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与罗库溴铵-新斯的明肌松拮抗策略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行肺叶切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拮抗策)与对照组(予以罗库溴铵-新斯的明肌松拮抗策),每组43例。对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R)、去甲肾上腺素(NE)、丙泊酚用量、皮质醇(Cor)、血氧分压(PaO2)、瑞芬太尼用量、氧合指数(PaO2/FiO2)、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肌松拮抗剂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FEV1、FVC、PEFR、NE、Cor、PaO2、PaO2/FiO2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时点,观察组的FEV1、FVC、...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膈肌超声评估比较新斯的明和舒更葡糖钠拮抗后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8月行择期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斯的明+阿托品组(N+A组,n=51)和舒更葡糖钠组(SUG组,n=49)。麻醉过程中行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N+A组患者予新斯的明50 μg/kg+阿托品15 μg/kg,SUG组予舒更葡糖钠2 mg/kg拮抗,并在TOF比率≥0.9时拔除气管导管。在术前,拔管后10、30 min分别行膈肌超声检查。采用低频探头于右侧锁骨中线、右肋缘下方测量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DB)和嗅物吸气时膈肌运动速度(V-S),再采用高频探头于右侧膈肌附着点测量深呼吸时膈肌厚度变化率(TF-DB)。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PORC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DE-DB、TF-DB、V-S等。结果 以TF-DB≤36%定义PORC,SUG组10(4.3%比31.1%;χ2=11.541,P=0.001)、30 min(0比17.6%;P=0.001)PORC发生率显著低于N+A组;以TF-DB≤36%或DE-DB≤4 cm定义PORC,SUG组10(8.2%比33.3%;χ2=9.543,P=0.002)、30 min(0比19.6%;χ2=8.608,P=0.003)PORC发生率显著低于N+A组。拔管后10、30 min SUG组DE-DB[(6.5±1.6)cm比(5.6±1.4)cm;t=-3.185,P=0.002和(6.9±1.5)cm比(6.1±1.4)cm;t=-2.712,P=0.008]和TF-DB[(60.1±18.8)%比(49.1±20.0)%;t=2.739,P=0.007和(65.0±20.1)%比(49.9±19.1)%,t=-3.686,P<0.001]显著高于N+A组。结论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术后膈肌运动,降低PORC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更葡糖钠组(n=43例)和新斯的明组(n=43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和术中维持方案相同,使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手术完成后,待肌松监测恢复到气管拔管30min时,舒更葡糖钠组给予舒更葡糖钠2mg/kg,新斯的明组术后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0.04mg/kg+阿托品0.02mg/kg。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麻醉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患者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统计患者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罗库溴铵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舒更葡糖钠组气管拔管时间、肌松拮抗起效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新斯的明组(P<0.05)。两组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明确,减低了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结合综合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9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NIPPV组(39例)和(NIPPV+综合护理)组(34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药物(如西地兰、呋塞咪、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等)治疗,同时给予鼻导管给氧4~6 L/min;NIPPV组在给予上述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NIPPV治疗,(NIPPV+综合护理)组在NIPPV组治疗基础上,并在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h三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BNP),心率(HR),呼吸频率(R),动脉血(pH值、PaO2、SaO2)和HAMA得分等;并以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观察健康测量量表(SF-36)得分以评价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 h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组R、HR和BNP、PaO2、SaO2值均显著改善(P<0.05),NIPPV组和(NIPPV+综合护理)组BNP、PaO2、SaO2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NIPPV+综合护理)组PaO2、SaO2值显著优于NIPPV组(P<0.05);总体有效率NIPPV组为92.30%和(NIPPV+综合护理)组为97.06%均显著优于对照的86.11%(P<0.05),NIPPV组和(NIPPV+综合护理)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h的HAMA得分和随访1年后(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结论 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中,NIPPV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腑宣肺汤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86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通腑宣肺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不同时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呼吸功能[氧合指数(PaO2/FiO2)]参数、病情程度(APACHEII评分)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7 d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18、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d、7d后观察组PaO2/FiO2参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7 d后观察组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12.2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腑宣肺汤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病情程度,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18、NF-κB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尿酸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275例≥5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尿酸(uric acid, UA)、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vitamin D3, 25 OHD3)、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等浓度。