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敏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97-4798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39例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气管食道推移训及体位、呼吸功能的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引流护理、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3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无护理并发症,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训练,术后病情观察,体位、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认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根云 《护理与康复》2007,6(4):248-249
总结6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护理.认为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手术体位训练、轴位翻身训练及深呼吸训练,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术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正确的体位,予有效的康复锻炼和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康复.经治疗和护理,66例中显效60例、有效5例、无效1例;并发颈部血肿2例.  相似文献   

4.
沈蓉霞 《护理与康复》2007,6(7):491-49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入院的3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行切复内固定术,术后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观察其术后12周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2周,肩关节功能均达优或良,优良率100%.结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早期施行康复护理,能促进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防止关节黏连、僵硬,且循序渐进的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适应能力,更好地配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颈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训练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MVV水平、SCIM-Ⅲ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肺功能指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颈髓损伤病人肺功能的变化,指出实施肺康复应把握时机和适应证,肺康复包括康复前评估、健康教育、运动训练等,对颈髓损伤病人肺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肺康复理念能更好地指导颈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呼吸训练改善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呼吸操训练对改善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将经确诊的2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康复功能训练及康复护理,实验组增加呼吸操训练,2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MVV)及1秒钟用力呼气肺活量(FEV。)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MVV及FEV.均有提高(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操训练对改善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唤醒试验的练习;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21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Odom评分优18例,良好3例,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54-7954
目的总结18例采用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患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前后护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8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我们对8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进行体位训练、做好呼吸道准备及相关常规准备工作;术后给予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功能锻炼等措施.结果:本组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19 d.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发四肢肌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康复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包括正确肢体摆放、关节ROM运动、牵张训练等;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在护理前及护理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orth评分法进行肢体肌痉挛程度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结果:康复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康复组护理后痉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P0.01),康复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并发四肢肌痉挛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减轻或缓解肌痉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住院偏瘫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住院偏瘫患者康复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发放调查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住院偏瘫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家庭关系及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程度、患者自身训练的积极性及陪护对患者训练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在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康复护理组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出院指导等规范康复护理后,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结论关注和重视影响住院偏瘫患者康复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采用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7例采用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有效地术前训练、术后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57例患者术后7d颈部切口拆线,12d取髂骨处拆线,住院7~14d,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和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结论对于采用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歌唱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期丰富该类患者的康复护理手段,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33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歌唱训练。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及膈肌增厚分数(DTF)的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VC和FEV1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FVC和FEV1治疗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均P<0.05);2组患者的SpO2、心率及DTF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歌唱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提升更为明显。歌唱训练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手段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4例脊髓型颈椎病均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采取术前训练、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康复护理及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颈部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影像学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椎体不稳、脊髓受压情况。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风险高,患者思想负担重,积极进行围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37例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认为围手期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等长等张收缩训练可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范围.本组患者术后不用佩戴颈托即可早期训练,平均随访14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本组改善率均为优良,颈椎僵硬感较传统融合手术轻.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炜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10-812
简要阐明了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发展现状和对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介绍了以往康复护理方法(直接训练、间接训练和鼻饲护理)和目前较新的两种康复护理方法(五位一体治疗和联合高压氧治疗),提出了重视吞咽障碍患者的综合训练和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可提高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围术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颈椎带锁钢板固定治疗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156例患者术前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变;及时发现颈部血肿;指导功能训练。结果:43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81例得到缓解,32例病情得到控制,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能使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及时发现术后潜在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正确的处理.能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对防止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5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 (3 0例 )和对照组 (2 8例 ) ,对前者 ,术后第 3天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辅以心理康复指导及自我检查训练 ;后者术后 2 0天才开始康复护理和训练。结果康复护理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 ,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肢的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颈段脊髓髓内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髓内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50例颈段脊髓髓内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重点加强术中体位的训练、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指导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护理。结果:48例病人均在术后治疗当天至第1天开始颈背部以下皮肤对刺痛有知觉,肢体的疼痛、麻木、乏力,大小便费力在术后第5~10天开始好转,4例出现脊髓水肿,经予止痛药、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疼痛消失,48例平均在术后27d能行走出院,术前伴有下肢瘫痪、尿失禁的2例患者无明显好转。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在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疾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患者良好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