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652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52例中,20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F漏(OR=5.845; 95% CI 1.334~25.613; P=0.019)、腰大池引流(OR=8.382;95% CI 1.807~38.874;P=0.007)、肿瘤直径>2 cm(OR=11.797;95% CI 1.395~99.727;P=0.023)、手术时间>3 h(OR=4.286;95% CI 1.005~18.279;P=0.049)、多次手术(OR=10.127;95% CI 1.334~25.613;P=0.019)、术后使用激素(OR=4.518;95% CI 1.301~15.686;P=0.018)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手术效果;早期识别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PA病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月显微夹闭术治疗的15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术后并发CDI的危险因素。结果 154例中,术后并发CDI 13例(8.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动脉瘤破裂是术后并发CD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42;95% CI 1.035~236.447;P=0.047]。结论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如果发生动脉瘤破裂,临床应注意防治CD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直径≤5 mm)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破裂动脉瘤47例,未破裂动脉瘤36例)的临床资料、3D-DSA影像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动脉瘤呈分叉型(OR=3.368;95% CI为1.124~10.094;P=0.030)和不规则形(OR=5.706;95% CI为1.415~23.011;P=0.014)是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壁面切应力与动脉瘤破裂呈负相关(OR=0.053;95% CI为0.005~0.520;P=0.012)。结论 分叉型形状、不规则型形状和低壁面切应力是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后发生慢性意识障碍(pDo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63例HICH的临床资料。术后昏迷时间>28 d诊断为pDoC。结果 163例中,57例发生pDoC,发生率为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2,95%CI:1.044~1.142,P<0.001)、入院GCS评分低(OR=0.671,95%CI:0.488~0.922,P=0.014)、术前脑疝(OR=3.058,95%CI:1.122~8.337,P=0.029)、慢性脑积水(OR=4.694,95%CI:1.584~13.906,P=0.005)是HICH术后发生pDo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入院GCS评分≤6分、术前脑疝、慢性脑积水联合预测术后发生pDoC的效果良好,AUC=0.871(95% CI 0.809~0.918;P<0.001),特异度=92.45%,灵敏度=73.68%。结论 高年龄、入院GCS评分低、术前存在脑疝、慢性脑积水的HICH病人术后发生pDoC的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8例合并同侧fPCA的PCoAA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320-CTA判断动脉瘤复发。结果 68例中,术后复发22例,未复发46例;术后复发率为32.4%(2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弹簧圈栓塞(OR=10.393;95%CI 1.715~62.967;P=0.011)、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OR=12.097;95% CI 2.644~55.354;P=0.001)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同侧fPCA的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率较高,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病人术后复发率风险高,需要更为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外损后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7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H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中,58例(45.7%)发生PHI,69例(54.3%)未发生PH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伤后瞳孔异常(OR=5.944;95% CI 2.139~16.515;P=0.001)、血清D-二聚体浓度≥5 mg/L(OR=4.308;95% CI 1.685~11.013;P=0.002)是颅脑损伤后发生PH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后建议早期头颅CT检查,如果存在瞳孔对光反射异常、D-二聚体浓度升高,提示PHI风险较高,应及时复查CT,了解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需要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2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需要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2周不能脱机病人行气管切开。结果 123例中,70例术后2周内顺利脱机,53例需行气管切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GCS评分≤8分(OR=4.454;95%CI 1.236~16.048;P=0.022)、术前发生脑疝(OR=6.165;95%CI 1.950~19.493;P=0.002)、术前误吸(OR=3.025;95%CI 1.126~8.128;P=0.028)为术后需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中,入院GCS评分低、术前发生脑疝、误吸的病人,需要长时间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相关的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颅内动脉瘤(61例未破裂动脉瘤,5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7个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高度与瘤颈宽度比值、动脉瘤高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R)、长宽比、入射角度、载瘤动脉角度和颈体角度)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关系。结果 动脉瘤长度越长,破裂风险越小(OR=0.470;95% CI 0.286~0.771;P=0.003);SR越大,破裂风险越大(OR=18.998;95% CI 2.851~126.607;P=0.002);颈体角度越大,破裂风险越大(OR=1.073;95% CI 1.023~1.125;P=0.004)。结论 SR、动脉瘤长度和颈体角度是判断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早期(1周)并发脑脊液鼻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内鼻腔漏出液葡萄糖>1.7 mmol/L诊断为脑脊液鼻漏。结果 246例中,术后早期发生脑脊液鼻漏30例,发生率为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质地韧(OR=4.013;95%CI 1.289~12.497;P=0.017)、肿瘤上下径大(OR=1.149;95%CI 1.039~1.271;P=0.007)、术中脑脊液漏(OR=26.425;95%CI 7.034~99.278;P=0.001)是术后早期并发脑脊液鼻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带血管蒂鼻中隔粘膜瓣修补颅底(OR=0.026;95%CI 0.003~0.261;P=0.002)是术后早期并发脑脊液鼻漏的保护因素。与术中1级脑脊液漏病人(47.2%,17/36)比较,术中0级(5.3%,10/188)、2级(16.7%,2/12)、3级(10.0%,1/10)脑脊液漏病人发生术后早期脑脊液鼻漏几率明显降低(P&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接触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以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支架取栓术与接触抽吸术治疗大血管闭塞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共2 85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血管再灌注成功率(OR=1.17;95% CI:0.57~2.41;P=0.66)、术后24 h内脑出血发生率(OR=0.97;95% CI:0.68~1.39;P=0.89)、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OR=7.59;95% CI:1.94~29.72;P=0.82)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支架取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接触抽吸组(OR=7.59;95% CI:1.94~29.72;P=0.004)。