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中,40例(36.36%)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25例(22.72%),性腺功能减退8例(7.27%),生长激素缺乏7例(6.3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5例(4.54%),且5例(4.54%)并发两种激素缺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增高、入院GCS评分≤8分、颅底骨折及弥漫性脑水肿是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评估病情、有效治疗干预、及时降颅内压治疗可能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中,术后35例发生脑积水;107例未发生脑积水。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为24.6%(35/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积水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年龄越大,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感染的病人,发生脑积水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关系。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年龄(≥70岁)、术前GCS评分(≤8分)、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4 h)、颅内压监测天数(>7 d)等因素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4 h)、颅内压监测天数(>7 d)是颅脑手术颅内压监测下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加强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尽早拔除颅内压传感器,严格无菌操作,是有效预防颅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继发急性脑梗死(AC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开颅手术治疗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继发ACI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中,术后继发ACI 12例,发生率为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3~5分、合并脑疝、低血压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术后继发A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ACI发生率较高,术中有效扩容、扩血管治疗,同时加强血压控制,积极预防脑疝,有助于减少术后AC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中,40例(36.36%)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25例(22.72%),性腺功能减退8例(7.27%),生长激素缺乏7例(6.36%),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5例(4.54%),且5例(4.54%)并发两种激素缺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增高、入院GCS评分≤8分、颅底骨折及弥漫性脑水肿是颅脑损伤病人并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评估病情、有效治疗干预、及时降颅内压治疗可能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16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91)和针对性护理组(n=74)。结果 165例中,术后2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7.58%。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采用常规护理91例,其中21例发生感染,包括颅内感染10例,切口感染6例,呼吸道感染3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例。2018年9月改进护理方案为针对性护理74例,其中8例发生感染,包括颅内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2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针对性护理组感染率(12.1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感染率(23.0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5分、手术时间≥4 h、术后ICU住院时间≥2周、术后白蛋白水平<35 g/L、气管切开术、深静脉置管以及术后无针对性护理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众多,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5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伤后第28天或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与预后差组(GOS1~3分),比较两组患者合并伤类型的差异性,对可能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胸部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及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多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损伤及胸部损伤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院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均行去骨板减压术治疗。出院时,根据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中,出院时预后良好39例,预后不良1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低、无瞳孔散大及入院时GCS评分较高及气管切开术是预后良好的独立评估指标(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很多,对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较高、瞳孔散大、入院GCS评分较低的病人,应及早采取措施干预,以改善病人预后;另外,重型颅脑损伤建议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60岁)颅脑损伤(TBI)进行肠内营养病人并发误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36例老年TBI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应用肠内营养治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误吸的影响因素。结果 肠内营养7 d内,58例(24.58%)发生误吸,178例(75.42%)未发生误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18分(OR=1.883;95% CI 1.347~2.633;P<0.001)、意识障碍(OR=1.793;95% CI 1.151~2.784;P=0.010)、高营养风险(OR=1.640;95% CI 1.011~2.662;P=0.045)是TBI病人肠内营养并发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时床头抬高30°~45°(OR=0.651;95% CI 0.445~0.952;P=0.027)、鼻饲置管长度>85 cm(OR=0.606;95% CI 0.434~0.845;P=0.003)是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TBI病人进行肠内营养发生误吸风险较高,应仔细评估APACHEⅡ评分、意识、营养风险等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议采用头部抬高体位、深度置管,有助于降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查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根据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27例)和无颅内感染组(10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重型颅脑创伤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颅内感染组糖尿病(χ2=5.356,P=0.021)、开放性颅脑创伤(χ2=4.248,P=0.039)、合并脑脊液漏(校正χ2=4.731,P=0.030)、手术治疗(χ2=8.284,P=0.004)、并发重症感染(校正χ2=6.479,P=0.011)、气管插管(χ2=6.487,P=0.011)和气管切开(χ2=4.072,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颅脑损伤(TBI)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5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TBI病人6个月预后的预判价值。结果 105例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3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颅内压增高、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和NLR均是TBI病人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最佳临界值为4.12,此时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1.6%,当NLR≥4.12时,TBI病人预后不良的发生率高达93.6%。结论 入院时NLR水平可作为预测TBI伤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可早期、迅速、准确判断病人预后,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0年4月引流术治疗的48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481例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8例,发生率为5.8%;治愈24例,治愈率85.7%。28例颅内感染中,培养出致病菌26例,其中革兰阳性菌16例(61.5%),革兰阴性菌1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5 g/L、术前GCS评分≤8分、置管时间>3 d、鞘内注射>6次、引流管口漏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是受多种原因影响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652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2例中,2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漏(OR=5.845; 95% CI 1.334~25.613; P=0.019)、腰大池引流(OR=8.382;95% CI 1.807~38.874;P=0.007)、肿瘤直径>2 cm(OR=11.797;95% CI 1.395~99.727;P=0.023)、手术时间>3 h(OR=4.286;95% CI 1.005~18.279;P=0.049)、多次手术(OR=10.127;95% CI 1.334~25.613;P=0.019)、术后使用激素(OR=4.518;95% CI 1.301~15.686;P=0.018)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手术效果;早期识别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PA病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22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的评估效能。结果 228例中,158例预后良好,70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GCS评分低、血肿量大、改良CT评分高、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824、0.826、0.617,四个指标联合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954。结论 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改良CT评分、APTT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预后不良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联合评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入院血清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病人120例,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根据伤后30 d内存活情况将TBI病人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2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结果 重型TBI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浓度与入院GCS评分呈负相关,与入院Marshall CT分级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呈正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3~5分、入院Marshall CT分级Ⅴ~Ⅵ级、入院血清CRP >20 mg/L、入院血清Caspase-3>548 ng/ml是重型TBI病人伤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血清Caspase-3预测重型TBI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23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62,灵敏度为85.69%、特异度为64.50%。结论 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对预测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 586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确定颅内感染病原体。结果 脑脊液培养显示AB感染124例,其中MDR-AB共99例。颅内AB感染的发生率为7.82%(124/1586),颅内MDR-AB感染的发生率为6.24%(99/1586),占颅内AB感染的7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肺部MDR-AB感染、开颅手术>1次是颅内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MDR-AB感染是临床治疗的难题,预防MDR-AB感染对改善颅脑手术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缩短ICU入住时间、改善ICU条件对预防颅内MD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康复早期心理应激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由专科医院治愈出院并转入我院隔离观察病房的COVID-19康复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采集心理学信息,问卷包含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影响因素。结果 126例PTSD-SS评分平均(45.5±18.9)分,39例(31.0%)存在应激障碍;创伤性再体验评分平均(15.4±6.8)分,52例(41.3%)有反复重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评分平均(11.9±5.7)分,35例(27.8%)存在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评分平均(11.3±5.0)分,51例(40.5%)警觉性增高。28例(22.2%)有焦虑情绪,48例(38.1%)有抑郁情绪。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退休、心理支持与PTSD-SS评分及其三个症状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女性、焦虑情绪与PTSD-SS评分及其三个症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抑郁情绪与警觉性增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近1/3的COVID-19病人康复早期存在应激障碍,女性、未退休、缺乏心理支持、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这四大类人群应激障碍症状尤为严重,建议所有康复病人定期接受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9年8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02例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随访至少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02例中,预后良好47例(46.1%),预后不良55例(53.9%);死亡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WFNS分级Ⅴ级、术前脑疝、载瘤动脉痉挛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WFN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预后影响因素很多,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