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儿童龋齿发病影响因素,探讨儿童龋齿预防对策,以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水平。方法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舟山市口腔医院口腔临床科行儿保检查的2 184名3~6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根据是否诊断为龋齿将其分为健康组(1 482名)和龋齿组(702名)。收集整理所有受检儿童的生物学、环境、行为、社会等可能影响龋齿发病的因素并分组统计,行组间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预防儿童龋齿的应对措施。结果 2 184名3~6岁儿童龋齿检查共检出702名龋齿患儿,发生率为32.14%,患儿年龄集中在5~6岁阶段。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6岁、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5 000元/月、儿童主要照护者非父母、刷牙频率≤1次/d、看牙频率1次/6个月为3~6岁儿童发生龋齿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3~6岁儿童发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高危因素较多,加强3~6岁儿童家长牙保健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家长日常牙保健措施执行、定期看牙,可降低儿童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小儿龋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3~5岁800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口腔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态度以及行为等,分析影响乳牙患龋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800名儿童中478名儿童发生乳牙患龋,患病率为59.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0.2%,女性患病率为59.2%,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进食甜食次数多、开始刷牙年龄晚、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度低、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差的儿童乳牙患龋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杭州市800名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儿童睡前进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及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均可影响儿童乳牙患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和分析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现状以及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该人群龋齿的影响,为开展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抽样方法抽取张家口市12所初中学校,对抽中学校的所有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相关健康行为情况调查,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初中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龋齿患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202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及口腔健康行为调查,其中男生1123名,女生906名,年龄11~14岁;独生子女1187名,非独生子女842名;父母最高学历是高中及以下1106人,父母最高学历是中专/大专605人,父母最高学历是本科及以上有318人。共检出龋齿学生724例,龋齿患病率为35.68%,龋均为(2.48±0.77)颗,龋齿充填率为15.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用睡前甜点(OR=4.455)、每天进食甜品类食物的频率≥2次(OR=2.347)、刷牙方法不正确(OR=4.754)、有错颌畸形(OR=1.956)是初中生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每天刷牙≥2次(OR=0.293)、乳牙萌发后有刷牙习惯(OR=0.262)、家长重视(OR=0.384)、对刷牙出血理解正确(OR=0.304)是初中生龋齿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患病率仍然较高,不良饮食习惯、刷牙习惯、家长重视程度以及牙齿知识了解程度影响了龋齿的发生,需要家长以及社会提高对在校初中生龋齿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兰州市区儿童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情况,为提高兰州市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普及口腔保健知识以及预防口腔疾病提供建议。方法 2019年7月随机选取611名兰州市区3~17岁儿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和就诊经历等影响口腔健康关注度的指标,采用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口腔健康关注度的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82份,有效率为95.3%。在满分为54分的调查问卷中,582名儿童的口腔健康关注度得分平均为(20.6±7.5)分,60.7%的儿童从未使用过牙线。根据得分情况将口腔健康关注度分为低、中、高等3类,以中等水平为主(379人,6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健康关注度在口腔健康标准了解程度、年龄、牙线使用频率、含氟牙膏了解程度、口腔知识知晓情况、是否牙痛、刷牙时长、刷牙频率、刷牙方式、含氟牙膏使用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健康标准了解程度、牙线使用频率、含氟牙膏了解程度、口腔知识知晓情况、刷牙频率、刷牙时长、刷牙方式、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儿童口腔健康关注度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兰州市区儿童口腔健康关注度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宣教,纠正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提升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邢台地区城乡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其患病与饮食及口腔卫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龋齿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邢台地区24所幼儿园4 286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调查家长关于儿童的饮食及口腔卫生情况。结果 4 286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2.94%,男童患龋率为53.32%,女童患龋率为52.5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龋齿发生与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有关(P<0.05),农村幼儿、睡前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及3岁后刷牙是儿童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父母文化程度高是龋齿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邢台城乡幼儿园龋齿患病率较高,幼儿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与龋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样选取德阳市区7所幼儿园共347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并对儿童家属行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347例学龄前儿童中患有龋齿共179例,患龋率51.59%,其中共检出648颗龋齿,龋均为3.62颗;患龋牙主要分布在上下颌乳中切牙、第一、第二乳磨牙,有明显左右对称趋势;断奶年龄、甜食食用频率、夜间进食频率、刷牙开始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查看刷牙效果、家属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与患龋有关(P0.05),其中甜食食用频率≥3次/d、夜间进食频率≥4次/周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刷牙次数≥2次/d、使用含氟牙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饮食、刷牙等健康知识宣传,预防龋齿发病。  相似文献   

7.
