD3+CD8+、NK细胞水平诊断恶性胸腹水的价值,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CD3+、CD3+CD4+、CD3+CD8+、NK细胞水平与恶性胸腹水发生风险的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CD3+、CD3+CD4+、NK细胞水平分别为(61.2±11.3)%、(67.2±13.1)%、(20.4±3.4)%,显著低于非恶性组[分别为(75.3±9.9)%、(73.6±8.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iNKT)、CD4+和CD8+ T细胞活化标记物(CD69、CD25、HLA-DR和NKG2D)的表达差异。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64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NAFLD患者行肝穿刺活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NKT、CD4+和CD8+T细胞CD69、CD25、HLA-DR和NKG2D表达。结果 在64例NAFLD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NAFL 37例和NASH 27例;健康对照者、NAFL和NASH患者健康对照者、NAFL和NASH患者外周血CD69+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1±1.7)%、(6.1±1.3)%和(26.7±3.6)%(P<0.05),CD25+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3.0±5.9)%、(94.1±8.0)%和(90.8±7.5)%(P<0.05),HLA-DR+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3±1.7)%、(15.8±2.0)%和(22.3±2.0)%(P>0.05),NKG2D+iNK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4.5±3.5)%、(59.7±4.0)%和(71.3±6.0)%(P<0.05);外周血CD69+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7±0.2)%、(0.4±0.1)%和(0.5±0.1)%(P>0.05),CD25+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4±0.6)%、(3.0±1.3)%和(1.5±0.7)%(P>0.05),HLA-DR+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7±0.7)%、(4.1±1.0)%和(3.9±1.0)%(P<0.05),NKG2D+CD4+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0.5)%、(0.6±0.2)%和(0.9±0.2)%(P<0.05);外周血CD69+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0.4)%、(1.6±0.3)%和(2.1±0.6)%(P>0.05),CD25+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3±0.3)%、(1.1±0.2)%和(1.0±0.2)%(P>0.05),HLA-DR+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0±0.7)%、(6.5±1.0)%和(9.6±1.4)%(P<0.05),NKG2D+CD8+ 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6±0.1)%、(0.5±0.1)%和(0.9±0.2)%(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NAFL与NASH患者可能存在外周血iNKT细胞、CD4+和CD8+ T细胞活化的免疫表型差异,显示NASH患者CD69+iNK T细胞百分比增高,可能对诊断有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与结核病的发病及抗结核治疗转归的关系。 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3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5例Mtb潜伏感染者、45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7和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强度。结果以x±s表示,所有数据均使用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IL-17表达为(3.25±1.6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2±1.46)%](F=6.633,P<0.0001)。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IL-17表达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4.17±2.27)%]、治疗6个月[(5.58±1.66)%]时的检测结果,发现治疗3个月时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44,P=0.057);而治疗6个月时明显高于治疗前(F=12.244,P<0.0001)和治疗3个月时(F=12.244,P=0.004)。健康对照组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为(4.97±1.60)%,与Mtb潜伏感染组[(5.00±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6,P=0.937);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表达为(6.59±1.7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Mtb潜伏感染组(F=11.986,P<0.0001)。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8.28±2.04)%]、治疗6个月[(7.46±1.87)%]时的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发现治疗3个月时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F=6.458,P=0.001);治疗6个月时的表达低于治疗3个月时(F=6.458, P=0.0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458,P=0.068);治疗6个月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255,P<0.0001)。 结论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明显减少,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后,Th17细胞逐渐增加,表明Th17细胞在抗结核免疫中起保护作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经抗结核治疗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逐渐减少,进一步说明CD4+CD25+CD127 low调节性T细胞在抗结核免疫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