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前炎症和凝血相关标志物及肌酐清除率(CCr)与长期预后的关系,评估其联合预测价值,旨在确定一种快速和最佳的评估指标来预测aTAAD术后死亡率。方法 对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且行外科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进行筛选,共纳入患者325例,随访半年,失访6例,最终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319例,其中男性221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54(46~61)岁,按照术后半年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76)和存活组(n=243)。结果 死亡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纤维蛋白原、CCr、血小板(PLT)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EU、PLT、CCr、DD及FDP是影响aTAAD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CCr+PLT+NEU+DD+FDP联合预测aTAAD预后的价值最高,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67(95%CI 0.949~0.986),其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并分析血浆TMAO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全因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网、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公开发表的血浆TMAO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和MACE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17项研究及11 2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MAO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HR=1.38,95%CI(1.24,1.5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时间<3年和随访时间≥3年的研究均显示血浆TMAO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HR=1.22,95%CI(1.13,1.33);HR=1.66,95%CI(1.46,1.89)...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运重建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905例CAD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35%)的患者。对比PCI和CABG治疗后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更低(HR 0.29,95%CI 0.09~0.88,P=0.029)。平均随访4.5年结果发现,PCI与CABG的全因死亡率(HR 1.00,95%CI 0.67~1.50,P=0.990)以及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HR 0.81,95%CI 0.40~1.64,P=0.5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更高(HR 14.46,95%CI 3.43~60.9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ABG比,PCI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交互作用P=0.031)。结论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水平在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ICU救治的的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4天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45例)、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出血量、心肌酶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CHEⅡ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预后;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患者血清乳酸、血糖、出血量、APCHEⅡ评分诊断患者1年生存预后的价值。结果:(1)死亡组患者血清乳酸水平、血糖、LDL-C、TG、TC、CK、AST、LDH、APCHEⅡ评分、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及APCHEⅡ评分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及APCHEⅡ评分诊断其1年生存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5.00%、71.67%、76.85%、63.33%。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血清乳酸水平与病情相关且诊断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老年心肌肥厚患者心肌淀粉样变(CA)情况及对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免疫球蛋白M(IgM)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心肌肥厚患者,进行超声及组织病理检查,统计患者CA发生情况,将伴CA患者纳入CA组37例,不伴CA患者纳入非CA组183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T、IgM水平,随访1年,存活123例(生存组),死亡97例(死亡组)。结果 CA组血清NT-proBNP、cTnT水平高于非CA组,IgM水平低于非CA组(P<0.01);死亡组患者心功能Ⅲ~Ⅳ级、伴有CA、NT-proBNP、cTnT水平高于生存组,LVEF及IgM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P<0.01)。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心功能Ⅲ~Ⅳ级、伴有CA、血清NT-proBNP及cTnT升高,IgM降低是老年心肌肥厚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随访1年,CA组37例患者存活12例,1年生存率32.43%,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95%CI:7.67~10.33...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损伤相关因素及凝血、纤溶功能障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3例COVID-19确诊病例,按照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为轻、重、危重型3组,进一步将其分为非危重型(包括轻型及重型)和危重型2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的正常与否,将2组患者分为D-Dimer正常与异常组及FDP正常与异常组,比较其氧合指标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发生死亡(本研究中死亡病例仅存于危重型患者之中)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析2组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危重型患者D-Dimer异常组较正常组经皮氧饱和度(SpO2)及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白介素6(IL-6)升高患者显著增多,多因素分析结果示:随着SpO2及淋巴细胞计数升高,D-Dimer水平升高的风险降低[OR= 0.806,95%CI(0.707,0.919),P=0.001及OR=0.09,95%CI(0.010,0.819),P=0.033]。非危重型患者FDP正常组与异常组上述指标比较结果同上,多因素分析示随着SpO2升高,FDP水平升高的风险降低[OR= 0.868,95%CI(0.768,0.979),P=0.022]。危重患者FDP异常组较正常组SpO2显著降低(P<0.05),FDP其余指标及D-Dimer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较存活组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更显著:凝血酶原时间(PT)更长、血清D-Dimer及FDP水平更高(均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多因素分析结果示,PT延长是死亡的危险因素[OR=3.372,95%CI(1.493,7.612),P=0.003]。结论:入院时较低的SpO2可能导致COVID-19患者血清D-Dimer和FDP水平升高;死亡患者较存活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更显著,PT延长可能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外科监护室24例老年危重病人,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术前、术中、术后3d的出入水量,电解质,红细胞容积和乳酸等指标。