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ar extraction,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的特征。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FS-LASIK组29例(58眼),SMILE组31例(61眼),年龄(26±6.5)岁,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5.25±2)D,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眼前节OCT对患者角膜中央2 mm、2~5 mm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结果术后1个月FS-LAISK组角膜中央2 mm与角膜2~5 mm范围内的平均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6);术后3个月2~5 mm范围,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31,P=0.049);术后6个月SMILE组角膜中央2 mm、角膜2~5 mm的角膜上皮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7),2~5 mm范围内,角膜上皮在上方、鼻上方、颞上方与下方、颞下方、鼻下方相比,增厚更轻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5,P=0.009),上方与鼻侧、颞侧相比,增厚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17);FS-LASIK组,术后1至6个月角膜上皮增厚在0~2 mm内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各个时间段中,FS-LASIK组与SMILE组角膜上皮厚度在0~5 mm范围内各个位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较SMILE术后更加明显。FS-LASIK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削中央区域变化更加明显,SMILE术后角膜上皮增厚在角膜切除周边区域变化更加明显。随着时间推移,两种手术术后均出现与切口位置相反的角膜上皮局部继续增厚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应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接受SMILE的60例(60只眼)近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30只眼/组。试验组患者SMILE术后10 d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术后第11天开始改为应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液4次/d,至术后30 d;对照组患者SMILE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4次/d应用10 d。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0 d、术后1个月进行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与不良反应。两组间观察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值<0.05认为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0 d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2,F=2.50),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 m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F=29.78)。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后眼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97、0.66,F值分别为0.56、<0.001、0.19)。两组患者在术前角膜地形图SRI、SAI指数、术后1 m角膜地形图SRI指数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2、0.05、0.07,F值分别为1.01、3.86、3.27),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角膜地形图SAI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7.70)。8例(26.67%)试验组患者存在用药后一过性烧灼感,其后症状可缓解,未停药。余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均无其他不适主观症状与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用于SMILE术后可辅助糖皮质激素应用,安全、有效,在促进术后视力、眼表恢复方面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组49人(98眼)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Planoscan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LASIK治疗,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三阶彗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的RMS,Zyoptix组均小于Planos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度、瞳孔直径6mm去四阶球差总体高阶像差和三阶彗差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降低波前像差效果要优于传统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与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对高度近视患者眼表的影响。 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分为两组,11例(22眼)行SMILE,12例(24眼)行ICL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 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均短于术前,两组患者泪河高度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泪河高度低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CL植入与SMILE对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手术后的泪河高度降低可能与术后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透明质酸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5例(16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C组(MMC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透明质酸钠组(SH组)和对照组。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局部分别应用0. 4mg/mL丝裂霉素C、50mg/mL 5-Fu、10mg/mL透明质酸钠;对照组仅行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不用药物;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泪道通畅情况,鼻内镜下测量造瘘口面积,检查鼻腔结构恢复情况。结果 ① MMC组44眼治愈43眼,治愈率97.7%;5-Fu组38眼治愈35眼,治愈率92.1%;SH组44眼治愈40眼,治愈率90.9%。对照组40眼治愈35眼,治愈率87.5%,手术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 P=0.019; χ2=7.84,P=0.029;χ2=5.78, P=0.016)。治疗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吻合口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6,P=0.006) 。