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和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对RAS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性。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RAS突变型mCRC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进行至少12周的诱导治疗。然后将病情得到控制的102名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对照组(47例,卡培他滨单用),继续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为9.3个月(95%CI 8.3~10.0),观察组为12.3个月(95%CI 11.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耐受了毒副反应。基线CEA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耐受性较好,较单用卡培他滨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4个周期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贝伐单抗是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后,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9例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肝癌患者资料。主要观察终点是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曲线,基线特征亚组分层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并随访了89例患者。随访至2021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中位OS为17.0(95%CI:15.3~18.7)个月,中位PFS为7.0(95%CI:6.2~7.8)个月。不同ECOG-PS、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侵犯、进展模式、DTACE次数、口服阿帕替尼时长和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时长的患者OS及PFS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后3个月与6个月ORR分别为39.3%和22.4%,DC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5例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A组),15例给予单药卡培他滨方案治疗(B组),均给予至少4个周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为46.7%,疾病控制率80%。B组有效率为20.0%,疾病控制率53.3%。两组间比较,A组有效率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疾病控制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CA242浓度在治疗前后均有下降,但A组比较显著。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更有效,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对27例不能手术的胃癌肝转移患者行3DCRT,2~3Gy/次,5次/周,总剂量45~58Gy/15—29次,3—6周;同时口服卡培他滨800mg/m^2、2次/d,21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结果本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无变化4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76.9%。疾病中位进展时间为4个月,1年生存率为53.8%,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结论3DC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
选择56例蒽环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多西他赛37.5mg/m^2静滴,第1、8天;卡培他滨9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连续服用2周,每3周为一周期。每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9例,进展(PD)12例,总有效率44.64%,肿瘤控制率78.57%。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患者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患者。认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蒽环类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解救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老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蛋白尿、血清肌酐轻度升高,伴有高血压,肾活检组织学改变为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变伴系膜溶解。该患者直肠癌术后肝脏转移,曾使用卡培他滨及贝伐珠单抗化疗。结合临床考虑贝伐珠单抗相关肾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后使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该院2014-02~2016-02一线化疗后(奥沙利铂130 mg/m2,d1+卡培他滨1 000 mg/m2bid,d1~14,21 d为一个周期)病情稳定的晚期胃癌患者6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维持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1 000 mg/m2bid,d1~14,21 d为一个周期;对照组仅给予对症支持。通过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时间(OS)进行差异性检验。并分析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维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TTP分别为7. 6个月和6. 0个月(P 0. 05),中位OS分别为11. 9个月和9. 5个月(P 0. 05)。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主要为1~2度的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TTP及OS,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KEYNOTE-966研究旨在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较安慰剂联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对改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BTC)患者临床结局是否存在差异。纳入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200 mg联合化疗组或安慰剂(生理盐水)联合化疗组,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无治疗时间限制)和顺铂(最多8个周期)。主要终点为意向性治疗人群总生存期(OS)。最终1 06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n=533)或安慰剂联合化疗组(n=536)。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7个月和10.9个月[HR=0.83,95%CI:0.72~0.95,单侧P=0.003 4(显著性阈值P=0.020 0)]。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分别有369例(70%)和367例(69%)患者发生了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可能成为初治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BTC患者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4):182-189
背景目前,肝癌根治术仍是治疗肝癌患者的最有效方法,术后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可进一步清除残留肿瘤组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备受临床关注,程序性死亡分子1 (PD-1)抑制剂可阻断PD-1与其受体配体的结合,从而重新激活T淋巴细胞,并产生持续的抗肿瘤效应,抑制肿瘤生长.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PD-1抑制剂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 (Egfl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复发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06/2020-01我院收治的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62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1).两组均行常规肝癌根治术,术后2 mo内,对照组术后予以TACE治疗,研究组术后予以卡瑞利珠单抗配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mo、3 mo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Egfl7、VEGF、OPN水平和疼痛程度(VA S)、生活质量(QOL-LC),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后3 mo、6 mo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 mo、3 mo后血清CA199、AFP、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 mo、3 mo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1m o、3m o后血清Egfl7、VEGF、OPN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1mo、3mo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L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61.29%)高于对照组(0.00%)(P0.05);研究组根治术后3 mo、6 mo复发率(6.45%、9.68%)与对照组(13.33%、2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卡瑞利珠单抗配合TACE治疗,能进一步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且能有效调节血清Egfl7、VEGF、OPN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虽然加用卡瑞利珠单抗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均未轻微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中老年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治疗的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患者48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来评价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中老年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结果观察组的缓解率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7.8%、65.2%,略低于对照组的52.0%、68.0%(P>0.05);观察组血液学及胃肠道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1%、34.8%,低于对照组的56.0%、44.0%(P>0.05)。