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贵州省4所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省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被调查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源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应对贵州省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6所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知信行)现状,为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41人,其中男生497人,女生544人。调查对象对紧急避孕方法及我国重点预防的性病了解最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知较好;男生认知水平高于女生。82.21%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61.05%的大学生可以接受未婚先孕;12.20%的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每次性行为均采取避孕措施的占56.00%;仅有22.47%的同学能够准确计算出安全期,调查对象意外妊娠发生率为14.40%。89.0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并希望通过系列讲座或课程等形式获取性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结论:北京市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水平较低且不全面,性态度宽容,他们普遍对生殖健康教育有需求,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态度现状及需求,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 520名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曾经上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为36.51%;对当前大学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满意为22.06%;很少、从不与他人谈及性方面知识为63.94%;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为42.94%;明确拒绝喜欢的异性朋友向你提出亲热要求为18.13%;了解避孕药为78.73%,了解安全套/避孕套为93.29%,了解性传播疾病为52.3%;最希望通过学校途径获取性知识为53.85%、网络途径为13.69%;结论即使是医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也并不充分,且有很大的需求。建议通过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同伴教育和讲座等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态度现状及需求,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 520名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曾经上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为36.51%;对当前大学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满意为22.06%;很少、从不与他人谈及性方面知识为63.94%;能接受婚前性行为为42.94%;明确拒绝喜欢的异性朋友向你提出亲热要求为18.13%;了解的避孕药为78.73%,安全套/避孕套为93.29%,了解性传播疾病为52.3%;最希望通过学校途径获取性知识为53.85%、网络途径为13.69%;结论 即使是医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也并不充分,且有很大的需求。建议通过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同伴教育和讲座等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谈学灵  沈小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11-1314,13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成都市5所高校1 1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仅1.0%的学生了解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学生对于HIV的传播途径认知较好(83.1%).69.9%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74.7%的学生能接受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21.1%的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0.0%的学生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自己或性伴侣发生过意外妊娠的占9.4%.97.1%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较强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广东商学院在校大学生5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05%的大学生愿意了解乙肝防治知识,40.93%的大学生能够正确了解乙肝的一般知识,56.48%的大学生了解乙肝传播途径,71.24%的大学生能够对乙肝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结论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的态度很积极,对乙肝的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系统、不全面,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应在大学生中宣传和普及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广东商学院在校大学生52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3.05 %的大学生愿意了解乙肝防治知识, 40.93 %的大学生能够正确了解乙肝的一般知识, 56.48 %的大学生了解乙肝传播途径,71.24 %的大学生能够对乙肝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结论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的态度很积极,对乙肝的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系统、不全面,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应在大学生中宣传和普及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8.
郭静  张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13-30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在校大学生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对相关服务的态度和需求,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计划生育工作及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卫生和性病知识及性态度、性行为、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定性研究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学生进行专题访谈。[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195份,其中男生590名,女生605名。(1)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性卫生、性病知识,但避孕知识方面存在不少空白。仅有23.18%的同学能够准确计算出安全期;有性行为的学生中,10.24%的男生曾使性伴侣发生意外妊娠,5.88%的女生发生过意外妊娠。(2)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较宽容。14.21%的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9.7%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非婚性行为、60.05%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非婚同居。(3)大学生缺乏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但对该方面的教育有强烈的需求。59.33%的大学生接受过正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但知识不全面且欠准确;89.3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及生殖健康教育。(4)大学生对学校现有生殖健康教育及学校提供的计生服务满意程度较低。仅有12.81%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学生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只有21.74%的学生在学校获得过有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和服务。(5)大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讲座或课程(64.90%)等正规途径获取"性心理卫生"、"两性相处"、"避孕知识"等知识。[结论]北京市大学生所获取的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认知水平较低,性态度宽容。他们普遍对为大学生提供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教育现状不满意且对该方面的知识有需求,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全面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暨南大学学生核辐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为开展大学生核辐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便利抽样抽取的866名暨南大学学生进行核辐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关于核辐射知识得分较低,为( 12.36±3.77)分,且不同生源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招生得分高于外招生;不同专业学生对核相关职业及核项目态度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6.4%的学生愿意从事核辐射相关工作,仅29.0%关注生活中的核辐射;76.9%的大学生愿意获得更多的核辐射知识,大学生核辐射知识来源于网络的占88.8%,大学生认为多种途径获得的核辐射知识可信.结论 大学生对核辐射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有关部门应加强大学生核辐射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健康教育途径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对甲肝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特征的异同,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效开展学校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于2008年5月对贵州省4所高校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甲肝基础知识、个人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调查对象获取甲肝预防知识的途径以报刊杂志和预防传染病宣传画为主;调查对象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获取预防甲肝知识有强烈需求。