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一种新的裂殖体分离法(Mitchell GH等,1976)将体外原虫培养液通过CF11纤维素-粉柱,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可被吸附,而其他幼稚型及未寄生的红细胞极易洗脱。柱上的裂殖体可用植物血凝素凝集红细胞等法取得、继之以离心法收集上  相似文献   

2.
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picalmembraneantigen1,AMA-1)存在于疟原虫裂殖子顶端复合体中,在裂殖体成熟破裂时,被迅速散布到裂殖子整个表面[1~3]。一旦裂殖子钻入红细胞形成环状体后,AMA-1即不复检出,推测其与裂殖子入侵红...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了明显凝集裂殖子的两种单克隆抗体可阻断裂殖体侵入红细胞。以马来西亚H-株诺氏疟原虫静脉注射感染恒河猴,俟虫血症达8—30%,大部分裂殖体含6个以上裂殖子时采血,除去血小板及白细胞,按Dennis等(1975)的方法制备裂殖子。裂殖子制剂免疫6—8月龄的BALB/C小鼠细胞融合分成5组,1,2,3组小鼠以5×10~7裂殖子混于CFA中,经腹腔注射,30—40天后再以同样数量的裂殖子静脉注射2次,末次注射于融合前4天进行;第4,5组小鼠腹腔注射混于CFA中的5×10~7裂殖子,10天后,即融合前4天再行第2次  相似文献   

4.
约氏疟原虫裂殖体和裂殖子的浓集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浓集和分离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应用17.5%的聚蔗糖(Ficoll)溶液可浓集该种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并可分离出以裂殖体为主的上层和滋养体占50%左右的中层感染细胞层。应用ConA-Sepharose 4B柱可以分离出大量比较纯净的裂殖子,其形态完整,纯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6.
殖子均数互有差异,本实验试图说明这一现象的意义。于1938~1960年期间以静脉血传染14例,以蚊虫传染11例,共计25例,在用的12个虫株中,北部8株,南部3株,伏而加格勒1株。在第6~8次发作时取血制片,每例查100~400个裂殖体。结果未见感染途径与裂殖子数之间有任何差异,北方各株裂殖子的平均数为14. 3~18. 2,南方各株为15. 4~18. 0,伏尔加格勒株为15. 5~17. 3。  相似文献   

7.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都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自然感染恶性疟的儿童的研究,以及对得自恒河猴的诺氏疟原虫的体外研究,提示抗体能抑制裂殖子侵犯红细胞,是对疟疾保护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促使努力分离红细胞的裂殖子用于恒河猴实验预防接种。分离裂殖子:恒河猴体内的诺氏疟原虫以发育同步化和高度原虫血症为特征。注射感染10~4个无性期原虫的猴,在7或8天后血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被感染(正常为20~70%),而且6~8个核的裂殖体占多数。在350g离心8分钟后,感染裂殖体的细胞在灰白色层及未感染的红细胞层之间形成一不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分离纯化巨型艾美球虫第二代裂殖体效率更高的方法 . 方法 用孢子化的巨型艾美球虫卵囊喂食21~28日龄SPF雏鸡,平均50万个/只,72 h后剖检出小肠中段,综合运用酶消化、离心洗涤、红细胞裂解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分离纯化巨型艾美球虫的第二代裂殖体.结果 从35羽鸡的小肠中段中纯化到裂殖体4.1×105个,平均每羽鸡获得裂殖体1.17×104个,回收率约为89.6%. 结论 此方法简单易行,纯化回收结果适用于艾美属球虫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宿主对疟原虫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外的裂殖子可能是重要的靶子。作者用代谢标记法,研究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蛋白质和糖蛋白的组分、合成及其抗原性。作者选用取自夜猴的恶性疟原虫(K~ 株分离物FVO),经山梨醇同步培养,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由上而下可得到疟原虫的滋养体、裂殖体、环状体小团及没有感染的红细胞。收集滋养体和裂殖体,去除环状体和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应用装有聚碳酸盐筛膜的培养小室分离从裂殖体释放出来的诺氏猴疟原虫裂殖子的方法。孔径3微米的碳酸盐筛膜能通过猴的正常红细胞和含有环型体及滋养体的红细胞,而保留90%以上的裂殖体。在开始后30分钟内,从培养小室的流出液中含有  相似文献   

12.
已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对人红细胞唾液酸蛋白即MN血型糖蛋白(GPS)具有识别作用,裂殖子通过与它结合从而侵入红细胞。作者用二种方法对其结构作了研究,首先用胰蛋白酶将GPS进行消化,并将其碎片与分离出来的裂殖体混合,然后再观察后者对红细胞的入侵情况以了解是否具有抑制裂殖子入侵的作用。结果低浓度糖蛋白A或高浓度糖蛋白A、B和C的混合物可抑制入侵,单独糖  相似文献   