测定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握力、步速等,并计算出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ASMI),分析UA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 55岁以上男性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32.73%,肌少症组患者UA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307.5±76.57) mmol/L vs (342.02±89.02 )mmol/L,P=0.00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与ASMI呈正相关(r=0.201, P=0.006),UA与握力,步速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UA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9,95%CI:0.79~0.97,P=0.043)。结论 尿酸对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的肌少症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HFNC治疗的成人重型COVID-19患者,根据 HFNC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 HFNC 成功组与 HFNC 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HFNC治疗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 h、48 h、72 h及停HFNC前或改有创前的呼吸、循环参数、肺超声评分(LUS)。 结果 41例HFNC治疗的重型COVID-19患者,男29例、女12例,年龄33~84岁,中位年龄59.93岁;平均治疗时间为6.71 d。27例(65.85%)经HFNC治疗后氧合改善、呼吸频率、心率明显好转, 避免了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可成功撤机改鼻导管低流量吸氧;14例治疗失败。失败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19.86±6.70)高于成功组 (7.82±3.49);成功组PaO2、SaO2、SPO2、氧合指数(PaO2 /FiO2)较失败组有明显改善;HFNC治疗48 h,失败组RR、HR及PaO2/FiO2未见改善反而出现逐渐转差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HFNC前,失败组的PaO2、SaO2、LUS、PaO2/FiO2均较HFNC前转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HFNC可作为重型COVID-19患者呼吸支持的手段,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相关指标,特别是HFNC治疗48 h时需注意患者的氧合指数、脉搏及呼吸频率,如氧合指数未见明显改善,需尽早改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肌松恢复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于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全麻维持方案相同,使用肌松监测仪(TOF)监测肌松。手术结束后,TOF计数≥2时,A组静脉推注新斯的明(2 mg/kg)、阿托品(0.5 mg/kg)逆转肌松药,B组静脉推注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推注肌松拮抗药后5、15、30 min时肌松残余率。观察注射罗库溴铵后5 min(T0)、推注肌松拮抗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时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A组给予肌松拮抗药5、15 min后肌松残余率明显高于B组(100.00%vs 13.9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分娩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孕妇246例,根据子宫肌瘤类型不同分为浆膜下子宫肌瘤组(135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组(11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结局。结果 ①肌壁间子宫肌瘤组中,孕妇年龄、子宫肌瘤≥ 5 cm的比例和多发子宫肌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37岁 vs 34岁, χ2 =-3.640, P=0.000;50.5% vs 25.9%, χ2 =15.719, P=0.000; 55.0% vs 23.0%, χ2 =26.630, P=0.000)。②肌壁间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常规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50 min vs 45 min, Z=-3.349, P=0.001; 49.5% vs 29.6%, χ2 =10.197, P=0.001),产后出血≥ 500 mL的比例和出血量也明显增加(47.7% vs 33.3%, χ2 =5.281, P=0.022; 530 mL vs 400 mL, Z=-3.247, P=0.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和出血量均明显增加,但不增加严重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共纳入36例志愿者及2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在3.0T磁共振行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将其分为图像质量合格组和不合格组,对比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心率、呼吸末膈肌位移及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结果 冠状动脉3支血管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在2分以上,左前降支近中段图像质量高于其远段(P=0.000),左回旋支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0),右冠状动脉近段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远段(P=0.001)。3.0T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为38例(64.4%)。图像质量合格组的BMI[(24.72±3.33) kg/m 2]、心率[(66.35±9.39) 次/min]均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的BMI[(27.82±3.61) kg/m 2](P=0.002)、心率[(75.32±11.67) 次/min](P=0.002)。图像质量合格组的呼吸末膈肌位移[(4.43±2.07) mm]低于图像质量不合格组[(9.26±7.62) mm](P=0.013)。图像质量合格组的自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21.35±6.02) mm]低于不合格组[(30.68±14.20) mm](P=0.012)。结论 在成像质量方面,3.0T磁共振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可适用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未来可以通过控制心率及呼吸因素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H2O(1cmH2O=0.098 k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H2O,FiO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PaCO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 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间歇俯卧位,即俯卧2 h-左侧卧位1 h-俯卧位2 h-右侧卧位1 h交替更换患儿体位,每日持续应用俯卧位16 h,对照组采取常规仰卧位护理,收集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长。  结果  2组患儿在治疗后2 h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治疗后24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后2 h的PaO2、PaCO2、PaO2/FiO2及治疗后24 h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间歇俯卧位能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新生儿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其呼吸窘迫症状,缩短患儿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膈肌超声观察膈肌的变化情况评,估术后肌松残余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纳入2019年8至10月拟行非胸腹部手术的全麻插管患者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分别于术前和拔管后即刻用超声检查评估膈肌运动情况,采用高频探头(4~15 MHz)于右侧腋前线第8、9肋间观察并记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DB)在吸气末及呼气末的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厚度变化率(DTF)。