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例等比例3D打印上颈椎模型,导板组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模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在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根据椎体是否存在骨折,将导板组内20例模型分为钉道损伤组10例(寰椎骨折与枢椎骨折病例)和钉道完整组10例(畸形与关节脱位病例)。比较导板组和对照组螺钉可接受率、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差异;比较导板组术前理想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差异,对比钉道损伤组和钉道完整组置钉结果差异。结果 导板组螺钉可接受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导板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导板组术前理想螺钉内倾角与术后实际螺钉内倾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道损伤组螺钉突破椎弓根率26.7%高于钉道完整组3.1%(P<0.05)。结论 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在置钉精准度、安全性和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钉时间和准确性、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滑脱腰椎椎体中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间因腰椎滑脱施行手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手术方案均采用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PLIF)手术,传统徒手穿刺组采用传统徒手穿刺完成椎弓根钉置入,3D打印组术前进行3D实体腰椎模型的打印,记录两组在滑脱椎体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工作时间、穿刺次数,均在术后复查CT以判断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应用3D打印组在滑脱椎体中置入单个椎弓根的平均时间为(5.60±1.85)min,明显短于传统徒手穿刺组的(8.10±1.63)min;穿刺次数平均为(1.20±0.20)次,少于传统徒手穿刺组的(1.80±0.50)次;术后CT平扫提示3D打印组的38枚(95.00%)椎弓根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徒手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前计划的制定,在滑脱腰椎椎体椎弓根钉的置入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置钉时间并且明显提高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对13例需要行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术前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设计制作枢椎及其椎弓根螺钉置入导航模板,术中应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枢椎弓根螺钉26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术中共应用13个个体化导向模板,辅助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26枚。术后X线观察及CT断层扫描显示所有螺钉进钉点准确,进钉方向适当。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性分级:0级24枚,Ⅰ级2枚。结论: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需要进行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共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透视定位植入,观察组采用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结合术中透视定位。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置入成功率、置入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置入成功率、置入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可确定椎弓根螺钉在椎板后方的进钉点,寻找出最佳钉道的位置,钉道准备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5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4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手术组和"C"形臂透视下徒手组,2组各20例.记录每台手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根据术后X线和三维C...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因为颈椎解剖结构复杂和椎弓根细小,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性较差,螺钉置入失误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01年10月开始透视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临床应用,自2002年12月开始CT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2005年11月开始术中即时三维电动C型臂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本研究对82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以评估不同方法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 目的:对透视、CT导航和术中即时三维电动C型臂导航三种方法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对82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队列对照研究。术后CT扫描判断螺钉置入的精确性。优: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可:螺钉穿出椎弓根皮质不超过螺钉直径的25%;差:螺钉穿出椎弓根皮质超过25%。 结果:透视组24例患者共置入145枚螺钉,其中优96枚(66.2%)、可37枚(25.5%)、差12枚(8.3%);CT导航组29例患者共置入159枚螺钉, 其中优141枚(88.7%)、可14枚(8.8%)、差4枚(2.5%);术中即时三维电动C型臂导航组29例患者共置入140枚螺钉, 其中优127枚(90.7%)、可13(9.3%)。三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 结论:透视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在三种技术中最差。CT导航和术中即时三维电动C型臂导航可以提高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术中即时三维电动C型臂导航由于其操作简便,临床精度高,易于为操作者掌握,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接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置入椎弓根螺钉患者24例(智能导板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退变性脊柱侧凸6例。且均在术前应用SurigiPlan V1.0辅助规划螺钉型号及路径。42例采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退变性脊柱侧凸13例。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术前规划与实际置入应用螺钉的符合率以及治疗前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结果 两组共置入1 3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智能导板组与徒手组分别置入468枚和874枚螺钉。智能导板组置钉安全性高于徒手组(98.29%vs 92.33%,P<0.05),置钉准确性高于徒手组(94.23%vs 82.95%,P<0.05)。智能导板组468枚螺钉中,术前规划螺钉的长度及直径与实际应用螺钉的符合率分别为97.01%(454枚)和95.51%...  相似文献   

9.
