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B超检查对肾结石、输尿管上、下段结石及膀脱结石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输尿管中段结石的诊断上却有很多的局限性.因此,只依靠B超检查诊断泌尿系阴性结石易误诊或漏诊,给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造成很多困难,给病人增加痛苦。我院自2000年11月-2004年8月采用深圳慧康ESWL—V1体外震波碎石机以来,  相似文献   

3.
靳杭红  邢婧  何倩  张慧  何洁 《西南军医》2010,12(1):176-176
目的探讨输液选择前臂内侧血管穿刺的优越性。方法将到门诊临时输液的患者200例,征得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穿刺手背静脉100例)与观察组(穿刺前臂内侧静脉比例)观察穿刺手活动情况、穿刺时疼痛程度及上肢活动时固定与否,结果两组患者输液后,输液侧手活动及固定情况,固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选择前臂内侧静脉进行穿刺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和并发症观察和预防,术后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术前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及家属接受及配合手术诊断治疗,通过术中、术后护理,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心包积液等危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半年随访率为100%,症状复发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保证了治疗整体疗效的提高.结论 规范、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是保证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易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外渗对血管有毒性刺激作用而引起静脉炎,现就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支的预防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导引下经皮硬化治疗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0.35 T开放式MR扫描仪的导引下应用18或20 G核磁兼容针对28例下肢静脉血管畸形患者进行经皮穿刺及硬化治疗.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1)介入操作是否成功;(2)患者的症状有无改善;(3)有无并发症;(4)病变体积的变化;(5)病变对比信噪比(CNR)的变化.治疗前后病变体积及CNR的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先后共进行57次硬化治疗,手术操作均获得成功,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较明显改善,特别是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病变体积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治疗前平均为(56.8±11.7)cm3,治疗后平均为(27.0±7.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P<0.01),缩小率为28.5%~74.4%,平均为(54.4±5.3)%.同时,MRI显示治疗后病变的信号降低,CNR治疗前平均为21.9±2.0,治疗后平均为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6,P<0.01),CNR降低率为40.0%~78.0%,平均为(61.0±3.6)%.结论 MR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四肢静脉血管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咨询等服务的综合性技术型药学部门。2002年1月21日原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等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  相似文献   

9.
心内直视手术由于麻醉及体外循环、手术创伤、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术后血压、心率、心功能等可发生一定的变化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心率及纠正心功能尤为重要。在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求做到精确、有效 ,我们观察了 5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应用微泵注入血管活性药物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我科于 2 0 0 1年 6月— 2 0 0 1年 1 1月在海拔 3 658m高原实施了 5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52例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3 2例 ;汉族 2 4例 ,藏族 2 8例 ;年龄 9月~ 3 8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 (…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救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将救治成功的9例进行回顾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但由小儿头皮血管管径小、管壁薄、其走向并非都是直行,且头皮静脉较为表浅,因此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老年病人年龄高、病程长、病种复杂,在治疗过程中血管细、弹性差致使穿刺成功率低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使治疗难以顺利进行,临床凋查表明: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病人痛苦,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又减轻了临床护:七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特别是恶性肿瘤的静脉化疗患者,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化疗病人越来越多,但许多化疗药物有较强的刺激性,再加上病人治疗周期长,患者反复化疗对周围静脉血管损伤较大,容易引起静脉炎。又因静脉输液时间长药液容易外渗,造成血管损伤和治疗效果降低。因此在化疗过程中保护好静脉和局部组织,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现将化疗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我院采用低强度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药物早期治疗脑梗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滤器源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阻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患者。收集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成功开通。7例球囊成形结合植入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侧支血管减少;1例球囊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导管直接溶栓2 d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栓完全溶解,血流恢复通畅。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4.7±3.9)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患者CT及下肢静脉造影均显示支架在位良好,其中3例支架内可见内膜轻度增生,但血流均通畅。结论滤器长期置入可导致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可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治疗和急救复苏的基本操作技术.也是护理工作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且其输液量的准确程度影响着预期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小儿本身的一些生理特点及家长的干扰会影响小儿输液量的准确度。现结合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常见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院外进行静脉药物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挽救频死心肌,尽量缩小梗塞范围。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精心护理对心梗病人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观察病情必须做到全面细致,配合抢救必须迅速、熟练,有条不紊,确保病人的途中安全。  相似文献   

19.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正逐渐被应用于抗肿瘤血管药物的早期临床试验。该文将对传统临床试验药效评价体系应用于抗肿瘤血管分子靶向药物研发中所存在的问题、DCE-MRI的相应技术原理、DCE-MRI临床应用现状与其在临床试验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做一综述,并列举一些近年来应用DCE-MRI技术进行抗肿瘤血管分子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YAG激光角膜缘血管网切断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