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及其组分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其诊断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539例18周岁以上MetS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血液生化检查指标以及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数据纳入单变量分析,并用LASSO算法进行变量优化的选择分析。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和绘制列线图。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以森林图表示。通过自举迭代法(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用C统计量确定预测模型的判别能力,应用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预测模型的校正能力。结果 MetS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1.33%(115/539)。预测模型列线图包括六个变量,即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血压诊断和甲状腺体积。C统计量为0.75,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校准图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正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P =0.228)。决策曲线分析图显示,该列线图的应用与临床实践中的净收益相关,有助于临床决策。结论 女性、年龄、甲状腺病史、HbA1c%、高血压诊断和甲状腺体积过大是MetS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MetS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因此可以指导减少MetS患者罹患甲状腺癌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及检出率日益增高,甲状腺结节的分子标记物在鉴别结节的性质,术前诊断及患者预后都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归纳关于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检测手段在甲状腺结节诊治中的更新进展,结论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单个致病分子的研究较为成熟,多分子联合检测手段可提高诊断精确率,同时提供更加可靠的分子依据,指导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尽管其还未能替代“金标准-病理诊断”,但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管理和治疗,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的短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患者133个甲状腺良性消融结节,计算术后1、3、6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评估患者年龄、性别、消融能量、结节成分、结节初始体积、血供丰富程度等因素对结节体积缩小率的影响.结果 甲状腺消融术后1、3、6个月结节体积逐渐缩小,体积缩小率分别为(4...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均可发生,甲状腺癌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本文分析了钙化甲状腺疾病21例的术前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术后病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合并对侧甲状腺小结节(最大径<1 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3例单侧PTMC对侧腺叶合并有术前B超诊断为良性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253例患者均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近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对患者相关临床特征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3例(20.9%)患者对侧小结节术后病理诊断为PTMC,其余200例(79.1%)为良性结节.单因素分析发现,对侧结节PTMC发生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和一侧多发癌灶有关(x2=24.834,x2=5.182,P值均<0.05),与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被膜侵犯、淋巴转移、结节数量及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一侧多发癌灶是对侧结节PT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52,P<0.05).结论 甲状腺多发小结节患者若一侧为多灶性的PTMC,对侧小结节发生B超难以分辨的PTMC的概率较高,宜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恢复情况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观察,均接受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甲状腺结节患者恢复情况,并检测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术后7d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等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手术及术后恢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且不会对甲状腺激素水平造成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在行腺叶切除时是否需要同期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较多争议。本文主要叙述性别、年龄、多病灶、病灶大小、肿瘤位置、被膜侵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等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总结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需要考虑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PDCA循环管理效果。方法入选10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均进行微波消融治疗),随机双盲导入,各50例,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上神经的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  对同一术者手术的100侧甲状腺叶切除中,喉上神经外支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以甲状腺上动脉前支进入腺体位置为参照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 参照Cernea分型,I型占43%,IIa型占50%,IIb型占6%,不确定占1%;喉上神经外支从甲状腺上动脉分出后至甲状腺上动脉进入甲状腺间的平均距离为8.54 mm,双侧喉上神经外支的位置没有对称性,与上动脉入腺体的距离也和肿瘤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部分喉上神经外支(56%)位于容易损伤的位置,手术中应显露神经后再结扎甲状腺上血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针对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成为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的重要补充,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比如颈外径路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对于美观的诉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争议和讨论相应出现,如射频消融技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侧颈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放射性碘治疗的指征等。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讨论并概述了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疾病特点、诊断、治疗、随访等环节的争议热点和最新进展,为该类疾病的临床管理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学结合临床查体分级系统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甲状腺超声影像学结合临床查体系统分级诊断的3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作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比较两者间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和甲状腺恶性结节组比较,肿块形态、纵横比、边缘、回声类型、声晕、结节内微钙化、淋巴结、CDFI、触诊质地、表面光滑程度、活动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别。查体提示结节质硬、活动度差、表面结节状的多为恶性结节。肿块超声结合临床查体诊断良性结节104例,而手术病理诊断良性结节116例;超声结合临床查体考虑恶性结节196个,手术确诊恶性结节184个。采用超声及临床查体综合分级进行评价,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良性结节以I^III级为主,恶性结节以IV^V级为主。结论超声影像学结合临床查体系统分级将更有利于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流行病学及患病特征,探讨超声诊断早期发现甲状腺恶性病变中的价值,为甲状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2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57 814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及数据管理系统(thyroid image report and date system,TI-RADS)对各种 类型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风险分级评估,并评价超声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结果 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4.4%(14 111/57 814)。根据TI-RADS分类标准,2类5377例(9.3%)、3类7914例(13.7%)、4a类695例(1.2%)、4b类114例(0.2%)、4c类11例(0.02%)。女性体检者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于男性(28.2% vs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8.438,P <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全人群及男性、女性分别统计中均可见此趋势,递增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甲状腺结节的TIRADS分类之间存在差异,双侧叶部位结节以3类为主,1类和4a类次之,而右侧叶和左侧叶部位的结节以3类和2类为主。TI-RADS分类诊断为高风险(TI-RADS分类4-5类)对患者甲状腺癌的预测准确率为95.0%(13 403/14 111)、灵敏度为93.8%(120/128)、特异度为95.0%(13 283/13 983)、阳性预测价值为16.4%(120/820)、阴性预测价值为99.9%(13 283/13 291)。