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吴耀南教授治疗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详细论述其提出的"五脏六腑皆令胃病,非独胃也"的独特学术思想及其创立的"治胃要治心""治胃要治肺""治胃要治肝""治胃要治脾""治胃要治肾""治胃要治胆""治胃要治肠""治胃要治膀胱""治胃要治咽""治胃要治腰"的系列理论和治法用药。  相似文献   

2.
王清  钱锐  杨丽萍 《新中医》2014,46(11):44-47
介绍周常昆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周主任结合小儿的特殊体质及咳嗽发病的特点提出治咳六法:治肺、治脾、治肝、治痰、治便、治食,认为治肺为首要之法,治脾为固本之法,治肝为要着之法,治痰为通用之法,治便为变通之法,治食为兼用之法,获效颇良。  相似文献   

3.
失眠也可从六经辨证。太阳辨治:卫强营弱致失眠,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膀胱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阳明辨治: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胃热失降致失眠,治以调胃承气汤;邪热结肠致失眠,治以大承气汤、少阳辨治:胆郁化火致失眠,治以小柴胡汤等。三焦失枢致失眠,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太阴辨治:寒湿停聚于中焦,治以理中汤加味。少阴辨治:阴虚阳亢致失眠,治以猪苓汤;阳虚阴盛致失眠,治以四逆汤加味。厥阴辨治: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致失眠.治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  相似文献   

4.
肝气郁结治以补肝,肝气郁滞治以疏肝,肝血虚证治以养肝,肝气郁热治以清肝,肝阴虚证治以柔肝,肝火上炎治以泻肝,肝阳虚证治以扶肝,肝脉寒滞治以暖肝,肝经湿热治以化肝,肝阳上亢治以平肝,肝风内动治以搜肝。  相似文献   

5.
治风先治血是临床常用治疗风证的法规。所谓“先”,是强调治血为治风之先导,并不是先治血而后治风。至于治血的概念,则凡是能调和营卫气血、通利血脉、疏畅经络之法,皆在此例。历代医家于治风的同时对不同的风证,分别配伍不同的治血之品,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治风先治血之法。这些治法散见于历代医家的各种著作中,依笔者之管见,可归纳为如下十种:  相似文献   

6.
郑爱军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14-1117
针灸治痰是周德安教授"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之一。周氏"针灸六治"包括针灸治神、治痰、治风、治痛、治聋、治动。针灸治痰方法有化痰、豁痰、涤痰、消痰法。针灸治痰处方包括针灸化痰方、针灸豁痰方、针灸涤痰方、针灸消痰方。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痰学术思想有完备的理、法、方、穴、术,为痰证的治疗提供很好的临床思路,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治风先治血”之说,结合临床实践,论述了风病的概念、特征及病机证治。提出风病证治有三要:即治风必先审因;治风必先察位;治风必备多法。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治用、治体、治阳明"治肝三法,不仅广泛应用于肝病治疗,而且可推而广之应用于妇科临床,尤其是妇科肝郁证的治疗。笔者认为,应用治肝三法不应拘泥于"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的用药原则,"治阳明"的另一层含义为调理阳明大肠,将治肝三法变通应用于妇科临床,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9.
试论治血先治风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黄淑芬 《中医杂志》1997,38(1):9-11
治风与治血是临床常用的两类治法,二者关系密切。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指风证的治疗当注意养血活血。这一理论至今为临床所遵循,实践证明治血确有助于治风。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治风亦有助于治血。在血瘀证的治疗中,适当运用风药,常能使活血化瘀效果明显增强,其中的  相似文献   

10.
从针灸辨治理论研究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以辨阴阳而治——据脉而刺、辨经络(脏腑)而治、身形辨治、四海辨治及其他辨治等多个方面的视角,论述针灸辨治的相关规律与重要理论问题,提出人体复杂多维联系特点决定了针灸辨治的多视角与多向度,且每一种辨治之理法均具有相对独立辨治意义。研究新认识:提出据人迎寸口对比脉诊法辨阴阳而刺,是以针直接调阴阳(气)的平衡;提出经络辨治的5个思路来源,丰富其辨治内涵;创新性提出五体的"五体效应"与"五脏效应";首次提出四海辨治理论等。  相似文献   

11.
<正> 中风的神昏多属中脏腑之危候。其病因多责于心,多数人主张,治神昏不离于心,又非于心。从而总结出神昏治心法、神昏治肺法、神昏治肝法、神昏治胃法、神昏治脾法,神昏治肾法。但笔者认为,开窍醒神与泻下通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历代文献对杏仁的论述,可知杏仁不仅仅用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文通过对叶桂运用杏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杏仁的特点以及在治湿、治暑、治燥、治痞、治血、治痹等方面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六经理论主要用于辨治外感病,但外感与内伤常兼夹,经络与脏腑相连,临床用此理论辨治失眠症亦有较好疗效。太阳营卫失和致失眠,治以桂枝汤类;太阳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太阳蓄血致失眠,治以桃核承气汤等。阳明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燥热腑实致失眠,治以承气汤类。少阳胆火郁滞致失眠,治以柴胡汤类。太阴寒湿停聚致失眠,治以理中、四逆汤类。少阴心肾不交致失眠,治以黄连阿胶汤;肾阳虚衰致失眠,治以四逆汤;阳郁厥逆致失眠,治以四逆散。厥阴寒热错杂之失眠,治以乌梅丸。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1 治未病学说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治疗学中.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治法萌始于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汉唐以来,至清代达到鼎盛。医者一直以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基本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为宗,充分的将外治法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1,10(1):38-40
桂枝茯苓丸既能辨治妇科疾病,又能辨治非妇科疾病,如桂枝茯苓丸与小柴胡汤合方辨治乳腺增生,与小柴胡汤合方辨治肝硬化,与桃核承气汤合方辨治银屑病,与四逆散合方辨治脑动脉硬化,桂枝茯苓丸、四逆散与海蛤汤合方辨治免疫性不育等。  相似文献   

17.
于为工治疗黄疸三治四忌的经验石蕴瑜沈阳市中医研究所(沈阳110003)已故老中医于为工先生,擅治肝胆疾病。尤以治黄疸为长,除了准确辨证分型施治外,更需注意用药之太过和不及。提出治黄疸的三治四忌。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三治即一治症二治用三治体。1.1治...  相似文献   

18.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一语,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本条是对中医治疗原则的一个高度概括。但是,对文中“治阴“‘治阳”之阴阳,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医家认为“治阴”“治阳”之阴阳,是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  相似文献   

19.
论心与肝的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心肝病理关系:心肝血热,治宜平肝熄风,清心开窍,心肝血寒,治宜温经散寒,祛瘀通络,心肝血虚,治宜益气养血,心肝两补,心肝气虚,治宜益气振阳,补心养肝,心肝阴虚,治宜滋阴清火,宁心柔肝,心肝气乱,治宜泻肝宁心,清火涤痰,心肝气郁,治宜疏肝清热,宁心安神,心肝血瘀,治宜行气活血,通阳开结。  相似文献   

20.
歧伯曰:“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这就是对“缓方”性质及其某些治证的概括,它与“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的“急方”具有相对不同的含义。二者虽同属“七方”之一,但“治有缓急之分,这正如王好古所谓:“治主宜缓,缓则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