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探讨神经影像学在血管性痴呆(VD)认知障碍评价中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采用临床痴呆量表选择4组实验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CT、检测脑萎缩相关指标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脑卒中组存在某些方面的认知障碍,痴呆组则有广泛的认知损害,且随着痴呆程度加重而加重.VD存在明显的脑萎缩和白质疏松,且与认知障碍程度相关.中医证候诊断中,脑卒中组的肾精亏虚证候比认知正常组明显,轻度VD组的痰浊阻窍证候比脑卒中组和认知正常组明显,中度VD组的瘀血阻络证候比其它3组明显.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候均与各认知量表得分、痴呆程度、白质密度、脑萎缩相关.尤以瘀血阻络证候明显.说明神经影像学指标与VD认知障碍相关,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候与认知损害关系密切,与脑萎缩指标也相关,而标实的影响可能比本虚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中医证候情况。[方法]取MCI老人共58例为观察组,另取与MCI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社区认知功能正常老人60例为对照组,根据辨证量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MCI中医基本证型分布依次为肾精亏虚证(62.1%)、气血亏虚证(53.4%)、瘀血阻络证(51.7%)、痰浊阻窍证(46.6%)、肝阳上亢证(17.2%)、热毒内盛证(12.1%)、腑滞浊留证(10.3%)。[结论]瘀血阻络、痰浊阻窍是MCI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虚实夹杂和多证并见是MCI中医证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中医证型将其分为4组,痰浊阻窍证组41例,肾精亏虚证组40例,瘀血阻络组43例,肝阳上亢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真空负压管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检测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4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浊阻窍组IL-1、IL-8明显高于肾精亏虚组及肝阳上亢组,IL-6明显高于肾精亏虚组及瘀血阻络组,CRP明显低于肾精亏虚组、高于瘀血阻络组,TNF-α高于肾精亏虚组、瘀血阻络及肝阳上亢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候严重程度均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P0.05),且痰浊阻窍证组与各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均高于其他组。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血管性痴呆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患者,且各证型严重程度均与炎症因子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以痰浊阻窍型血管性痴呆患者严重程度与炎症因子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白质病变出现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2020—2022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病变患者156例,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量表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析出现认知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同时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发生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的患者中有68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37例,54.41%)、痰浊阻窍(20例,29.41%)及瘀血阻络(16例,23.53%)为主,其中肾精亏虚(OR=1.205,95%CI 1.102-1.316,P<0.05)、痰浊阻窍(OR=0.944,95%CI 0.899-0.991,P<0.05)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患者年龄、糖尿病史、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尿酸(uric acid, UA)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高血压脑白质病变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且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年龄、糖尿病史、脑白质病变Fazekas分级、HCY水平及UA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252例MCI患者,运用辨证量表确立五种证型,并根据量表评分进行辨证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上肾精亏虚证143例,气血不足证107例,痰浊阻络证65例,瘀血阻络证37例,肝阳上亢证36例.其中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对照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观察MMSE、NPI、ADL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有所提高,中医症候积分评分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NP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型)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证候特征,研究VaD发病机制。方法应用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版(BMDC-NPTB-CR)和B lessed行为量表(BBS)筛选VaD患者(n=66)和无认知损害的脑梗塞患者(卒中组,n=51)。VaD诊断基于《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标准及临床痴呆量表(CDR);Hachinski缺血量表和Cornell抑郁量表(CSDD)用于鉴别诊断。定式表格调查证候,《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诊断证候。结果VaD组比卒中组的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单证阳性率增高;SDSVD证候总分以及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积分显著性增高。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在VaD患者中出现频率高、表现严重,是Va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突变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认知障碍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运用MMSE筛选出190例卒中后伴有认知损的患者,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及证候诊断积分将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7个证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然后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卒中后认知损害中医症候的相关性。结果:对于C677T位点,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以气血亏虚证(8,44%)、热毒内盛证(12,46.2%)为主;C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以肝阳上亢证(9,42.9%),腑滞浊留证(18,56.3%)为主;TT基因型分布频率以肾精亏虚证(16,45.7%)、瘀血阻络证(16,57.1%)为主。C等位基因以气血亏虚证及肝阳上亢证为主,T等位基因主要以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相关性分析得出:CT基因主要与痰浊阻窍证(P0.05)、瘀血阻络证相关(P0.05),CC基因各证型无明显差异,TT基因型主要与肾精亏虚证(P0.05)相关。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中医证型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内酯B注射液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的证候分型特征与影像表型负荷、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31例,分别评估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积分、(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积分、脑小血管疾病(small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总负荷及中医证候分型,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肾精亏虚、痰浊阻络出现的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基础证型(P0.05);虚实夹杂证候具有更长的病程(P0.05),但认知损害程度却相对较轻(P0.05),肾精亏虚痰浊阻络证具有更高的抑郁严重程度(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影像负荷积分对肾精亏虚痰浊阻络证型的预测价值最高且独立于认知受损程度及病程存在(P0.05)。结论:"肾虚""痰浊"为主要病理因素时,应同时关注其认知损害及情感症状,脑小血管病性总体负荷对肾精亏虚痰浊阻络证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其临床应用值还须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潜阳育阴颗粒治疗高血压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白质病变体积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入组,将患者分成治疗组64例、对照组33例、多奈哌齐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潜阳育阴颗粒,多奈哌齐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多奈哌齐,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化疗及单纯化疗两种治疗方式对ⅢB~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纳入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TP化疗, 治疗组为TP方案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客观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欧洲生活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QLQ-C30)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RR为41.5%(22/53),DCR为71.7%(38/53),对照组分别为35.8%(19/53)和62.3%(33/53)。