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行奥沙利铂+替吉奥(OT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和营养指标。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化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右上臂周围、左上臂周围水平及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均较化疗前升高,对照组患者以上指标均降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肠内营养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均有改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胃食管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连续采集 2017 年 1 月至2018 年 1 月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胃食管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常规饮食组, 根据患者进食梗阻程度、营养结构和进食量不同给予营养治疗,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前两天至化疗结束后 1 周 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监测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免疫水平及化疗后血液系统和胃肠道毒副反应等。结果 共 56 例患者入组,其中肠内营养组29 例,常规饮食组27 例,男 36 例,女 20 例。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患者 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 CD4+/CD8+ 水平显著提高(P < 0.05)。肠内营养组3~4 度血液系 统毒副反应明显减轻(P < 0.05)。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胃食管癌患者化疗期 间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升免疫水平和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病例 数较少,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免疫营养治疗对老年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91例, 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干预组(Ⅰ组 29 例,日常饮食+瑞能 1,000ml/d)、常规肠内营养干预组(Ⅱ 组 32 例,日常饮食 +能全力1,000ml/d)和对照组(Ⅲ组30例,日常饮食)。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检测体重、体质指数、 AC、ALB、HB、PG-SGA 等。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化疗期间肺部感染、乏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差异。 结果  91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均完成至少3周期化疗。三组患者化疗后AC、ALB、HB等营养状况指标较化疗前下降, PG-SGA 评分较化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Ⅲ组患者营养指标恶化趋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Ⅰ组 AC、 HB 下降趋势小于Ⅱ组,Ⅰ组PG-SGA 评分增加趋势小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疗可以使老年晚期NSCLC 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和常规饮食相比,补充肠内营养液可以维持体重,减缓营养状况的恶化。相比于标准肠内营养,免 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更好地改善 AC、PG-SGA 评分,减少化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因此认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化疗术前7d和化疗结束后14d分别检测多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化疗后免疫营养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有显著性差异;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鼻咽癌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性调强放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 3%,高于对照组的5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肝肾异常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治疗第1周与第4周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 7%(1例)和5. 0%(3例),均低于对照组的13. 3%(8例)和18. 3%(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与特异模块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补充性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鼻咽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不良反应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晚期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 瘤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4例晚期肺癌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进食普通食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α 及 α⁃1 酸性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0.134、 0.692、⁃0.412、0.226,P=0.436、0.446、0.245、0.340、0.410),治疗2周后观察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均 显著优于对照组(t=3.566、9.833、3.951,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疲乏总分为(22.07±3.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12±3.13) 分;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疲乏方面评分(9.93±4.31)分、情感疲乏方面评分(6.11±2.36)分、认知疲乏(6.03±3.22)分与对照组躯体疲乏 方面评分(12.25±3.77)分、情感疲乏方面评分(9.84±2.79)分、认知疲乏(9.03±1.9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为(191.22±5.39)分,明显高于 对照组(150.88±6.27)分;观察组躯体功能方面评分为(48.17±10.62)分、心理功能方面评分为(58.24±2.39)分、社会功能评分为 (46.55±2.16)分、物质生活评分为(38.36±4.88)分与对照组躯体功能方面评分为(40.95±12.31)分、心理功能方面评分为(41.45± 1.7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7.24±3.79)分、物质生活评分为(31.24±5.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肺癌 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肠内营养制剂可有效提高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癌性疲乏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及 邯郸市中心医院2016 年 10 月至2018 年 2 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整体 营养状况主观评估两种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2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其分为观察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结果 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 平均体质指数、平均血红蛋白、平均总蛋白、平均白蛋白、平均前白蛋白以及癌变部位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值均 > 0.05);经过两周的营养治疗,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但两组的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值均>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明显低于对照 组的发病率 19%(P < 0.05)。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高营养风险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与肠外营养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更适于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干预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观察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膳食指导、教育及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等综合营养干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等结果变化。结果:经综合营养干预后,两组化疗有效率与毒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舌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舌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实验组给予均衡型全营养素进行鼻饲或口服,对照组自备流质饮食。