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60例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经验。包括发热、畏寒、头痛的护理,恶心呕吐、乏力、纳差、肌肉和关节酸痛的护理,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护理,脱发的护理。认为通过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和症状护理,使患者度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不适期,保障了抗病毒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刘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4):2285-2286
干扰素为当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但临床上以普通干扰素居多,聚乙二醇干扰素的问世,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一项重大突破.聚乙二醇干扰素是聚乙二醇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首先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了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其疗效已达到或超过普通干扰素与病毒唑的联合治疗效果[1].我科从2002年开始应用瑞士罗氏公司提供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使用以来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乏力、精神症状等.现对10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为当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但临床上以普通干扰素居多,聚乙二醇干扰素的问世,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一项重大突破。聚乙二醇干扰素是聚乙二醇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首先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了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其疗效已达到或超过普通干扰素与病毒唑的联合治疗效果[1]。我科从2002年开始应用瑞士罗氏公司提供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使用以来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乏力、精神症状等。现对10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组α—干扰素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α干扰素(IFN)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肝炎治疗药物之一,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应用于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中也得到了肯定,IFN的应用剂量大,疗程长,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为了保证治疗过程顺利,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管理是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重组α-干扰素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干扰素(IFN)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肝炎治疗药物之一,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应用于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中已得到了肯定。IFN的应用剂量大、疗程长,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为了保证治疗过程顺利,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管理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应用于丙型肝炎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Peg-IFN治疗的98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性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及护理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92%、77.5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6.1±2.6)d、(20.1±3.2)d,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eg-IFNα-2a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或减缓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7.
α-干扰素治疗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32例,针对用药后患者的表现及不良反应,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对不同原发病的治疗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自1988年从感染的黑猩猩血清CDNA中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后,已经证明在以往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中有90%以上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极易慢性化,通常慢性化率在50%-70%左右。国内有报道40%-60%的急性丙型肝炎(简称急性丙肝)病人可转为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而在慢性丙肝中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相当高, 相似文献
9.
重组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α2b干扰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 ,以人血白蛋白为保护剂。干扰素α2b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得到了肯定[1] ,但它的应用由于疗程长 ,费用昂贵 ,并且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不易让患者接受。因此 ,认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探讨IFN对HC的疗效,以HCV RNA、抗HCV和ALT为判断指标,采用PCR和ELISA等技术平行地测定了17例(8例对照)HC患者血清中的三项指标,结果表明,IFN和HC有肯定疗效,急性比慢性HC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干扰素抗体(抗-IFN)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49例应用基因重组α2b干扰素(rIFNα2b)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IFN进行检测.结果:疗程结束后24 49%(12/49)抗-IFN阳性.抗-IFN出现在治疗后2.95±1.25个月.抗体水平与治疗效果有关,高浓度抗体临床效果差.抗-IFN阳性者较阴性者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P=0.0056).结论:抗-IFN产生可影响IFN抗病毒效果,降低临床疗效,可作为IFN治疗中预测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治疗HCV的有效率约40%~50%,而持久疗效者只有20%~25%。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基因型HC V病毒对IFN治疗的反应明显不同,而相同基因型血清HCV、RNA含量几乎相等的慢性丙型肝炎(HCH)患者对IFN治疗反应表现也完全不同,有的治疗效果好,有的则差。高复发率是IFN治疗HCV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现状(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者约5000万人,每年新感染者在100万人以上,其中50%~80%将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而HCV已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HCC)又一个独立的致病因子。干扰素(IFN)是当前用于治疗CHC公认的有效药物,但其持久有效率仅为20%。为提高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1 疗效判定标准 1.1 血清学标准 过去仅依ALT是否恢复正常作为有效的指标,现增加HCV-RNA阴转的标准。可分为治疗结束时有效(End of Treatment Response ETR),停药后持续有效(Sustained Response SR),包括停药6个月(SR-6)和12个月(SR-12)有 相似文献
14.
1986年Hoofnagle等首次使用a-干扰素(IFNa)治疗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CHNANB),发现可使部分患者血清ALT下降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 此后许多学者开展了对IFN-a治疗(HNANB)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1989年Choo等首先用分子克隆技术鉴定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序列以来,相继建立了搞HCV和HCV-RNA的检测方法,从而开始了对HCV的全面研究,为评价干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15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HCVRNA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RFLP分析进行HCV基因分型,5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IFN—alb治疗,疗程2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156例抗HCV阳性患者HCVRNA检出率82.05%(128/156),HCV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Ⅱ+Ⅲ型分别为0、21.15%、55.13%、0,5.78%。干扰素治疗病例中,HCVⅡ型、Ⅲ型、Ⅱ+Ⅲ型感染的应答率分别为28.95%、53.33%、25.00%,有显著性差异(P〈0.05)。HCV基因型与血清AL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鲁北地区HCV感染以Ⅱ、Ⅲ型感染为主,干扰素对HCVⅢ型感染的疗效优于HCVⅡ型,ALT与HCVRNA水平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参考指标,HCV基因分型有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可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早期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重要手段.重组α-2b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α-2b干扰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以人血白蛋白为保护剂.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13-814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1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41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设为对照组。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利巴韦林+普通干扰素治疗,于治疗3、6及12个月时观察病人血糖情况,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病毒应答率、以及空腹血糖值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同时,观察组研究对象在homa指数方面存在着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临床上利巴韦林+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效果十分突出,具有显著安全性及可行性,因此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9.
笔报道1994-1999年采用α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228例毒副反应的护理。总结了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认为加强对干扰素毒副反应的认识。做好对症护理,能够护理用药的安全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针对干扰素罕见毒副反应均发生在治疗3个月以后,病人回院复诊期间,要加强门诊专门护士对复诊病人的病情观察,警惕空罕见毒副反应对病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