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儿科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儿科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采用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患儿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肥胖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338例次肥胖婴幼儿采用美国B—D公司Y型头皮静脉留置针,利用双人协助法,即操作者和助手两人做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头皮静脉穿刺196例,成功率97%;手背静脉穿刺142例,成功率95%。结论:双人协助法做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医学模式的发展。另外要求操作者穿刺技术要熟练,助手和操作者配合一定要默契。  相似文献   

3.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俊萍  邹萍  王梅  齐之洪  石英 《天津护理》2005,13(4):234-234
目的:观察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普通式头皮针行外周静脉穿刺,对两组每次穿留置时间、日平均穿次数及穿刺占用护理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每次穿刺留置时间长、日平均穿刺次数及患儿穿刺占用护理时间均比对照组少。结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能保证及时有效地给药,抢救治疗,避免了使用普通头皮针的反复穿刺。减少了穿刺占用护理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间接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预防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压疮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留置针针梗下垫一次性输液贴,观察组留置针针梗下垫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观察2组患儿压疮发生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预防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压疮的效果明显优于棉垫预防压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在腹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应用头皮静脉留置技术,对照组应用大隐静脉留置技术,比较两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血栓、静脉炎及套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泻患儿的治疗中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留置针替代头皮针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一般选择患儿头皮上有弹性、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留置。但目前大部分患儿入院前已在门诊多次输液,大的血管因反复穿刺已被破坏,还有部分患儿已经发生输液困难,这样的患儿已经很难再找到较大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而细小的头皮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很难成功,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改进常规置管方法,使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头皮细小静脉置入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现将操作方法及使用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型号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小儿临床静脉输液留置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5月,选择我院儿内科16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直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与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组,每组各80例,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静脉炎、阻塞、液体外渗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脱出、阻塞、外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敲击联合指压法在提高婴儿不显影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小儿外科2017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患儿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9月收治的9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是头皮静脉不显影的患儿。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在寻找头皮静脉血管时使用敲击法,穿刺时使用负压指压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敲击法找不显影头皮静脉、负压指压法进行留置针穿刺简便、易学,可作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常规技巧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春华 《全科护理》2011,9(25):2286-2286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骨缝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浅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堵管、静脉炎、外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外渗、堵管、静脉炎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儿骨缝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少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规范化竖向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126例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使用横向无张力贴膜固定,观察组使用竖向无张力贴膜加弹力绷带固定。观察比较两组使用效果及患儿家长对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使用效果患儿家长对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规范化竖向贴膜加弹力绷带固定,可明显减少头皮留置贴膜发生卷边、松脱和留置针脱出的现象,解决小儿头皮留置针的固定问题,避免患儿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对静脉留置针的接受度,操作方便、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4.5号头皮针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1周岁以内的患儿实施头皮静脉穿刺技术,观察组在单日使用4.5号头皮针,对照组在双日使用5.5号头皮针,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输液时渗液情况。结果观察组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渗液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4.5号头皮针头进行婴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易于保留和固定,渗液发生率低,有利于保护婴儿头皮静脉,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翻转针柄法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观察组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法,两组穿刺部位、方法和操作人员固定,观察两组小儿穿刺处局部有无肿胀.结果 观察组液体渗漏率和输液不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11、5.18,均P<0.05).结论 翻转针柄固定法是减轻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液体渗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方法:将儿科门诊输液962例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0例采用传统的多人按压方法; 观察组642例采用自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装置的方法.结果: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及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临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固定装置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避免了患儿的痛苦,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固定不妥造成的穿刺失败,操作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实用性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两种注射针头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皮针和套管针在320排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对比研究及效果观察.方法 3000例CT增强扫描检查者分成两组为静脉套管针组和头皮针组,比较2组穿刺部位出现的疼痛、对比剂渗漏及接口松脱情况.结果 静脉套管针的疼痛、渗漏及接口松脱现象明显减少;而头皮针组出现造影剂渗漏及连接口松脱现象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套管针由于其属于软管具有柔韧性,及螺口接口的独特性,不容易造成对比剂渗漏和接口松脱现象,大大减少了血管条件不好的检查者的并发症,减轻了检查者的痛苦,提高了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按压法在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小儿头皮骨缝按压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为92.0%,两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χ^2=22.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头皮骨缝按压静脉穿刺法,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新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家长满意度。方法:对照组选择2008年8月门急诊输液患儿(年龄1个月~3岁)97例,由新护士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新护士系统培训穿刺2个月后,选择2008年10月门急诊输液患儿(年龄1个月~3岁)106例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对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作统计,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与家长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培训新护士对小儿头皮静脉的穿刺,包括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意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穿刺环境,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家长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腿式平卧位减轻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92例在门诊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婴儿,单日输液者为观察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日输液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别于每次操作完毕后由专人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行头皮静脉穿刺时,观察组疼痛评分较低,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能缓解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疼痛,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