比较患者在入组及2周后的体成分、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腹胀、腹泻、恶心及呕吐等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及口咽颈瘘发生情况,生存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实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肌肉量、去脂体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口感染、口咽颈瘘发生,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均衡型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舌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肿瘤化疗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86例只行单纯化疗,观察组86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化疗。对比两组患者化疗2周后营养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化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IgA、IgG、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IgM免疫球蛋白水平、吞噬率、黏附率、NK细胞数、杀菌率等免疫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周后,观察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SOFA评分及APACHEII评分等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结论:围化疗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免疫机能,提高其营养学指标,有助于化疗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免疫性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化疗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并接受紫杉醇+顺铂(TP)化疗的83例符合研究纳排标准的患者资料.根据化疗期间采取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将39例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列为肠外支持组(TPN组),44例行免疫型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阿帕替尼是目前首个治疗晚期化疗耐药胃癌患者的有效口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该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肠内营养对晚期胃癌患者使用阿帕替尼治疗后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免疫肠内营养)和对照组(普通饮食指导)各54例,观察组给与免疫肠内营养剂(瑞能,华瑞制药公司,200ml/瓶)联合阿帕替尼,对照组给与普通饮食营养指导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进行营养和代谢指标、治疗不良反应、疗效以及院内感染率的观察,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两周期的阿帕替尼治疗后,观察组的PG-SGA、BMI、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治疗后,观察组的BMI、ALB、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的BMI、Hb、ALB、P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在阿帕替尼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中乏力、骨髓抑制、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治疗期间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有效减轻治疗相关消化道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剂(EN)对肺癌合并肺炎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间聊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确诊为肺癌合并肺炎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肺炎期间,EN组患者采用EN 200~320 g,对照组患者未采用营养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EN组患者营养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无明显变化。EN组患者的Ig G、Ig A和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显著提高肺癌合并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间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收治住院的1631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后电话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因素.结果 1631例肺癌化疗患者,症状发生率前3位为疲乏(57.4%)、胃口差(45.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持续肠内营养治疗与间歇肠内营养治疗对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放疗科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100 例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接受间歇肠内营养治疗的对照组 以及接受持续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组各 50 例,对两组营养状态影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 PG-SGA 评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各指标数值均显示出不同程度差异性,并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较于间歇肠内营养治疗,持续营养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放化疗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其 机体耐力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从而缩短患者在放化疗周期内恢复各种组织功能所需要的时间,避免和减少由于营养不良而发生的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节约患者成本,避免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疗程中断,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结肠癌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留置胃管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留置胃管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学指标.结果 术后三组之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50.07±11.59)h、(76.75±27.37)h、(10.11±1.57)d;对照组:(62.03±12.31)h、(90.67±25.64)h、(11.80±1.83)d;留置胃管组:(43.53±11.94)h、(61.17±22.67)h、(8.70±1.53)d;均P< 0.05],留置胃管组住院时间最短,术后排气、排便最早.术后1周患者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在留置胃管组、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术后留置胃管组与单纯营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In over the 10 years from 2000-2010, 21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received loco-regional chemotherapy with home enteral nutrition (HEN) at an outpatient clinic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oral intake. These loco-regional chemotherapy regimens consisted of 5 intra-aortic chemotherapies, 4 hepato-arterial infusions and 12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ies. Five out of 8 cases that had measurable lesions showed PR, and 3 cases revealed PD. The patients received HEN with peptide central formula, 400-1,200 kcal/day in night time.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HEN was 12.9 months. The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management was needed for continuation and securing of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The author reported an experience of the outpatient loco-regional chemotherapy with HEN for th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could not eat a sufficient volume of food.  相似文献   

18.
刘辉  陈信义  石玉春 《癌症进展》2018,16(8):1024-1027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作为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富含谷氨酰胺的TPF作为强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和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4.5%(60/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3%(40/71)(P﹤0.01).结论 以谷氨酰胺为主的强化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