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分析10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结果:8例患者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锐波,9例患者运动单位(MUP)时限延长;2例腓总神经、3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未引出,2例正中神经MCV未引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5例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未引出,2例正中神经SCV未引出,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减慢。结论:CMT患者的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受累,下肢的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的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T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50例CTS患者的患侧(作为患者组)与健侧(作为对照组),将相关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肘上-肘下段为(33.69±9.31)m/s,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7.80±2.58)ms,波幅降低3.5(1.6,8.1)m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8.11±9.51)m/s,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2.69±0.61)ms,波幅降低2.8(2.0,4.2)mV,患者组有3例未引出感觉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肌电图均有异常;50例患者F波有47例表现异常,其中5例未引出。结论:短节段运动神经测定为诊断肘管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附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32例腓骨肌萎缩症(PMA)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变。其中20例PMA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减慢,正中神经SNCV:拇指到腕平均为21.0m/s,中指到腕平均22.7m/s、末端潜伏期(ML)平均为7.3ms;胫后神经SNCV:(足母)趾到踝平均为22.2m/s,ML平均为8.1ms,符合PMA Ⅰ型。另外12例患者的SNCV正常或轻度减慢,正中神经SNCV:拇指到腕平均为41.0m/s,中指到腕平均为47.0m/s,ML平均为3.2ms,胫后神经SNCV:(足母)趾到踝平均32.5m/s,ML平均为4.8ms,符合PMA Ⅱ型。二型NCV改变差异非常显著(P<0.01)。6例腓肠神经活检,5例符合NCV分型.提示详细的NCV检查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易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分析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速度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5.82±2.27)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4.76±3.69)m/s,正中神经速度(45.83±2.40)m/s;对照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0.50±1.64)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0.57±1.65)m/s,正中神经速度(41.12±1.66)m/s;实验组患者以上各项神经速度水平恢复正常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神经速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速度,消除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简称CMT) I型肌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6例CMTI型患者的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改变情况.结果:36例CMTI型患者肌电图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下降甚至不能引出,波幅降低.结论:CMTI是最常见的CMT类型,肌电图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是诊断腓骨肌萎缩症的可靠方法,并能预测疾病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8例CMT患者进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18例患者共144块肌肉中,120块肌肉静息期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112块肌肉出现运动单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32块肌肉出现巨大电位(波幅>5 mV),144块肌肉重收缩时呈单纯-混合相。MCV 144条神经中有30条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SCV有43条未引出感觉电位,其余有不同程度的减慢。结论18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敏感于运动神经病变。由此可见,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银霞  吴荷花  张国华  齐晓飞  张哲林 《北京医学》2017,(11):1142-1145,1149
目的 分析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患者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并与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AMAN患者,Hughes评分3~6分,选择同期住院的Hughes评分3~6分的AIDP患者30例,对2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AMAN患者年龄<50岁,病前腹泻多见.AMAN电生理特点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正常,下肢腓总神经远端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轻度减慢,余神经DML及MCV均正常;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明显降低,F波潜伏期正常,F波未引出比率高.AIDP患者电生理特点为,SNAP波幅及SCV均降低,运动神经DML延长,MCV减慢,下肢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 AMAN为单纯运动神经受累,感觉神经正常,运动神经以轴索损害为主,电生理表现为CMAP波幅明显降低,可伴有传导阻滞,F波未引出比例高.AIDP既有运动神经的受累,又有感觉神经的受累,电生理表现为SCV和MCV减慢,DML延长,F波出现率降低,F波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李静  托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58-1359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8例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MNCV SNCV),针极肌电图、F反应。结果:8例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正常。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F反应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F反应100%异常。亦为F反应未测出或F反应出波率减少。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腓神经MCV为100%异常,波幅明显降低或未引出。