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绵阳市60岁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特征,为老年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3—2019年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9年绵阳市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91.00/10万)高于全人群(68.7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71,P<0.01);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发病率(29.74/10万)高于全人群(18.9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61,P<0.01);七年间,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75.33,P<0.01);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病原学阳性患者的登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1.11,P<0.01);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全人群患者中占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6.94,P<0.01);老年肺结核患者数和登记发病率均以60~<65岁组最多和最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复治比例高于其他人群(χ2=44.39,P<0.01);老年肺结核人群重症比例高于其他人群重症比例(χ2=14.77,P<0.001)。结论 绵阳市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登记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老年肺结核病原学阳性登记率呈上升趋势,且在全人群患者中占比增加,老年肺结核疫情仍然严峻,应加强对老年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及早发现患者,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老年肺结核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保山市2005—201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为12.11/10万,以伤寒为主;各年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伤寒=314.907,P<0.05;χ2副伤寒=249.316,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2014年以后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下降,各发病率均以2015年最低;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9月为发病高峰;五县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施甸县、龙陵县、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χ2伤寒=1 375.149, P<0.05;χ2副伤寒=431.417,P<0.05;χ2伤寒/副伤寒=249.316,P<0.05);发病居前三位的职业为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发病的53.95%、21.69%、12.60%;男∶女=1∶1.05;5~10岁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最高。结论 2014年后保山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降低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对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以及高发县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辽宁省老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符合我省老年肺结核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辽宁省2013—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年龄≥60岁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辽宁省累计登记肺结核患者121 053例,年均登记率为55.26/10万,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9.940,P<0.001),老年肺结核累计登记29 415例,登记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90.056,P<0.001),老年肺结核患者占全省肺结核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512.160,P<0.001),老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占全省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08.286,P<0.001);2013—2017年登记的老年患者数各年龄组相比,60~<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高,≥8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低,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9.06%;从时间上看,以3—5月份登记的病人数最多,共8 329例,占患者总数的28.36%;从地区分布看,老年肺结核登记率以本溪市(19.48/10万)、葫芦岛市(19.06/10万)最高,大连市(10.89/10万)最低;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占62.28%。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已成为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其发病呈现男性、农民、春季多发的特点。应关注老年人群,开展对老年肺结核病的主动筛查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结核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结核病疫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08—2015年结核病网络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累计登记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 658例,年均登记率为47.75/10万,涂阳患者的年均登记率为27.5/10万,两者的登记率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39.48, P<0.01;χ2趋势=162.45,P<0.01)。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比例1.87:1;主要集中在15~44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5.00%。户籍类型分布上,以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为主,占全部患者的94.63%;流动人口的年均登记率为52.64/10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23.38/10万),两种户籍类型的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42.48, P <0.01;χ2趋势=162.67, P <0.01)。各职业类型中,以工人、家政人员和学生登记报告患者较多,分别占患者总数的42.8%、51.65%和1.17%。时间上以4—9月份报告患者较多,占患者总数的57.57%,1月和2月份报告患者数量最少。结论 宝安区肺结核登记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流动人口、工人和家政人员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陕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的情况,为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的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陕西省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信息,对其诊断方式、初诊机构、实验室检测机构、诊断及时性等情况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陕西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09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快速诊断试剂(RDT)使用率由2015年的48.56%(36/74)提高到2019年的82.83%(82/99)。病例的初诊机构主要为地市级医疗机构(67.97%,278/409)和县级医疗机构(10.27%,42/409)。病例的初诊诊断正确率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7,P<0.001)。实验室检测主要为市级医疗机构(69.44%)。病例的报告机构主要为地市级医疗机构(66.99%)。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4 d,其中发病-初诊时间中位数为2 d,初诊-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27,P<0.001),其四分位数间距由2015年最长的4 d缩短为2019年的1 d。不同虫种的疟疾病例初诊-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28),以三日疟的初诊-确诊的中位数最长,为7 d。结论 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就诊意识,持续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意识和水平,发挥医疗机构在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监测工作中的哨点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布病)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中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通过2011—2020年布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其暴发因素及特征。结果 2011—2020年锦州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4 3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0/10 万,发病率逐年增加(χ2趋势=448.969,P<0.001)。4 306例布病中,以饲养放牧人员(占82.65%)和养畜户周围人群为主(占8.55%);4—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2.73%;发病乡镇覆盖率为100%(105/105),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50例的乡镇27个,报告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8.71%;其中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乡镇11个,占全部病例数的31.54%。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P25, P75)为10 (3,24)d;2011—20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40.296,P<0.001)。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3%。2011—2020年锦州市共报告23起布病暴发疫情,均因接触染疫的羊、牛而感染。其中3起疫情的牛羊检出布鲁菌,均为羊3型,其余16起疫情的牛羊均已售卖,未做检测。结论 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布病疫情地区分布呈总体散发,局部高发态势。