吴超  谭伦  林旭  万盛钰 《四川医学》2015,(4):452-455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定位导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23例颈椎骨折脱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被纳入研究,随机分为3D打印个体化椎弓根定位导航模板辅助置钉组(导板组)12例,二维红外线引导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置钉组(导航组)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节段、神经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通过术后CT记录矢状面螺钉置入角(SSA)、椎弓根皮质与螺钉的关系(PSR)及置钉成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和导航组SSA分别为(3.7±0.9)°和(3.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和导航组置钉成功率分别为93.8%(45/48);和93.1%(4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个体化定位导板和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颈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有较高置入准确率。个体化定位导板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临床应用证实该方法完全可行,应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本院行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X线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96.00%)及置钉准确率(95.0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6.00%、8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3.16±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8±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置钉成功率,并降低术中X线使用频率,提高手术效率,且该治疗方法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通路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大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治疗组和治疗组灌胃GSPE,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检测大鼠血糖、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过碘酸希夫(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采用Tunel染色法评估肾组织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线粒体生物合成SIRT1/PGC-1α通路相关分子SIRT1、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血糖[(39.38±4.18)mmol/L vs(8.21±3.57)mmol/L] 、血肌酐[(55.83±3.72)μmol/L vs(40.00±2.49)μmol/L]和尿微量白蛋白[(10.98±3.36)mg/L vs(1.22±0.23)mg/L]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肾组织损伤严重,线粒体碎片化增多,细胞凋亡[(31.81±8.84)% vs(0.50±0.35)%]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肾脏中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分子SIRT1(0.34±0.13 vs 0.66±0.06)、PGC-1α(0.32±0.03 vs 0.71±0.13)、NRF1(0.05±0.01 vs 0.21±0.02)和TFAM(0.06±0.03 vs 0.33±0.06)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经GSPE干预后,治疗组血糖[(27.26±3.93)mmol/L vs(39.38±4.18)mmol/L]、血肌酐[(43.50±1.70)μmol/L vs(55.83±3.72)μmol/L]和尿微量白蛋白[(4.05±2.06)mg/L vs(10.98±3.36)mg/L]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细胞凋亡[(4.90±1.62)% vs(31.81±8.84)%]减少(P<0.05),肾脏中SIRT1(0.55±0.05 vs 0.34±0.13)、PGC-1α(0.62±0.14 vs 0.32±0.03)、NRF1(0.16±0.02 vs 0.05±0.01)和TFAM(0.26±0.06 vs 0.06±0.03)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 结论 GSPE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DKD大鼠肾脏线粒体生物合成,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终末期肾病患者312例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分为评估组和未评估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评估组术前、术后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血流情况。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评估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未评估组(99.27% vs 9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明显低于未评估组[(52.55±16.35)min vs(65.40±2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估组术后桡动脉内径[(0.28±0.03)cm vs(0.20±0.03)cm]及血流量[(348.49±64.59)mL/min vs(90.04±61.05)mL/min]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估组术后头静脉内径[(0.33±0.05)cm vs(0.21±0.04)cm]及血流量[(537.88±102.53)mL/min vs(25.38±18.51)mL/min]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指导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可监测手术前后血管内径和血流情况,评估内瘘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胸腔镜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急性包裹黏连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方法 急性包裹黏连性胸腔积液患者58例,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27)、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胸腔镜检查、治疗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同时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保留24~48 h后引流,每周2次(可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增减次数);对照组常规胸腔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引流量、积液蛋白含量、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为(1141.51±411.66)mL,显著多于对照组(751.93±605.53)mL(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和胸膜厚度分别为(6.18±1.88)d和(2.09±0.50)mm,低于对照组(7.54±2.28)d和(2.90±0.57)mm(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蛋白含量为(26.45±12.09)g,显著低于对照组(34.33±10.99)g(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3%(95%CI:58.5%~100%),高于对照组77.4%(95%CI:41.3%~100%)(P<0.001)。