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恢复、脑血管直径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后适应组( MCAO+后适应)、对照组( MCAO)及假手术组( Sham)。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MCAO缺血模型,于缺血前、缺血第1天及缺血第7天对对照组和后适应组进行脑血流检测,于缺血第1天和第7天行神经功能评分,在缺血第7天行脑梗死体积检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直径检测。结果缺血第1天后适应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第7天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第7天后适应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第7天对照组侧支血管直径较Sham组明显增粗(P<0.01),后适应组侧支血管直径较Sham组明显增粗(P<0.01),后适应组血管直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粗(P<0.05);缺血第1天和第7天实验组脑血流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缺血后适应能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缺血早期脑血流恢复,促进脑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2.
远隔缺血后适应是指通过对远隔器官实施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再灌注处理,从而减轻对缺血敏感器官(心、脑、肾等)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由于缺血时间发生无法预测,因此,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减轻心、脑、肾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技术是远隔缺血后适应。本文就远隔缺血后适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展该方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仅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加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偏利现象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NIHSS评分〔(13.3±2.1)分〕较对照组〔(15.2±1.8)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偏利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偏利现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水平,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缺血性脑卒中(CVA)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 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就诊于该院的缺血性CVA 患者200 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 实验组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疗法12 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实验前后分别采集两组静脉血,对其血清 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HDL)和总胆固醇(TC)]、血小板聚集率(PAR)及缺 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 >0.05),均表现为 血清Hcy、TC、PAR 及IMA 水平较正常值升高,HDL 较正常值下降。治疗后两组血清Hcy、TC、PAR 及 IM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较治疗前下降,HDL 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远隔缺血后适应 疗法能有效降低缺血性CVA 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对其预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死亡和残疾的第一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吉训明教授团队致力于探索适合我国人群的脑卒中防治手段,提出"低氧组织适应"学说,发现并证实低氧适应的脑保护作用,并阐明其抗缺血缺氧损伤的机制;建立了"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新方法,制定远隔缺血适应防治脑血管病的国际指南和中...  相似文献   

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人口死亡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大量研究表明,远端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意义,主要的作用有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血-脑脊液屏障、改善脑循环、减少脑梗死体积等。本文主要介绍远端缺血后适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和神经保护机制,旨在为远端缺血后适应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RIPostC)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早期康复组30例、联合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假RIPostC刺激,早期康复组采取早期康复干预,联合组采取RIPostC与早期康复联合干预。比较3组病人干预后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和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前,3组病人NIHSS得分和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早期康复组、联合组NIHS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 < 0.05和P < 0.01),且联合组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P < 0.05);早期康复组、联合组BI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联合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90 d,3组NIHS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4 d(P < 0.05~P < 0.01),且联合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P < 0.01),早期康复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3组BI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4 d(P < 0.05~P < 0.01),且联合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早期康复组(P < 0.01),早期康复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RIPostC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显著,联合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提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即: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组、缺血后适应组,分别测定血浆及肺组织中与自由基有关物质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后适应可有效地降低自由基生成酶活性,增加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抑制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发生,减轻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结论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脑梗死常规治疗)和RIPC组(常规组治疗基础上+RIPC),每组55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胱抑素C(CysC)和血清尿酸(UA)水平,记录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RIP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评分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m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Vm均较治疗前升高,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Vm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CRP均较治疗前降低,TGF-β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ysC及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ysC及U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肯定,可发挥较好脑保护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调节机体UA及CysC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成年 SD 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C 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 组)、DEX 后处理组(D 组)和联合处理组(R/D 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C 组作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分离左股动脉但不予阻断;R 组脑缺血120 min ,恢复再灌注前予以左股动脉钳夹10 min 、再灌注10 min 共3个循环;D 组恢复再灌注前15 min 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3μg/kg ;R/D 组联合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各组于再灌注24 h 作 Longa 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 h 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容积。