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合理治疗方法 .方法 对4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结果 、分娩方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有3例发生流产,9例早产,臀位4例,产后出血2例;10例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切除子宫2例).结论 根据不同孕周、肌瘤大小、肌瘤生长部位等条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妊娠期子宫肌瘤挖除,尤其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孙翠玲 《中原医刊》2009,(22):40-4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总结8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分布、孕龄、孕产史、肌瘤部位、大小及诊断与治疗。结果86例妊娠合并肌瘤患者中,26例经阴道分娩,52例行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42例,术中术后出血均无明显增多,子宫复旧好,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受孕后可发生流产或早产且易发生红色变性;若肌瘤部位低可阻碍分娩,需行剖宫产术,术中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不同孕期采取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8年榆林市医科所妇产科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资料.结果 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2例早孕时即发现肌瘤因肌瘤大于5cm,行早期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阴道足月分娩20例肌瘤均小于5 cm且不影响产程对于肌瘤未作处理,36例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且对肌瘤行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2例因粘膜下子宫肌瘤影响妊娠发生自然流产胚胎发育不良.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要根据肌瘤的大小、部位、数量、性质、妊娠的孕周及产科情况综合考虑不同孕期采取不同终止妊娠方法及对肌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非 《吉林医学》2010,(34):6282-628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妊娠与子宫肌瘤的相互影响、妊娠各期子宫肌瘤的处理及剖宫产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方法:对8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有5例在孕早期时行人工流产,3例于孕中期时自然流产;1例于孕22周时发生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行手术治疗,后保胎至妊娠足月顺产;3例发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保守治疗待妊娠足月时行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余72例妊娠经过顺利,不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均未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只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对症处理,大多数患者可顺利渡过妊娠期,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41例子宫肌瘤剜除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要求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实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妊娠情况.方法粘膜下肌瘤经阴道剜除,浆膜下及壁间肌瘤经腹行剜除术.结果 41例行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全部随访,结果33例妊娠,其中29例已分娩,4例在妊娠中,8例未孕,仍在治疗.结论对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剜除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并建议及早手术,以降低因子宫肌瘤造成的不孕及流产率,同时做好术后的跟踪治疗.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了解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过程影响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分布、孕龄、孕产史、肌瘤部位与大小及诊断与治疗。结果:3例孕前发现,12例孕期发现,23例剖宫产术中发现年龄分布在22~41岁,30岁以上居多。38例中肌壁间肌瘤最多有20例,浆膜下肌瘤11例,粘膜下肌瘤7例,单发肌瘤27例,并发流产6例,早产1例胎儿死亡,前置胎盘3例,孕37~42周28例。28例中经阴道分娩者16例,剖腹产12例,孕妇均安全。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期应高危管理,加强监护,遇到并发症者应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均有影响.粘膜下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或致早期流产.较大肌壁间肌瘤合并妊娠时由于机械性阻碍或官腔畸形也易流产.妊娠期子宫充血,组织水肿,平滑肌细胞肥大,肌瘤明显增大,分娩后逐渐缩小.妊娠期肌瘤迅速增大可发生红色变,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高.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均有影响.粘膜下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或致早期流产.较大肌壁间肌瘤合并妊娠时由于机械性阻碍或宫腔畸形也易流产.妊娠期子宫充血,组织水肿,平滑肌细胞肥大,肌瘤明显增大,分娩后逐渐缩小.妊娠期肌瘤迅速增大可发生红色变,出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妊娠期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院实施的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 2 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妊娠 10~ 2 1周手术 3例 ,其中 1例宫颈巨大肌瘤同时行人工流产 ,2例术后均足月分娩 ,孕足月剖宫产同时剔除肌瘤 18例 ,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解决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尤其是红色变性时的有效方法 ,只要时机选择恰当 ,手术方法和技巧正确 ,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发病率为0.3%~7.2%,其中浆膜下肌瘤与壁间肌瘤占多数.粘膜下肌瘤合并妊娠绝大多数导致流产,因为孕期子宫肌瘤生长快,并且肿瘤成为宫腔异物,不仅宫腔体积有变化,而且易诱发宫缩.