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选择半农半牧区四子王旗开展农牧民感染布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专项调查,掌握布病暴露因子和布病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首先按照近年四子王旗上报的布病发病率,将四子王旗管辖的乡镇(苏木)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随机抽取2个乡镇(苏木),共6个乡镇(苏木)。每个乡镇(苏木)随机抽5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对入选的自然村的人口进行整群抽样。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现场调查,危险因素调查包括饲养相关的暴露因素14项,相关行为的暴露因素24项。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确定布病病例。使用EpiInfo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的14项暴露因素中,有2项是危险因素,家里有病死畜(OR=4.50)山羊产仔数(OR=1.08)。调查的24项相关行为中,有19项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感染因素的危险系数(OR)大小排列依次是:年处理10次以上流产物(OR=82.00)抱羊羔(OR=15.30)剥病畜皮手有伤裂口(OR=12.00)剥病畜皮(OR=9.20)清扫圈舍(OR=6.80)屠宰病畜(OR=5.50)剥皮手有伤裂口(OR=5.20)、梳绒毛(OR=5.20)剪羊毛(OR=4.30)洗切生肉/下水(OR=3.50)、处理流产物(OR=3.50)照料病畜(OR=3.20)年处理1~5次流产物(OR=3.10)剥皮(OR=2.20)、参与家畜免疫(OR=2.20)吃奶嚼口(OR=1.80)放牧(OR=1.04)喂养家畜(OR=1.03)接羔(OR=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剥病畜的皮(OR=3.30,95%CI(1.20-9.40))。决策树分析显示,接羔数量大于18只且不知道自家家畜是否进行过检疫的人感染危险性最高(64%),接羔数量小于18只且对家畜没免疫或只免疫一次的发病的危险性也较高(52%)。结论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半农半牧区四子王旗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了量化分析,为今后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和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现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羊交易市场内的从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探讨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08例从业人员,以本地中年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个人防护不到位,涉及多个高危岗位。检查发现布鲁氏菌感染阳性11例,总感染率为5.29%。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屠宰是可能的危险因素(OR=4.07, 95%CI: 1.05~15.81),工作中戴手套是可能的保护因素(OR=0.25, 95%CI: 0.07~0.85)。结论 建议开展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引导从业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改正不良行为,加强布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鲁杆菌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感染状况,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采取访谈方式了解基本情况,采取普查方式搜索病例及收集有关信息,对重点人群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了解感染状况,运用病例一对照分析确定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造店村重点人群布病感染阳性率为6.26%(27/431).自2003年以来共有病例32例,男女之比为7:1,发病年龄以30-40岁青壮年最多,占34.38%(11/32),职业主要是饲养和屠宰,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死羔犊,牲畜内脏,肉及血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死羔犊,宰杀,饲养为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8.28,5.85,2.96,P<0.05].结论 造店村布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牲畜没有进行检疫,免疫,病畜作为传染源扩散蔓延和长期存在,群众缺乏布病自我防护意识,通过接触死羔犊,宰条和饲养过程接触感染,导致人间布病疫情的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21年陕西省陕南地区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暴发疫情的原因,为今后该地区布病疫情防控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2021年7月份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鹿池社区一起布病暴发疫情进行传染源追踪调查和传染途径分析。结果共发现5例确诊病例、6例隐性感染者和1例疑似病例,病例性别比为3∶1,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87~123 d,中位数为119 d,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12例病例血清抗体滴度从1∶50(++)到1∶1600(++)不等;病例感染途径与清理圈舍有关联(OR=6.4,95%CI:1.195~34.285);畜间检测结果显示53只羊和2只犬均为布病阳性。结论该起布病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是未及时清理羊只粪便、未定期对圈舍和生活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导致养殖户及其家人、雇工等相继感染布病,建议畜牧部门调整陕南地区人间布病重点地区的牲畜免疫政策,同时人畜间联合加强圈舍、生活居住等环境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养殖科学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与职业有关的布病传播因子有:牲畜、皮毛、乳、粪便、流产胚胎及其产物,污染的水源及尘埃,实验室偶然的失误等。本文采用回顾性病因对照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不同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奶牛场、乳品厂、肉联厂、纺织厂、皮革厂、皮毛收购公司及学生、居民历年抽样调查资料,按接触牲畜及畜产品和未接触牲畜及畜产品分为两大类人群,再以上述6个行业人群与学生及居民之间进行对比。根据Bupnet反应、STA、2-ME…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宝安区布病防治对策。