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科胸腔镜联合尿激酶治疗包裹黏连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多、引流彻底、干净,积液消失快,胸膜增厚减轻,治疗效果好,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表观扩散系数差(ADCDR)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微小浸润的鉴别诊断,提高对微小浸润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27例乳腺导管微小浸润癌(DCIS-Mi)和3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术前行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和乳腺专用相控阵列表面线圈进行乳腺检查。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中从多个感兴趣区中选出ADCMin和最大表观扩散系数,同时计算ADCDR,此外,分析MRI-DCE特点。结果 DCIS-Mi的ADCMin明显低于DCIS[(1.15±0.03)×10 -3 mm 2/s比(1.34±0.04)×10 -3 mm 2/s,t=-7.192,P=0.002],ADCDR值高于DCIS[(0.32±0.03)×10 -3 mm 2/s比(0.18±0.08)×10 -3 mm 2/s,t=-10.228,P<0.001];DCIS-Mi早期强化率高于DCIS[159.71(157.82,162.49)%比147.29(143.59,160.22)%,Z=-3.578,P=0.007]。DCIS-Mi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以节段为主,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或簇环状强化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肿块内部特点、肿块边缘、肿块内部强化特点、时间信号曲线、早期强化率、ADCMin及ADCDR为诊断DCIS-Mi最佳变量,最佳变量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ADCMin、ADCDR、非肿块内部强化特点和肿块内部强化特点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临界值分别为:1.12×10 -3 mm 2/s、0.31×10 -3 mm 2/s、1.50、1.50。结论 DCE-MRI联合ADC值有助于鉴别乳腺DCIS-Mi和DCIS,尤其ADCMin、ADCDR、非肿块内部强化和肿块内部强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CXCR3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数据库和国际肝癌研究所(Liver Cancer Institute,LCI)中乙肝相关肝癌数据库,分析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在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45例乙肝相关HCC患者临床样本中CXCL10基因和CXCR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XCL10CXCR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3.379±2.081 vs. 2.213±2.274,P<0.001;配对样本:3.159±2.267 vs. 2.213±2.274,P=0.018),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625±1.683 vs. 7.287±1.328,P=0.009),TCGA和LCI数据库中CXCL10基因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CXCL10基因低表达患者(P=0.107,P=0.002)。TCGA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HCC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0.906±1.697 vs. -1.978±1.629,P<0.001;配对样本:-1.329±1.732 vs. -1.978±1.629,P=0.037),而LCI数据库中CXCR3基因在乙肝相关HCC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989±0.339 vs. 4.074±0.309,P=0.003),但两个数据库中HCC组织CXCR3基因高表达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XCR3基因低表达患者(P=0.004,P=0.014)。TCGA数据库中CXCL10基因与CXCR3基因在HCC和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4,P<0.001;r=0.776,P<0.001)。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XCL10基因在乙肝相关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79(0.223,1.094)和0.484(0.241,0.8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131(0.106,0.159)(P=0.010,P<0.001), CXCR3基因在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11(0.006,0.019)和0.016(0.011,0.021),也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002(0.001,0.004)(P=0.004,P<0.001), 但CXCL10CXCR3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374)。结论 CXCL10在不同病因HC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CXCR3在乙肝相关HCC组织中呈低表达,HCC组织中CXCL10CXCR3的高表达均利于HCC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肠黏膜上皮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以及P-GP与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含量的相关性,探讨其与UC发病的关系。 方法 初治UC患者102例,健康对照者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者肠黏膜上皮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ELISA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UC患者外周血内毒素[(0.67±0.58)vs(18.15±0.73), P<0.01]和D-乳酸[(1.75±1.25)vs(10.85±1.94),P<0.05]水平升高,而肠黏膜上皮P-G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激素治疗2个月后, UC患者肠黏膜上皮P-GP表达总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激素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与肠黏膜P-G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UC患者肠黏膜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可能与肠黏膜P-GP表达水平低下有关,肠黏膜P-GP表达水平与UC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p53基因突变组和非p53基因突变组子宫内膜癌术前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性,探讨利用术前磁共振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分子分型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图像。按子宫内膜癌术后分子分型分为p53突变组(n=40)和非p53突变组(n=30),工作站上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的ADC值,并比较组间病灶ADC值的差异。绘制术前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ROC曲线图,计算其曲线下面积,根据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效能。结果 p53突变组的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ADC最小值(ADCmin)分别为(845.9±156.7)×10-6mm2/s、(964.9±175.7)×10-6mm2/s、(738.5±170.7)×10-6mm2/s,非p53突变组则分别为(694.3±93.0)×10-6mm2/s、(794.0±112.2)×10-6mm2/s、(593.5±108.5)×10-6mm2/s,p53突变组的ADC值显著大于非p53突变组(P<0.05)。根据ADCmean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55~0.919)。取ADCmean=820.6×10-6mm2/s为临界值时,对p53基因突变子宫内膜癌的预测效能为:准确度74.5%,敏感度53.8%,特异度94.4%,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58.6%。结论 术前磁共振ADC值或可作为区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影像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