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的患者分别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2年内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接受同步放化疗33例,接受序贯放化疗27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会更多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能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初治接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85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45例同步放化疗患者列入A组,40例序贯放化疗患者列入B组。A组采用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化疗,B组采用单纯放疗,放疗结束后行紫杉醇、顺铂化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为三维适型放疗,剂量60Gy/30f。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和1、2年生存率。结果:8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随访率100%。A组与B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50.0%(P﹤0.05);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1.1%和30.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42.5%(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7.8%和17.5%(P﹤0.05)。A组≥Ⅲ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Ⅲ~Ⅳ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7%、11.1%和28.9%,B组分别为5.0%、10.0%和27.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同步放化疗是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吉西他滨和卡铂方案(GC)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和拒绝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给予IMRT同步联合GC治疗者32例,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33例给予IMRT后序贯GC治疗。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近期有效率、远期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完成治疗,随访率100%,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5%,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生存率相比较,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为68. 2% 、20. 5% ;单纯序贯放化疗组为 50. 1% 、11.3%;同步放化疗并序贯化疗组明显优于单纯序贯放化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同步联合GC方案并序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入组不能手术的中晚期NSCLC 63例,随机分为两组。序贯组33例,化疗2周期后再行放疗;同步组30例,放化疗同时进行。化疗采用紫杉醇加顺铂方案,放疗剂量66.0-70.0 Gy。结果序贯组和同步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2.4%、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与同步组的1、2、3年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4%、23.1%、6.6%、11.0月和60.0%、35.1%、30.1%、18.0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治疗的毒副反应多于序贯治疗,但两组均无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优于序贯治疗;其毒副反应虽有所增加,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韩国平  李刚  吕桂泉 《肿瘤学杂志》2010,16(12):934-937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7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5例)及序贯放化疗组(32例)。同步放化疗组采用紫杉醇40mg/m2,卡铂AUC=2,d1;3DCRT与化疗同时开始,每周1次。序贯放化疗组先行2个周期全身化疗:紫杉醇150mg/m2,卡铂AUC=6,d1,21d为1个周期;第42d开始行3DCRT。[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及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7%及56%,1年生存率分别为76%和66%,2年生存率分别为39%和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步放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7/35)和31%(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疗效较好,但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和并发症等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江苏省泰州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每组4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病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同步组1~2年生存率低于序贯组,>2年生存率大于序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进展期分别为17.3个月和12.5个月,同步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进展期分别为22.3个月和14.2个月。同步组患者的吞咽哽咽感、呕血和胸骨后疼痛方面评分均高于序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大于序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IV度不良反应发生;序贯组0度和I度放射性食管炎、0度血液毒性及0度和I度胃肠道毒副作用发生例数多于同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和序贯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性良好,但同步放化疗在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和疾病疗效方面优于序贯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47例和序贯放化疗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43/47)和86.1%(37/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1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8.9%,序贯放化疗组分别为46.5%、23.3%(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毒性发生率与序贯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直肠反应、骨髓抑制和膀胱副反应等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与序贯放化疗治疗的近期疗效相近,前者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调强放疗联合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放疗及TP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化疗时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85例)及序贯放化疗组(39例)。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在治疗后的治疗应答率高于序贯组(70.59% vs 51.28%,P=0.037)。