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句容市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方法 于2021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对句容市饮用水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并对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初步评价。结果 句容市饮用水中砷(As)、镉(Cd)、六价铬(Cr6+)、铅(Pb)和汞(Hg)合格率均为100.0%。As、Cd、Cr6+和Pb的致癌风险分别为2.8×10-5/a、3.6×10-5/a、5.0×10-5/a、5.1×10-7/a,累积致癌风险为1.1×10-4/a。不同人群致癌风险顺序为儿童>成人男性>成人女性;As、Cd、Cr6+、Pb、Hg的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6.3×10-2/a、1.2×10-3/a、2.0×10-2/a、4.3×10-2/a,8.2×10-3/a,危害指数为1.3×1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西北地区某市饮用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暴露状况及通过饮用水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为饮用水的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21年西北地区某市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范围设置114个监测点并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14份水样开展水质监测,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浓度进行达标评价,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致癌风险评估。结果共监测水样228份,达标率为100.00%。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浓度中位数As为0.50×10-5mg/L、Cd为0.25×10-5mg/L、Cr6+为2.00×10-5mg/L,致癌健康风险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Cr6+>As>Cd,Rc为3.77×10-5。As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枯水期>丰水期,Cr6+的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广东省沿海某县5个乡镇农村饮用水砷暴露水平并评估人群健康风险,为提出改水建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5个乡镇248个自然村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进行水样采集,依据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检测饮用水中砷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饮用水中砷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 检测水样317份,砷浓度为0.000 5~0.280 0 mg/L,砷浓度超标48份,超标率为15.14%。A、B、C、D、E镇饮用水砷超标率分别为80.0%、10.0%、6.80%、4.17%、43.48%。该县全人群农村饮用水砷致癌风险(CR)值为9.198 9×10-6,其中男性CR值为9.207 2×10-6,女性CR值为9.019 0×10-6。各乡镇饮用水砷致癌风险均超过较低致癌风险值1.0×10-6,其中A镇饮用水砷CR、HQ值分别为2.391 7×10-3、13.996,致癌、非致癌风险均较高。该县全人群集中式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连云港市城区饮用水17种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连云港市2019—2021年城区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低剂量致癌风险评价方法,对饮用水中砷、镉、铬、铅、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6种致癌污染物,进行经口摄入途径终生致癌风险(R)评估;采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中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铝、铁、锰、铜、锌、挥发酚类等11种非致癌污染物和上述6种致癌污染物,采用危害指数(HI)进行经口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以中位数为统计指标,6种致癌污染物中对成年人致癌风险最高的为砷(R=7.79×10-5),其次为铬(R=3.25×10-5)和三氯甲烷(R=1.51×10-5),均在人类可接受范围内,但存在潜在风险,需加强监控,其他3种致癌污染物致癌风险均为可忽略水平;监测的17种化学污染物,非致癌健康风险最高的为氟化物(HI=0.438),其次为砷(HI=0.164),最低的为挥发酚类(HI=1.03×10-4),所有化学...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饮用水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饮用水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方法对江苏省饮用水中铬(Cr6+)、砷(As)、镉(Cd)、铅(Pb)、汞(Hg)、锌(Zn)6种重金属进行检测,按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方法,建立水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评价。结果饮用水中Cr6+、As、Cd、Pb、Hg、Zn的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0、0.5、0.03、0.36、0.35、5.0μg/L。饮用水中致癌金属Cr6+、As、Cd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分别为4.23×10-5/a、5.66×10-6/a、37.65×10-8/a;非致癌金属Pb、Hg、Zn所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水平是34.59×10-11/a、16.35×10-10/a和62.73×10-7/a。