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亚型,并分析其与神经质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方法 采用M氏职业倦怠量表(MBI-GS)、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神经质分量表(CBF-PI-B)和生活质量8条简明量表(SF-8)对597名公务员进行测评,利用潜在剖面分析对职业倦怠进行分型,并采用回归混合模型探讨各亚型与神经质、生活质量的关系。 结果 (1)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可分为4类:低倦怠型(40.8%)、高倦怠型(14.0%)、低成就感型(30.2%)和情感衰竭型(15.0%)。(2)以低倦怠型为参照,神经质对高倦怠型(OR=1.23)、低成就感型(OR=1.08)和情感衰竭型(OR=1.11)均有预测作用。(3)不同倦怠亚型生活质量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亚型的生活质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低倦怠型>低成就感型>情感衰竭型>高倦怠型。 结论 公务员职业倦怠存在不同的特征群体,应根据其所属的倦怠类型,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及生活质量的特点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508名医务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生活质量问卷(GQOLI-74)及自编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职业倦怠方面,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3.6%;女性MBI得分高于男性(36.05±15.89 vs 30.76±15.67,t=3.351, P<0.01);无管理职务者得分高于有管理职务者(36.11±15.02 vs 30.13±16.94, t=5.435, P<0.01);医生得分(37.04±15.52)、护士得分(35.30±16.20)、医技人员得分(35.01±16.78)均高于职能人员(24.88±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03,P<0.01)。生活质量方面,工龄<10年者得分(55.14±7.02)低于工龄10~20年(56.32±6.73)、工龄>20年者(57.9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5, P<0.05);无管理职务者得分低于有管理职务者(55.50±6.31 vs 59.69±5.12,t=9.815,P<0.01);医生得分(55.64±7.13)、护士得分(55.79±6.50)、医技人员得分(55.53±6.23)均低于职能人员得分(57.75±5.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 P<0.05)。相关、回归与路径分析方面,MBI各因子得分与GQOLI-74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均呈低度负相关( r= -0.09~-0. 35, P<0.05)。MBI的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得分对GQOLI-74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26,-0.123, P<0.01)。去人格化、成就感低落对心理、社会和躯体功能的路径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 -0.12~-0.17, P<0.05)。情绪衰竭对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路径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分别为-0.15,-0.16, P<0.05)。 结论 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倦怠水平,不同质群体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特点各不相同。去人格化与成就感低落可能是影响其心理、社会、躯体生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肺功能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死风险之间的因果关联。 方法 对基于全基因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分析。利用大样本GWAS汇总数据,选择与肺功能密切关联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分别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做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评价肺功能与COVID-19病死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 共纳入28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MR-Egger回归结果表明基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P=0.107)。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肺功能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会导致COVID-19患者病死风险降低62%(OR=0.38, 95%CI: 0.18~0.80)。MR-Egger回归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OR=0.08, 95%CI: 0.01~0.61)。加权中位数法结果显示肺功能与COVID-19病死风险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0.44, 95%CI: 0.14~1.42)。 结论 肺功能与COVID-19病死风险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比较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的农村中年女性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探讨绝经综合征与神经质人格和正念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绝经评定量表(MRS)、大五人格量表(TIPI-C)的神经质维度、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在山东省农村地区对836名中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的836名女性中,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4.1%、65.2%和70.9%;绝经综合征的得分分别为6.56±5.72、8.46±6.58和9.28±7.1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51, 95%CI为1.004~1.099)、慢性疾病(OR=2.705, 95%CI为1.912~3.828)、妇科疾病(OR=3.007, 95%CI为1.953~4.631)和神经质(OR=1.204, 95%CI为1.116~1.299)是绝经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念(OR=0.941, 95%CI为0.926~0.956)是绝经综合征的保护因素。 结论 农村中年女性绝经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在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依次增高;多关注高神经质水平的女性,提高女性正念水平是减轻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心理资本、工作沉浸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工作沉浸在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及性别的调节效应。