了解漯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与龋齿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9-10月对漯河市6所市级公立幼儿园2 196名2~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检查,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受检儿童患龋率为58.01%,龋均为1.74,龋齿充填率为1.23%.最容易患龋的牙位为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乳中切牙和第一乳磨牙,不同牙位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78,P<0.01).不同性别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龋均和龋齿充填率增加,各年龄组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755,P<0.05).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是否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是否及时漱口等因素与患龋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值分别为53.220,24.338,142.296,P值均<0.05);经常吃甜食、含奶嘴睡觉、喜欢喝碳酸饮料等饮食习惯与患龋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值分别为163.396,122.449,36.307,P值均<0.05).结论 漯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昆山市9849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昆山市学龄前儿童罹患龋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昆山市9 849名儿童罹患龋齿情况与其导致龋齿有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昆山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率为37.21%;各年龄组之间龋患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33,P<0.00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晚上刷牙后是否吃东西、是否有吃零食和糖的习惯、是否检查过口腔、是否做过龋齿预防.结论 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尽早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1991年9月~1992年4月,云南省人民医院口腔内科门诊的104名3~6岁就诊龋患儿童及其母亲。结果显示:龋患儿童平均龋患牙为5.23颗,而龋患牙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有随母亲的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儿童应从3岁开始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提高儿童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降低儿童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3月深圳市福田区幼儿园18 146名儿童家长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影响定期口腔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50%的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超6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都持有积极的态度,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儿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者9 519人,检查率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深圳户籍、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下、父母职业与医学无关、家庭年收入低于30万、孩子日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偶尔帮助孩子刷牙、偶尔或从未检查过孩子的刷牙效果、觉得乳牙龋齿没有必要治疗、不知道龋齿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保护孩子“六龄齿”很重要均是影响儿童进行定期口腔检查的危险因素(OR值介于1.120~3.254之间,P<0.05)。结论 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学历、儿童主要照顾者、家长口腔保健的知识和态度是影响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以改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的不良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学龄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月16日—10月31日,普查哈尔滨市香坊区6~11岁7 944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情况。  结果  学龄儿童患龋率为89.7%,龋齿未充填率为60.7%,错牙合畸形率为59.3%,牙外伤率为12.5%。过去12个月中53.8%的儿童有牙痛经历。近12个月内口腔科就医率为31.6%,就医主要原因为治疗(47.6%),预防性口腔就医率为1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女生、父亲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父亲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口腔健康评价差、口腔知识得分高、口腔态度得分高、每天刷牙1次、每天刷牙≥2次、上过口腔保健课程、有牙痛经历、有牙外伤经历、患龋者更可能到口腔科就诊(OR值分别1.11,1.17,1.50,0.80,1.07,1.21,1.60,2.27,1.28,1.49,1.54,1.67,P值均<0.05)。  结论  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率低、预防性就医率低,多因素影响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龄儿童卫生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任乐文  谢玲  丁月  汪平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1647-1650
  目的  评估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口腔卫生宣教对5岁儿童龋病预防的临床效果,为新技术应用于儿童龋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8—10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23例5岁高龋活性乳牙列儿童,由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照组(59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微信小程序接收刷牙提醒及口腔宣教视频推送。比较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两组儿童的患龋风险、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  结果  干预后6个月,高患龋风险儿童比例实验组(14.06%)低于对照组(67.80%)(Z=-5.85,P<0.05);菌斑指数实验组[1(1, 2)]低于对照组[2(2, 3)],龋失补牙面数实验组(12.17±8.30)低于对照组(15.18±6.24),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实验组[78(74, 81)]高于对照组[68(63, 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值分别为-6.67,-2.29,8.94,P值均<0.05)。  