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盲和低视力的主要疾病之一,全身系统疾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和眼局部因素均可影响其发生和进展。因此,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DR预后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研究已经发现近视可能对DR的发生与进展具有保护作用,而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此外,目前还不清楚近视、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或者其他屈光成分中哪一种因素是这种保护关系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近视、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屈光成分\〖晶状体及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CC)\〗等与DR之间的关系作一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屈光度与眼球部分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学龄期儿童青少年413例826眼,利用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仪和A型超声诊断仪测得眼部生物学参数,研究屈光度与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生眼轴长度、中央前房深度及玻璃体长度大于女生,而角膜平均曲率和晶状体厚度小于女生,P<0.05。等效球镜及眼内压之间男生与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加等效球镜度数不断加深、眼轴变长、角膜曲率变平、晶状体变薄、中央前房深度及玻璃体腔深度加深,P<0.05;眼内压随年龄增加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屈光度加深眼轴及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增大、晶状体变薄,P<0.05。结论 眼球屈光度和生物学参数对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发生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对360例360只右眼正视及近视受试者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非接触式眼压计、OrbscanⅡ及3D-OCT分别测量屈光状态、AL、角膜厚度(center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白对白距离(white-to-white distance,WWD)、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CC)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方法评估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AL均值为24.15±1.26mm,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与年龄(r=-0.238,P<0.01)、等值球镜度数(r=-0.742,P<0.01)、CC(r=-0.395,P<0.01)及RNFLT(r=-0.374,P<0.01)成负相关,而与ACD(r=0.411,P<0.01)呈正相关,与CCT(r=0.099,P=0.060)及WWD(r=0.061,P=0.252)无相关性。将AL及与其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L与年龄(P=0.001)、SE(P<0.01)、ACD(P<0.01)及CC(P<0.01)具有相关性。结论:AL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逐渐变短的趋势。眼轴越长,近视屈光度越高,角膜越扁平,前房越深,RNFLT越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的屈光状态.国外Flecher和Bradon及Era-hamM、U等曾报导早产儿的屈光状态新生儿的屈光状态在国内尚未见专题报导。笔者对我院妇产科150例周内之新生儿进行了视网膜检影验光。以便探讨新生儿的屈光状态。一、材料和方法检测对象:随机检测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周内的新生儿、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检查无病变;性别、体重不限。检查方法:依据Harley(1983)推崇的方法。以1%阿托品或眼膏用药三天,至瞳孔充分散大,对光反应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横断面研究数据分析50岁及以上中国人眼球生物学结构参数的年龄相关性改变.方法 以社区筛查时50岁以上中国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既往眼部疾病史,通过自动验光仪测量屈光度及角膜曲率,通过A型超声测量眼球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取右眼数据分析,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30人,男性眼轴长度为(23.62±1.39) mm,女性眼轴长度为(23.16±1.50)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前房深度为(2.78±0.38)mm,女性为(2.68±0.35)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晶状体厚度男性为(4.23±0.68)mm,女性为(4.33±0.68)m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角膜曲率男性为(43.41±1.55)D,女性为(44.21±1.48)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0岁以上中国人中,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均无变化(P=0 60、0.33),前房深度随年龄增长不断变浅(P<0.001),晶状体厚度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厚(P<0.001).结论 50岁以上中国人,男性眼轴较女性长,前房较女性深,晶状体较女性薄,角膜曲率较女性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不随年龄变化而发生改变,前房深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变浅,晶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3~6岁)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6-01/2018-12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03例405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行检影验光,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度将患儿分为轻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高度远视组。