按健康风险大小排列为Cr6+>Zn>As>Cd>Hg>Pb。6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年总风险达5.47×10-5/a。结论江苏省饮用水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小于US EPA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方法 于2017年在深圳市龙岗区、南山区和盐田区采集PM2.5样品,分析其中砷(As)、镉(Cd)、铬(Cr)、镍(Ni)、铅(Pb)、锌(Zn)、汞(Hg)、铜(Cu)和锰(Mn)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污染特征,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进行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深圳三个区大气PM2.5中9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范围为1.50×10-9~9.03×10-4 mg/m3,其中盐田区Zn的平均浓度(2.20×10-4 mg/m3)最高,Hg的平均浓度(1.14×10-8 mg/m3)最低。三个区PM2.5中砷、镉、铅、汞的平均浓度均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其中As的浓度接近国标。三个区PM2.5中Cd、Cu、Zn的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EF)>10, Pb、As、Hg、Ni的EF在1与10之间,Cr的EF<1。9种重金属通过呼吸途径对暴露人群的年均超额危险度在3.06×10-13~2.03×10-7之间,均低于人群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10-6),其中以As和Cr的潜在危害最大。结论 深圳市三个区PM2.5中9种重金属平均浓度均低于GB 3095-2012中的限值,健康风险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武汉市黄陂区中小学校直饮水重金属健康风险,为保障师生饮水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集武汉市黄陂区66所中小学校直饮水,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水中重金属铅(Pb)、镉(Cd)、砷(As),参照《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法(HRA) 评价水质重金属健康风险。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水质Pb、Cd、As不合格率分别为0.95%,1.22%和0,水质Pb、Cd、As非致癌风险均 < 1,致癌风险在1.07×10-8/年~5.58×10-6/年范围,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结论  武汉市黄陂区中小学校直饮水重金属Pb、Cd、As质量体积浓度符合标准要求,较少部分水样Pb、Cd轻度超标,尚未见明显健康风险性。需加强水质卫生管理、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价,确保学校师生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7年广州市不同城区大气PM2.5中水溶性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对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区域特征,选取广州市越秀区、番禺区、从化区设置采样点,于2017年1—12月对3个区进行PM2.5逐月连续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M2.5中5种主要金属元素铝(Al)、砷(As)、镉(Cd)、铅(Pb)、锰(Mn)的质量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其健康风险,以非致癌风险商(HQ)评价单种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并评价单种污染物的致癌健康风险,10-6为可接受风险水平。结果 广州市3个区PM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越秀区0.048 mg/m3、番禺区0.048 mg/m3、从化区0.040 m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重金属元素中,以Al元素浓度最高,分别为越秀区105.0 ng/m3、番禺区63.9 ng/m3、从化区78.6 ng/m3,Mn元素分别为越秀区32.2 ng/m3,、番禺区24.2 ng/m3、从化区15.0 ng/m3,3个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s元素分别为越秀区6.57 ng/m3,、番禺区5.85 ng/m3、从化区5.04 ng/m3,Cd元素分别为越秀区1.15 ng/m3、番禺区0.95 ng/m3、从化区0.91 ng/m3, Pb元素分别为越秀区33.0 ng/m3、番禺区28.0 ng/m3、从化区29.8 ng/m3,3个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越秀区和番禺区PM2.5中Mn元素的非致癌风险最高(HQ>1.0),但仅对儿童存在健康风险,从化区PM2.5中的重金属元素无非致癌风险。3个区As和Cd的致癌风险值范围为3.7×10-6~4.9×10-5,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具有潜在致癌风险。结论 广州市城区大气PM2.5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多种重金属联合作用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银川市改水前后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污染状况,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 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T 5750—2006)对我国银川市城区改水前后饮水中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 改水前后饮用水中主要的氯化消毒副产物是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合格率均为100.0%。改水前后4种消毒副产物总的致癌风险值为5.56×10-6和3.19×10-5,男性和女性致癌风险值分别为3.42×10-5和3.05×10-5。