建议在布病高发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布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收集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4起,发病5 297人,总罹患率为0.74%,罹患率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 307.85,P<0.001);共死亡11人,死因均为化学性中毒;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型特征,报告高峰在3—5月和9月;74.14%的事件发生在城区;72.99%的事件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事件占78.16%,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3.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0.59%)和虫媒传染病(占5.88%);食源性疾病占20.11%,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占71.43%),其次是食源性化学性中毒(占11.43%)、植物性毒素中毒(占8.57%)和未检出致病因子(占8.57%);建筑工地罹患率较高(23.7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为6.70%,高于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介入处置时间越长,罹患率越高(χ2趋势=2 233.61,P<0.001);报告时已有病例数>14例的罹患率较高(2.87%);事件持续时间≤7.10 d的罹患率较高(1.21%)。结论 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为主,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管理,提高监测报告敏感性,及早介入处置,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Xpert MTB/RIF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和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00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应用痰涂片镜检、固体培养、比例法固体药敏试验、Xpert MTB/RIF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同一份痰样本进行检测。计算并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痰涂片镜检法、固体培养法和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效能;以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评价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的效能。结果 在唾液痰标本中,Xpert MTB/RIF的阳性检出率为43.87%(43/98),显著高于痰涂片镜检法的11.22%(11/98)和固体培养法的29.59%(29/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P<0.001;χ2=4.30,P=0.04);在涂阴肺结核病患者中,Xpert MTB/RIF的阳性检出率为61.00%(61/100),显著高于固体培养法的37.00%(3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01)。以临床诊断为标准,Xpert MTB/RI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7%(154/196)、96.15%(100/104),Kappa值为0.69。Xpert MTB/RIF的灵敏度显著高于痰涂片镜检法的48.97%(96/196)和固体培养法的63.27%(124/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15,P<0.001;χ2=11.13,P=0.001)。以固体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Xpert MTB/RI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6%(18/23)、98.12%(99/101),Kappa值为0.80。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Xpert MTB/RIF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检出率,可用于肺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徐州市2016—2020年登记报告的学生结核病数据进行分析,为徐州市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和《2021徐州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20年徐州市学生结核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徐州市共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574例,年均登记率为5.64/10万,徐州市学生群体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2.521,P<0.001);登记的574例学生结核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65例和209例,男女性别比1.75∶1,学生结核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5~<20岁组和20~<25岁组;按不同教育阶段统计分析,确诊病例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最多,占比48.61%,其次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占比分别为20.91%和14.46%,学前教育确诊病例最少(占1.05%)。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22.39,P<0.001),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普通高等学校,其次为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学前教育。结论 徐州市学校结核病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特别是在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时加强新生入学体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安徽省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芜湖市设立国家级和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每年对监测点内人畜病情、螺情及野粪污染情况开展监测,对逐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82 932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2%~3.29%,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218.218,P<0.01);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未发现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9 534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为0.54%~4.86%,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94.286,P<0.01);所有血检阳性者均接受了病原学检测,仅2015年发现1例阳性。2015—2019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逐年查出的有螺面积为438.17~671.27 h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9.48%、活螺平均密度为0.72只/0.1 m2,压碎镜检法和LAMP法检测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5—2019年在芜湖市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捡获野粪907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 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呈现低度流行态势,但全市血吸虫病传播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要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家畜传染源管控,提高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不断完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响应体系,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6—2018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6—2018年海南省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Excel 2010整理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6—2018年海南省共登记肺结核患者24 105例,年均登记发病率为85.18/10万,菌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 2月份登记人数显著减少,季节性明显。海口市登记病例数最多,年均登记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东方市(161.38/10 万)、陵水黎族自治县(154.33/10 万)、乐东黎族自治县(142.144 /10 万),三亚市年均发病率最低 (56.04/10 万),不同地区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2.31,P<0.05);登记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3.28∶1,女性登记发病率40.77/10 万低于男性登记发病率127.49/10 万,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 083.41,P<0.01);农民登记人数最多,为15 605例,占总登记人数的64.74%,学生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5岁,占总登记人数的75.42%。结论 偏远山区和农民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对象,特别是中青年;应加强对学生的结核病防控工作,避免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10年1月—2020年12月发现515例AIDS患者中,选择73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分析其感染性特点及临床特征。并以同期51例AIDS未合并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ROC曲线分析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对其出现肺结核的预测价值;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的IL-6、hs-CRP、TNF-α水平,分析其与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吸烟和结核病患者接触史比例分别为57.5%(42/73)和33.3%(17/51)、38.4%(28/73)和19.6%(10/51)、46.6%(34/73)和23.5%(12/51) ,而卡介苗接种史比例分别为24.7%(18/73)和45.1%(23/5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0,4.965,6.834,5.668,P<0.05);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为导致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有卡介苗接种史为保护因素(P<0.05);基线CD4+T细胞、吸烟、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联合检测预测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研究组IL-6、hs-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IL-6、hs-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基线CD4+T细胞≤200个/μL、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为导致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危险因素,且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