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3'UTR相互作用,使靶基因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作为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调控分子,miRNA调控的免疫细胞发育和功能异常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研究证实多种miRNA与SLE发病及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在SLE患者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研究表明miRNA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参与SLE发病:1型干扰素通路;异常的炎性因子分泌;DNA低甲基化和组织炎症等。本文综述了miRNA与SLE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丙型肝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日益受到重视 ,各国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两者在遗传背景、免疫发病机制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病(AD)是由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失耐受引起,并进一步诱发组织损伤和炎症的一类疾病。miRNA通过与靶基因3’端非编码区特异性结合阻止蛋白质翻译或引起mRNA降解,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多种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机体的免疫调节,因此miRNA可能成为AD的潜在治疗靶点。miR-326作为miRNA大家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在AD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AD中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探索miR-326在AD中的作用对阐明AD的病理过程及开拓AD治疗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自身免疫学性肝炎和丙型肝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日益受到重视,各国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简要介绍了两在遗传背景、免疫发病机制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DCs)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HSCs)的一类高度异质性细胞,作为体内极其重要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和免疫协调器,具有显著的细胞表型和功能可塑性。近年来,通过高通量分析等技术发现了一些新的DCs亚群。免疫微环境赋予了DCs不同的亚群特征,不同的DCs亚群在不同的组织器官或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为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DCs亚群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型和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γδT细胞与AI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文章就γδT细胞与多种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在AI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与常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具有强烈的免疫抑制活性。然而,这些细胞的发育和分类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MDSCs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类型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够有效抑制效应淋巴细胞的活性。目前,有较多的研究证明,MDSCs在多种神经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因此,本综述总结了MDSCs的起源及活化机制,探讨MDSCs在多种神经炎性疾病中产生及调控免疫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通过结合mRNA 3'非编码区(3'-UTR)调节基因的表达,抑制蛋白质的翻译。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人型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被认为是处于T1DM和T2DM之间的"灰色地带",在免疫学特征、病理特征、临床和代谢特征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与T1DM和T2DM存在着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自体免疫激活导致胰岛β细胞的凋亡。免疫治疗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尽管刚刚起步,但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综述将重点从LADA的免疫学、临床和代谢特征,自体免疫激活导致胰岛β细胞的凋亡以及免疫治疗方面对目前我们了解的LADA相关知识进行探讨,以期为糖尿病的诊断、机制研究与治疗提供更多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sDNA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AIH的患者血清43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dsDNA抗体.按dsDNA抗体阳性与否,分为抗体阳性组及抗体阴性组,比较ds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43例AIH患者中dsDNA抗体阳性13例(30.23%).13例dsDNA抗体阳性AIH患者平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647.56±529.77)IU/ml,总胆红素(TBIL)为(10.81±8.08)ms/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75.72%4±30.2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sDNA抗体阳性AIH患者组肝硬化发生率为61.5%(8/1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出现肝硬化的时间作生存分析,发现dsDNA抗体阳性AIH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74).结论 抗dsDNA阳性的AIH患者肝损伤较重,病情进展较迅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受体。最近的研究表明TIGIT可通过与癌细胞或病原体感染细胞表面的多种配体相结合,直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或间接诱导免疫抑制性因子的产生。用TIGIT单克隆抗体干预可明显改善免疫细胞的功能,有望成为类似于PD-1的全新治疗靶点。因此,阐明TIGIT在感染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将有助于揭示多种疾病中免疫细胞功能低下的原因,并为病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案。本文简要介绍TIGIT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且就TIGIT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检测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乙型肝炎(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点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IH组(n=43)和HB组(n=100)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cANCA),比较两组自身抗体检出率、ANA滴度、荧光模型及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结果:AIH组自身抗体以ANA、SMA为主,阳性率分别为93.02和67.44%,两种抗体同时阳性的检出率为55.80%,AMA及pANCA、cANCA的检出率分别为13.95%和6.97%、2.32%;而HB组只检测出16例(16.0%)ANA,无一例SMA阳性。AIH组ANA以高滴度(≥1:320)抗体为主,荧光核型主要以核仁、核膜型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gG含量明显高于HB组。HB组ANA以低滴度(≤1:100)抗体为主,荧光核型以颗粒型所占比例较高。结论:检测AIH和HB患者自身抗体相关指征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有关痛风发病的ceRNA网络调控机制,寻找治疗痛风的潜在靶点。方法:计算机检索GEO数据库,下载lncRNA微阵列芯片GSE160170,分析系列矩阵文件得到差异lncRNA与mRNA。比对高度保守的miRNA家族文件后得出lncRNA-miRNA关联,预测miRNA调控的mRNA,与芯片数据差异分析得到的差异mRNA取交集,得出miRNA-mRNA关联。构建ceRNA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互作关系,筛选关键蛋白互作模块。R软件分析关键蛋白模块的功能与相关通路,挖掘关键模块ceRNA网络。结果:痛风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共获得差异表达的354个lncRNAs(140个下调,214个上调)、693个mRNAs(399个下调,294个上调)。在差异表达lncRNA的ceRNA网络中,有86个lncRNAs(35个下调,51个上调)、29个miRNAs、57个mRNAs。GO富集分析涉及的生物过程DNA编码转录、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等。KEGG涉及的信号通路有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挖掘关键模块获得9种lncRNAs、11种miRNAs、9种mRNAs。结论:ceRNA网络可能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TTTY10/hsa-miR-139-5p/AP-1轴可能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泌体的发现,外泌体介导的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途径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外泌体生成过程与许多病毒组装和流出通路有相当大的重叠,提示外泌体可能在病毒感染中起作用。体外实验也显示,外泌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外泌体可传递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并可能改变微环境,促进感染扩散;另一方面,外泌体可通过激活抗病毒通路或传递抗病毒分子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外泌体是促进感染扩散还是触发免疫抑制感染扩散?其作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理解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进程提供参考,为诊断、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细胞凋亡是正常T细胞和B细胞分化和稳定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重要作用。Fas/FasL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是产生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的主要原因。DNA低甲基化也会抑制细胞凋记,导致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的抑制能引起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异常的细胞因子谱反过来抑制细胞凋亡,使得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自我耐受发生破坏和自身抗体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凋亡是正常T细胞和B细胞分化和稳定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Fas/FasL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是产生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的主要原因。DNA低甲基化也会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的抑制能引起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异常的细胞因子谱反过来抑制细胞凋亡,使得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自我耐受发生破坏和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对机体形成损伤。本文试就近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伴随肝细胞慢性进行性破坏与肝功能受损,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虽不清楚,但循环自身抗体的不断发现,自身反应性肝浸润型T淋巴细胞的存在,HLAⅡ类抗原异常表达以及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等诸多特征提示为自身免疫发生过程。近年来,对其遗传机制,尤其是易感基因的免疫遗传学研究作了大量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哨兵,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由骨髓分化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当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炎症发生时,在多种炎症和细胞因子的介导下,它们便会被迅速招募并趋化至炎症部位,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脱颗粒和吞噬作用等杀灭并清除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