针极肌电图检测静息期可见少量至大量的纤颤电位、正锐波71.4%,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对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上肢肌群(三头肌、肱三头肌与前臂肌群)肌电图(EMG)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定量表(FMA)评分与腕部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5.4±4.2)m/s比(63.2±4.1)m/s,(65.6±3.2)m/s比(63.3±3.1)m/s,(65.3±2.2)m/s比(63.1±2.3)m/s](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三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EM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5.5±3.2)分比(42.1±3.1)分,(37.4±3.3)分比(34.3±3.1)分,(36.3±3.2)分比(32.2±3.1)分](P<0.05);两组治疗1、3个月FAM评分[观察组:(26.5±2.3)分、(31.5±3.6)分比(17.4±1.6)分;对照组:(24.3±2.2)分、(28.9±3.5)分比(17.4±1.5)分]和腕部AROM[(49±3)°、(59±5)°比(39±4)°;(45±3)°、(54±4)°比(39±3)°]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增加脑卒偏瘫患者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方案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α-硫辛酸组和钴胺组(n=30)。评价2组治疗0、4、8周时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α-硫辛酸组0周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1.6±16.8)m/s,甲钴胺组0周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1.5±17.2)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硫辛酸组4、8周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5.8±18.2)、(49.8±19.5)m/s,甲钴胺组4、8周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2.6±17.6)、(43.5±18.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甲钴胺,α-硫辛酸更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前向甲状腺良性实性结节内注射少量无水乙醇对提高RFA治疗效率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根据标准纳入98例(98个结节)病理确诊为良性的实性结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消融(EA)联合RFA组(EA+RFA组)和RFA组,每组49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时间、消融能量、消融功率、术后结节体积缩小率(VRR)、症状评分(SS)及外观评分(CS)、甲状腺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A+RFA组平均RFA时间[(441.30±243.31)s比(790.70±349.82)s;t=4.403,P=0.000]、平均消融能量[(3.92±2.01)kJ比(5.15±2.12)kJ;t=2.709,P=0.009]和平均消融功率[(6.07±1.44)W比(7.30±1.29)W;t=3.612,P=0.006]均显著低于RFA组。术后3、6、12个月,EA+RFA组VRR分别为(57.73±11.07)%(t=-3.16,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颈5-6神经根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择期全身麻醉行肩关节镜下韧带断裂修复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组)和颈5-6神经根阻滞组(C组),每组20例。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单次神经阻滞,I组经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C组经侧颈部入路行颈5-6神经根阻滞,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记录穿刺后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术后1、6、12、24 h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患者手指运动情况。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主要终点为神经阻滞后到术后1 d患者术侧肩关节静息及运动疼痛情况,次要终点为患肢手指运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I组镇痛持续时间(571.50±70.11) min,C组(615.60±112.15)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6、12 h静态及动态NRS评分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两组间静态及动态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后患肢手部肌力,C组为5(4,5)级,I组为4(2,4)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部支配区感觉评分,桡神经C组为1(0,2),I组为 2(1,2),正中神经C组为0(0,2),I组为2(1,2),尺神经C组为0(0,1),I组为1(1,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侧肩部感觉评分,C组为2(1,2),I组为2(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 I组为8(6,9),C组为9(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颈5-6神经根阻滞都可以满足肩关节镜术后镇痛需求,但颈5-6神经根阻滞后患肢前臂及手部活动不受限,麻木感更为局限,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8-烯丙基山竹醇在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以不同浓度的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细胞,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地鼠颊囊异常增生模型,阴性对照为不做处理,阳性对照为左侧颊囊涂DMBA 3 周,实验组为涂DMBA 3 周后分别涂0.5、1.0 mmol/L 山竹醇或8-烯丙基山竹醇 2 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左侧颊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均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且呈一定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药物作用72 h,8-烯丙基山竹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13±2.55)μmol/L,明显低于山竹醇的(32.20±3.24)μmol/L(t=8.008,P=0.001);两种药物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以10(24 h:t=8.012,P=0.001;48 h:t=5.939,P=0.001;72 h:t=12.551,P=0.001)和20 μmol/L(24 h:t=8.887,P=0.001;48 h:t=9.324,P=0.002;72 h:t=5.361,P=0.002)浓度时差异最为显著。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用药组20 μmol/L浓度时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4.1±0.4)%和(23.6±0.6)%,明显低于10 μmol/L浓度时(55.6±2.8)%(t=6.894,P=0.019)和(31.0±0.6)%(t=15.556,P=0.001);10(t=14.682,P=0.003)和20 μmol/L(t=51.514,P=0.001)浓度时8-烯丙基山竹醇对CAL27 细胞菌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用药12 h时,10和20 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00±4.55)%(t=3.139,P=0.026)和(3.00±3.16)%(t=6.608,P=0.001),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33±7.64)%;10和20 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25±3.86)%(t=3.245,P=0.023)和(6.00±2.65)%(t=5.214,P=0.006),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33±7.64)%。用药24 h时,10和20 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75±4.57)%(t=4.718,P=0.005)和(5.75±1.50)%(t=10.432,P=0.001),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33±7.64)%;10和20 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50±2.38)%(t=5.529,P=0.003)和(11.67±2.31)%(t=7.308,P=0.002),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33±7.64)%。