眼科A型超声仪测量眼球相关参数,收集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ITR)和眼轴长度(AL),自动验光仪检查水平和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并分析各组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平均ACD为3.08±0.38mm,LT为3.91±0.34mm,VITR为14.53±1.85mm,AL为21.45±1.01mm,K值为43.34±1.70D。AL、ACD、LT和VITR在三组间均有差异(P<0.05); 而K值在各组间无差异(P>0.05)。远视屈光度与AL和VITR呈负相关(P<0.01),与ACD、LT、K值无相关性(P>0.05)。 结论:AL的变化是影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远视屈光程度越高,AL越短,玻璃体腔越浅,协同参与屈光状态的变化,而远视程度与ACD、LT和K值无相关性。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不正以轴性屈光不正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3~12岁儿童静态屈光度与主要屈光参数间的回归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分两部分:①建立回归模型: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245例 儿童,测量其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m)及前房深度(ACD),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并计算晶 状体屈光力(LP)。分析静态屈光度(SE)与屈光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②验证回归模型:另 随机选取2016年7-12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进行屈光检查的43例儿童,测量上述屈光参数,行睫 状肌麻痹检影验光(SE实测),计算LP和静态屈光度(SE估算),通过Bland-Altman分析比较SE实测与SE估算 的一致性。结果:①建立回归模型:SE与AL、Km及LP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5、-0.83和-0.62 (均P<0.001);其回归模型为SE=110.56-2.51×AL-0.97×Km-0.44×LP(R2 =0.95,F=2534.52, P<0.001)。②验证回归模型:SE实测与SE估算存在明显相关性(r=0.97,P<0.001),95%一致性界限范围 为-1.00~0.63 D,平均误差为-0.19 D(95%可信区间:-0.28~-0.10 D),81.40%的点落在临床可接 受范围内(-0.55~0.55 D)。结论:AL是屈光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屈光力; 屈光度回归模型可较准确估算3~12岁儿童的静态屈光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3~6岁)眼球生物学参数特性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3~6岁学龄前儿童387例(774眼)。睫状肌麻痹散瞳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SE)。眼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计算轴率比(AL/CR)。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岁儿童屈光状态越向近视化发展,相对CCT越薄,ACD更深,K增高,AL增长,AL/CR增高。AL、AL/CR与SE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AL/CR可以解释75.4%的SE的方差。年龄与AL/CR、AL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与K无显著相关性。AL/CR诊断近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比单用AL的诊断近视效率更高。结论 眼轴和轴率比是反映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影响其两者的显著性因素,且与眼轴的关系更密切,年龄越大,眼轴越长。轴率比可更好的预测正视化进展和预估近视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乳手术时应用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和标准超声波测量仪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及屈光结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研究包含37例37眼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一测量人员分别使用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 Aladdin)与标准超声波测量仪( Sonoled AB 5500)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检测。通过这两种设备记录生物测定参数,包括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分析术后实际屈光不正与两台设备根据SRK/T公式计算的误差,比较两台设备检查结果的平均估计误差( EE )、平均绝对估计误差( AEE)及生物测定参数。 结果:Aladdin测量仪(23.45±0.73 ll )较超声波测量仪(23.2±0.75 ll)检测出的眼轴显著较长(P=0.01)。Aladdin测量仪的EE与AEE均明显小于超声波测量仪( P=0.0006与0.03)。应用Aladdin测量的大多数眼与目标屈光度相差在±0.5(67%)及±1.00(97%)以内。 结论:Aladdin光学生物测量仪较超声波测量仪更精确,屈光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患者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近视和随近视增长的眼轴长度(AL)可能是防止DR发生发展的保护因素,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尚不清楚起保护作用的是哪种屈光参数。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文献对近视性屈光不正状态、AL、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度数等相关眼生物测量参数与DR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儿童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前后角膜屈光力分布情况,并分析戴镜后角膜屈光力与眼轴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视光诊疗中心就诊行多焦点角膜接触镜验配并完成1年随访的8~14岁儿童20例 (40眼)。