13.
瑞香素杀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药瑞香素在体外和体内的杀裂殖体作用。 [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l株常规体外培养中测试瑞香素杀裂殖体活性 ,并按“四天抑制性试验”在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小鼠中测定不同剂量瑞香素的体内抗疟活性。 [结果 ]体外试验中瑞香素在 1~ 10 μmol L剂量范围内有明显杀灭裂殖体作用 ,而体内试验中按D4减虫率与感染鼠在 30d内的平均生存天数评价 ,5 0或 10 0mg kg .d- 1 × 4d瑞香素灌胃以及 10 ,5 0或 10 0mg kg.d- 1 × 4d瑞香素腹腔注射给药在伯氏鼠疟原虫ANKA株感染鼠中的抗疟作用与 10mg kg .d- 1 × 4d氯喹 (CQ)灌胃的疗效相似。 [结论 ]瑞香素在体外和体内均有一定的杀裂殖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度浓集含恶性疟原虫裂殖体的红细胞的简便方法。此法利用纤维粉去掉感染血中的白细胞,再根据 Coulson等(1964) 浓集淋巴细胞的方法,用分级等离子凝胶来浓集裂殖体。裂殖体的浓集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的,方法如下:从冈比亚儿童静脉取得重度感染恶性疟原虫晚期环状体期的血液,加入肝素(10iu/毫升)。用 Cehatman CF 11纤维粉滤除白细  相似文献   

15.
已知疟原虫裂殖体表面一种分子量为140,000的蛋白与其入侵江细胞的能力有关。作者先将裂殖体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然后分出分子量为140,000的蛋白包入脂质体后加完全佐剂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在进行细胞杂交前3天用完整裂  相似文献   

16.
恶性疟原虫(冈比亚株)红细胞内裂殖子可从培养的感染裂殖体的人体红细胞经CF11纤维素柱分离出来。将此制剂保存于液氮中,然后用福氏完全佐剂(FCA)乳化,对夜猴进行免疫。免疫的猴能抵抗恶性疟原虫的西非株(Lagos)和东非株(乌干达Palo-Alto)的连续攻击。所诱发的免疫力是特异的,因为接种福氏完全佐剂处理的诺氏疟原虫裂殖子疫苗不改变夜猴感染恶性疟原虫的过程。3只夜猴用佛氏完全佐剂处理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冈比亚株)免疫接种3次。在注射部位形成坚硬的小结,但无溃疡形成。疫苗接种没有产生可检出的原虫血症,或引起红细胞数的明显改变。用一供体猴感染的恶性疟原虫西非株进行攻击。原虫出现前期从对  相似文献   

17.
疟疾获得性免疫机理的研究指出,保护性抗体对细胞内原虫无作用,但可阻止裂殖子释放入血浆后的发展。有人观察到免疫血清可凝集游离的裂殖子,并且阻止其附着于易感宿主红细胞的接受点。这说明裂殖子抗原在疟疾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报告用裂殖子作疫苗对猴进行免疫接种抗诺氏疟原虫感染的应用。实验用猴为恒河猴(Macaca mulatta)及克拉猴(M.fascicularis)。诺氏疟原虫分W株和Nuri株(N株),又根据裂殖体感染细胞凝集(SICA)试验区分为不同的系别。免疫接  相似文献   

18.
制备有效的疟疾疫苗需用纯的疟原虫裂殖体或裂殖子,过去报道用一些梯度分离法取得了成功。本文用碘葡酰胺作等密度离心方法分离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裂殖体也取得了成功。所用的恶性疟原虫系Camp株,以改良的Trager与Jensen法在体外连续培养保种,并以山梨醇作两次处理使原虫同步。密度梯度与分离所用的介质为3.5g碘葡酰胺粉,加入重蒸水溶解至10ml,过滤除菌后置  相似文献   

19.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疟疾疫苗是很有效的防治手段。研制疟疾疫苗,首先要对疟原虫抗原进行分析、鉴定。疟原虫裂殖子直接暴露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裂殖子保护性抗原的分析、鉴定是疟疾疫苗研制的关键部分。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对许多疟原虫裂殖子保护性抗原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对gp195、83KDa、75KDa等主要裂殖子表面抗原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为疟疾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者按照Tragager和Jensen的方法,用含10%人血清的RPMI 1640-HEPES(称为RPS培基)在100mm的陪氏培养皿中培养恶性疟原虫。为收集大量的裂殖子,首先进行同步培养。最初,用山梨糖醇处理培养物,然后,在明胶中漂浮反复地分离环状体和滋养体。用这种方法(一般是5次)每40—42小时挑选一次感染滋养体的红细胞,直到3—4小时内原虫同步发育。在释放裂殖子预测时间的八小时前,吸出培养基,并用含下列任一基质:(a)[~(35)S]蛋氨酸,10μci/ml的培养基;(b)[~3H]亮氨酸,10μci/ml 60ci/mmol;(c)[~3H]葡萄糖胺,40μci/ml;(d)[~3H]甘露糖,25μci/ml的10ml RPS培养基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