结论 银川市改水后主要的消毒副产物是三卤甲烷类(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其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限值,但高于改水前消毒副产物浓度。改水前后4种消毒副产物总的致癌风险值均在可接受水平,男性略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评估其健康风险水平。方法 监测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利用风险评估模型,从经口摄入、皮肤渗透和呼吸摄入三种暴露途径对三氯甲烷浓度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范围为ND~0.0 592 mg/L,合格率100.00%,检出率为13.24%。城市水经饮水摄入、皮肤渗透和呼吸摄入三种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依次为7.88×10-7、6.61×10-8、8.59×10-8,累积致癌风险水平为8.03×10-7;农村水三种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依次为4.36×10-7、1.85×10-8、1.08×10-8,累积致癌风险水平为4.39×10-7。城市水和农村水的致癌风险水平均小于10-6,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农村水的三氯甲烷浓度要高于城市水,丰水期的三氯甲烷浓度要高于枯水期,不同水样类型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南京市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2019年1-3月对南京市207份饮用水样品中5种重金属(As、Cd、Cr6+、Pb和Hg)进行检测,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通过不同途径(饮水和皮肤接触)在不同人群(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中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评价,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风险的空间分布进行探索。结果 南京市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其致癌风险顺序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风险较高的地区为雨花台区、浦口区、建邺区、秦淮区和鼓楼区;非致癌风险顺序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各金属的风险值Pb>As>Cr6+>Cd>Hg。结论 南京市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在EPA推荐的人群可接受风险值范围内,但部分地区儿童致癌风险值超过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范围(5×10-5),As和Pb为南京市饮用水健康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应在饮水风险管理中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某市农饮水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农饮水中有害元素的健康风险,从环境健康风险角度提出安全管理措施,为农饮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6、2017年某市农饮水改造工程水样,检测重金属元素:汞、六价铬、镉、砷、铅、硒、锰的含量,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计算、分析、评价农饮水中有害元素的健康风险。结果 3种致癌金属的风险值从高到低为Cr6+>As>Cd,致癌总风险值95%置信区间1.26E - 04~1.88E - 04 a - 1,主要是Cr6+、As引起的健康风险;4种非致癌金属的风险值从高到低为Se>Mn>Hg>Pb,非致癌总风险值95%置信区间2.34E - 10~4.20E - 10 a - 1,对个体的健康风险效应很小。结论 通过健康风险评价确定Cr6+、As是某市农饮水监测的重点。为确保该地农饮水的安全,应加强水源管理,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健康风险特别高的地方建议改换水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省湘资沅澧流域管网末梢水中八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其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对2014年湖南省湘、资、沅、澧流域管网末梢水中砷、镉、六价铬、铅、汞、硒、锰、锌(As、Cd、Cr^(6+)、Pb、Hg、Se、Mn、Zn)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八种重金属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含量均未超过国标限值。四大流域中,仅湘江流域的As、Cd和丰水期的Cr^(6+),致癌风险稍高于限值,其余的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0^(-4),但四种重金属合计致癌风险在丰水期为1.32×10^(-4),枯水期为1.50×10^(-4),稍高于限值10^(-4)。全流域As、Cd、Cr^(6+)、Hg、Se、Mn、Zn的单独及合计非致癌风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小于1。重金属所致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在不同水期和不同流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南省湘资沅澧流域管网末梢水中重金属的联合污染可能对人群产生健康风险,建议相关地区卫生和环保部门重视四大流域内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呼和浩特市地区饮用水中重金属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18年饮用水中的10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并应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评价。结果 440个样品中,砷合格率93.86 %,铁合格率99.55 %,锰合格率99.09 %,其他金属全部合格。