本文将粘膜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足月分娩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4岁.该患平时月经不调,于1990年7月孕8周自然流产,在清宫术中发现粘膜下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电生理异常状况、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西省贵港市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分娩并在产后6~8周到医院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检查的阴道分娩初产妇妊娠和分娩相关资料,对产妇的资料及产后早期盆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查找盆底电生理异常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 结果664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中Ⅰ类肌肌力异常70.03%,Ⅱ类肌肌力异常69.27%,Ⅰ类肌疲劳69.73%,Ⅱ类肌疲劳31.02%,阴道动态压力有92.02%异常。产妇年龄、身高、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伤、晚期增重、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体重、身长、性别与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电生理异常有关,其中,产妇身高越高、新生儿身长越长、在第二产程不超过3 h的情况下第二产程时间越长均是保护因素。孕期体重增加对盆底肌电生理的影响明显,将孕期增重与盆底电生理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可以预测部分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异常,在孕早期25≤体重指数<30的孕妇,Ⅰ类肌肌力异常与晚期增重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5(P=0.044,95%CI:0.523~0.927),最佳晚期增重值为4.75 kg。 结论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电生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孕期体重增加可以预测部分产妇产后早期电生理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年来2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术前应用GnRHa治疗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变化,随访术后肌瘤复发情况,受孕时间、受孕后有无自然流产、术后分娩时间及在分娩时有无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等情况。结果 应用GnRHa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子宫及其肌瘤体积明显减少,肌瘤体积缩小近50%,术后有1例复发。妊娠后未发生自然流产,平均孕周(34.0±3.5)周,1例于33周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围产儿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GnRHa可纠正贫血,减少肌瘤复发率;能明显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使子宫切口小、瘢痕小,减少术时出血,减轻子宫内膜损伤,改善受孕条件,避免大肌瘤子宫全切和孕期子宫破裂的风险;延长了孕周,减少了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ascertain the impact of uterine leiomyomas on pregnancy outcome,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myomectomy at the time of caesarean delive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pregnant women with uterine leiomyomas. Clinic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course of the pregnancy, mode of delivery, pathology findings, and postpartum course were extracted from medical records and analysed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re were 50 pregnancies associated with uterine leiomyomas. During pregnancy, the leiomyomas grew >2 cm in 46% of cases. Only 6% were affected by symptoms of red degeneration. There were 2% mid trimester inductions of labour, 6% vaginal deliveries, and 92% caesarean sections. Of the 46 caesarean sections, 47% were due to obstetrical factors and 89% of patients underwent myomectomy at the time of caesarean delivery. The mean blood loss from myomectomy at the time of caesarean section was 260 ml (200-700 ml), and 5%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yomectomy were transfused. CONCLUSIONS It is possible to carry a pregnancy successfully to term when the pregnancy is complicated by uterine leiomyomas. When caesarean delivery is needed, myomectomy can be performed at the time of caesarean section routinely without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孕期行无射线射频消融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31例妊娠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行射频消融术,分析其疗效、安全性,并比较于不同孕期行手术的疗效和预后差异。结果 ①共31例患者,均为0射线在三维电磁导航标测系统下操作,27例治愈(87.1%)、3例好转(9.7%)、1例无效(3.2%)、1例复发(3.7%);治疗后心功能有明显好转(P=0.000)。②31例患者分娩时及分娩后均无心律失常再发作。③有1例自然流产、1例早产、29例孕足月分娩,平均分娩孕周(38.3±1.4)周,21例行足月剖宫产,8例阴道分娩,各孕期治疗后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280±489)g,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小于胎龄儿,无新生儿窒息死亡,随访1~5年幼儿均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各孕期治疗后胎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结论 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无射线射频消融术,患者依从性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母儿预后良好,是一项治疗药物不耐受的妊娠合并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的方式。