生存随访显示,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8.2个月高于序贯放化疗组的12.1个月,Log-rank检验P=0.026。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年龄、肿瘤直径、CA125、CA199、治疗方案显示有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HR=3.075,95%CI 2.025~4.126)、肿瘤直径>5 cm(HR=5.071,95%CI 2.626~7.118)以及序贯放化疗(HR=1.709,95%CI 1.205~2.113)影响远期疗效。结论: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同步放化疗方案优于序贯放化疗,其中患者年龄>60岁、肿瘤直径>5 cm、序贯放化疗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的局部胃癌晚期(Ⅱ-Ⅲ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5例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8例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先行XELOX方案化疗1周期,于2周期化疗第2天同时进行适形放疗,并按化疗周期进行3、4周期XELOX方案治疗。27例患者进行4周期XELOX方案化疗。结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步放化疗组为7.11个月,化疗组为5.13个月 (P<0.05);一年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组60%高于化疗组5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同步放化疗组67.8%,化疗组40.7%(P<0.05);患者卡氏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组(接受化疗序贯纵隔淋巴结放疗)与同步组(接受化疗同步纵隔淋巴结放疗),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同步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15/20),高于序贯组患者的35%(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序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步组患者血清中的CEA、CYFRA21-1、SCC-Ag水平均低于序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患者的PFS、OS均长于序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对于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优,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疗-放疗-化疗(化-放-化)序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84例,采用同期对照研究,分为化-放-化序贯治疗组(观察组)44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采用DC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或FOLFOX4(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方案化疗3~4周期,观察组化疗2周期后开始肿瘤累及区域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3DCRT/IMRT),放疗剂量DT(45~50.4)Gy/[(25~28)f?(5~6)w],放疗结束再予相同方案化疗1~2周期.对照组不予放疗.结果:8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5.9%、37.5%,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88.6%、60.0%,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6%、6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个月、10.0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8% vs 32.5%、18.2% vs 7.5%.两组比较,在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缓解率、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Ⅲ-Ⅳ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受损发生率相近.结论:序贯化放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使部分患者改善了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未增加治疗毒副反应,是不能手术局部晚期胃癌的较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后程密集热疗联合放化疗对比单独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收集了自2012年3月至2019年7月经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2例。其中32例患者接受了标准放化疗联合后程密集盆腔深部热疗,剩余30例患者接受了标准放化疗。两组放化疗方案一致:盆腔外照射(50 Gy/25 f)+腔内放疗(A点剂量30 Gy/5 f)+同期紫杉醇联合铂类(TP)方案全身化疗。主要研究终点是完全缓解率和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和安全性。结果:统计学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是平衡的。研究结果显示热放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优于单独放化疗组(93.8% vs 90.0%,P=0.588;62.1% vs 47.4%,P=0.212;71.9% vs 58.8%,P=0.316),尽管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然而,热放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优于标准放化疗组(78.1% vs 53.3%,P=0.039)。热放化疗组的5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也显著高于标准放化疗组(72.9% vs 51.2%,P=0.048)。至于毒副反应,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热放化疗。而且,相比单独放化疗,热放化疗有减轻中性粒细胞缺乏,恶心和乏力等毒副作用的趋势,且未增加额外的急性或者晚期毒副反应。结论:后程密集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比单独同步放化疗显著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疗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评估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模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1 月至2014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55 例女性乳腺癌病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NM 分期为pT3~4pN1~3cM0 或p 任意TpN 2~3cM0。采用氟尿嘧啶+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FEC )化疗方案后,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组(多西他赛化疗时同步放疗)78例、序贯组(多西他赛化疗完成后放疗)77例,观察两组放射性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39(16~62)个月。同步组和序贯组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轻微,均无3~4 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症状性心肺放射损伤。1~2 级放射性皮肤反应同步组的发生率为89.7%(70/ 78)、序贯组为88.3%(68/ 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年无复发生存率同步组为92.3%(72/ 78),序贯组为81.8%(63/ 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6)。 