使用Medmont测量双眼戴镜前及戴镜30 min后角膜形态,手动收集角膜各位点上的切向屈 光力。收集角膜4个轴方向(鼻侧:N;颞侧:T;上方:S;下方:I)及中央处角膜屈光力。4个方位均为距离角膜顶点1~3.5 mm范围,以0.5 mm为间隔,记录为N/T/S/I(1/1.5/2/2.5/3/3.5);同时收集戴镜后4个方位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并收集同样位置戴镜前角膜屈光力值,记录为N/T/S/I(max)。将各位点角膜屈光力与角膜顶点屈光力的差值定义为相对周边屈光力,角膜最大屈光力值与角膜顶点屈光力差值定义为相对最大屈光力。使用IOLMaster测量初始及戴镜1年后双眼眼轴长度。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值及其改变量与眼轴改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角膜周边各位点屈光力较中央屈光力弱。戴镜后水平方向上,除了N2.5、N3及N3.5之外的位点,其余位点相对周边屈光力显著增加;垂直方向上,除了S3、S3.5及I3.5之外的位点,其余位点相对周边屈光力显著增加。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1年后,眼轴增长(0.28±0.21)mm。戴镜后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较戴镜前显著增加,其中初始年龄及等效球镜度(OR=0.393,F=3.447,P=0.042)、戴镜前后 Imax改变量(OR=0.157,F=7.057,P=0.011)及戴镜后相对Imax(OR=0.108,F=4.583,P=0.039)对眼轴增长有显著影响。结论:配戴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后,由相对周边正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改变。除年龄及等效球镜度外,戴镜后下方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及戴镜前后相对最大屈光力改变量对眼轴增长有显著影响,推测与戴镜后显著减少眼球相对周边远视离焦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眼轴、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与儿童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年龄和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8.75D; 远视组眼轴比近视正视组短(P<0.05),远视组晶状体屈光力明显低于近视正视组(P<0.05),三组间角膜屈光力和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发现年龄与等效球镜(SE)之间成负相关; 眼轴与年龄成正相关; 年龄与晶状体屈光力成正相关; SE与眼轴成负相关; SE与晶状体屈光力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儿童随年龄增长,SE向近视发展,眼轴变长,晶状体屈光力增强; SE越偏远视,眼轴越短、晶状体屈光力越弱。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一种既可矫正屈光亦可治疗眼底疾病的前后节联合手术,该术式具有术中更清晰的视野、术后早期视力提高及避免二次手术等多种优势,因此逐渐被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眼底病患者。与分期手术相比,前后节联合手术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并发症更为多样,其中术后屈光误差(refractive error, RE)常常见诸报道。本文就近年来联合手术影响RE的相关因素、RE形成机制及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为手术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预防以及获得更满意的术后视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描述性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 (1 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屈光与各屈光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体屈光力(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体屈光力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675、0.784,P<0.001[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SE 73.6%的变异,晶状体屈光力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屈光力是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Wang-Koch眼轴矫正公式SRK/T WK、HolladayⅠ WK与SRK/T、Haigis、HolladayⅠ、Hoffer Q公式计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09/2022-03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57眼,根据眼轴长度(AL)分为A组(27mm≤AL<30mm, 31眼)和B组(AL≥30mm, 26眼)。术后3mo随访,记录实际屈光度,计算平均屈光误差(MNE)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结果:纳入患者术后各公式MAE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HolladayⅠ WK和SRK/T WK公式术后MAE[0.31(0.08,0.57)、0.34(0.17,0.63)D]均较其余各公式低,但与SRK/T、Haigis公式[0.61(0.27,1.02)、0.63(0.22,1.01)D]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27mm≤AL<30mm)术后各公式MA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在屈光度数、眼轴及OCTA黄斑区和视乳头区血流密度、黄斑区神经纤维厚度方面的差异,并研究眼轴与眼底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关系,分析其在屈光参差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05/11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屈光参差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双眼的屈光度数、眼压、眼轴及OCTA黄斑区和视乳头区血流密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检查。应用SPSS 23.