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恶液质发生率极高。营养不良可能引起患者治疗耐受性下降,治疗机会减少,并发症增加, 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生存期缩短。这些不仅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营养治疗作为临床治疗及康复的基础手段之一,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并不会增加肿瘤复发率或转移率、降低生存率,反而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病死率,降低药占比及医疗支出,对大部分营养不良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将肿瘤的医学营养治疗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从肿瘤与营养的关系出发,并结合我国膳食现状和特点,对该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逐一分析膳食营养因素对肿瘤患者的影响,规范肿瘤医学营养治疗原则和步骤,以便临床医师、临床营养专业人员、护士等医疗保健人员应用,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8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67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71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体重、红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TNP组及EN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但EN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较TPN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能促进和加快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同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胃癌、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8例食管癌、胃癌患者术前放置胃肠营养管,术后24h即经营养管缓慢、恒温滴注营养液。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以及加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58例中53例顺利进行了肠内营养,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且符合生理、经济方便、并发症少。加强护理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持续肠内营养治疗与间歇肠内营养治疗对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放疗科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100 例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接受间歇肠内营养治疗的对照组 以及接受持续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组各 50 例,对两组营养状态影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 PG-SGA 评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各指标数值均显示出不同程度差异性,并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较于间歇肠内营养治疗,持续营养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放化疗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其 机体耐力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从而缩短患者在放化疗周期内恢复各种组织功能所需要的时间,避免和减少由于营养不良而发生的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节约患者成本,避免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疗程中断,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 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调查食管癌术后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以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由 此来确定最合适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方法   收集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立医院接受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 者 208 例,根据患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的时间,将接受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分为3 组,小于48 小时记为组1, 48~72 小时记为组2,大于72 小时记为组3。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各类数据,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病 理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和结局指标(术后并发症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费用、血清 白蛋白、总蛋白和淋巴细胞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u 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P < 0.05。结果  在3 组比较 后发现,组1 的胸部引流血量最少、首次排便时间最早、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最少,组3 的肺炎发生率在3 组中最高(P= 0.019)。组 3 中与营养状况相关的白蛋白、总蛋白及淋巴细胞水平最低,与组1、组2 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术后 48 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组480例食管癌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并注意滴注速度、温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 405例患者肠功能较快恢复,其余75例经相应护理后肠功能恢复.结论 在认真细致的护理前提下,食管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为胃癌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患者各70例, 其中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肠外静脉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1~5天给予肠内营养剂, 观察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 及血液中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情况。   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及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较, 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 以及免疫相关指标, 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为提升相关临床人员对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营养治疗质量,减少因使用不当造成的肠内营养不良反应,保障患者使用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相关医务人员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取目前影响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对临床结局影响较大的相关因素,作为监测...  相似文献   

10.
李涛  卿松  白大应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4):417-417,419
近年来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迅速发展,在各科领域广泛应用,许多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得益于营养的改善,已有许多报道.食管癌及贲门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创伤大,且因进食困难,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为使患者能安全渡过围术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十分重要.我们于1997年4月~2004年5月对102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机体蛋白质代谢、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为第 5 位和第 4 位,并且呈逐年上 升趋势。营养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具有重要作用。食管癌患者由于梗阻、吞咽困难、肿瘤消耗等因素易造成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液体摄入量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后续治疗。营养治疗的正确使用,是外科医生和医学肿瘤学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科医生应该意识 到食管癌患者是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而超重和肥胖明确的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体重降低不仅与手术的风险 有关,还与化疗、放疗和综合治疗依从性差有关。这最终转化为在较差的恢复率和较低的治愈率。口服营养补充是一个简 单的程序,但需与营养专家紧密配合。管饲喂养,随着商业配方的使用,为不适合口服营养补充的患者提供适量的宏观和 微量元素。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条件下,应有限应用经皮胃造瘘术,因为它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胃肠道肿 瘤的外科手术。充分利用 EN 或 PN 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探讨以胶原蛋白为基质的肠内营养制剂与标准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患 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判断新型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共 6 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共收集 74 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标准肠内营养)及干预组(以胶原蛋白为基质的肠内营养),口服补充 1673.6kJ(400kcal) /d,持续 21 天, 检测研究开始前后患者体格指标、营养相关指标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 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食用肠内营养制剂后营养风险 筛查 NRS 2002 评分显著下降(P < 0.025),血白蛋白较食用前显著增高(P < 0.025),组间比较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体 格指标、营养相关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25)。 结论 新型肠内营养制剂与标准型肠内营养制剂均可 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约有40%~80%存在营养相关问题,而营养不良对放射肿瘤患者治疗和预后具有不良影响。医学营养疗法是帮助解决放疗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方法,对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放疗患者在围放疗期应进行全程营养管理,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进行筛查,必要时使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并结合RTOG急性和晚期放射损伤分级进行规范化个体化营养支持。本共识就放疗患者的营养支持流程进行了补充和细化,结合肿瘤营养指南进一步对肿瘤放疗营养规范化管理流程和标准进行探讨,为肿瘤放疗临床工作者开展规范化营养支持提供规范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洪波  黄和平 《肿瘤》2007,27(10):832-834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尤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53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1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后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根据放疗剂量和血红...  相似文献   

16.
肿瘤晚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关系到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预后、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对其合理的营养支持已经得到大家广泛的认可。目前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各类营养支持方式均有其利弊,临床上如何选择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就目前各类营养支持方式进行简明综述,以期为临床晚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肿瘤营养诊疗系统的个性化营养诊疗在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6月于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新入院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新入院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102例患者(NRS 2002≥3分)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由营养支持小组进行全程营养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肿瘤营养诊疗系统进行个性化营养诊疗。比较两组患者两个周期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变化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个周期化疗后,两组患者体重、肌肉量、四肢骨骼肌指数均保持稳定,与化疗前相比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相比于化疗前,血红蛋白[(99.17±12.54)g/L vs (115.26±13.14)g/L]、白蛋白[(34.2±2.33)g/L vs (37.8±2.16)g/L]和前白蛋白[(19.48±3.02)mg/dl vs (26.14±3.21)mg/dl]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化疗前,血红蛋白[(110.08±15.74)g/L vs (122.91±23.08)g/L]、白蛋白[(37.20±3.18)g/L vs (42.01±5.73)g/L]和前白蛋白[(24.13±2.56)mg/dl vs (29.14±3.74)mg/dl]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5.9% vs 3.9%)、白细胞减少(5.9% vs 7.8%),以及消化道反应(15.7 vs 19.6%)的情况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于肿瘤营养诊疗系统的个性化营养诊疗与营养支持小组有助于维持晚期肿瘤患者在两个周期化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增加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理想途径。方法将220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监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4、11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IgA、IgG、IgM,留取24 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0 d后各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有增高,但EN组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1);临床观察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较肠外营养更有效,更适用于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肠道内外营养方法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2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尽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现瘘管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所需费用。结果两组间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术后瘘管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减少并发症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