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量表疲乏和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明显(均P<0.05)。治疗组肿瘤标记物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炎症因子PC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中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P方案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优势,能预防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综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痰湿瘀阻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心脏容积、功能参数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临床确诊为NICM患者64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3组, 包括心血瘀阻证组、痰浊痹阻证组、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包括心阳不振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寒凝心脉证)。所有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CMR), 扫描包括黑血序列、亮血序列及延迟增强扫描(LGE)。CMR亮血序列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心脏容积和功能等参数, 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每搏量(LVSVI)、左心室心排出量(LVCOI)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MI)。LGE左心室图像按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分为17节段, 并根据心室壁异常强化的节段分布, 分为1~3级。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痰浊痹阻证组与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LVEF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痰浊痹阻证组与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LVEDVI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 < 0.01);痰浊痹阻证组与非心血瘀阻非痰浊痹阻证组LVESVI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血瘀阻证组与痰浊痹阻证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ICM不同辨证分型与心脏容积、功能参数及心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通过运用现代磁共振技术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半定量化、定量化研究, 为其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为揭示中医学的本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国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医认为,痰浊、瘀血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导致心脉不通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与冠心病的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因此,在治疗上强调“痰瘀同治”的重要性,在临床应用中,又应据证立法,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祛瘀化痰法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60例资料,将60例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24 h尿铜情况。  结果  治疗2个疗程末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25.63±9.06)分、(57.13±12.03)分]均低于治疗前[(64.03±11.41)分、(66.40±13.27)分,均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末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93.3% vs. 70.0%, χ2=5.455,P=0.020);治疗2个疗程末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尿铜[(1 690.40±369.90)μg/24 h、(1 376.75±311.91)μg/24 h]均高于治疗前[(202.33±38.11)μg/24 h、(206.66±38.38)μg/24 h,均P<0.01],治疗组治疗后尿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祛瘀化痰法能明显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畲医活血消积方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质网应激相关性标志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5月就诊于丽水市中医院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血瘀证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加畲医活血消积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左室肥厚指标及内质网应激相关性标志物的差异,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χ2=4.021,P=0.045)。治疗后,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Hcy、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血清葡萄糖调节蛋白78[(6.25±1.83)ng/mL]、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15.74±1.75)ng/mL]、C/EBP同源蛋白[(8.52±0.65)ng/mL]低于对照组[(7.35±1.07)ng/mL、(16.85±1.82)ng/mL、(9.45±0.58)ng/mL,t=3.282、2.780、6.751,均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畲医活血消积方治疗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该方有效调控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刘绪银主任医师认为脑瘫属中医"脑痿"范畴。由三焦、膜原、腠理、膜络、玄府所构成的膜府系统涩滞则藏腑气化失常,生化不足,血涩为瘀,津停为痰,痰瘀壅塞黏附膜府膜络则膜络涩滞,精气津血输布渗灌障碍,导致上气不足、髓海不充,是脑瘫的重要基础病机。临证分阴虚髓热、气滞痰阻、痰热扰动、脑气郁滞、气虚血瘀、风痰交夹、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髓海空虚等基本证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佐以芳香药、藤枝类药、虫类药,内外合治,以疏达膜府、畅通脑络,促进气血精津上输,以充养脑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奈哌齐、盐酸美金刚与利培酮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D伴BPSD患者共15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利培酮组(A组)、利培酮+多奈哌齐组(B组)、利培酮+多奈哌齐+盐酸美金刚组(C组),每组50例。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后3组治疗突发症状量表(TESS)评分。  结果  3组治疗后C组MoCA、PANSS评分明显改善。A组MoCA评分为(14.86±3.78)分,B组为(16.94±3.57)分,C组为(18.10±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8,P< 0.05);A组PANSS评分为(110.52±11.55)分,B组为(99.96±8.47)分,C组为(86.14±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100, P < 0.05)。3组不良反应(口干、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糖、血脂、TESS评分、利培酮使用量C组均较A组、B组改善更明显。  结论  利培酮+多奈哌齐与利培酮+多奈哌齐+盐酸美金刚治疗AD伴BPSD后改善认知功能效果较好,副反应较少,可有效减少利培酮药物的治疗剂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冠心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对1990-20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冠心病的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125篇文章中,常见证候依频次从高到低前8位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证素分布依次为: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热毒证。(2)总体用药规律:药物类别排前5位者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药、解表药;排前10位的常用药物为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赤芍、甘草、瓜蒌、红花、三七、薤白。(3)分证用药规律:心血瘀阻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虚血瘀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气滞血瘀证以血府逐瘀汤原方,痰阻心脉证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阴寒凝滞证以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气阴两虚证以生脉散加减,心肾阴虚证以左归饮加减,阳气虚衰证以参附汤加减。【结论】近2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毒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演变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阳(气)虚、痰湿、血瘀、热毒等方面。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根据其不同证候阶段所表现的阳(气)虚、痰湿、瘀血、热毒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从而找出虚—痰—瘀—毒的辨证及治疗规律。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早期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浊痹阻;当顽固性心力衰竭形成后,则以瘀阻心脉为主要表现,且易形成痰瘀互结。虚、痰、瘀、毒四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性。气虚血瘀、痰湿壅盛、热毒入络是形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益气温阳、祛痰利湿、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