20 μmol/L浓度作用24 h时,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明显低于8-烯丙基山竹醇(t=4.151,P=0.009)。凋亡实验结果显示,10 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5.00±0.1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57±0.21)%(F=70.950,P=0.001)。20 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分别为(5.90±0.78)%(t=39.384,P=0.001)和(9.73±1.67)%(t=10.101,P=0.001),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4.63±1.1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4.511,P=0.041)。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较,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山竹醇(10 μmol/L:t=5.982,P=0.004;20 μmol/L:t=8.578,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546,P=0.031)、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485,P=0.008)、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4.556,P=0.001)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393,P=0.001)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面积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2.130,P=0.046)、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3.434,P=0.010)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518,P=0.004)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面积也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793,P=0.023)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997,P=0.001)均明显低于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t=7.563,P=0.001)、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862,P=0.029)、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693,P=0.002)、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5.071,P=0.002)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133,P=0.001)地鼠的BrdU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724,P=0.007)、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7.000,P=0.001)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413,P=0.003)均明显低于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结论 8-烯丙基山竹醇可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对DMBA诱导的地鼠口腔颊囊异常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与山竹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 HT)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性干眼(primary Sj9gren’s syndrome related dry eye, pSS-DED)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干眼门诊就诊的pSS-DED患者36例,其中合并HT的pSS-DED患者12例,并纳入同时期就诊的单纯干眼症(dry eye disease, DED)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问卷,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泪液分泌Schirmer试验、泪河高度、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睑板腺分泌能力、睑酯性状评估,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1)较pSS-DED及单纯DED患者,合并HT后pSS-DED患者的平均BUT[(2.7±0.8) s]、Schirmer试验结果[(4.9±4.8) mm]以及泪河高度[(0.13±0.03) mm]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次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年龄、体重匹配的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监测血糖、体重变化,成模后12周应用电子Von Frey仪测定机械痛阈值,处死取坐骨神经进行坚牢蓝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XNIP、NLRP3、半胱天冬酶-1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IL-18水平。结果 糖尿病大鼠模型坐骨神经中TXNIP蛋白表达为3.78±0.08,较正常对照组0.99±0.06显著增加(t=26.980,P<0.0001);与正常对照组(0.97±0.05)相比,糖尿病组NLRP3蛋白表达(2.44±0.16)明显升高(t=8.885,P<0.0001);糖尿病组活化的半胱天冬酶-1蛋白表达为4.45±0.19,正常对照组为1.08±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00,P<0.0001)。糖尿病组IL-1β蛋白表达为4.50±0.16,较正常对照组1.19±0.08显著增加(t=18.630,P<0.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血清中IL-1β[(110.50±8.80)pg/ml比(17.97±3.18)pg/ml,t=9.892,P<0.0001]、IL-18[(591.70±8.78)pg/ml比(160.70±8.33)pg/ml,t=35.620,P<0.0001]均分泌增多。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XNIP表达增加、NLRP3炎症小体激活以及下游炎症反应有关,该通路可成为DPN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干细胞分选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经盐酸阿霉素(ADM)诱导的人肺腺癌SPC-A-1(SPC-A-1/ADM)细胞系中的ABCG2+和ABCG2-细胞,流式细胞术和裸鼠体内移植针对ABCG2+和ABCG2-细胞体内的成瘤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SPC-A-1细胞中的荧光强度平均为(1.001±0.014)×102,明显低于SPC-A-1/ADM细胞的(10.257±0.023)×102(t=17.320,P=0.001)。SPC-A-1细胞ABCG2/BCRP-FITC处理组与SPC-A-1细胞对照组(t=5.269,P=0.021)和SPC-A-1细胞同型对照组(t=6.869,P=0.01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C-A-1/ADM细胞对照组与SPC-A-1/ADM细胞同型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2,P=0.015)。SPC-A-1/ADM细胞ABCG2/BCRP-FITC处理组阳性率为9.8%,是S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以及身体机能情况,分析疾病活动度对于HR-QoL以及各个维度身体机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判断标准下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规律随诊的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生活质量(RA-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RA-QoL)评分以及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RA患者207例,RA-QoL评分7.8±7.1,躯体功能汇总(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评分63.8±23.8,心理功能汇总(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评分71.7±21.0。