结论  应用微信小程序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可有效降低儿童患龋风险,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情况,提高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阿坝州学生患龋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当地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阿坝州某卫校一年级学生共224名,对其患龋情况进行现场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其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保健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年级学生患龋率为50.89%,龋均(1.50±2.09),龋齿充填率为6.53%。纳入的男生90人,女生134人,不同性别学生患龋率、充填率和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藏族152人,羌族43人,汉族20人,回族7人,彝族2人,不同民族新生龋均、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糖果的频率、每天刷牙次数、睡前刷牙后进食情况不同的学生患龋率、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坝州学生患龋率高,口腔卫生意识较差,需要加强对龋病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口腔护理习惯和就医习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242名儿童口腔健康存在的问题,探讨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龋齿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西安某高校幼儿园242名儿童做口腔健康全面检查,对4~6岁的儿童的换牙、龋齿、严重龋齿(>4颗)、缺牙、牙结石、延迟换牙和补牙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对242名儿童及家长进行访谈,填写问卷,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2人中龋齿71人,重度龋齿18人,补牙人数为28人,牙结石人数26人。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与龋齿的发病原因直接相关,导致龋齿发生的原因依次为:1)细菌因素:主要是菌斑,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必然条件;如无刷牙习惯;2)食物因素:过多食用零食,喜好甜食,而全身的营养支持不够;3)宿主因素:影响可能是牙齿排列或形态不整齐、不规则。 结论 242名儿童中龋齿严重,今后应提高儿童乳牙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有效防止龋齿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目前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宜昌市城区8所幼儿园1213名年龄3~6岁的儿童进行现场调查(体检及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体检项目主要查龋齿患病情况并对其头发中钙、镁、锌、铁的含量进行检测。问卷调查内容为儿童饮食习惯与卫生习惯和睡眠习惯等。结果:所调查儿童头发中钙、镁、锌、铁的含量有龋组与无龋组之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经常吃零食儿童患龋率高于较少吃零食儿童患龋率,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经常刷牙儿童患龋率低于不刷牙或偶尔刷牙儿童患龋率,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性别,睡眠习惯,常嚼口香糖,家长文化程度也是儿童患龋的相对相关因素,吃零食、不刷牙是儿童患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儿童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以及营养状况等均是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抽取南充市下辖3个区、1个县级市各1所幼儿园共4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学龄前儿童开展研究,男童占51.6%,年龄3~6岁,平均(4.1±1.4)岁。开始刷牙年龄以<3岁为主,占67.6%。共检出龋齿学龄前儿童341例,患龋率为33.2%。共检出龋齿527颗,上、下乳磨牙龋齿243颗,占46.1%;上、下乳切牙龋齿195颗,占37.0%;上、下乳尖牙龋齿89颗,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361)、甜食食用频次>6次/周(OR=2.951)、开始刷牙年龄≥3岁(OR=1.674)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高,经常餐后漱口(OR=0.824)、早晚刷牙(OR=0.424)、经常使用含氟牙膏(OR=0.410)、定期口腔检查(OR=0.692)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低。结论 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普遍存在,其受到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督促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张继伟 《现代保健》2011,(20):120-122
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口腔保健与儿童患龋率的发生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德阳市851例学龄前儿童的龋患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对各年龄段患龋率、龋均、口腔卫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41.83%,龋均0.46,随年龄增加龋患情况逐渐加重。仅有39.8%的学龄前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但开始刷牙年龄较晚。结论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龋病流行状况,探讨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方法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的标准,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762名适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平顶山市8岁学龄儿童患龋率84.68%,龋均4.79,城乡结合区域及农村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83.65%、25.77%;城乡类型(OR=22.42)、家庭收入(OR=10.21)、睡前是否有吃零食习惯(OR=8.01)、吃完零食是否刷牙(OR=6.00)、进食甜食频率(OR=8.28)、刷牙方法(OR=8.88)、家长是否检查刷牙效果(OR=9.15)是影响患龋率的因素。 结论 平顶山市农村及城乡结合区域儿童患龋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评价海口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4所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 300名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经过2个月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小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对牙齿有益健康的食物、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牙龈出血的正确做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窝沟封闭的作用等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分别达64.92%,76.12%,82.30%,72.36%,83.48%,57.87%,76.74%,57.40%,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采用竖刷法刷牙、每天刷牙≥2次、每2~3月更换1次牙刷、每次刷牙时间≥3 min、使用含氟牙膏、经常使用牙线、饭后每次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等口腔卫生行为报告率均有了提高,分别达67.89%,76.27%,73.45%,63.51%,47.69%,36.26,68.36,71.73%,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常吃甜食(17.54%)、经常喝碳酸类饮料(8.85%)、睡前进食(6.42%)等不良饮食习惯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培养口腔卫生行为,减少小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