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8—12月选取山东省三级甲等医院293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护士工作沉浸体验问卷和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研究所纳入的293名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35.72±19.55)分;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s=-0.48,P<0.01),与工作沉浸呈正相关(rs=0.54,P<0.01),工作沉浸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s=-0.40,P<0.01)。工作沉浸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效应量占22%;性别在工作沉浸与职业倦怠间起调节作用,工作沉浸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在男护士中更加显著。 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值得关注,提升心理资本和工作沉浸可能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尤其是在男性护士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胶质瘤患者的睡眠状况,探讨与睡眠障碍有关的炎症因素。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203例胶质瘤患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患者睡眠状况,同时检测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一步确定预测模型精确性。 结果 203例胶质瘤患者中,52.7%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手术(OR=0.491,95%CI=0.245~0.985,P=0.045)是胶质瘤患者未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IL-1β(OR=1.838, 95%CI=1.070~3.158,P=0.028)和IL-6(OR=3.627,95%CI=1.453~9.054,P=0.006)高水平表达是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SVM结果显示,三者预测患者睡眠障碍模型产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793,精确性为0.720(95%CI =0.575~0.838)。 结论 胶质瘤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6表达水平升高与睡眠障碍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睡眠性状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因果关系。 方法 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和芬兰生物银行数据(FinnGen),选择相互独立且与睡眠性状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逆方差加权法(MR-IVW)、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稳健的调整轮廓评分法、MR多效性残差和与异质性法(MR-PRESSO)等MR方法,以比值比(OR值)作为评价指标对睡眠性状与IBS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 结果 MR-IVW结果显示,过短睡眠和失眠分别导致IBS发病风险增高147%(OR=2.47, 95%CI: 1.13~5.41 )和18%(OR=1.18, 95%CI: 1.14~1.22 ),早起型睡眠习惯会导致IBS发病风险降低12%(OR=0.88, 95%CI: 0.84~0.92 )。外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仅失眠与IBS发病风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变量MR方法校正相关协变量后,失眠与IBS的关联效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过短睡眠和失眠会增加IBS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PCs的个体化防治提供相应的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44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根治术PPCs的危险因素。 结果 443例胃癌根治术PPCs的发生率为18.1%(80/443),其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2.4%(55/443),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11.7%(52/443),发生PPCs较未发生PPCs住院时间延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42495%CI: 0.241~0.746)、糖尿病史(OR=0.31895%CI: 0.146~0.693)、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85%(OR=0.50995%CI: 0.297~0.874)、术中失血量≥200 mL(OR=0.49695%CI: 0.276~0.797)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OR=4.03895%CI: 1.250~13.049)是胃癌根治术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年龄≥60岁、糖尿病史、MVV(%)<85%、术中失血量≥200 mL、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胃癌患者,应注意预防PP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70例肝硬化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217例发生PVT者纳入PVT组,随机选择250例未发生PVT者纳入非PVT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手术及药物应用史情况,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寻找肝硬化P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 670例肝硬化患者中13%并发PVT,肝功能分级以Child-Pugh B和C级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D-二聚体、Hb、TBiL、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脾切除手术、止血药物及心得安使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OR=6.918, P=0.018)、脾切除手术(OR=4.281, P=0.007)、D-二聚体升高(OR=5.007, P<0.001)为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止血药物、心得安、D-二聚体升高、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脾切除术均可能与肝硬化PVT的形成有关,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脾切除术、D-二聚体升高为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扳机日及其后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对体外受精和卵胞浆内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黄体期长效长方案且扳机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1.2 IU/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12个周期,根据扳机日、取卵日、移植日是否单点或多点添加r-hLH分为未添加组(n=483)、添加组(n=429);根据是否活产分为非活产组(n=546)、活产组(n=366)。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hLH添加及活产率的因素。 