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498例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49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病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院前处理、急诊就医地点、并发症、是否手术治疗、治疗转归、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疗付费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笔者单位5 a间共收治6023例烧伤住院患者,其中498例(8.27%)为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特重度烧伤。(1)受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共462例(92.77%),其中火焰烧伤最多,为367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 = 155.189,P < 0.001);受伤人群集中在青年组,为289例(58.03%);居住地农村多于城市,分布差异明显(χ2 = 33.936,P < 0.001);职业主要为农民(251例,50.40%)与工人(121例24.30%)。(2)受伤后创面予以冷水冲洗62例(12.45%),未予冷水冲洗436例(87.55%),创面经冷水冲洗患者的好转治愈率(77.42%)高于未冲洗患者(68.81%),死亡率低于未冲洗患者(6.45% < 10.32%)。(3)合并并发症340例次,前5位是吸入性损伤(56.18%)、低血容量性休克(26.47%)、低蛋白血症(18.24%)、肺部感染(17.35%)、脓毒症(12.06%),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吸入性损伤和脓毒症最终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手术治疗320例(64.26%),未手术治疗178例(35.74%);治愈好转348例(69.88%),死亡49例(9.84%),自动出院101例(20.28%),不同治疗方式转归差异明显(Ζ = ?8.310,P < 0.001)。(5)总体平均住院日为36(15,62)d。人均住院总费用为:140740.2250元。付费方式以自费335例(67.27%)占比最高。(6)各类因素经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得出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III°烧伤面积、有无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短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转归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笔者单位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工作者占主要部分。针对该地地区流行病学特点有效进行相关烧伤急救知识的科普与教育,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紧跟医学发展,采用新技术有效治疗特重度烧伤相关并发症,建议采用以烧伤科治疗为主导多学科协作治疗以提高总体救治水平。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倡导全民积极参保,减少自费患者比例,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4例住院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应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特重度烧伤占同期收冶烧伤患者的12.6%;致伤原因主要为火焰烧伤最为常见,占58.2%;烧伤面积为50%~69%发生率最高,占48.1%;农村病例明显多于城市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烧伤深度、烧伤面积、休克及呼吸道损伤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烧伤深度、烧伤面积及呼吸道损伤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消耗性疾病,烧伤后分解代谢旺盛,机体的营养储备大量消耗,体重下降,抵抗力降低,是发生严重感染和其他内脏并发症、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院1990~1998年收治9例大面积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发病率占大面积烧伤患者的1%,经综合保守治疗及积极的肠外营养,治疗效果满意,均治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18~26岁;烧伤总面积53%~92%,其中Ⅲ度烧伤面积28%~86%;合并创面脓毒症5例;致伤原因:瓦斯爆震伤1例,汽油火焰烧伤2例,液化气火焰烧伤1例,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 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 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 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 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与Ⅲ度创面比有关;修正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烧伤创面VIWB的换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1987年~2001年收治的436例小儿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36例中二度以上烧伤面积<15%者211例, 15% ~25% 154例, >25% 71例;三度烧伤106例,面积1% ~56% (12. 63%±11. 29% )。家庭热液灼伤266例,火焰烧伤108例,电击伤35例,化学灼伤27例。治愈425例(97. 5% ),死亡11例(2. 5% )。 结论 小儿烧伤面积≥15%者居多,家庭热液和火焰致伤最常见。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创面、及时治疗合并损伤和并发症是抢救小儿烧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资料 2006-2009年,我院共收治121例住院烧伤病人,其中,男86例,女35例;年龄1~76岁,平均49岁;烧伤面积10%~90%.其中,Ⅱ°度烧伤61例,深Ⅱ°度烧伤41例,Ⅲ°度烧伤19例.治愈最大烧伤面积90%,治愈率占95%,烧伤总面积40-60%者占总治愈率为97%,创面疼痛率为78.75%.  相似文献   

7.
