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种影响因素对青少年非意愿未婚怀孕的影响,旨在为预防青少年未婚怀孕、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到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1506名未婚、年龄10~24岁的女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自陈式不记名问卷以及相关的心理评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个体生殖健康知信行水平、心理社会能力状况、儿童期不良经历等进行测评。结果:对未婚怀孕青少年初次妊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受教育水平、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心理社会能力状况以及儿童期不良经历均会对青少年初次妊娠年龄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未婚怀孕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未婚怀孕的发生,应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群体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性、行特征状况,为做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在全国6个省市开展定性访谈研究,通过现场沟通和交流,获取了120例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观点、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定性研究。结果:未婚流动青少年在性观念上具有多元性;主要从网络、书/杂志、同学/朋友处获取了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但水平普遍偏低;相当比例未婚流动青少年有性经历,但自我保护意识却相当薄弱。结论:未婚流动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和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对其性知识、性行为与性道德观有深刻影响,也导致该群体中存在着普遍和严重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要做好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公共服务,社会应提供更便利的避孕工具获取渠道,加强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专门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群体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性、行特征状况,为做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在全国6个省市开展定性访谈研究,通过现场沟通和交流,获取了120例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观点、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定性研究。结果:未婚流动青少年在性观念上具有多元性;主要从网络、书/杂志、同学/朋友处获取了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但水平普遍偏低;相当比例未婚流动青少年有性经历,但自我保护意识却相当薄弱。结论:未婚流动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和流动性等方面的特点对其性知识、性行为与性道德观有深刻影响,也导致该群体中存在着普遍和严重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要做好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公共服务,社会应提供更便利的避孕工具获取渠道,加强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专门针对未婚流动青少年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心理社会能力为个体对于控制结果能力的感知,认为世界是可预知的,并且趋向采用主动应对方式。研究显示(1,2),心理社会能力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如不安全性行为、未婚怀孕密切相关。未婚怀孕青少年属于特殊人群,这一人群更为脆弱,面临着更多生殖健康问题。本研究对未婚怀孕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减少青少年未婚怀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对未婚流动青年实施生殖健康干预活动的效果。方法:类试验研究。2010~2011年对成都地区3个行政区中选择工厂和服务场所的780例15~24岁未婚流动青年开展了调查。在干预组对象中开展了涉及6个专题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活动。结果:干预活动明显提高了干预组对象的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综合得分及各项知识回答正确率,对转变干预对象的性相关态度有正向影响,对增加干预对象避孕措施的使用有一定作用。调查对象主动利用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服务差。结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未婚流动青年的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也受调查对象欢迎。制定长期、可持续的干预战略以改善未婚流动人群的生殖健康状况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适合流动青少年的Youth - To - Youth互助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为开展适合中国流动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思路.方法 在济南市选取5所住宿和餐饮业的工作单位作为干预现场,以有意愿参与本研究的77名16~24岁流动未婚女性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直接干预组(24名)和间接干预组(53名),采用Youth -To - Youth模式进行教育干预.结果 干预后两组生殖健康总分均有明显提高,直接干预组达到91.5分,间接干预组达到80.8分,两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性态度及个人生殖健康卫生习惯也有所改善.结论 Youth - To - Youth互助模式能够为青少年所接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需求,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9月对金湖县268名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进行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殖健康需求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8.6%)和紧急避孕方式(28.4%)的知晓率较低。32.5%的调查对象接受婚前性行为,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女性身心影响大、79.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以后妊娠有影响,4.5%的调查对象接受多性伴。52.6%的调查对象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以往性行为的避孕方式主要是安全套(72.1%)、安全期避孕(44.4%)和体外射精(36.9%)。51.2%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8)、文化程度(OR=1.353)、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OR=2.027)和有无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OR=1.814)是安全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较低,对生殖健康知识普遍有需求,需要采取系统的、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中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现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流产发生率,保障该人群生殖健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按是否对对象进行干预分为干预组(1 958人)和对照组(461人),对干预组女性采取同伴教育为主的方法进行1年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82.23±6.11)分高于同期对照组(60.73±5.28)分,且高于干预前(59.82±5.39)分(P0.05)。态度和生殖高危行为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有婚前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但发生意外妊娠发生率(19.91%)低于同期对照组(29.60%),且明显低于干预前(30.26%)(P0.05)。结论流动人口中未婚女性意外妊娠带来个人生理、心理损害和社会的负性影响。针对该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让接受服务的过程从被动变为主动,保障其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状况,为肥胖儿童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单纯性肥胖青少年120例,分为低龄组(7~11岁)36人、中龄组(12~14岁)49人、高龄组(15~18岁)35人,选择同期90例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KAB问卷方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0.79±2.99)分(满分34分),态度平均得分为(8.16±1.88)分(满分17分),行为平均得分为(6.11±1.75)分(满分15分);对照组青少年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35±3.43)分,态度平均得分为(12.20±3.29)分,行为平均得分为(9.70±2.81)分。2组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照组则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青少年食用零食情况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纠正不正确的态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状况,为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进行相关研究及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济南、广州三地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1 506名10~24岁未婚女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殖健康认知情况、自尊水平、应对能力、内外控制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平均62.2分;三地青少年性态度总分存在差异,且不同年龄组间在认知与态度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45.0%青少年认同"准备结婚的男女可以有婚前性行为",24.4%的青少年"对未婚同居"表示"赞成";已有性行为者占76.7%(1 155/1 506),而每次使用避孕措施者仅为13.3%;其中895人已发生妊娠,超过两次妊娠者达35.2%;青少年自尊、应对方式等心理社会能力评分呈中等水平,并与其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得分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存在关联(P<0.01).[结论]青少年在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尚不够完善,应为其提供适宜的健康指导与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