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亚型, 具有发病率低、早期症状不典型和预后较差等特点。目前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概况及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别为73.3%和80.0%,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均P〈0.01)。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为90.0%,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率(20.0%)(P〈0.01)。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率为46.7%,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靶点。Survivin可能与Bcl-2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Fascin的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MVD。结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分别为56.6%和83.3%,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20.0%(均P<0.01)。CD34标记的MVD值在下鼻甲、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鳞状细胞癌分别为23.64±2.74、45.10±5.45、74.76±7.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ascin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asc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ascin可能与血管生成在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采集和增强处理重组(PROPELLER)Duo DW-MRI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MR定量分析,评估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鉴别二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IP 6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41例患者的脂肪抑制PROPELLER Duo DW-MRI资料(b值0、1000 s/mm2),采用病变最大层面感兴趣区(ROI)和局部ROI(ADC值最小区域,圆形,面积30 mm2)两种方法分别测量ADC值(简称最大层面ADC值、最小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两种肿瘤ADC值有无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ADC值对鉴别二者的能力。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获取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最大层面ADC值、最小ADC值均低于SNIP(P 均=0.000),最大层面ADC值大于最小ADC值(P =0.000)。以1.46×10-3mm2/s为临界值,最大层面ADC值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SNI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以1.40×10-3mm2/s为临界值,最小ADC值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SNI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最大层面ADC值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SNIP的能力高于最小ADC值(P =0.018)。结论 PROPELLER Duo DW-MRI在SNIP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同时探讨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VD和MLVD。结果: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为82.9%(34/41),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侵犯范围、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组的平均MVD高于阴性组(P〈0.05),而平均MLVD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血管形成而参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没有参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微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数量,并评估其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入选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T1-2N0M0)和正常对照者各15例,分别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者鼻黏膜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组织匀浆和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局部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数量。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外周血效应性T细胞共培养,72 h后采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和IL-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鳞癌组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h2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鼻黏膜,而Th1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增加,Th1细胞减少,Th2细胞无显著差异。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对Th1细胞的抑制功能在鳞癌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强。结论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内和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升高、对Th1细胞免疫抑制能力增强。调节性T细胞参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调节,可作为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鼻腔鼻窦原发肿瘤有增长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鼻腔鼻窦肿瘤临『末及病理特点,我们初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端粒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于现代放疗技术条件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差异及其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间治疗的20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全部病例采用CT模拟定位及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结果:在鼻腔鼻窦各种恶性肿瘤中,以发病部位计,发生率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从病理学角度分析,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鼻腔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1992年以来11例相关文献,做出总结报道。结果:12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透明细胞癌中8例(66.7%)主要表现为鼻出血,4例(33.3%)出现骨质破坏;CT显示鼻腔、鼻窦内条片状类似软组织密度影,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3例(25.0%),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7例(58.3%),单纯放化疗2例(16.7%)。治疗后随访6个月~10年,仅1例患者因出现肺部转移死亡,余均健在。结论:原发性鼻腔-鼻窦透明细胞癌较罕见,早期症状以鼻出血多见,病理学上需与转移性透明细胞癌及多种含透明细胞的涎腺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为主,短期内预后较好。早期局限于鼻腔和鼻窦的有基底的肿瘤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术后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手段、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随访5~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8例中典型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4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复合型神经内分泌癌1例(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伴内翻性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1.
侵犯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已从上颌骨切除加常规的眶内容摘除术改进为上颌骨切除加选择性保留眶内容。从而避免了术后局部缺损遗留一个开放的术腔,对病人的美容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然而保留眼球对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的影响如何并不清楚。作者回顾分析1977年至199O年治疗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58例,旨在明确这一问题。58例中上颌窦癌29例、鼻腔癌24例、筛窦癌3例、额窦癌和蝶窦癌各1例。其中ZI例(36%)肿瘤侵犯眼眶(有或无软组织侵犯),起源于上颌窦和筛窦的肿瘤有较高的眼眶侵犯率(16/29,3/3),而鼻腔癌侵犯眼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鼻腔鼻窦患者病历资料,并检索1993~2020年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包括本例共有64篇文献76例患者纳入研究,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76例中男61例,女15例.症状出现较多者为鼻出血58例、鼻塞25...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影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75年11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88例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单纯手术、单纯放疗与放疗结合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的疗效.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就诊时56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为Ⅲ、Ⅳ期病变,治疗多采用手术+放疗.全组患者的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0.640、0.341、0.190;Ⅲ期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0.833、0.221;Ⅳ期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0.323、0.145.手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及单纯放疗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0.761、0.415,0.750、0.367,0.286、0.143.结论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例12例,其中筛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鼻中隔乳头状腺癌1例、鼻中隔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4例.结果 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2例肿瘤全部切除.所有病例随访1 5~52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A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5例鼻腔鼻窦鳞癌、2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0例鼻息肉患者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SCC值,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鼻腔鼻窦鳞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息肉患者SCC阳性率分别为54.29%、35.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鼻腔鼻窦鳞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均与SCC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检测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SCC表达水平对判断病情、临床分期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ndine triad,FHIT)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在鼻腔及鼻窦癌中的异常改变,探讨其与鼻腔及鼻窦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收治的48例原发性鼻腔及鼻窦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基因的表达.显微切割、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FHIT基因第8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标记D3S1234杂合性缺失发生情况.结果 48例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缺失5例(10.4%,5/48),与癌旁组织比较表达减弱16例(55.17%,16/29).腺样囊性癌FHIT蛋白表达强于鳞状细胞癌(P<0.05).杂合子7例(41.18%,7/17),其中杂合性缺失3例(42.86%,3/7),FHIT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2例(66.67%,2/3).结论 FHIT基因失活与鼻腔及鼻窦癌的发生相关,可能是该肿瘤的抑癌基因,杂合性缺失可能与鼻腔及鼻窦癌中FHIT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中,霉菌性鼻窦炎9例.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血管瘤2例.鳞状细胞癌2例。15例行鼻内镜手术.4例行上颁窦根治结合鼻内镜手术.5例行鼻侧切开术.1例行上颁骨部分切除术。术前误诊4例,术后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单侧鼻腔息肉患者.要警防是否合并其它鼻腔鼻窦病变。鼻内镜、CT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以彻底清除病变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4-12-2008-12间本院收治的全部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9.1%,中位生存期8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接受手术加术后放疗模式者预后较好。结论: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预后极差;对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给予手术加术后放疗可能有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T/NK细胞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6例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T/NK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26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T/NK细胞淋巴瘤,平均随访16个月,死亡19例,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2~28个月.结论:原发于鼻腔鼻窦恶性T/NK细胞淋巴瘤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恶性程度高,具有较高的侵袭性、独特的病理学及免疫学特征,而且临床上极易误诊,其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