结果 添加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流产率均高于未添加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添加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3.26%)低于未添加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LH(OR:1.597,95%CI:1.313~1.944, P<0.001)、高水平扳机日LH(OR:2.361,95%CI:1.304~4.275, P=0.005)及高OHSS发生率(OR:2.514,95%CI:1.140~5.545, P=0.022)是未添加r-hLH的危险因素。高龄(OR:1.042,95%CI:1.009~1.076, P=0.001)、高BMI指数(OR:1.060,95%CI:1.015~1.106, P=0.011)是低活产率的危险因素,移植2枚胚胎是低活产率的保护因素(OR=0.554,95%CI:0.404~0.761, P<0.001)。 结论 长方案降调相对过度的患者扳机日及其后添加r-hLH可达到理想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四川省省级、市级、县(区)级CDC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自填问卷收集其基本特征、工作状况、培训情况、工作困难及工作单位的支持等,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分别测量CDC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DC工作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653名CDC工作人员中,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58.35%、50.0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5,95%CI=0.92~0.97)和工作单位提供精神支持(OR=0.61,95%CI=0.45~0.82)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保护因素;身体疲劳(OR=1.82,95%CI=1.20~2.74)、工作压力(OR=1.61,95%CI=1.21~2.12)、防护用品不足(OR=1.92,95%CI=1.06~3.49)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7,95%CI=0.94~0.99)、每天睡眠时长(OR=0.74,95%CI=0.56~0.96)和参与技术培训工作(OR=0.33,95%CI=0.12~0.95)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保护因素;精神疲劳(OR=1.68,95%CI=1.18~2.41)、工作压力(OR=2.94,95%CI=2.08~4.17)、加班激励制度不清(OR=1.99,95%CI=1.23~3.23)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CDC工作人员焦虑与抑郁状况堪忧,主要受年龄、睡眠、防护用品供应、激励制度、疲劳和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睡眠医学中心接受睡眠监测的3 152名患者。所有患者被分成4组,单纯鼾症组(n=1 335)、单纯支气管哮喘组(n=72)、单纯OSA组(n=1676)和哮喘合并OSA组(n=69),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哮喘合并OSA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单纯OSA组及单纯哮喘组(OR=13.389, 95%CI:7.930~22.607, P<0.01; OR=11.850, 95%CI: 7.116~19.733, P<0.01; OR=3.925,95%CI: 1.827~8.431, P<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腹围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OR=7.224, 95%CI: 3.989~13.083, P<0.01; OR=6.783, 95%CI: 3.811~12.073, P<0.01; OR=2.920, 95%CI: 1.240~6.878, P<0.01)。年龄≥55岁和腹围≥90 cm的患者中,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5.464, 95%CI: 2.997~9.959, P<0.01; OR=4.630, 95%CI: 2.667~8.026, P<0.01)。结论 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老年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和职业不稳定因素,探讨职业倦怠与职业不稳定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陕西省咸阳市29所二级及以上医院52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制作职业倦怠、职业不稳定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为88.46%。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95.65%,其中轻度倦怠占34.78%、中度倦怠占47.83%、重度倦怠占13.04%。从职业倦怠各维度分析,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超过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87%、52.17%和89.13%,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超临界值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P < 0.01)。职业不稳定因素前3位为工作压力大(91.30%)、领导重视不够(78.26%)和待遇低(63.04%)。秩相关分析显示,院感工作兴趣与情感耗竭呈负相关关系(P < 0.05),领导重视不够与成就感降低呈正相关关系(P < 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院感工作兴趣对情感耗竭维度的作用最大(β=-0.450,P < 0.01),领导重视不够对成就感降低维度和职业倦怠的作用最大(β=0.273、-0.291,P < 0.10和P=0.05)。结论咸阳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的发生与工作压力大、领导重视不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 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胃肠道衰竭90例(44.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衰竭组患者预后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3~1.09,P<0.001)、入院主诉排气排便停止(OR=7.02,95%CI:2.08~23.66,P=0.002)、血白细胞水平升高(OR=1.09,95%CI:1.02~1.17,P=0.015)、血白蛋白水平降低(OR=0.93,95%CI:0.86~1.00,P=0.048)、血肌酐水平升高(OR=1.02,95%CI:1.01~1.04,P=0.001)是胃肠道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即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和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诊断胃肠道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和0.782。结论 胃肠道衰竭可显著增加AP患者的死亡风险。入院即刻APACHE 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胃肠道衰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年和2019年因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BD未治疗持续时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BD,DUB)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0年302例,2019年328例的BD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并分析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根据DUB的时长分为较短DUB组(short-DUB,S-DUB)和较长DUB组(long-DUB,L-DUB),探索不同年代L-DUB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9年BD住院患者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来自于其他省份的患者比例、伴自杀观念/行为的患者比例及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均较高(P<0.05),而住院时间、DUB明显缩短、总的住院次数增多,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OR=2.698)、病程长(OR=1.467)、首发抑郁症状(OR=0.296)、住院次数少(OR=0.635)、躁狂次数少(OR=0.476)是L-DUB的影响因素。