杨英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40-3140
我院2000年至2004年共收治烧伤总面积80%以上,同时Ⅲ度面积50%以上患者37例,治愈22例。治愈22例中烧伤面积最大96%TBSA,Ⅲ度90%TBSA,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3例。年龄13岁47岁。致伤原因为汽油烧伤、火焰烧伤、火药烧伤、锅炉爆炸致伤。烧伤总面积为80%90%TBSA,Ⅲ度面积50%90%TBSA。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18例;伴有吸入性损伤12例。治疗期间并发化脓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骨质疏松伴髋关节脱位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肝功能损害12例,败血症11例。2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抗休克,晶、胶比例为1∶(0.5~1),根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治措施,减少烧伤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13 616例住院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烧伤面积、致伤原因、病死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烧伤患者男9 782例,女3 834例,男女比例为2.55∶1。学龄前儿童和中青年患者分别占21.4%和57.4%。烧伤原因与其年龄间有关联(P<0.01);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以热液烫伤为主,分别占81.7%和41.5%;中青年和老年患者火焰烧伤分别占42.3%和44.6%。不同季节烧伤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烧伤面积≤10%者占60.7%,烧伤面积>30%者占9.3%。患者病死率为0.36%。结论应根据烧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烧伤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78例烧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8例烧伤死亡患者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烧伤面积、死亡时间及主要死因、细菌学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8例烧伤死亡患者中,致伤原因以火焰烧伤为主,占6795%;烧伤面积81%以上者占4615%;主要死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全身性感染和吸入性损伤,达782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烧伤创面大小和深度的因素.方法通过对1494例0~14岁急诊小儿烧伤住院患者病史资料的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烧伤原因和不同年代或人口组成对小儿烧伤创面的影响.结果患儿平均烧伤面积为(11.842±9.897)%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1.236±3.87)%TBSA,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随着年代越近平均烧伤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逐渐减小.烧伤创面主要分布在头面颈、躯前侧;热液是主要烧伤原因,非热液的Ⅲ度烧伤面积显著较大;居家是发生烧伤主要场所,而公共场所Ⅲ度烧伤面积显著较大(P<0.01);4~6岁组患儿平均烧伤面积显著较大(P<0.01),7~14岁组Ⅲ度烧伤面积最大(P<0.01);本市和外来患儿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烧伤原因、烧伤场所是影响烧伤面积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早期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及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低钙血症患者三度创面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入院时白蛋白浓度低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烧伤面积大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P <0.05)。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 50%)、低蛋白血症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延迟复苏(入院时间> 6 h)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及年龄是影响患者入院时钙离子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且大面积烧伤与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钙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等因素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儿童烧伤的发病规律、特点,预防儿童烧伤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2岁及以下儿童烧伤病例,对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发生的季节、烧伤地点、烧伤时监护人是否在场、烧伤患儿的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1036例烧伤儿童占同期烧伤住院患者(2537例)的比例为40.84%,男女性别比例为1.7:1;年龄段以1岁~3岁阶段儿童烧伤最多,达到77.32%;致伤原因主要为热液烫伤(91.31%);以多部位同时受伤,四肢烧伤常见(60.33%);烧伤面积以30%以下的轻、中度烧伤为主(95.66%);烧伤季节以6月8月夏季烧伤最为常见(31.27%);烧伤地点大多发生在家中(97.10%),有监护人在场的达81.27%;患儿父母以农民及外来打工者家庭为主(72.98%),患儿父母文化程度以初、中等教育者多见(71.81%)。结论应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和看管,开展烧伤危急救预防的健康教育,降低儿童烧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构建老年住院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预防的个案管理护理方案,并探讨应用效果。  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以奥马哈问题评估及干预系统为框架制定出老年住院患者高危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预防个案管理护理方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设计法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方案,分别从实验组干预前后的认知、行为、状况(knowledge-behavior-status,K-B-S),2组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Braden评估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PI的发生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的监测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收入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问题共503个,常见(发生率≥30%)问题有11个。实验组PI发生率与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个案管理护理方案的构建科学、合理,可分析老年高危PI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领域的常见护理问题,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动态评价,一定程度上减少PI发生的高危因素,降低PI发生率,改善护理结局。  相似文献   

14.