但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术后12个月,前3组造瘘口面积都明显大于对照组(F=6.162,P=0.002); MMC组术后造瘘口面积大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MMC组术后造瘘口面积大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5-Fu、SH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结论 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瘘术中局部应用药物能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并且应用MMC效果优于5 Fu和SH。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原发性BPPV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疗效和转归,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观察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74例,与同期就诊的原发性BPPV患者112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突聋继发BPPV患者与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分型、疗效、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治疗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的差异。结果 原发组中单管管石症80.4%(90/112),高于继发组33.8%(25/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3,P<0.01);原发组1次治愈率86.6%(97/112),高于继发组50.0%(37/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7,P<0.01);继发组1次治愈后眼震慢相速度CP值>20%为67.6%(25/37),高于原发组25.8%(25/9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2,P<0.01)。继发组治疗后DHI评分≤30分为31.1...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腮腺浅叶切除手术耳周V形切口与传统Blair切口及发际线N形切口进行对比,探讨耳周V形切口的可行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需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手术的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5~63岁,通过抽签随机分为3组:V形切口组(VI组20例)、Blair切口组(BI组20例)和发际线N形切口组(NI组20例)。比较3组在术中、术后及随访各项指标上是否有差异,并比较VI组内不同位置肿瘤的手术时间、引流量是否有差异。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手术操作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耳周麻木感、腮瘘、疼痛评分、面瘫、术后第3个月伤口瘢痕评分方面,3组切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术后第6个月外观满意度评分方面,VI组优于BI组及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组比BI组:9.00[8.00, 9.00]比5.00[4.00, 5.25],χ^2=6.629,P<0.001;VI组比NI组:9.00[8.00, 9.00]比7.00[6.00, 8.00],χ^2=2.942,P=0.010;BI组比NI组:5.00[4.00, 5.25]比7.00[6.00, 8.00],χ^2=-3.687,P=0.001)。位于腮腺前、上、中部的肿瘤中,3组不同切口的手术时间、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位于腮腺下部的肿瘤,3组切口所需要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78,P=0.010),经过两两比较,VI组所需要的手术时间多于BI组及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组比BI组:(181.00±22.89) min比(132.50±9.01) min,t=3.694,P=0.004;VI组比NI组:(181.00±22.89) min比(149.00±15.94) min,t=2.585,P=0.025;BI组比NI组:(132.50±9.01) min比(149.00±15.94) min,t=1.257,P=0.235]。位于腮腺下部肿瘤的引流量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组内比较不同位置肿瘤手术时间及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V形切口,仅位于腮腺下部的肿瘤手术时间会延长。对于不同部位的肿瘤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术后角膜消融区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25例(50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3.00 D~-6.00 D, 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SPT-TPRK+MMC组(25只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SPT-TPRK组(25只眼),利用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激光消融区边缘、中央、周边的神经纤维密度(CNFD)、神经纤维长度(CNFL)较术前的变化。 结果 术前角膜中央区CNFD(52.40±12.61)根/mm2,CNFL(73.00±12.61)mm/mm2。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变化如下:术后14 d SPT-TPRK+MMC组CNFD(13.41±4.99)根/mm2,CNFL(17.44±7.30)mm/mm2。 SPT-TPRK组CNFD(5.73±3.27)根/mm2,CNFL(5.03±3.52)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1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0.57±5.43)根/mm2,CNFL(27.57±8.97)mm/mm2。SPT-TPRK组CNFD(8.46±5.07)根/mm2,CNFL(9.46±4.81)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3.47±7.28)根/mm2,CNFL(33.87±9.49)mm/mm2。SPT-TPRK组CNFD(13.75±5.78)根/mm2,CNFL(17.00±5.90 )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通过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SPT-TPRK联合0.02%MMC在术后早期(14 d、1个月、3个月)可以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术后3个月时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状态仍然未恢复至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角膜弹性半球定律指导下的角膜屈光控制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屈光控制的效果。方法对角膜病患者68例(85眼)按光学移植要求行PKP术。根据角膜弹性半球定律选择性拆线,1、3、6、12个月及拆线后3、6个月行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及屈光检查。结果术后15个月裸眼视力≥0.5者59眼,其中20眼视力≥1.0,0.3~0.5者21眼。拆线前角膜屈折力(37.35±3.64)D,拆线后最终角膜屈折力(43.52±2.2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拆线前平均角膜散光(4.83±4.16)D,术后15个月(1.97±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效球镜术后1个月与3、6、1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18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角膜弹性半球定律指导下,选择性拆线结合其他技术可以控制和改善角膜移植术后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下经球结膜微小切口眼外肌A型肉毒毒素(BTXA)显微注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于青岛眼科医院行BTXA显微注射治疗的AACE患者资料。