方法对2005年2 092名职业重点人群(养殖业、乳业、屠宰)中532人采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0.38%(2例)。结论深圳市畜牧业重点人群布病感染率较低,可作为深圳市宝安区布病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率,并分析HCV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2006-2009年于在押吸毒人群中,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人口学、危险行为等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1 253名吸毒者中,总的HCV抗体阳性率为25.3%,注射吸毒者HCV抗体阳性率为6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注射吸毒(调整OR=18.988,95%CI:13.860~26.013)为吸毒人群感染HCV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共用注射器(调整OR=1.025,95%CI:0.604~1.739)。注射吸毒时间≥5年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5年者高(调整OR=0.669,95%CI:0.084~1.089);没有职业的吸毒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有职业者高(调整OR=1.280,95%CI:0.866~1.893)。结论吸毒人群HCV流行水平较高,注射吸毒是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该人群HCV的二代传播,为阳性患者提供治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大连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调查大连市7~60岁与牲畜密切接触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并对可疑布病或布病高危人群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虎红试验进行定性检测,并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进行血清抗体定量检测;同时对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规监测和本次调查中确诊的布病病例,采用辽宁省布病个案调查表进行人间疫情调查.结果 共计调查1563人,其中男性1310人,女性253人,饲养人员占56.05%(876/1563).采血240个,阳性检出牢为3.75%(9/240).确诊布病患者2例,常规监测确诊3例.3例患者为本地感染发病,而且均为接触布病染疫奶牛感染,2例为输入性病例,均为接触布病羊感染.结论 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及时处理染疫病畜仍是布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大连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依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调查大连市7~60岁与牲畜密切接触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并对可疑布病或布病高危人群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虎红试验进行定性检测,并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进行血清抗体定量检测;同时对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规监测和本次调查中确诊的布病病例,采用辽宁省布病个案调查表进行人间疫情调查.结果 共计调查1563人,其中男性1310人,女性253人,饲养人员占56.05%(876/1563).采血240个,阳性检出牢为3.75%(9/240).确诊布病患者2例,常规监测确诊3例.3例患者为本地感染发病,而且均为接触布病染疫奶牛感染,2例为输入性病例,均为接触布病羊感染.结论 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及时处理染疫病畜仍是布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梅里斯区布鲁氏菌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牧区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30名感染者及按年龄、性别和村屯匹配的90名非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与牲畜及其制品接触的方式,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梳羊绒、偶尔抱羊羔、处理流产物和接生牛犊是布鲁氏菌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梳羊绒、抱羊羔、处理流产物和接生牛犊是该地区布鲁氏菌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牧区家畜流产情况,分析影响家畜流产的可能因素以及与当地牧民布鲁杆菌病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分阶段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协方差的秩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阿巴嘎旗牧民布鲁杆菌病感染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山羊流产(OR=1.93,95%CI=1.35~2.77)和绵羊流产(OR=1.36,95%CI=0.92~2.01)。绵羊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的流产数差异显著(Z=2.47,P〈0.05),山羊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的流产数无显著差异(Z=-0.16,P〉0.05)。结论阿巴嘎旗山羊、绵羊流产是该地区牧民布鲁杆菌病感染的重要因素。免疫接种降低了绵羊流产,对降低山羊流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评价蜱、人群中蜱传脑炎病毒阳性率及血清抗体阳性率的情况,分析蜱传脑炎在我国的流行特点,明确我国现行蜱传脑炎预防控制措施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万方、维普和知网数据库搜集2000-2019年发表的关于蜱中蜱传脑炎病毒阳性率和人血清学调查的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利用Stata15软件对选定的11篇和12篇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到蜱传脑炎在我国蜱和人群中的流行特点。结果 2000-2019年我国TBEV阳性蜱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不同蜱种中TBEV阳性率不同,森林革蜱中TBEV阳性率最高为5%(95%CI:2%~10%,P<0.05)。人群特征分析显示:男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林区工人、军人和农民易感染。不同地区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很大,新疆地区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4%(95%CI:9%~21%,P<0.05)。结论 我国TBEV流行多在东北地区,阳性蜱以森林草蜱为主,感染人群多为林区工人、军人和农民。  相似文献   

13.