结果存活组和死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3d的出入水量及红细胞容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存活组血钾高于死亡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存活组的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老年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电解质、体液状态和乳酸水平对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住院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8月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住院患者548例并随访1年,根据其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生存状况的因素。结果548例患者随访期内共死亡36例,死亡率约6.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心脏病、年龄以及甘油三酯是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住院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无配偶)(HR 1.736,95%CI 1.086~2.776)、心脏病(HR 2.343,95%CI 1.156~4.752)增加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住院患者死亡风险,文化水平高(HR 0.205,95%CI 0.044~0.952)降低其死亡风险。结论无配偶、文化水平低及患有心脏病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住院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出院后,家属要加强对无配偶及患有心脏病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综合照护及人文关怀,以降低其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与心源性休克(CS)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第四代重症医学监护信息数据库1.0版本检索2008至2019年首次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治疗且年龄≥18岁的884例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75例、死亡组3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S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血尿素氮、B/A、血乳酸、血肌酐以及合并慢性肾脏病、心脏骤停、急性肾损伤的比例均较高,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低,总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HR=1.022)、SOFA评分(HR=1.063)、B/A(HR=1.492)、血乳酸(HR=1.059)、合并心脏骤停(HR=1.626)、合并急性肾损伤(HR=1.553)是CS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CS患者入住ICU时B/A升高是住院期间(30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建议结合患者年龄、SO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应用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成功植入DES的心房颤动患者139例,按患者术后抗栓方案分为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组(DT组)62例及三联抗栓治疗组(TT组)77例。收集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DT组与TT组TIMI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vs 5.2%,P>0.05);但DT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TT组(9.7%vs 16.9%,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 1.55,95%CI 1.281.92,P<0.05),消化道溃疡史(HR 3.51,95%CI 2.216.89,P<0.01),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HR 2.73,95%CI 1.864.52,P<0.01)均是出血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DT组与TT组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vs 9.1%,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史(HR 1.85,95%CI 1.312.77,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 2.02,95%CI 1.432.94,P<0.05),基线CHA2DS2-VASc≥2分(HR 2.57,95%CI 1.714.02,P<0.05)是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植入DES后,采用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的有效性与三联抗栓治疗无显著性差异,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三联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支架直径和支架长度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患者的联合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DES置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2(男178,女154)例。根据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n=41)和非ISR组(n=291),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支架手术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冠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比较两组间VEGF的表达差异。 结果 ISR组及非ISR组患者术前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499±39)ng/L vs(503±35)ng/L];术后两个时间点ISR组VEGF水平显著低于非ISR组[(377±33)ng/L vs(462±56)ng/L;(184±34)ng/L vs(361±4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VEGF水平(OR=0.95,95%CI:0.92-0.97;P<0.01)是ISR的保护性因素;2型糖尿病(OR=14.81,95%CI:1.96-111.81;P<0.01)、术后吸烟(OR=32.74,95%CI:4.74-226.03;P<0.01)与ISR密切相关,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长度(OR=1.26,95%CI:1.09-1.46;P<0.01)与ISR成正相关;支架直径(OR=0.03,95%CI:0.00-0.23;P<0.01)与ISR呈反相关。经绘制ROC曲线及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的联合指标的ROC曲线显示VEGF对ISR的预测价值较好,而VEGF联合支架长度及直径指标优于单独指标。 结论 术后VEGF水平与ISR密切相关,是ISR的一项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ISR的一项指标,而VEGF联合支架直径和支架长度指标对预测ISR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刘靖  林苏华  李煜  许健  林镇国 《心脏杂志》2023,35(2):168-172
目的 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对高心室起搏比例患者中远期新发房颤及心功能影响。方法 以因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入组LBBAP高心室起搏比例组(LBBAPhigh组)、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高心室起搏比例组(RVSP-high组)、RVSP低心室起搏比例组(RVSP-low组)。随访内容包括:各随访节点心房频率大于180次/min、持续时间大于1 min且发生自动模式转换(AMS)事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参数、NT-proBNP水平。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新发房颤的时间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对比三组患者半年期心超参数与NTproBNP水平。结果 与LBBAP-high组比较,起搏QRS宽度RVSP-low组升高(P <0.01),RVSP-high组升高(P<0.01)。随时间延长,患者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三组患者记录到房颤事件共有59例(57%),其中,LBBAP-high组15例(44%)、RVSP-low组11例(38%)、RVSP...  相似文献   

13.