[结论]学校应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甲肝基础知识教育,提高预防甲肝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甲肝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校蒙古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状况及其与抑郁焦虑的关联,为高校蒙古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呼和浩特市5所高校选取8422名蒙古族大学生进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抑郁和焦虑状况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蒙古族大学生NSS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识别大学生述情障碍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积极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月,在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4所高校方便整群抽取1 338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交往焦虑量表(SIAS)以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主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述情障碍分为情感表达良好组(33.3%)、情感辨别良好组(9.6%)和情感表达困难组(57.1%)3个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人口学变量进行控制后,情感表达良好、情感辨别良好与抑郁症状(β值分别为-1.92,-1.44,P值均 < 0.01)、社交焦虑(β值分别为-0.71,-2.04,P值均 < 0.01)呈负相关。  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呈现类别分布,各潜在类别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关联不同。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针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干预方案,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及抑郁症状,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从大一至大四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某高校2018级403名贫困大学生和3 559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纵向追踪,2018—2021年每年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降低(F值分别为106.60,96.37,P值均<0.01)。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逐渐缩小,大一至大二贫困女生的总均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均高于男生(t=-3.97~-2.21,P值均<0.05);但从大三开始,贫困女大学生与贫困男大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大多数因子均分以及各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年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大多数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现况及其相关性,为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的9 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伤行为问卷等。  结果  9 638名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22.94%(2 211名),男生(24.51%)高于女生(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 0.05);抑郁检出率为28.57%(2 754名),焦虑检出率为11.11%(1 071名)。抑郁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3.48%,高于非抑郁组(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2,P < 0.01);焦虑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48.74%,高于非焦虑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6,P < 0.01)。抑郁、焦虑均与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抑郁(OR=1.48)及焦虑(OR=2.84)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不容乐观,且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家庭重大变故对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影响,为防治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0-12月对江西财经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江大学6所高校的9779名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情况与心理状况相关数据,心理状况信息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学生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 VDT)综合征现状,并探讨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于2019年11月对江西某大学医学部3 265名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情况、VDT综合征相关症状、抑郁状况等信息。  结果  高校医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为33.3%,不同性别、是否临床专业VDT综合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8.82,P值均 < 0.05)。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4.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VDT综合征检出者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8,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T综合征可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OR=1.84,95%CI=1.58~2.14,P < 0.01)。  结论  VDT综合征在医学生中检出率较高,且是医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高校应重视对医学生合理使用视频终端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从而提高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听力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及有关部门开展听力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11月对太原市4所高校1 306名学生进行听力损失筛查及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率为31.70%,4 000 Hz阳性者居多,占51.91%;听力保健相关问题总知晓率为58.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耳机日累计使用时间>4 h、耳机单次使用时间>1 h与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23,1.14,P值均<0.01),听力保健认知佳、父母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高中或大专)与大学生听力损失筛查阳性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4,0.76,0.37,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听力保健认知度偏低,高校和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听力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为改善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西藏大学1 288名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对测查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被试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为(5.32±2.94)分,20.5%(264名)睡眠质量差。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6.0%(592名)和24.4%(314名),20.4%(263名)的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症状并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藏族、吸烟、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抑郁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5,1.80,1.51,1.67,5.60),藏族、饮酒、睡眠质量差的大学生患焦虑的风险更高(OR值分别为1.52,1.91,10.22)(P值均 < 0.05)。  结论  西藏高原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存在密切关系。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存在睡眠障碍的个体,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高校网格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新生1 123名;干预组(578名)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45名)保持常规健康教育模式.1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4—5月,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对东莞市某本科高校22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  结果  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有9项:感恩(20名)、独立(15名)、真诚(13名)、努力(12名)、友善(11名)、好学(11名)、自我认知调节(11名)、自律(11名)、坚持(11名)等,其中感恩和独立是最核心的心理品质。影响优秀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因素主要为家庭因素(“家人的品质影响”占72.7%,“家人的教导”占63.6%,“家人的情感支持”占59.1%,“父母重视教育”占比36.4%),且家人的品质影响是核心因素;同伴因素(“同伴的影响”占45.5%,“同伴的情感支持”占45.5%);教师因素(“教师的情感支持”占40.9%,“教师的教导”占27.3%),此外,其他因素如个人实践经历、国家政策支持和学校氛围等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结论  优秀贫困大学生有较多的积极心理品质。应多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理特征,从多方面探索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重视社会情感支持的作用,加强贫困生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