再采用低频探头(1~5 MHz)于右侧肋骨缘肝区分别测量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的变化。围手术期进行肌松监测并记录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和 镇静评分。在恢复室记录改良Aldrete 恢复评分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为54.7%。肌松残余组拔管时DTF-DB [31.3(21.1,45.0)比38.5(26.6,53.9),P=0.045]和DE-DB(2.9±1.4比4.1±1.0,P<0.001)显著低于无肌松残余组,相关分析显示DTF-DB(r=0.351,P=0.002)和DE-DB(r=0.580,P<0.001)均与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显著相关。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超声评估膈肌运动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对于判断肌松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ASAI~II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喉罩组(A组)和气管导管组(B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即刻(T1)、气腹5 min时(T2)、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3)的MAP、HR、SpO2、Ppeak,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呛咳、咽喉痛、反流误吸、声嘶)。结果 A组T1、T3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P<0.05),A组各时点Ppeak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气管导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呛咳、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麻醉较气管导管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 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ScvO2水平均显著上升,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6、24 h观察组MAP、PaO2/FiO2、Scv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乳酸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 T淋巴细胞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4 h输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分别为11.11%、8.33%,较对照组33.33%、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效果更优,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细胞和液体免疫水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吸痰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8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机械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对比两组呼吸功能指标(PaO2/FiO2、PaO2)、排痰量、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首次撤机成功率、VAP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PaO2/FiO2、PaO2更高,第2天、6天排痰量更多;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更短,首次撤机成功率(90.70%)更高;观察组无VAP,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振动排痰、气道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通气功能,促进康复,降低VAP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水平及其对肾脏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对抵抗素的调节作用。方法:肥胖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B组,n=8)、治疗组(PI组,n=8);同周龄普通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PI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NC组与OB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测体质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 24 h-mALB)、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抵抗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分离腹腔内脂肪并称重,计算脂体比(内脏脂肪质量/体质量);摘取右肾,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测量肾小球直径。结果:OB组脂体比、24 h-mALB、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NC组明显增加(P<0.05);PI组与OB组相比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OB组24 h-mALB与脂体比、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1=0.789,P<0.05;r2=0.722, P<0.05;r3=0.896, P<0.05),抵抗素与脂体比、24 h-mAL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4=0.792,P<0.05;r5=0.722, P<0.05;r6=0.762, P<0.05)。结论: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明显升高,抵抗素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而加重肾脏病理改变及蛋白尿,吡格列酮可以减轻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适宜的麻醉深度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麻醉效果的重要前提,分析不同麻醉深度对脑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50例,根据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麻醉深度指数(NTI)为47~56,麻醉深度级别(NTS)为D1;B组50例NTI为37~46,NTS为D2;C组50例NTI为27~36,NTS为E0,术中均予以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以丙泊酚调节和维持不同麻醉深度,记录各组患者的麻醉药品使用量,并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拔管时(T5)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及脑氧代谢指标,测定指标数据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 麻醉药物及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中,A、B、C各组丙泊酚用量(F=682.810, P<0.001)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麻醉深度增加,用量上升(1 294.88±37.45、1 354.80±44.56和1 589.02±43.81)。(2) 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平均动脉压、心率随麻醉深度增加,测值呈下降趋势;平均动脉压、心率随麻醉时间而波动,平均动脉压测值A组呈上升趋势,B、C组呈下降趋势,心率测值A组呈上升趋势,B、C组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随麻醉深度增加,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测值呈上升趋势,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测值呈下降趋势;随麻醉时间变化,SjvO2、CaO2、PaO2测值呈上升趋势,Da-jvO2、CERO2测值呈下降趋势,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1、D2和E0麻醉深度均能使脑外科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状态,促使脑氧供平衡相对稳定且脑代谢处于代偿范围内,同时深麻醉方案可减轻脑外科手术麻醉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和术中脑氧代谢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