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伴有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急性心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肾衰心衰组)、60例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单纯心衰组)、60例单纯肾功能不全患者(单纯肾衰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肾衰心衰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心衰组和单纯肾衰组(P<0.05),单纯肾衰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心衰组(P<0.05);肾衰心衰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衰心衰组患者随着肾功能恶化程度加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绘制ROC曲线,当灵敏度为79.84%、特异度为84.92%、漏诊率20.16%、误诊率为15.08,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33,对应的诊断临界值为3581.7pg/ml。结论 检测NT-proBNP水平对于鉴别诊断肾功能不全老年急性心衰中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表达,解析其与老年慢性心衰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20例为心衰组,同时根据NYHA分级分为Ⅱ、Ⅲ、Ⅳ级三个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并比较各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uPAR、PAI-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根据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间血清suPAR和PAI-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测定血清suPAR、PAI-1对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患者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清suPAR、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肾衰心衰组)、60例无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单纯心衰组)、60例单纯肾功能不全患者(单纯肾衰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肾衰心衰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心衰组和单纯肾衰组(均P0.05),单纯肾衰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心衰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肾功能恶化程度加重,肾衰心衰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绘制ROC曲线,当灵敏度为79.84%、特异度为84.92%、漏诊率为20.16%、误诊率为15.08%,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33,对应的诊断临界值为3581.7 pg/mL。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对鉴别诊断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合并肺部感染者的血清miRNA-155和miRNA-2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金华市中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冠心病慢性心衰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4例为心衰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测定血清miRNA-155和miRNA-21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55、miRNA-21、NT-proBNP和hs-CRP在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NA-155、mi RNA-21、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心衰组和对照组,心衰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miRNA-155、miRNA-21、NT-proBNP和hs-CRP水平联合测定在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高于上述4项单一检测,特异度低于上述4项指标单一检测(均P<0.05)。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比值联合检测评估老年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132例,根据治疗后随访1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14例和死亡组18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比较2组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死亡组年龄、收缩压、BNP及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0.01),LVEF明显低于存活组[(40.25±7.14)%vs(47.54±8.21)%,P<0.01]。胱抑素C和hs-CRP/前白蛋白比值与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LVEF、NT-proBNP和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LVEF、BNP、NT-proBNP、hs-CRP/前白蛋白比值、胱抑素C是死亡危险因素(P<0.05,P<0.01)。胱抑素C联合hs-CRP/前白蛋白比值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短期心功能转归及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P<0.05)。结论胱抑素C、hs-CRP/前白蛋白比值是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马静 《临床肺科杂志》2014,(10):1795-1797
目的探讨血液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力衰竭急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80例,根据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结果分为两组,统计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 COPD合并心衰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COPD患者,抗心衰治疗1周后NT-proBNP水平显著改善。结论血液NT-proBNP检验能够作为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诊断的有效指标,对临床预后判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尿酸、总胆红素(TBil)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难治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心衰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18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强心、扩血管及利尿治疗,持续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尿酸、TBil及NT-proBNP水平。根据6个月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尿酸、TBil及NT-proBN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难治性心衰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尿酸、TBil和NT-proBNP水平预测难治性心衰死亡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尿酸、TBil和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27例(死亡亚组),存活99例(存活亚组)。死亡亚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酸、TBil和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心衰病程、尿酸、TBil和NT-proBNP均是影响难治性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CHF)患者合并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探讨TGF-β1、MCP-1单独及联合对CHF合并早期肾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确诊并合并早期肾衰患者63例作为CHF合并肾衰组,单一CHF患者57例作为CHF组;另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TGF-β1、MCP-1水平、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UPr),用ROC曲线分析TGF-β1、MCP-1单独及二者联合对CHF合并早期肾衰诊断价值。结果 CHF合并肾衰组患者血清TGF-β1、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CHF组及对照组(P<0.05),CHF组患者血清TGF-β1、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合并肾衰组Scr、BUN、UPr水平均显著高于CHF组及对照组(P<0.05);CHF组患者Scr、BUN、UPr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龄(≥80岁)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 EF)患者的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全血肌钙蛋白T(cTnT)、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市第二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年龄≥80岁,入院诊断HFp EF患者7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门诊就诊的年龄≥80岁,无心衰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cTnT、LP(a)的变化;观察组进一步根据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及Ⅳ级,比较血NT-proBNP、cTnT、LP(a)在不同心功能组的变化;分析NT-proBNP、cTnT及LP(a)与HFp EF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TnT、LP(a)较对照组升高(P<0.05);NYHA分级Ⅲ级及Ⅳ级的患者NT-proBNP、cTnT及LP(a)均较Ⅱ级的患者升高(P<0.05);NYHA分级Ⅳ级的患者NT-proBNP、cTnT及LP(a)较Ⅲ级升高(P<0.05);NT-proBNP、cTnT及LP(a)的升高与HFp EF的心功能不全程度存在正相关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  相似文献   

11.