以基于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术后镇痛记录系统,回顾性分析手术日期在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术后镇痛记录,对比使用盐酸羟考酮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24、36、48 h镇痛药累计用量、静息状态及下床活动时的疼痛评分、相应曲线下面积(AUC)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6 h,羟考酮组患者的活动时疼痛评分为(2.2±2.4)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的(3.4±2.1)分(t=0.305,P=0.0126)和吗啡组的(3.4±1.7)分(t=0.104,P=0.0277)。静息状态下,羟考酮组和吗啡组的AUC分别为29.00和27.00,低于舒芬太尼组的40.01;下床活动时,羟考酮组的AUC为63.17,低于吗啡组的80.93和舒芬太尼的82.00。术后24、36、48 h,舒芬太尼组患者等效吗啡累计量分别为(37.2±16.1)、(46.1±24.3)、(64.4±33.4)mg,明显高于羟考酮组的(20.4±14.8)(t=3.571,P=0.001)、(24.2±16.1)(t=4.630,P<0.0001)、(34.4±25.1)mg(t=6.409,P<0.0001)和吗啡组的(16.6±11.7)(t=4.233,P<0.0001)、(20.50±14.1)(t=5.250,P<0.0001)、(28.8±19.0)mg(t=7.354,P<0.0001);羟考酮组和吗啡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考酮组出现恶心(χ 2=11.360,P=0.003)及提前终止镇痛患者的比例(χ 2=7.914,P=0.019)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可用于术后PCIA,缓解多种手术的术后疼痛,其镇痛效能优于吗啡及舒芬太尼,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泛素E3连接酶(DT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提取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CD138+细胞后,以14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DTL在mRNA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2例骨髓瘤患者和2例对照,Western blot检测DTL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分为对照(CON)与DTL敲低(DTL-shRNA)组,感染10 感染复数 CON与DTL-shRNA病毒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确认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和Western blot确认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敲低效率,使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在随后的0、24、48、72、96 h的细胞数量变化,将CON与DTL-shRNA细胞培养于半固体培养基中,10 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量,并使用膜联蛋白 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凋亡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中P65和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 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DTL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12 和 9.36±3.71(t=3.65,P=0.0024),DTL在骨髓瘤CD138+细胞中蛋白水平同样呈现过表达。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病毒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为90%,CON组与DTL-shRNA组DTL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 和 0.21±0.04(t=33.19,P<0.0001),在蛋白水平 DT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3 和 0.11±0.02(t=5.399,P=0.0057)。CCK8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细胞增殖后显示0、24、48、72、96 h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00±0.03 比 1.00±0.02、2.19±0.28 比 1.47±0.13、3.50±0.14 比 2.24±0.19、5.43±0.41 比 3.08±0.14、7.42±0.17 比 4.29±013(F=24.58,P=0.001)。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的克隆形成后显示,DTL-shRNA组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不可见,CON与DTL-shRNA克隆形成数量分别为76±4比0(P<0.01),在细胞周期中,CON与DTL-shRNA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8.61±8.64)%比(57.25±10.37)%(t=3.675,P=0.0213),细胞凋亡中,CON与DTL-shRNA组膜联蛋白 V+细胞比例为(3.21±0.89)%比(34.71±18.68)%(t=2.895,P=0.0443)。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慢病毒48 h后,CON与DTL-shRNA 磷酸化P6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0.14 和 0.82±0.11(t=6.81,P=0.0024),而P65的表达分别为0.25±0.04 和 0.24±0.08(t=0.19,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与DTL-shRNA 磷酸化IκB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3 和 0.13±0.02(t=2.882,P=0.0449),而IκB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5 和1.01±0.06(t=17.52,P<0.0001)。凝胶迁移实验检测DTL-shRNA NF-κB转录活性进一步确定了DTL的下调抑制了NF-κB转录活性。结论 DTL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且DTL的下调抑制了细胞增殖,阻断了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DTL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NF-κB通路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及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液和前额叶皮层中miRNA132的表达水平。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组)41例及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配对比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UMS组,每组12只;分别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和大鼠血液及前额叶皮层中miRNA132表达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132水平为2.37±0.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0.16(t=2.355,P=0.0213);抑郁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132表达水平与HAMD17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04,rs=0.5303,n=41)。CUMS组大鼠不动时间为(72.67±2.95)s,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0.00±5.49)s(t=2.366,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