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Xie Y  Meng SR  Peng J  Xu DL  Deng C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420-242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18例确诊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后接受射频消融术。术中寻找Purkinje电位(P电位),标测到P电位较体表的QRS波提前≥20 ms为理想消融靶点。在25 ~35 W,60℃左右的设置下行消融。其周围位置在同样的设置下消融。达到消融终点后,行右心室刺激或者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后再行右心室刺激检验消融效果。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随访3~6个月。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起源左后分支,1例起源左前分支,室速,分别在左中后间隔及前间隔消融成功。术中全部达到消融终点,均未再能诱发室速。理想靶点的P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4.0±3.5)ms。发现提前越多,消融所需时间越少。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穿刺口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3~6个月,有2例多次心动过速发作,发作性质及心电图同前。治愈率达88.9%。结论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P电位标测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P电位标测法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23例ILVT病人采用常规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应用2-8-2 mm间距冠状静脉窦10极标测电极在左心室间隔面标测希氏束电位(HP)、左束支电位(LBP)、左后分支电位(LPP)和蒲氏纤维电位(PP),寻找室性心动过速时最早的PP为消融靶点进行射频消融,观察射频消融术中一次放电成功率、总成功率、术后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以及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结果 23例中有21例能记录到各电位心内电图,折返路径记录成功率为91.3%(21/23);一次放电消融成功率78.3%(18/23),总成功率100%(23/23).术后随访1~3年,只有1例再发室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为4.3%,远期成功率为95.7%(22/23).射频消融手术时间(95±20)min,X线曝光时间(16±5)min.结论 P电位标测法使ILVT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靶点的标定更简单易行,缩短了总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并提高了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方法:通过体表心电图特点初步判断室速起源,激动标测法精确定位室速起源部位,射频消融终点为ILVT不能再诱发。结果:16例ILVT患者,于左后间隔成功消融14例,左前间隔、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各1例。结论:体表心电图初步定位ILVT的起源部位,激动标测法精确定位导管消融靶点,此方法简便、直观、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与典型AVNRT在消融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探讨不典型AVNR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21例AVNRT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不典型AVNRT组(慢慢型14例,快慢型7例),选择同期检查年龄和性别与不典型AVNRT组相匹配的典型AVNRT 21例作为对照.2组患者均采用消融慢径的方法,以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后室上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2组患者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术中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周长无差异(P>0.05);与典型AVNRT组相比,不典型AVNRT组室上速时H-A间期延长[(155.90±40.86)ms vs (32.62±18.25)ms, P=0.01],A-H间期缩短[(142.76±78.46) ms vs (265.29±43.67) ms, P=0.034].所有患者达消融成功终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典型和非典型AVNRT患者慢径消融过程中均出现交界性心率反应,不典型AVNRT组交界性心律伴有室房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AVNRT组(66.7% vs 9.5%, P=0.02),但无继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组患者消融术后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5.3±11.6)个月,不典型AVNRT组阵发性室上速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23.81% vs 4.76%, P<0.05).结论 不典型AVNRT慢径消融安全有效.与典型AVNRT慢径消融相比,不典型AVNRT有效消融时,常出现交界性心律伴室房传导阻滞发生,但不提示房室传导阻滞.不典型AVNRT消融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以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图形为消融终点,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左心室特发性室速中的可行性.方法 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17~41岁[平均(26.92±8.5岁)],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均有阵发性心悸史,心动过速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在窦性心律下于左侧室间隔前、中1 /3处以PP电位与QRS电位融合的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当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时,作为消融终点.结果 23例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当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图形,ILVT不能被诱发.随访6~48(20.17±12.35)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 在窦性心律下消融ILVT是安全的、有效的,以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为消融终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室上速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右侧旁道,4例左侧旁道及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标测时间及放电时间分别(75.9±15.6)min、(37.2±7.6)min及(6.4±1.2)min,CS放置时间(22.2±5.2)min,X射线透视时间0 s。随访(8.2±2.5)个月,无一例复发,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nSite 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的方法及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方法]8例IVT的患者,其中右室流出道特发室速(RVOT)5例,左室特发室速(ILVT)3例,先采用激动标测,然后采用起搏标测,标测到靶点后行射频消融。[结果]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一次消融成功,无复发。[结论]不论RVOT或ILVT,激动标测加起搏标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张荣华  卢竞前  刘屹  肖玉芬  杨洁 《吉林医学》2014,(13):2751-2752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6 min VS 119±52 m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 min VS 17±6 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VS 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 s VS402±84 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严重症状性室性早搏(室早)伴或不伴室早诱发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安全性、效率和方法学。方法:18例严重症状性室早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前室早数量平均(117±37)次/h。术前根据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初步推测室性早搏产生部位,术中依据初步推测的室早产生部位采用心室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进行室早标测定位,大头消融电极标测到室早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5ms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图形与室早图形11/12以上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18例患者导管射频消融即时成功16例,术后室早数(6±2)次/h,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随访12个月,18例中16例消融成功,成功率88.