于孕早中期或晚期行手术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后治愈患者,心功能良好,经多学科评估无禁忌证,可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分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且不增加中转剖宫产、产钳助产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最佳终止妊娠时机,改善母儿结局,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符合中国卫生部颁布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孕妇286例,在孕期予饮食营养运动指导后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FPG)均在3.3~5.1mmol/L,餐后2h在6.7mmol/L以下排除各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在充分知情同意下,随机分组选择终止妊娠时间,观察组(孕39^+1~40周)170例,对照组(孕38^+1~39周)116例,行宫颈评分,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普贝生三种引产方法引产,比较阴道分娩率、因胎儿窘迫、头盆因素、社会因素、引产失败而行手术的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孕39^+1~40周)比对照组(孕38^1~39周)阴道分娩率有所提高,因引产失败、社会因素而剖宫产的比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胎儿窘迫、头盆因素而剖宫产方面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在孕期予饮食营养运动指导后血糖控制满意,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无产兆孕妇,孕39^+1~40周是妊娠期糖尿病的最佳终止妊娠时机,可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建风  王彩霞 《海南医学》2011,22(12):114-116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8-2010年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剖宫产76例,阴道产44例.结果 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孕周>34周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组第2胎窒息率、死亡率显著高于第1胎,且与剖宫产组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不同时期(37~41+6,周)合并羊水偏少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6 月足月妊娠住院阴道试产孕妇,B 超提示羊水偏少(5+6周)、中期羊水偏少组(39~40+6周)、晚期羊水偏少组(41~41+6周),并随机抽取同期超声检查羊水量正常,无其他高危因素的孕足月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阴道分娩成功率、胎儿窘迫、急诊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1)阴道分娩成功率:中期羊水偏少组大于晚期羊水偏少组,晚期羊水偏少组大于早期羊水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期羊水偏少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引产失败继续妊娠率:早期羊水偏少组与同期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期羊水偏少组、晚期羊水偏少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羊水偏少组大于中期羊水偏少组和晚期羊水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急诊剖宫产率:晚期羊水偏少组大于早期羊水偏少组,早期羊水偏少组大于中期羊水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NST无反应型:早、中、晚期羊水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新生儿轻度窒息:早、中、晚期羊水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晚期足月妊娠羊水偏少,若胎心良好,可给予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引产,但要掌握好阴道分娩指征,产程中需严密监测胎儿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而早期足月妊娠羊水偏少选择阴道分娩需谨慎,如胎心良好,可给予补液等期待治疗,如胎心监测提示胎儿窘迫等则应适当放宽剖宫指征。  相似文献   

19.
王有  王豫黔  方燕  刘晓健 《西部医学》2007,19(6):1126-1128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83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新生儿的窒息率与病死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83例,母亲全部存活。65例施行剖宫产,剖宫产率78.31%,孕34周后新生儿窒息率8.82%;18例经阴道分娩,孕34周后新生儿窒息率35.71%;新生儿病死率2.35%;围产病死率3.49%。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34周以后采用剖宫产术分娩方式,可降低母儿病死率,相对经阴道分娩对母儿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0~35岁,中位年龄31岁。其中妊娠期诊断4例(孕早期1例,孕中期2例,孕晚期1例),产后1例。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最为常见。根据FIGO 2018分期,IA2期1例,IB2期1例,IB3期3例。病理类型:鳞癌4 例,腺癌1例。1例孕早期患者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另外3例剖宫产同时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中2例行新辅助化疗延长孕周,分娩时的孕周为(33.0±1.5)周;产后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补充放化疗3例,单纯化疗2 例。4 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结论:妊娠期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应及时妇科检查警惕宫颈癌。妊娠合并宫颈癌应结合FIGO分期、孕周及患者生育意愿,联合放化疗科、新生儿科等进行多学科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适当应用新辅助化疗延长孕周、控制肿瘤进展,提高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