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轻微,与序贯治疗比较提高了患者的3 年无复发生存率,安全可行,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术后不同放化疗时机对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术后放化疗时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6,手术至开始放化疗时间≤6周)和对照组(n=68,手术至开始放化疗时间>6周),观察两组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时复发率显著降低(35.71% vs 55.88%,P=0.025);死亡率显著降低(21.43% vs 44.12%,P=0.008)。术后3年时观察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例数分别为36、4、2和14例,对照组分别为30、5、2和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患者术前生存质量(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术后早期放化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FEC序贯(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方案(多西他赛)同步放疗与序贯放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同步放化疗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2009-01-01-2011-05-31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科71例T3和T4期且淋巴阳性或N2和N3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给予FEC序贯T方案辅助化疗,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治疗组(37例,多西他赛化疗阶段同步辅助放射治疗)和序贯治疗组(34例,完成辅助化疗后序贯辅助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1例患者均完成所有周期化疗及放射治疗。同步治疗组均于术后10~13周内开始放射治疗,放化疗全程治疗时间为18~21周,平均18.3周。序贯治疗组均于术后19~24周开始放射治疗,放化疗全程治疗时间为21~26周,平均23.7周。两组对比,同步治疗组放疗开始的时间平均缩短了9.6周,辅助放化疗时间平均缩短了5.4周。随访至2013-12-30,随访时间13~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局部复发率同步治疗组为2.7%(1/37),序贯治疗组为5.9%(2/34),P=0.468。远处转移率同步治疗组为8.1%(3/37),序贯治疗纽为14.7%(5/34),P=0.308。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同步治疗纽为97.3%(36/37),序贯治疗组为94.1%(32/34),P=0.468;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同步治疗组为89.2%(33/37),序贯治疗组为79.4%(27/34),P=0.21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较低,均无药物相关或放射性心肺损伤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射性皮肤反应。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耐受性良好,有改善疗效的趋势,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将55例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8例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先行XELOX方案化疗1周期,于2周期化疗第2天同时进行适形放疗,并按化疗周期进行3、4周期XELOX方案治疗。27例患者进行4周期XELOX方案化疗。结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步放化疗组为7.1个月,化疗组为5.1个月(P<0.05);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同步放化疗组67.8%,化疗组40.7%(P<0.05);1年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组60%高于化疗组5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QLQ-C30评定:治疗后同步放化疗组PA(疼痛症状)评分、SL(失眠症状)评分低于单纯化疗组(28.5±20.1 vs 40.3±21.0;35.4±19.6 vs 44.5±18.9),P<0.05,PF(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化疗组(64.2±19.4 vs 60.3±20.4),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AP(食欲减退)、NV(恶心呕吐)与FA(乏力)评分高于单纯化疗组(51.5±20.6 vs 48.3±20.7;46.2±18.7 vs 40.1±13.6;63.0±23.7 vs 60.03±22.6),但P>0.05,而RF (角色功能)、EF(情绪功能)、CF(认知功能)、SF(社会功能)、QL(总体健康状况)相当,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Ⅲ/Ⅳ级消化道毒性及Ⅲ/Ⅳ级血液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8.6% vs 18.5%;25.0% vs 18.5%),但P值比较无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化疗组;与单纯化疗比较,同步放化疗患者疼痛、失眠、躯体症状改善、总体生活质量状况相当。患者可耐受同步放化疗消化道毒性及血液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期间外周血营养指标对局晚期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05月我院放疗科的69例局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pCR相关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因素的生存曲线。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临床N分级、放化疗期间白蛋白值最低值与患者pCR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N分级、放化疗期间白蛋白值最低值是影响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pCR的独立因素(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期间白蛋白值最低值为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OS的预后影响因素(P=0.040,95%CI:0.171~0.959);K-M生存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期间白蛋白值最低值≥37.35 g/L组的生存率优于白蛋白值最低值<37.35 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新辅助放化疗期间白蛋白值最低值是局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后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时也是OS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同步与序贯放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7例初次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放疗,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单药500mg/m2,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疗采用多叶光栅技术,直线加速器6MV X线放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DT=66Gy,引流区淋巴结总剂量为58~60Gy。结果:同步组总有效率(76.5%,26/34)高于序贯组(54.5%,18/33),同步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4.1个月)长于序贯组(11.6个月)(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3个月和19.6个月(P>0.05)。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疲劳、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放疗,同步放射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序贯放射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该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