结果再灌注24 h D 、R 、R/D 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再灌注48 h 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D 、R 、R/D 组均较 C 组显著降低(均 P<0.01);R/D 组与 R 组比较,梗死区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R/D 组与 D 组比较,梗死区体积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和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都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应用能更显著地减小脑梗死容积,具有协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即刻进行RIPostC 3个循环.神经功能评分采用Longa评分法、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3种方法分别在脑缺血后8、24 h,3、7、14和3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留取脑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部分大鼠应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明确了大鼠的脑缺血状况.结果 Longa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7 d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3 d和7 d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分析显示,RIPostC组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ostC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3d和7d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Bo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OC)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 but no study has compared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IPC and LRIPOC during myocardial IRI process. We hypothesized that IPC and LRIPOC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an in vivo rat model with myocardial I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急性IS病人,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于治疗后7 d、14 d、30 d比较2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指数评分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7 d、14 d和30 d的S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14 d和30 d的AD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病人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能明显改善IS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RP9对远端缺血预处理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R组)、缺血预处理组(NIPost组)及缺血预处理+ CTRP9抑制剂组(NIPostI组),每组10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AMPK/t-AMPK、LC3Ⅰ/Ⅱ及P62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HE染色结果显示,NS组皮层的神经元胞浆十分丰富,核呈圆形,碱染后呈蓝色,分布均匀且排列整齐;NIR组神经元结构受损,分布不均匀,胞浆出现空泡,胞核固缩,碱染后出现了淡红色;NIPost组细胞结构大多恢复正常,大部分神经元包膜完整,胞核清晰可见;NIPostI组经CTRP9抑制剂干预后,预处理的保护效应消失。②NIR组、NIPost组及NIPostI组脑组织Bax、IL-6、IL-8表达水平高于NS组(P <0.05),Bcl-2、IL-10表达水平低于NS组(P <0.05);NIPost组较NIR组Bax、IL-6、IL-8表达水平降低(P <0.05),Bcl-2、IL-10表达水平升高(P <0.05);NIPostI组较NIPost组Bax IL-6、IL-8表达水平升高(P <0.05),Bcl-2、IL-10表达水平降低(P <0.05)。③NIR组、NIPost组和NIPostI组脑组织凋亡细胞多于NS组(P <0.05);NIPost组和NIPostI组较NIR组凋亡细胞减少(P <0.05)。NIPost组和NIPost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NIR组、NIPost组及NIPostI组心肌组织p-AMPK/t-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NS组(P <0.05),LC3Ⅰ/Ⅱ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NS组(P <0.05);NIPost组较NIR组p-AMPK/t-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LC3Ⅰ/Ⅱ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NIPostI组较NIPost组p-AMPK/t-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LC3Ⅰ/Ⅱ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可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CTRP9可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参与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的保护过程。CTRP9水平升高有益于防治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段风梅  李玉琴  朱沂 《甘肃医药》2013,(10):723-726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连续住院的1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完善头颅CT或核磁;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2组,糖尿病组54例,非糖尿病组82例,观察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糖尿病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在卒中部位分布上,糖尿病组脑干梗塞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干梗塞更多见,且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5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后的Rankin量表(mRS)的得分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平均mR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第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和时间对NIHSS得分无交互作用(P=0.189),但对mRS得分有交互作用(P=0.033)。GEE模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24小时与第7天的NIHSS得分平均降低3.071(95%置信区间:-5.280~-0.862;P=0.006),mRS得分平均降低1.190(95%置信区间:-1.953~-0.428;P=0.002)。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使用丁苯酞能有效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远距缺血后处理组。实验过程中监测心电图Ⅱ导联指标,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应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Bax和Bcl-2 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距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评分明显降低(P < 0.01),LDH及CK活性降低(P < 0.01),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小(P < 0.05),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ax比值升高(P < 0.05)。结论: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4例,其中PIS患者34例(PIS组),非PIS患者30例(NPIS组),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UA和NT-proBNP水平。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将PIS组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根据CT/MRI影像学检查,将其分为小灶组、中灶组和大灶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UA和NT-proBNP水平。结果:PIS组患者血清UA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NPIS组(P<0.01)。PIS组中,随NIHSS评分增加,轻型、中型、重型组患者的UA和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P < 0.05~P < 0.01);随梗死灶体积增大,小灶、中灶、大灶组患者UA和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UA和NT-proBNP水平可反映IS病程发展程度和梗死范围,对PIS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