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严重症状性室早伴或不伴室早诱发的短阵室速安全、有效,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定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下射频导管消融(RFCA)起源于希蒲系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结果.方法:23例起源于希蒲系统IVT,按消融方法分为两组:(1)心动过速消融组,为9例患者,以心动过速下最早提前P电位为靶点,在心动过速下进行消融;(2)窦性心律消融组,为14例患者,以心动过速下记录最早P电位且窦律下试放电过程中出现同形或近似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为靶点,在窦律下进行消融.术后反复程序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观察两种不同消融方法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起源于希蒲系统I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德超  王荧  曹文斋 《四川医学》2010,31(8):1119-112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10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旁路在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或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消融,双径路则采用慢径改良。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7.1%(204/21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119例,成功率95.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1例,消融成功率为100%。4例(1.9%)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1.4%)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获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延迟超速起搏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兔在体的心室肌细胞超微同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超速起搏预适应组(PP组)和延迟保护作用组(DP组),观察超速起搏后(500min^-1)缺血再灌注期心室肌的超微机构变化。结果 较之IR组,PP组和DP组的心室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及肌节的保护作用)。结论 超速起搏预适应延迟相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时心室肌的超微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112-115
目的 评估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的标测及消融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拟行左室穹顶起源室性心率失常患者30例,依据标测结果分为A组(单一室性早搏最早激动点,n=20)和B组(多个室性早搏最早激动点,n=1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标测及消融结果,分析30例患者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A组20例患者中,经标测冠状静脉窦是室性早搏最早激动点,其中前室间静脉最早5例(25.0%),心大静脉远端最早15例(75.0%)。提前体表QRS波17~43 ms,平均(30.3±5.6)ms。起搏标测满意17例(85.0%),不满意3例(15.0%)。均首选其他途径试消融,其中消融成功18例(90.0%),消融失败2例(10.0%)。B组10例患者中,在经标测室性早搏最早激动点位置方面,右心室流出道2例,主动脉左冠窦1例(消融成功),左右冠窦之间1例(消融成功),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连接处3例(均消融成功),主动脉瓣下心内膜面3例(消融成功2例,消融失败1例)。两组患者的消融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例患者中,消融成功27例,消融失败3例,消融成功率为90.0%。穿刺部位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其中A组和B组患者的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的标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制定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三期螺旋CT检查肝细胞癌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患者59个肝细胞癌进行三期螺旋CT扫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增强方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观察诊断。结果:肝细胞癌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52个(88%),45个(76)和44(75%)。12个病灶仅显示在动脉期,1个病灶仅显示在门静脉期,2个病灶仅显示在延迟期。结论:动脉期显示的病灶数最多,然而,有些病灶仅显示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或.因此.为了能最大限度显示病灶,三期螺旋CT的采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Mahaim纤维介导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3月至2014年1月诊断的34例Mahaim纤维患者的电生理特点。采用在三尖瓣环上标测Mahaim纤维电位或标测最早心室激动波,或者在机械操作损伤旁路传导部位进行靶点的标测,进而消融治疗Mahaim纤维旁路。 结果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25例标测到Mahaim纤维电位。6例在三尖瓣环附近最早心室激动点进行消融。3例在标测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旁路传导功能中断处消融。30例靶点分布于三尖瓣环8~10点范围内,4例位于右前侧壁和右后间隔。 结论 根据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标测方法,可以提高消融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邹三鹏  薛静 《海南医学》2016,(8):1242-1245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DP方案)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6例)和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医院(20例)收治的66例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将66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分为DP方案组和PP方案组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时间(MST)、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DP方案组中,部分缓解(PR)10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8例,RR为30.30%(10/33),DCR为75.76%(25/33);TTP为7.8个月,MST为13.5个月,1年生存率为54.55%(18/33).PP方案组中,PR 11例,SD 16例,PD 6例,RR为33.33%(11/33),DCR为81.82%(27/33),TTP为8.1个月,MST为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57.58%(19/33).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PP组的不良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脱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方案和P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延期妊娠的妊娠结局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延期妊娠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 185例延期妊娠病例和同期收治的过期妊娠病例4 2例及 37~ 4 1周病例 184例。结果 三组间新生儿的体重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呈上升又下降的趋势 ,三组新生儿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延期组和过期组分别有 1例死胎。三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逐渐下降 ,且足月组和延期组分别与过期组相比 ,差异显著。三组手术产 (剖宫产、胎吸、产钳助产 )率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 ,延期妊娠组的手术产率接近过期妊娠组的手术产率 ,与足月组相比 ,差异显著。结论 延期妊娠虽新生儿的体重较足月组略有增高 ,但其新生儿Apgar评分渐减 ;手术产率显著增高 ,存在难产因素 ,故应视其为高危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