张倩  杨星林 《心脏杂志》2019,31(2):169-173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血运重建术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关系和观察降尿酸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CHF患者150例,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观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选取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治疗6个月后分析不同组间临床数据的差异性。 结果 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高尿酸血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2.19,95%CI(1.54-4.02),P<0.01。②SUA水平与与NT-ProBNP呈正相关关系(r=0.982,P<0.01),而与LVEF存在负相关关系(r=?0.573,P<0.01)。③降尿酸治疗6个月后,终点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结论 SUA水平是血运重建术后CHF患者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降SUA治疗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有望成为改善老年CHF患者预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n = 104),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非感染组(n = 35)和感染组(n = 69)。 结果 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术前体温明显升高(P<0.05);术中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ortic cross clamp,ACC)时间明显延长(P<0.01),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CU住院时间(OR = 1.503,95%CI:1.013~2.230,P<0.05)和SIRS(OR = 11.635,95%CI:1.515~89.336,P<0.05)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ICU住院时间的临界值为7.5 d,曲线下面积为0.865(P<0.01)。 结论 术后感染将明显不利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预后。ICU住院时间>7.5 d及术后出现SIRS是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瑾  陶诗怡  王子涵  陈颖  黄力 《心脏杂志》2023,35(2):177-182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及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9例(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11例和非冠心病组128例,早发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痰湿证组56例和非痰湿证组55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及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FIB对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预测价值。 结果 早发冠心病组FIB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组FIB水平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存在关联(OR=1.85,95%CI:1.06~3.23,P<0.05),亚组分析结果较稳定;FIB与早发冠心病痰湿证存在关联(OR=1.73,95%CI:1.02~2.93,P<0.05)。ROC曲线显示FIB预测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95%CI:0.52~0.73, P<0.05)。 结论 FIB与早发冠心病患病相关,FIB与早发冠心病痰湿证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刘妍  张琴 《心脏杂志》2020,32(4):354-35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炎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178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转归分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组23例、非MACE组15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指标及治疗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对预测模型的价值进行验证。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年龄、女性比例、重症心肌炎比例以及入院时呼吸频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空腹血糖、N末端脑钠尿肽、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 CK-MB)、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C反应蛋白、LVEF<40%、QRS间期>120 ms比率,应用IABP、ECMO、CRRT、呼吸机辅助、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升压药比率均高于非MACE组,入院时收缩压低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心肌炎(OR=2.89, 95%CI: 1.55-6.36, P<0.05)、女性(OR=2.55, 95%CI: 1.73-5.28, P=0.010)、LVEF<40%(OR=2.38, 95%CI:1.17-3.53, P<0.05)、QRS间期>120 ms(OR=3.23, 95%CI: 1.86-9.21, P<0.05)、CK-MB>23.56 u/L(OR=2.78, 95%CI: 1.35-5.76, P<0.05)、SCr>135.85 μmol/L(OR=1.49, 95%CI:1.16-2.83, P<0.05)是急性心肌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回归方程,并拟合为新变量Predict,ROC曲线分析显示,Predict预测急性心肌炎住院期间出现MACE的AUC为0.830(95%CI:0.771-0.888, P<0.01),截断点为0.576,敏感度78%,特异度为76%。 结论 急性心肌炎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较多,涉及患者性别、疾病类型、心肌损伤程度、心功能降低、心电图改变及并发肾损伤。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急性心肌炎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探讨对于左心功能受损(LVEF≤5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首次PCI干预后心功能早期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录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心内科,并成功行首次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左心功能受损的ACS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根据早期LVEF的变化(3个月LVEF值与基线的差值)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未恢复组(ΔLVEF≤0),轻度升高组(0<ΔLVEF≤14)和明显升高组(ΔLVEF>14)。研究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心功能早期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基线LVEF和3个月时的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全因死亡率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全因再入院率未恢复组与轻度升高组明显高于升高组(P<0.01),全因再入院率中再次血运重建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脑卒中与症状复发再入院率有统计学差异。与未恢复组相比,轻度升高组和明显升高组发生MA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青年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评价PDW对青年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连续住院的青年患者(年龄14~44岁)为研究对象,经冠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组240例,除外冠心病8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及青年冠...  相似文献   

19.
谭强  郝佳  陈明  张兆前  王丽娜 《心脏杂志》2022,34(6):649-653
目的 旨在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2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无房颤病史窦性心律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测定,并根据FMD水平将房颤患者分为低FMD房颤组(n=97,FMD<5.9%)和高FMD房颤组(n=194,FMD≥5.9%)。进行30个月的临床随访,首要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合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需住院的心力衰竭)。结果 低FMD房颤组平均年龄较对照组增高(P<0.05),也较高FMD房颤组增高(P<0.05)。低FMD房颤组CHA2DS2-VASc积分较高FMD房颤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心脏超声数据显示低FMD房颤组左房末径值较对照组增高(P<0.01)、也较高FMD房颤组增高(P<0.05);高FMD组左房末径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FMD房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P<0.01),高FMD房颤组亦增加(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通过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检索有关LCZ696治疗 HFpEF的文献,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8月,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