在2019年,病程长(OR=1.191)、首发抑郁症状(OR=0.367)、首次躁狂时年龄偏小(OR=0.916)、首次确诊BD时年龄偏大(OR=1.125)是L-DUB的影响因素。结论 随着年代发展,BD住院患者的DUB明显缩短。首发抑郁症状、病程长是不同年份L-DUB的相同影响因素。重视DUB及相关因素,提高对BD的甄别和早期正确诊断,是缩短DUB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探索POD与POCD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20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年龄 ≥ 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级,于术前1 d以及术后第1、2、3、7天用意识混乱评估法对患者进行POD的诊断,于术前1 d以及术后第7天对患者进行POCD神经心理量表测试,用于诊断POCD。分别根据患者POD和POCD患病与否将患者分为POD组和非POD组、POCD组和非POC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采用向后逐步法引入备选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POCD或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按POD患病与否分组后统计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差异,分析POD与POCD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术后患者POD发生率为12.8%,POCD发生率为44.1%。ASA分级高(OR=2.605,95% CI:1.160~3.067)、患者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高(OR=2.061,95% CI:1.024~2.549)是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性别(男性)(OR=6.087,95% CI:1.685~14.893)、ASA分级高(OR=4.548,95% CI:2.487~10.384)、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0.750,95% CI:0.601~0.939)和合并糖尿病(OR=4.673,95% CI:1.209~8.674)是老年患者POD发生的危险因素。POD组的POCD发生率为80%,高于非POD组为38.8%(P<0.05)。结论 ASA分级高、患者术后第1天VAS高是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男性、ASA分级高、低BMI和糖尿病是老年患者POD发生的危险因素,POD患者更容易发生POC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鲜有研究关注二者合并的睡眠重叠综合征是否比单一疾病更为增加临床患病概率,本研究目的是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便携式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COP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OSA的诊断需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5次/h。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n=1 093)、单纯COPD组(n=62)、单纯OSA组(n=735)、重叠综合征组(n=4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OSA患者(OR=5.82, 95%CI:3.23~10.48, P<0.001和OR=4.35, 95%CI:2.41~7.88, P<0.001)。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69, 95%CI:1.13~6.52, P=0.026和OR=3.64, 95%CI:1.53~8.83, P=0.004)。年龄<58岁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8.45, 95%CI:1.46~65.90, P=0.018与OR=4.39, 95%CI:1.04~22.50, P=0.044);年龄≥58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能降低代谢异常的风险,甚至减少未来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制造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在多个部位的发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4家制造企业工人的W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流行病学调查。WMSDs病例定义为过去一年内身体颈部、肩部、肘部、手腕/手、上背部、下背部、臀/大腿、膝部、踝/足9个部位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疼痛、麻木、不适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 h,经休息后症状仍未完全缓解,且排除外伤、残疾、其他急症或后遗症等。各部位WMSDs患病情况间的关联度用log-binomial模型计算出的现患比(PR值)评估,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MSDs主要患病部位中多个部位共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造业工人WMSDs总患病率达79.7%,主要患病部位为下背部、颈部、肩部和上背部,患病率依次为62.3%、55.7%、45.6%和38.7%。这4个部位患病情况间的PR值较高,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25.2%,3~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41.4%。多分类L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中3~4个部位患WMSDs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女性(OR=2.86,95%CI 2.38~3.33)、工龄15~19年者(OR=1.87,95%CI 1.49~2.34)患病风险较高;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前倾(OR=2.15,95%CI 1.86~2.48)、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扭转(OR=1.64,95%CI 1.40~1.92)和经常大幅转身(OR=1.40,95%CI 1.20~1.64)等生物力学因素可能为疾患发生的危险因素;每天做相同的工作(OR=1.73,95%CI 1.44~2.08)、员工短缺(OR=1.50,95%CI 1.31~1.71)和经常加班(OR=1.38,95%CI 1.20~1.60)等组织管理因素可能增加疾患的发生风险;经常长时间站着工作(OR=0.77,95%CI 0.65~0.91)和感觉工间休息时间充足(OR=0.51,95%CI 0.44~0.59)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本研究中制造业工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WMSDs患病率高,4个部位的患病情况间关联密切,其3~4部位共患病率较高,提示在制造业工人中可能存在“颈-肩-上背-下背”多个部位患病的WMSDs发生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生物力学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