注射前行眼科常规检查、眼位、眼球运动及复视检查并记录。于手术显微镜下经内直肌附着处1~2 mm的球结膜微小切口暴露内直肌止端完成BTXA注射。注射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眼科常规检查、眼位、眼球运动及复视检查并记录。 结果 患者共28例(30眼)。治疗前平均斜视度为(33.2±15.6)(+15~+60)。治疗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平均斜视度数分别下降至(9.8±7.2)(P<0.001)、(7.8±3.4)(P<0.001)、(9.3±5.2)(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诊的斜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复查时,6.7%(2/30)的注射眼出现眼上睑轻度下垂,6.7%(2/30)的注射眼出现<10的垂直斜视,1个月复诊时以上症状均消失;注射后3个月,78.6%(22/28)的患者复视症状消失,7.2%(2/28)的患者复视减轻,14.2%(4/28)的患者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 BTXA显微注射治疗AACE操作安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确切,是无肌电图引导下眼外肌注射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帕尼单抗和紫杉醇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静脉滴注70~100 mg/m2,2次/d,连续静脉滴注3 d;研究组在给予紫杉醇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帕尼单抗药物治疗,在第4天给予帕尼单抗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80~85 mg/m2,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2,P<0.001),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1例(2.3%),Ⅱ级1例(2.3%),Ⅲ级1例(2.3%);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5例(11.6%),Ⅱ级3例(7.0%),Ⅲ级3例(7.0%),Ⅳ级1例(2.3%),两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94、6.391、5.125、4.935,P<0.001)。研究组1年的OS、RS分别为93.0%和95.3%,对照组分别为88.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6、8.89,P<0.001);研究组3年的OS、RS分别为60.5%和65.1%,对照组分别为55.8%、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57、8.45,P<0.001);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0.5±4.8)、(80.3±3.8)、(81.5±5.1)、(80.6±4.8)分,对照组分别为(74.2±4.8)、(71.2±3.3)、(71.6±3.8)、(74.3±3.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应用帕尼单抗联合紫杉醇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高,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与病情阶段的关系,并分析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纳入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45例(急性期组)、慢性期突发性聋患者71例(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测评并对比各组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及治疗相关资料,通过回归树分析测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急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与慢性期组对比,Z=-9.100,P<0.001;Z=-9.091,P<0.001; χ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对比,Z=-7.336,P<0.001; Z=-7.324,P<0.001; χ2=21.674,P<0.001; χ2=23.148,P<0.001);慢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8,P=0.308; Z=-0.042,P=0.967;P=0.671;P=0.722)。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中,急性期患者占比更高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耳聋轻度耳鸣无或轻度患者占比更低2=12.650,P<0.001; χ2=18.629,P<0.001),发生抑郁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更低2=4.42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中无效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 Z=-2.815,P=0.005)。 结论 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患者疗效越好,焦虑及抑郁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性院外管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82例,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院外随访,干预组进行连续性院外管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希望特质量表(ADHS)、一般健康状况量表(SF-36)、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及癌症功能评价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患者情绪、认知和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出院6个月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2.1%、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 P=0.013);对照组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9.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3, P=0.001)。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与干预组SAS评分分别为(49.2±10.3)、(41.3±8.7)分,SDS评分分别为(47.4±9.2)、(40.5±7.0)分,ADHS评分分别为(27.1±7.8)、(34.7±6.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73.854.68, P均<0.01)。在SF-36量表中,除一般健康状况(GH)和精力(VT)2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6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312.544.152.663.592.59, P分别为0.02、0.01、<0.001、0.01、<0.001、0.01)。在QLQ-C30量表中,两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评分(t=2.42, P=0.02)、5个功能量表(躯体、认知、角色、情绪和社会)评分(t分别为3.063.952.272.23和0.01, P分别为<0.001、<0.001、0.03、0.03和0.01)和“失眠”和“食欲下降”2单项评分(t分别为2.69和2.33, P分别为0.01和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癌FACT-HN总分和3个维度(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92.553.07和2.14, P分别为0.01、0.01、<0.001和0.04)。 