AIM: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mortality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RC mortality in Inner Mongolia.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eath Registry System, maintained by the Inner Mongoli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rom 2008 to 2012. Death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10th Revision. Years of life lost, 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 and 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 over the five years between 2008 and 2012. A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ital status, occupation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area of residence, and the risk of CRC.RESULTS: The AYLL of CRC was 17.39 years. The average mortality of CRC was 5.6/100000. People living in urban areas and having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CRC (OR = 1.74 and 95%CI: 1.29-2.35, P < 0.001 and OR = 2.39, 95%CI: 1.76-3.25, P < 0.001, respectively). People who were employed had a lower risk of CRC (OR = 0.64, 95%CI: 0.48-0.86, P = 0.003). The mortality of CR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ducation level (P < 0.001).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marital status and CRC risk (P = 0.259).CONCLUSION: Living in urban areas,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unemployment are associated with CRC mortality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感染情况。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集了5 552名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HEV IgG)、抗-HEV IgM抗体(HEV IgM)和HEV抗原(HEV Ag),采用χ2检验分析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和ALT等因素分别与HEV IgG和IgM抗体阳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辨HEV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HEV IgG、IgM和HEV Ag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1 113/5 552)、0.76%(42/5 552)和0.04%(2/5 552)。年龄和民族是HEV IgG和HEV IgM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HEV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IgG OR=1.089, 95%CI: 1.080-1.098, P<0.001; IgM OR=1.055,95%CI: 1.028-1.084, P<0.001);壮族的HEV IgG和IgM阳性率(32.69%, 7.69%)高于汉族(19.89%, 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 OR=2.052, 95%CI: 1.103-3.819, P=0.023; IgM OR=12.029, 95%CI: 4.067-35.580, P<0.001)。此外,我们还发现职业是HEV IgG阳性率的独立风险因素,学生是阳性率最低的人群。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EV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在不同人群中感染情况不同,为输血传播HEV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应用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31例,随访6个月。常规检测血清PA水平、计算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CTP评分),在MELD评分的基础上,加入PA项目的 评分,建立MELD联合PA评分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随访的6个月里,死亡83例;死亡组血清PA水平为(32.2±9.3)mg/L,显著低于生存组的[(47.3±26.4) mg/L,P<0.05];死亡组MELD评分为(24.1±5.6)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18.0±6.7)分,P<0.05];死亡组CTP评分为(11.8±1.2)分,明显高于生存组的[(9.0±2.0)分,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LD评分预测死亡的ROC下面积(AUC)为0.868(95%CI:0.823~0.912),显著高于CTP评分的[0.753(95%CI:0.690~0.816),P<0.05]或血清PA的[0.675(95%CI:0.606~0.743),P<0.05];进一步采用MELD联合PA评分分析的AUC为0.896(95%CI:0.857~0.935),显著高于MELD评分(P<0.05)。结论 应用血清PA联合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预测效能显著高于MELD评分或CTP评分,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家畜流产情况,分析影响家畜流产的可能因素及其对当地牧民布病感染的影响。方法分阶段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协方差的秩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羊流产组和无流产组的人布鲁杆菌病感染率差别显著(χ2=5.51,P<0.05)。羊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的羊流产无统计学差异(χ2CMH=0.71,P>0.05)。羊免疫前与免疫后的流产数目无统计学差异(M=17.0,P>0.05)。结论四子王旗羊患布鲁杆菌病引起的流产是该地区人群布病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地区羊群免疫接种对降低羊群流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杆菌病疫情,探讨不同时期影响疫情的可能因素,为制订内蒙古自治区当前布鲁杆菌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2-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杆菌病监测数据和已发表文献中相关数据,对布鲁杆菌病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952-2007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出现2次布鲁杆菌病流行高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第1次发病高峰,范围波及全区12盟(市),其中1961年发病率最高,达55.28/10万;病例职业构成中牧民最高,占72.9%;2000年后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达38.44/10万,以中、东部地区最为严重;病例职业构成中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分别占51.9%和28.7%.结论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牲畜交易频繁,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杆菌病疫情从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上升,2004-2007年达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基因,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布鲁菌病中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20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29例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数量,提取PBMC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的mRNA水平,使用AimPlex法检测血浆中IL-10含量。对Treg细胞与Foxp3 mRNA,IL-10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比例增加(t=2.87,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高(t=3.42,P<0.01),IL-10水平增高(t=7.90,P<0.01);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10.82,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6.89,P<0.01)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t=21.42,P<0.01)。与急性布病组相比,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4.96,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2.38,P=0.02),IL-10水平明显增高(t=7.64,P<0.01)。布鲁菌病患者的Foxp3的mRNA表达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2,P<0.01),IL-10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布鲁氏菌感染后出现Treg细胞数量增多,Foxp3基因表达上调以及IL-10水平增高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布鲁氏菌持续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疆喀什地区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调查问卷,以基于利什曼原虫kDNA保守区PCR扩增的分子方法检测呈阳性感染的为病例组,按1∶3匹配选择年龄、性别、营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与消费、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什曼原虫感染检测呈阴性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0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75份易感人血样感染利什曼原虫阳性率为82.67%(62/75)。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被叮咬、户外露宿习惯、邻居有黑热病患者、蚊帐及趋避剂杀虫剂的使用与当地易感人群感染利什曼原虫关系密切,危险比(RH)值和95%可信区间(95% CI)依次为7.296,(3.102,1.16)、15.429(5.876,8.995)、75.6(26.6,214.9)、0.311(0.132,0.733)、0.491(0.292,0.672);多因素分析显示:户外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是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使用蚊帐是保护性因素,RH值和95%CI为12.56(3.476,45.38)、140.987(37.59,528.8)、0.185(0.05,0.68)。结论 在该地区易感人群感染利什曼原虫率较高的情况下,对当地居民普及黑热病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及时确诊并彻底诊治黑热病患者,尽量避免户外被叮咬,养成使用蚊帐习惯是预防控制当地人源型黑热病感染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