结论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复发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与联合卡培他滨相似,但血液学和胃肠道毒副反应较低,中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肝癌牙龈转移较罕见,国内外都少有报道,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以牙龈肿物为首发症状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明确诊断后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治疗,效果较好。1病例资料病人女,74岁,因发现牙龈肿物1月余,在外院行穿刺活检,病理提示炎症,但肿块逐渐增大,遂于2021年1月4日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右上颌15牙位处可见3 cm×2 cm×1 cm肿物(见图1A),15缺失,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脉散加味与多西他赛联合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对有心脏高危因素的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存在心脏高危因素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选择顺铂加卡培他滨联合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脉散加味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心电图异常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客观有效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9%,P0.05)。两组LVEF均呈下降趋势,ST-T段、BNP的异常改变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均明显升高,ST-T段、BNP异常改变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KPS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加味可明显减轻顺铂加卡培他滨联合曲妥株单抗治疗的合并心脏高危因素胃癌患者的心脏毒性反应,减轻心脏不良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造成严重的心脏损害。该文报道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豆杉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通过追踪患者的临床症状、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诊断、评价病情变化。最终该患者接受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对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贝伐单抗组和CapeOx组,每组62例,CapeOx组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贝伐单抗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贝伐单抗组总缓解率(OR)为58.06%(36/62),疾病控制率(DCR)为77.42%(48/62),显著高于CapeOx组OR25.81%(16/62)、DCR48.39%(30/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贝伐单抗组显著高于CapeOx组(P0.05)。截止末次随访时间,CapeOx组和贝伐单抗组PFS分别为38.71%(24/62)和58.06%(36/62),贝伐单抗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7.469,95%CI:19.473~21.888,P=0.006),OS分别为61.29%(38/62)和74.19%(46/62),贝伐单抗组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3.910,95%CI:20.798~23.457,P=0.048),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697)。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是局部晚期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患者OS及PFS,降低死亡风险及疾病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1 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因“会阴部溃烂4月余”于2022年3月2日收治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患者3年前于外院诊断为外阴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因拒绝行手术治疗,遂规律行放射治疗(1次/周,70 Gy/次,共33次),后每隔半月规律行化疗(顺铂35 mg+尼妥珠单抗200 mg+紫杉醇210 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保守治疗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和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经不同方案的化疗药物治疗后,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4%)明显高于对照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控制率方面,观察组(94%)高于对照组(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优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且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高炜  徐艳霞  梁华  徐媺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6):501-503,506
目的比较一线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一线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替吉奥组30例,卡培他滨组26例。替吉奥用法:体表面积<1.25m2,每次40mg,每日2次;体表面积≥1.25m2,每次50mg,每日2次。持续28d,每42d重复;卡培他滨用法:卡培他滨1250mg/m2,每日2次,持续14d,每21d重复。2组化疗均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组客观有效率(RR)为26.7%,肿瘤控制率(TGCR)为53.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4.3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8月;卡培他滨组RR为30.8%,TGCR为57.7%,PFS为4.5月,OS为8.1月。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改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总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30)和46%(12/2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级~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替吉奥或卡培他滨单药口服化疗中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替吉奥组治疗不良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19.
方凤奇  张洁  张春霞 《山东医药》2012,52(24):63-6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5例,予小剂量卡培他滨节拍化疗500 mg、2次/d,持续口服;对照组44例,予卡培他滨常规剂量化疗2 500 mg/(m2.d),分2次口服,第1天~第14天。21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联合沙利度胺100 mg/d持续口服。6周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疗效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2.2%和68.2%(P>0.05);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食欲、体质量和Karnofsky评分下降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小剂量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持续给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沙利度胺联合卡培他滨常规剂量化疗疗效相当,且可明显减轻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在地西他滨治疗失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例地西他滨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阿扎胞苷75 mg/m2皮下注射7d,每28天为一个疗程,阿扎胞苷治疗同时开始口服维奈克拉400 mg (1次/日),最少14 d。随访并判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骨髓3 mL检测25个MDS常见突变基因后测算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Variant allele fraction,VAF),观察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1~6个周期,中位治疗2.5个周期,治疗后ORR 5例、CR 2例、CRi 1例、PR 1例及NR 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0例患者VAF降低(P均<0.5。1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为血小板水平降低17例次、肺部感染11例次、电解质紊乱20例次及胃肠道症状15例次等。1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死亡1例、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用于地西他滨治疗失败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改善患者预后,但易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