重金属的非致癌总风险为5.8942×10-9,致癌总风险为4.4988×10-5,总的健康风险为4.4994 ×10-5,金属致癌的风险排序为:铬(六价)>镉>砷,非致癌风险最高的金属为:砷>铜>铬(六价)。呼和浩特市农村水的致癌总风险和非致癌总风险均高于城市水(Z=-3.323,P=0.001;Z=-4.811,P<0.0001),出厂水、二次供水和末梢水致癌总风险间存在显著差异(Z=12.82,P=0.002);丰水期的健康总风险高于枯水期(Z=-3.122,P=0.002);丰水期的致癌总风险高于枯水期(Z=-3.939,P<0.0001)。结论 呼和浩特市2018年致癌健康风险超过EPA评价标准,有一定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远低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长江航道工程船舶饮用水重金属健康风险。方法采集长江中游荆江航道工程水域地表水、取水口水源水和航道工程船舶饮用水,检测铅(Pb)、镉(Cd)、砷(As)、铬(Cr)、铝(Al)、锰(Mn)、铁(Fe)、铜(Cu)、锌(Zn)含量,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法(HRA)评价水质重金属健康风险。结果荆江航道工程水域地表水、取水口水源水和工程船舶饮用水Pb、Al、Mn、Fe、Cu、Zn非致癌风险(危害商,HQ)<1,Cd、Cr致癌风险水平(CR)在10^(-9)~10^(-6)/a范围,处于可接受水平;As的CR水平在8.05×10^(-8)/a^8.49×10^(-5)/a,部分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可接受值(5.0×10^(-5)/a),但低于美国、WHO和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As限值10μg/L,视为安全。结论长江航道工程船舶饮用水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但应加强水质风险评价;制备和储存的饮用水中发现危险因素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保障船员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深圳和太原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进行金属元素分析和致癌风险评价。  方法  采集2017-2018年深圳和太原PM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PM2.5中10种金属元素浓度进行测量,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其健康风险。  结果  2017-2018年深圳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排序:铝>铅>锰>铬>铜>钒>砷>镍>镉>钴,浓度分别是1 807.67、31.02、30.63、17.37、17.32、11.59、6.98、4.76、2.24和2.20 ng/m3;太原2017-2018年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排序:铝>锰>铅>铬>铜>砷>镍>钒>镉>钴,浓度分别是2 817.64、91.04、63.33、26.56、24.69、11.82、10.39、4.46、3.42和1.01 ng/m3;深圳与太原PM2.5中铅、锰、砷、镍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其余金属浓度两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深圳和太原5种致癌金属的致癌风险总和均>1.00×10-4,太原PM2.5中5种金属致癌风险(3.79×10-4)大于深圳(2.44×10-4)。5种致癌金属中铬致癌风险最高(>1.00×10-4),砷、镍、镉的致癌风险为1.00×10-6~1.00×10-4,铅的致癌风险<1.00×10-6。  结论  深圳和太原PM2.5中部分金属元素对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癌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不同供水方式饮用水中某些金属元素暴露水平,评价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为生活饮用水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7年市政管网末梢水和农村自备井集中式供水的末梢水,共计1404件水样的检测结果,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Pb、Cr^6+进行致癌风险评价,对Hg、Cu、Mn、Zn、Fe、Al进行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朝阳区由饮用水途径暴露的金属元素非致癌健康风险商值均小于1,非致癌风险排序为Hg>Fe>Mn=Cu>Al>Zn;Cr^6+和Pb的致癌健康风险分别是3.48×10^-5和7.39×10^-7,致癌健康风险排序为Cr^6+>Pb。结论朝阳区人群暴露于不同供水方式的饮用水中8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致癌健康风险以Cr^6+为主,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7—2020年农村学校饮用水毒理学指标达标情况和影响因素, 为保障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2020年在云南省129个县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456, 399, 391和387所农村中小学校作为监测点, 采用学校饮水供水工程的末梢水, 对水样的11项毒理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  结果  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校供水工程毒理学指标总达标率为99.33%, 达标率最低的是硝酸盐氮、三氯甲烷、镉, 超标率分别为0.31%, 0.15%和0.09%;不同年份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 P < 0.05);枯、丰水期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 P>0.05);地表水达标率高于地下水(χ2=9.62, P < 0.05);工程经过处理与未处理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 P>0.05);日供水规模≤500 m3达标率低于日供水规模>500 m3(χ2=4.27, P < 0.05)。  结论  云南农村中小学饮用水毒理学指标超标率均较低, 硝酸盐氮、三氯甲烷、镉应被作为云南农村学校饮水优先治理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