结论 重庆地区参与健康体检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不同部位结节的TI-RADS分类之间存在差异;TI-RADS分类在健康体检者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在大规模人群甲状腺癌筛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上的临床诊断效果和准确率。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00例患者均需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200例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的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的检出率、诊断效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共有212个结节,其中,检测有36个恶性结节,有176个良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共有212个结节,其中,检测有48个恶性结节,有164个良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1.48%,诊断符合率为91.51%;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血流阻力指数和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为理想,不仅诊断准确率较高,还能有效鉴别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单侧突发性聋(SSNHL)疗效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8月~2020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410例突发性聋患者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的变化,将患者分为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及无效组。卡方检验分析定性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定量指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排除混杂因素。将有效组、显效组和痊愈组合为有反应组,无效组为无反应组。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计算年龄、发病时间、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及单核细胞计数的预测概率,ROC曲线计算上述各因素及多指标联合预测概率的约登指数及最佳预测值。结果 眩晕(χ2=27.876,P<0.05)、高血压χ2=18.048,P <0.05)、SSNHL频率(P <0.05)及程度(P <0.05)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发病时间、血浆黏度、甘油三酯、尿素氮、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住院天数、发病时间、SSNHL频率及程度、凝血酶时间、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浆黏度、甘油三酯等为混杂因素(P >0.05)。多指标联合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约登指数>0.75。收集满足多联合指标最佳预测值的病例,卡方检验分析使用多联合指标的最佳预测值间差异判断SSNHL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龄<46.5岁、发病后6.5 d内接受治疗、低频听力损失、轻度听力损失、乳酸脱氢酶<155.5 IU/L、凝血酶时间<18.75 s、单核细胞计数>0.67×109/L,是单侧SSNHL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的积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praphy,SWE)结合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和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预测效能分析。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6例良性、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06枚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75枚)和良性结节组(31枚)。对病灶区进行SWE,并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STK1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Tg水平,比较两组SWE、血清STK1、Tg检测结果差异情况,分析SWE结合血清STK1、Tg对甲状腺结节性质预测效能。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WE最大值(21.42±5.36)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4.35±3.28),且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WE阳性率60.56%(43/71)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31.43%(11/35);甲状腺恶性结节组血清STK1(4.67±1.13)pmol/L、Tg(36.53±8.49)ng/ml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38±0.45)pmol/L、(30.48±7.12)ng/ml,且甲状腺恶性结节组血清STK1、Tg阳性率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WE结合血清STK1、Tg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阳性率81.69%(58/71)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37.14%(13/35)(P<0.05);SWE结合血清STK1、Tg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SWE(χ2=7.716,P =0.005)、血清STK1(χ2=9.640,P =0.002)、血清Tg(χ2=8.655,P =0.003)。ROC曲线结果显示,SWE结合血清STK1、Tg三者联合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SWE结合血清STK1、Tg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较好,可为预测甲状腺结节性质提供指导依据,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49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建立以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为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通过比较各变量的似然比,评价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运用前进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包括钙化、增强程度、最大灌注强度及弹性评分.超声造影定量指标的似然比明显高于其他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报的正确率为91.90%.结论 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价值,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分泌性中耳炎二次手术及同期行相应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分泌性中耳炎二次手术因素及其病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双耳分泌性中耳炎并行手术治疗后,门诊随诊至少1年的患儿,查阅这些患儿的住院及术后门诊就诊记录,分析其二次手术的病情特征及可能因素。结果 380例患儿中有9例需要二次手术,1例与置管脱落入鼓室有关,8例与复发有关,复发患儿中7例可见鼻咽部分泌物多或圆枕肥厚,咽鼓管咽口被阻塞;348例患儿行中耳置管手术+腺样体、扁桃体手术者,其二次手术的比例为1.44%;23例患儿行中耳切开引流术+腺样体、扁桃体手术者,其二次手术的比例为13.04%;9例患儿单纯行中耳置管术者,其二次手术的比例为11.11%。中耳置管手术联合腺样体、扁桃体手术,其二次手术比例最小,与切开引流+腺样体、扁桃体手术以及单纯中耳置管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二次手术主要受复发影响,复发风险主要与手术方式及鼻窦炎反复发作有关,对于合并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推荐首选中耳置管+腺样体手术,扁桃体切除与否与分泌性中耳炎二次手术的风险没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BRAFV600E突变比值(The Ratio of BRAFV600E expression),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234例PTC患者,采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法检测病理石蜡标本BRAFV600E突变比值,分析突变比值与PTC患者LNM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PTC患者伴有LNM者的BRAFV600E突变比值显著高于无LNM者(P <0.01),ROC曲线显示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7.7%、91.0%、73.3%、58.5%、0.581。结论 利用PTC病理石蜡标本中BRAFV600E突变比值预测LNM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为PTC颈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甲状腺术后复发结节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10月,从本院收治的甲状腺术后复发结节患者中选择4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单双号进行编号,随机分对照组、试验组,各20例,前者用常规治疗,后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结节体积、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结节体积小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为5 %,低于对照组25 %,P<0.05。结论 在甲状腺术后复发结节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能够减少结节体积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一期手术时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82例中,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者60例(第1组),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疾病者22例(第2组),未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60例中,13例(21.67%)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0.7cm与≥0.7cm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4.76%和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9.8个月,无复发和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肿瘤最大直径≥0.7cm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