黎银春  闫怡  黄永 《心脏杂志》2022,34(4):428-434+443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治疗的169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4例为对照组,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及血清NT-proBNP水平测定。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心力衰竭并发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衰组与未并发心衰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术后24 h内的心脏彩超参数、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内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Tei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比值(E/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血清NT-proBNP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252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按照PCI后60min时的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和ST段回落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RDW和NT-proBNP。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前壁心肌梗死比例、胸痛到球囊扩张时间、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TG)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T段回落不良组NT-proBNP[(4310.34±1514.65)pg/ml]显著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2714.71±854.56)pg/ml](t=12.545,P<0.01)。ST段回落不良组RDW[(15.94±1.24)%]显著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14.67±1.18)%](t=4.33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T-proBNP、RDW是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NT-proBNP和RDW预测PCI后ST段回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和0.689,联合NT-proBNP和RDW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0.738~0.920),显著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面积(Z=2.910,P<0.05)。结论RDW联合NT-proBNP有助于预测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方法:83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及LVEDd,分析患者NT-proBNP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pg/ml)差异有显著性[Ⅰ级:162.5(128.0,633.0),Ⅱ级:1202.5(587.0,2350.0),Ⅲ级:3374.0(2169.0,4442.0),Ⅳ:10403.5(7241.0,17697.0),P0.05~0.01],其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97,P0.0001);(2)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38,P0.0001);(3)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437,P0.0001)。结论:NT-proBNP测定是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有效辅助方法之一,总体上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肺炎并心力衰竭(肺炎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肺炎心衰患儿52例,健康儿童23名,检测血清NT—proBNP、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肺炎心衰组患儿血清NT—proBNP、cTnT及CK—MB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肺炎心衰组NT—proBNP的敏感性优于cTnT。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cTnT对肺炎患者合并心肌损伤、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卢青  胡克 《国际呼吸杂志》2016,(14):1076-1079
目的 探讨检测胸液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因胸腔积液而进行诊断性胸腔穿刺的患者126例,根据临床表现、胸液常规检验结果及细胞学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胸腔积液33例(心源性组)和非心源性组93例(恶性胸腔积液1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2例、肾功能衰竭性胸腔积液19例、肝硬化腹水伴胸腔积液15例、肺炎性胸腔积液19例).检测2组患者胸水及血浆中NT 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 proBNP水平与胸水NT-proBNP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用于判别胸水性质的最佳界值.结果 心源性组胸水及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恶性组、结核组、肾功能衰竭组、肝硬化组和炎症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结核组、肾功能衰竭组、肝硬化组和炎症组胸水及血浆中NT 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胸水中NT proBNP水平与血浆中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4,P<0.0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胸水中NT-proBNP水平为1 500 ng/L时,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水具有最大诊断指数(1.757 3),此时敏感度为89.19%、特异度为86.54%.结论 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与血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以1 500 ng/L为界值时,具有鉴别诊断心源性胸水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心功能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的影响,以及探讨两者间潜在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药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药组将常规治疗方案中ACEI/ARB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心室重构相关指标及PWV值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试药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试药组LVEF、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试药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试药组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药组NT-proBNP、sST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药组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更为有效抑制HFrEF患者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心衰患者活动耐量;且沙库巴曲缬沙坦两药可协同改善动脉顺应性,减轻心脏后负荷,进一步延缓心衰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586例OMI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非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I级的患者.