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相似文献   

3.
16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危害,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5年来16例因ATD引起的粒缺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缺多发生于服药后2-12周,起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糖皮质激素合并惠尔血(rhGM-CSF)组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时间比单纯应用激素组或单纯应用惠尔血组缩短。结论:AT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缺患者,及时采取防治感染、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由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TD治疗的21例病例资料,探讨相关病症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经ATD治疗导致粒缺大多发生于服药后2~10周,发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首次确诊粒缺时的FT4值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积极治疗后20例患者体温在(10.9-4-3.4)d恢复,血白细胞在(11.3±3.5)d恢复。结论临床AT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及时发现粒缺患者并采取防治感染和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阳阳 《海峡药学》2008,20(11):149-150
回顾性分析25例他巴唑致粒缺的临床资料.20例粒缺发生于服他巴唑后4~12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组白细胞开始上升时间为(6.31±1.53)d,上升至正常的时间为(15.13±2.45)d,而联合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组分别为(2.34±1.23)d和(6.34±1.43)d.结果 显示他巴唑致粒缺的危险阶段是治疗初1~3月,rhG-CSF 或rhGM-CSF是治疗此类粒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73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均在粒缺发生后使用rhG-CSF,用SPSS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rhG-CSF可以有效缓解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恢复时间为(7.77±5.14) d,总有效率为95.9%,研究中根据病人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程度、阶段及持续时间进行个体化给药。结论:rhG-CSF对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相关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其易感因素、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ATD相关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ATD相关粒细胞缺乏症多发生于45岁左右女性患者,粒细胞缺乏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12周,且与ATD剂量有关,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常伴有咽痛.有一部患者的粒缺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常规每1~2周白细胞和粒细胞计数不能准确预测某些患者粒缺的发生.部分患者对粒细胞缺乏症状、严重性认识不足,导致检查及治疗不及时,影响病情及预后.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恢复是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要选用广谱抗生素,常需考虑降阶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促白细胞生成素治疗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玉玲  吴建能 《医药导报》1998,17(2):110-110
对8例甲巯咪唑(他巴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用促白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并与9例非rhG—CSF治疗组比较。结果:rhG-CSF组未出现败血症,粒细胞恢复时间6.6d±4.3d,明显短于非rHG-CSF治疗组(13.1d±5.2d),P<0.01。提示rhG-CSF治疗可促进粒细胞恢复,缩短病程,从而减少机体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吉粒芬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败血症的疗效。方法观察在有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以吉粒芬加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组(rhG-CSF+IVIG))与单用吉粒芬(对照组(rhG-CSF))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败血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天数、粒细胞缺乏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有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rhG-CSF可以迅速减少粒细胞缺乏时间,rhG-CSF和IVIG的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的败血症,并能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小剂量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吉粒芬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小剂量国产rhG-CSF吉粒芬可明显缩短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时间,促进外周血WBC的恢复.化疗后WBC降至最低后再给予rhG-CSF治疗,同样获得满意疗效,进一步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