结论 对于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接触抽吸技术在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脑出血风险、预后良好率方面与支架取栓技术相近,但接触抽吸相比较支架取栓的病死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3-12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45例,发生率22.5%。与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低血压、低氧血症、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瞳孔不等大、中线偏移、早期肠内营养、预防性用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3个影响因素,分别是预防性用药(OR=6.92,95%CI:1.11~11.12,P=0.00)、早期肠内营养(OR=4.46,95%CI:1.44~13.83,P=0.01)和GCS评分(OR=3.51,95%CI:2.43~19.69,P=0.03)。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较非出血明显增加(χ2=4.91,P=0.03)。结论预防性用药、早期肠内营养、GCS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无基础代谢性疾病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AIS短期营养不良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无基础代谢性疾病AIS患者作为建模队列,以患者入院2周时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SF)、BMI和白蛋白(albumin,Alb)指标作为综合评估,即MNA-SF评分<8分且BMI<18.5 kg/m2、Alb<35.0 g/L为营养不良,以此为依据划分营养不良组和无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及入院时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多因素分析出的影响指标构建预测模型。用ROC曲线评价其区分度,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度。以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无基础代谢性疾病AIS患者作为验证队列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 建模队列共纳入924例无基础代谢性疾病AIS患者,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继发导管相关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7例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187例中,120例经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7例经额角穿刺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出血13例,发生率为6.9%;其中枕角穿刺出血7例,额角穿刺出血6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7例,2~3分4例,1分2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急剧下降(OR=6.39;95%CI 1.67~24.5;P=0.007)、堵管后重新置管(OR=5.45;95%CI 1.45~20.4;P=0.010)、脑室穿刺>3次(OR=10.4;95%CI 2.33~46.6;P=0.002)是导管相关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管相关性出血是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应综合评估,以降低术后出血概率;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复查头颅CT,出血量大的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前再次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873例中,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72例(8.25%),术前未破裂出血801例(9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到入院时间>6 h(OR=7.338;95%CI 4.356~13.320;P<0.001)、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476;95%CI 1.211~5.060;P=0.013)、入院收缩压≥160 mmHg(OR=3.058;95%CI 1.781~5.249;P<0.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如果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动脉瘤较大、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尽早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破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入院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5例aSAH的临床资料。出院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65例中,预后良好103例,预后不良6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入院时SII≥2825.59×109/L是aSAH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87;95%CI 1.313~14.655;P=0.016),PNI≥50.73是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OR=0.240;95%CI 0.076~0.757;P=0.015)。结论 SII、PNI与aSAH的预后有关,入院时SII、PNI水平有助于早期预测aSAH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开放性颅脑创伤早期癫痫发作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痫发作危险因素,并提出初步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9月诊断与治疗的91例开放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痫发作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5.131,P=0.023)、颅脑创伤分型(X^2=6.302,P=0.043)、损伤部位(X^2=12.800,P=0.046),以及伴发脑挫裂伤(X^2=7.187,P=0.007)、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X^2=11.092,P=0.001)、颅内血肿(X^2=6.555,P=0.010)和凹陷性骨折(X^2=8.463,P=0.043)等项因素与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痼发作显著相关。进一步Logistie逐步回归分析,仅年龄(OR=7.719,95%CI=1.129。52.777;P=0.037)、脑挫裂伤(OR=28.590,95%CI=2.241.364.734;P=0.010)、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OR=8.244,95%CI=1.259。53.706;P=O.028)和颅内血肿(OR=24.344,95%CI=2.415.345.395;P=0.007)为危险因素,且以脑挫裂伤危险度相对较高;而与颅脑创伤分型、损伤部位及凹陷性骨折无关。结论开放性颅脑创伤后早期癫痼发作应及时治疗,对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早期给予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营养状况并探索相关因素,为对老年痴呆患者开展整合型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339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短营养状况量表(MN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口腔卫生筛查量表(D-E-N-T-A-L)进行评定。依据MNA评分计算营养不良与潜在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有营养问题的老年痴呆患者235例(69. 3%),其中营养不良151例(44. 5%),潜在营养不良84(24. 8%)。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已婚(OR=0. 58,95%CI:0. 35~0. 95,P=0. 03)、口腔健康状况(OR=1. 26,95%CI:1. 04~1. 51,P=0. 02)、抑郁(OR=1. 09,95%CI:1. 05~1. 13,P0. 01)和认知功能(OR=0. 92,95%CI:0. 90~0. 95,P0. 01)。结论营养不良在住院老年痴呆患者中较常见,无配偶、口腔健康状况不良、存在抑郁情绪以及认知功能受损是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