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对比患者双眼在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眼轴和黄斑中心无血管区(FAZ)、脉络膜3.14mm2血流密度、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视乳头血流密度的关系。 结果: 患者27例中,高度眼的屈光度数及眼轴均大于低度眼(t=-3.559、3.083,P<0.05)。高度眼和低度眼间在OCTA黄斑1mm及3mm浅层血流密度、深层血流密度、视网膜厚度上均无差异(P>0.05)。选取患者中高度眼较低度眼相比,视盘内血流密度大(t=2.36,P=0.022)和上鼻方(SN)血流密度小(t=-2.154,P=0.036)。屈光状态、黄斑中心凹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旁中心凹深层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眼轴相关(r=-0.897、0.458、0.446、-0.328、0.301、-0.397,均P<0.05)。 结论:屈光参差患者高度眼较低度眼黄斑区3mm×3mm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无差异,视盘内及上鼻方血流密度存在差异,余视乳头分区无差异。眼轴与屈光状态、黄斑中心凹浅层和深层血流密度、旁中心凹深层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及旁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前房深度与年龄、晶状体屈光力、角膜屈光力及眼轴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前房深度和年龄及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 ~ +8.75D;三组间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男性与女性间前房深度无差别;前房深度与年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23,ACD/AL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16;晶状体屈光力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4;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屈光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392;角膜屈光力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61;前房深度与角膜屈光力之间呈微弱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295.结论:受试儿童眼球的前房随年龄逐渐变浅,在眼轴中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由角膜、晶状体、房水及前房组成的组合透镜屈光力随年龄下降,同时玻璃体腔变长,正符合儿童眼球正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近视屈光状态下人眼角膜总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眼轴、角膜非球面参数 Q 值、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 CCT)及眼压进行测量,并探讨近视度数与上述相关参数的关系。 方法:近视患者138例138眼(所有患者选择右眼进行分析),根据综合验光仪测量的近视度数,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1.00D~-3.00D),中度近视组(-3.25D~-6.00D),高度近视组(〉-6.00D)。各眼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德国,Oculus公司)进行检测,获得角膜总屈光力和后表面屈光力以及Q值,使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日本Canon公司)测量眼压,使用 A 超测量仪(美国Tomey公司AL-30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和眼轴长度。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 结果:近视度数与眼轴呈负相关(r=-0.682, P〈0.001),与角膜屈光力无相关性(r=0.009, P=0.925),眼轴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r=-0.554, P〈0.001)。近视度数与Q值呈正相关(r=0.674, P〈0.001),Q值与眼压成呈负相关( r=-0.375, P=0.01)。近视度数与CCT及眼压无相关性( r=-0.138, P=0.141;r=-0.121, P=0.157)。 结论:角膜屈光力在近视发展过程中有正视化作用,Q值与近视度数及眼压的相关关系对指导角膜屈光手术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正常或接近正常眼轴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屈光情况,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进行手术的眼轴为22~25 mm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66例(86眼)。方法 术前使用IOL Master 500进行眼生物学参数的检查测量,并使用前节OCT测量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于术后3个月行主觉验光检查,比较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 II和Kane公式计算的等效球镜的预测偏差。主要指标 术后IOL度数的平均预测偏差、平均绝对值偏差、绝对偏差中位数以及预测偏差的百分比。结果 术后3个月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为(3.88±0.61)mm,较术前的(2.34±0.14)mm明显加深(P<0.001)。通过四种公式计算得出的平均屈光偏差均小于±0.25 D。Barrett公式(0.033 D)和Kane公式(-0.040 D)的平均屈光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公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公式的平均绝对预测偏差中,Barrett公式和Haigis公式(P=0.073)、Barrett公式和Kane公式(P=1.0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igis公式在±0.25 D偏差范围内的术眼百分比最高(30.23%),Barrett公式在±0.50 D偏差范围内的术眼百分比最高(60.47%),但各公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或接近正常眼轴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虽然前房加深,但未出现明显的屈光漂移。说明应用现代生物测量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眼科,2022,31: 114-117)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