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诊断失代偿性心衰、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心室扩大的价值,并找出其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结果586例 OMI患者中,男性占80%,年龄25~83岁,平均(58±11)岁.NYHA Ⅰ级374例、Ⅱ级99例、Ⅲ级82例、Ⅳ级31例,其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84.7(381.6,647.8)pmol/L、907.6(516.6,1290.3)pmol/L、1420.2(879.5,2336.2)pmol/L2442.6(1695.4,3670.7)pmol/L,P<0.01].心衰组(212例)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非心衰组(374例)[分别为1148.2(707.9,2145.3)pmol/L和484.7(381.6,647.8)pmol/L,P<0.01].60岁以上的O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分别为702.3(472.4,1208.5)pmol/L和526.6(392.1,855.6)pmol/L,P<0.01].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4(95% CI:0.809~0.880,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值定为700 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诊断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5.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9%和85.3%.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600 pmol/L最佳,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800pmol/L为最佳.结论 血浆NT-proBNP是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可靠指标.对≥60岁和<60岁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对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自2019年1月起连续性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因心力衰竭入院的HFmrEF(射血分数在40%~49%之间)患者86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人。所有病人入院后在规范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培哚普利片,实验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均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入院时的生命体征、NYHA分级,既往病史、用药史、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6 min步行实验等资料。随访患者出院1年后的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NYHA分级的改善、病死和心衰再住院的发生率以及两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两组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6WMT及心功能改善的结果 两组治疗后6WMT的数值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提高的更加明显(P<0.01)。在NYHA分级改善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随访1年的预后事件,包括全因病死、因心力衰竭再住院、以及两者的复合事件发生率。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病死率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培哚普利组(均P<0.05)。 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运动耐力,并降低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以及病死和再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19.
高龄心衰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结构、功能的关系;观察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价NT-proBNP在高龄心衰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仁济医院住院治疗的高龄心力衰竭患者49例,13例健康高龄老人纳入对照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心衰患者进行分级。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检测血浆NT—proBNP的浓度;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结构、功能。结果高龄心衰组患者血浆NT-proBNP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随NYHA的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升高(P〈0.001)。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01),与LVMI、LVST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MI值相关,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无相关性。NYHAⅢ级及Ⅳ级心衰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浆NT—proBNP能较好地反映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是评估左室功能的客观生化指标,可用于疗效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olube suppression tumorigenicity 2,sST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治疗。对比入院时、术后即刻、术后24 h及术后72 h的血清sST2、NT-proBNP浓度;另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与未心力衰竭组,比较2组血清sST2、NT-proBNP浓度,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的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72 h的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的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后24 h及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随访期间共有23例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9.17%;心力衰竭组术后即刻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未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并发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有吸烟史、发病至行PCI治疗时间≥12 h、术后即刻sST2浓度>56.68 ng/mL、术后即刻NT-proBNP浓度≥2853.14 pg/mL、PCI治疗后慢或无复流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2.085、2.568、2.375、3.056、2.740、2.241、2.188、2.314、3.374、3.031、4.03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短期内血清sST2、NT-proBNP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降低趋势,另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且术后即刻sST2浓度>56.68 ng/mL、术后即刻NT-proBNP浓度≥2853.14 pg/mL、PCI治疗后慢或无复流以及年龄≥60岁等均可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