叶霞  鞠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5):4470-4476
背景 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衰退及老年疾病特点导致的超长时间住院对三级医疗机构的急症病床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环境下,研究老年患者超长时间住院的特征,对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老年人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超长时间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特征及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为制定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病例的方法,选取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共计686例的病案首页信息,分析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的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 686例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占全院同期出院患者0.66%(686/104 068),总住院时间为32 982 d,占全院总住院时间的3.74%(32 982/881 872)。住院时间以31~39 d为主〔343例(50.0%)〕,主要分布在康复科〔293例(42.7%)〕,所患疾病首位为循环系统疾病〔247例(36.0%)〕,合并症个数平均为(7.7±3.4)个,合并症累及系统个数平均为(4.5±1.7)个,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S-G)评分平均为(24.8±4.0)分,慢病患病率为95.6%(656/686),慢病数目平均(5.4±2.9)个,慢病首位为高血压〔515例(7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5.057)、抢救次数(β=2.675)、是否发生院内感染(β=4.245)和MCIRS-G评分(β=5.389)是影响住院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影响老年患者超长住院时间的因素有:年龄、抢救次数、院内感染、共病负担。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照护体系;发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和照护模式;加强老年重点病种管理;重视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医院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可缩短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重度烧伤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将36名重度烧伤伴SIRS患者,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治疗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每5一,7d更换一次;对照组清创后应用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外涂于创面,每日更换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内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每1%全身体表面积(TBSA)烧伤创面的住院费用以及渗出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悬浮红细胞用量;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24、72、120h,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质量浓度。结果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治疗组的1%TBSA住院费用、悬浮红细胞用量、人血白蛋白用量和术后7d内渗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24h起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CRP和PCT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治疗重度烧伤伴SIRS的有效创面处理方法,能降低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特征,为优化院前急救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急救中心2020年1~12月院前救治的患者资料,并进行现况调查研究.结果 80169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47723例(59.5%),女性32446例(40.5%);年龄分布在0.2~ 110岁,以14~44岁多见,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过度补液的正负临床效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70%Ⅱ度、Ⅲ度≥50%TBSA的患者39例行液体复苏,总结患者伤后24、48、72h的补液量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这一时间段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的变化。结果28例重度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6例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同时高血压患者2例,凝血功能障碍(VK1↓)1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例。结论把控好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杜绝过度补液,为保证烧伤休克期顺利、安全、有效的补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美国老年医学会(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AGS) 2019年版Beers标准,回顾性调查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出院老年患者PIM发生情况,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伴发疾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IM的影响因素。  结果   依据2019AGS Beers标准评价,3 577例老年患者中,PIM发生率为58.51%,共涉及到45种药品,3 198例次用药,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是胃肠系统用药(48.23%)、利尿剂(39.47%)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2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住院≥25 d、用药≥10种、心力衰竭、房颤、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失眠、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和疼痛是发生PIM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超过50%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PIM,高龄、住院时间过长、心力衰竭、房颤、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失眠、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和疼痛等均是PI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FP(frailty phenotype,FP)、FI-CD(frailty index of accumulative deficits,FI-CD)、Frail Scale、TFI(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FI) 4种衰弱评估方法对胃肠外科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衰弱评估,并对其预测术后并发症的能力进行比较。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医院2个院区胃肠外科手术老年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包括一般资料、FP、FI-CD、Frail Scale、TFI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出院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资料等。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 比较FP、FI-CD、Frail Scale、TFI 4种衰弱评估量表预测术后并发症的能力。  结果  共纳入294位患者资料,21例失访,最终收集到完整资料273例,年龄为60~88(69.49 ± 6.90)岁。采用FP、FI-CD、Frail Scale、TFI 评估检出衰弱的比例分别为30.4 %、24.5%、28.6%、26.4%。经卡方检验,FP、FI-CD 与 Frail Scale(FS)、TFI 评估结果两两比较kappa值分别为0.52、0.60、0.47、0.65、0.54、0.58(P < 0.001),一致性较弱。FP、FI-CD、Frail Scale、TFI 预测术后并发症的AUC分别为0.896[95%CI(0.784,0.929)]、0.767[95%CI(0.706,0.829)]、0.799[95%CI(0.742,0.857)]、0.745[95%CI(0.683,0.808)],(均P < 0.001)。  结论  不同衰弱评估工具对衰弱的检出率差异较大,在临床工作中选取衰弱评估量表时需要慎重。FP、FI-CD、FS、TFI对术后并发症的AUC分别为0.836、0.767、0.799、0.745,FP预测术后并发症的能力强于其他3种衰弱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