结论 连续性院外管理能一定程度纠正喉癌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患者获得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时扁桃体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等离子技术手术治疗的4311例儿童OSAH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两组:A组358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全切除和腺样体切除术;B组3953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扁桃体切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CRSwNP患者136例,随机分为ERAS组70例,对照组66例,两组均接受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加鼻窦开放手术,ERAS组患者行术前宣教、围手术期气道评估干预、缩短禁食时间、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按时镇痛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对照组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术前肺功能异常可耐受手术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24 h鼻腔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 结果 ERAS组、对照组术前肺功能异常患者可耐受手术率分别为93.3%、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4, P=0.165); ERAS组患者术后鼻部疼痛、鼻塞、头痛、眼部胀痛、流泪、耳闷和睡眠困难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 ERAS组术后24 h内出血量为5.7(3.0,10.3)mL,对照组为7.2(5.0,13.2)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913, P=0.361)。平均住院日ERAS组、对照组分别为(4.6±0.8)、(7.5±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9, P<0.001);术后住院日ERA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1±0.5)、(3.8±0.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4, P<0.001)。 结论 将ERAS理念贯穿于CRSwNP患者围手术期将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1 968例患儿,随机分为ERAS组1 040例和传统组928例,ERAS组于ERAS模式下进行围手术期处理,传统组进行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疼痛评分、精神状态与术后饮食量。 结果 传统组、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1.2)、(2.3±0.8)d,两组比较(t=-5.529, P=0.001)。传统组、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12/928)、0.19%(2/1040)(χ2=8.413, P=0.004)。传统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2 、12和24 h痛觉评分分别为(2.42±0.89)、(3.40±0.82)、(3.12±0.62)分,ERAS组分别为(1.69±0.58)、(2.32±0.69)、(2.13±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传统组术后6、12和24 h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5.42±0.89)、(3.40±0.82)、(3.12±0.75)分,ERAS组分别为(3.36±0.57)、(2.55±0.50)、(1.65±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传统组术后6、12和24 h冷流质饮食量分别为(2.0±1.2)、(16.5±2.6)、(24.0±13.0)(mL/kg), ERAS组术后6、12和24 h冷流质饮食量分别为(5.0±1.8)、(26.5±5.8)、(68±26)(mL/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 结论 ERAS用于OSAS患儿围手术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效果。 方法 将30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皂角刺组和生理盐水组各15例,皂角刺组接受皂角刺颗粒溶液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生理盐水组接受生理盐水20 mL行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鼻塞、鼻分泌物鼻后滴漏、前鼻孔分泌物、头/面痛、嗅觉损失5个鼻部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内镜 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00 6、0.725 7);治疗后皂角刺组患者鼻分泌物鼻后滴漏、鼻塞症状及嗅觉损失的VAS评分改善幅度和鼻咽后鼻孔分泌物潴留、中鼻道分泌物、黏膜水肿的鼻内镜评分改善幅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 3、0.046 4、0.018 8、<0.000 1、<0.000 1、<0.000 1)。皂角刺组、生理盐水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 P<0.000 1)。皂角刺组与生理盐水组均仅有1例出现鼻出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0 0, P=1.000)。 结论 皂角刺颗粒溶液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眼震方向可转换型外侧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LSC- 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35例眼震方向可转换型LSC- BPPV患者(可转换型组)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法复位的疗效,与同期治疗的38例眼震方向不变型LSC- BPPV患者(不变型组)进行对比,并追踪随访6个月。患者根据眼震方向及持续时间分别采用Barbecue 翻滚法、Gufoni 法或强迫持续卧位法复位治疗。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5例眼震方向可转换型患者中可自动转换型7例,主动可转换型28例,眼震由离地型转为向地型31例,眼震由向地型转为离地型2例,眼震方向反复多次转换型2例,眼震持续时间>1 min者6例、<1 min者29例。38例眼震方向不变型均为向地型,眼震持续时间全部<1 min。可转换型组首次复位有效率为62.86%(22/35),不变型组为86.84%(33/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 P=0.018)。多次复位后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7.37%(37/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1, P=0.265 )。可转换型组、不变型组复位成功时所需平均循环次数分别为(2.81±1.21)、(1.56±0.69)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 P<0.001)。随访6个月后可转换型组与不变型组复发率分别为17.14%和23.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8, P=0.490)。 结论 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侧别及耳石类型是诊治眼震方向可转换型LSC- BPPV患者的关键,手法复位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首次复位有效率较眼震方向不变患者低,且复位成功需较多循环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MILE Xtra)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患者78例,纳入右眼数据(78眼)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 Xtra组和SMILE组,其中SMILE Xtra组39例(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