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涛  刘玉  刘绍正  王先锋 《安徽医药》2017,38(12):1533-153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加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左旋布比卡因+咪达唑仑组(LM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咪达唑仑(50 μg/kg),左旋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接受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1 μg/kg)。评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LM组和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相比,LD组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痛觉、运动阻滞维持及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能缩短痛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痛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镇痛时间。相比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该院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需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3例。右美托咪定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咪达唑仑组使用咪达唑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顺行性遗忘及呼吸频率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但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但能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顺行性遗忘等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使用咪达唑仑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进行镇静治疗帮助降低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中不耐受经口气管插管,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28例)和右美托咪定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状态(Ramsay评分4分、Riker评分4分)时间,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患者比例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较右美托咪定组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两组患者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比例、发生低血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更易发生心动过缓。结论:使用咪达唑仑代替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有利于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及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但本方案不能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晓兵  张湛  王佩双  凌萌  张琳琳 《安徽医药》2018,39(12):1470-1474
目的 观察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200例,按照入科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操作流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镇痛镇静药物(舒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意外拔管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及转出后1个月内定向力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丙泊酚用量为(5 652.00±526.45)mg、右美托咪啶用量为(1 640.50±387.22)μg、机械通气时间为(4.56±0.77)d、ICU住院时间为(5.98±0.8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为(3.32±0.55)分、RASS评分为(-1.32±0.85)分,更接近镇静目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发生率、定向力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可以降低镇静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郭铭辉 《海峡药学》2016,(9):100-10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3)和咪达唑仑组(n=43),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在此基础上,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08~0.10μg/( kg· h)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以0.2~0.6μg/( kg· 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观察两组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达到镇静效果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也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8.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好,芬太尼用量低,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行择期TURP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PCIA)干预,观察组予以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PCIA干预。比较两组术后4小时(T1)、术后12小时(T2)、术后24小时(T3)、术后48小时(T4)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Ramsay镇静评分(RSS)]、膀胱痉挛次数、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PCIA按压次数、术后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RSS评分组间、时间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膀胱痉挛次数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AP、HR、SpO2、RR组间、时间序列及组间与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TURP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并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使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进行镇静治疗方案帮助降低低血压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中不耐受经口气管插管,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23例)和右美托咪定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状态(Ramsay评分4分、Riker评分4分)时间,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患者比例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咪达唑仑+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较右美托咪定组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两组患者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较右美托咪定组降低。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方案能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有效降低了低血压发生率,可供临床医师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在麻醉深度指数(CSI)指导下,评价眼科玻璃体手术中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60例择期行玻璃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以0.25 μg·kg-1·h-1输注)和咪达唑仑组(M组,咪达唑仑以25 μg·kg-1·h-1输注)。患者入手术室后行常规麻醉监测和CSI监测,术中CSI靶目标值设定为>80。术中根据CSI值调整药物输注速率。记录术中循环、呼吸参数,术后对患者行镇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评估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D组患者手术开始35~50 min和术毕心率均低于M组(P<0.05),疼痛评分显著低于M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手术满意度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玻璃体手术中可降低心率,镇痛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小,适于该类手术镇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疾病患者镇痛镇静中的疗效。方法90例重症疾病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与布托啡诺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命体征指标。结果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4.96±0.21)分、BPS评分(7.84±1.15)分高于常规组的(3.26±0.48)、(5.45±1.62)分,PSQI评分(2.21±0.43)分低于常规组的(6.39±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对重症疾病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用药后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生命体征波动,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疾病影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盐酸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镇静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需机械通气的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A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组(B组),每组20例。记录镇静前的APACHEⅡ评分、Ramsay评分和PaO2/FiO2指标。记录镇静中4h、6h和12h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镇静达12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min评估1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镇静满意程度。结果 90%患者单独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就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如果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也只需要很低的剂量。比较咪达唑仑用量、调整泵速至镇静满意时间和恢复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的镇静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以盐酸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镇静能提高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组采用0.08~0.10 mg/(kg·h)咪达唑仑持续泵入。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分级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镇静期间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他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满意率为97.33%,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率为96.00%,两组镇静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平均动脉压下降、SpO2下降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镇静效果满意,可以达到理想镇静时间及易唤醒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而且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纳布啡对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1 mg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微泵静脉注入0.2μg·kg-1右美托咪定。之后3组均静滴5~6 mg纳布啡、静注1.5 mg·kg-1丙泊酚。观察患者入手术室即刻(T0)、意识消失时(T1)和检查结束时(T2)的生命体征。记录患者麻醉和胃镜检查相关指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行简易认知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检测患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T1时3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均较T0时降低(P<0.05),而T2时3组上述指标则较T1时升高(P<0.05),但与T0时无明显差异(P>0.05);T1时咪达唑仑组RR低于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T2时3组MAP、HR及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pO2水平在不同时点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的麻醉诱导时间、体动反应次数、丙泊酚追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且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 d、术后3 d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0.05),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则较前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3 d时对照组、咪达唑仑组MMSE评分较术后1 d时升高(P<0.05)、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则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右美托咪定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P<0.05),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 d和术后3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P<0.05)。3组药品不良反应均较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纳布啡的镇静/麻醉方案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尤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急诊脑外科气管插管后患者镇静的效果、安全性,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急诊脑外科气管插管后需镇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咪达唑仑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较镇静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镇静后血氧饱和度(SPO2)较镇静前显著提高,咪达唑仑组患者镇静后SPO2在90min、120min较镇静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均较镇静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起效快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静后10min、30min咪达唑仑组较右美托咪定组呼吸频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镇静后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可用于脑外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镇静,但前者起效更快,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匡燕  肖广莉  沈伯雄 《安徽医药》2016,37(11):1355-135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臂丛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A、B、C组,每组40例。A组术前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B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C组在阻滞前10 min静脉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泵完,同时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T0)、给药10 min后(T1)、20 min后(T2)、30 min后(T3)、60 min后(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与B、C两组比较,A组患者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3、5.849,P=0.007、0.004)。与给药前(T0)HR、MAP和OAA/S评分相比,A组仅T1时显著降低,C组T1~T4均显著降低(P均<0.05);B组各个时刻均保持平稳(P均>0.05);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A组患者T1时刻低于B组,C组患者T1~T4时刻均低于B组,且T2~T4时刻低于A组(P均<0.05);3组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因心率减慢而给予阿托品治疗的例数多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2)。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危重病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g/kg,之后以0.2~0.7 g/(kg·h)静脉维持。咪达唑仑组:静脉推注负荷剂量0.05 mg/kg,之后以0.02~0.08 mg/(kg·h)静脉维持。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满意镇静评分、镇痛评分、镇静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组苏醒时间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都是有效、安全的镇静药物,但用药要严格把握指征,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眉山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 μg/(kg·h),10 min内泵完,再以0.5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按照相同的输注方式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复苏指标、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及镇静效果分数。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0-T3时刻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先降低再升高最终又降低,且T1T2时刻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静息及咳嗽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可显著减少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效果显著,减少复苏期躁动的发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7.
陈景艳 《安徽医药》2017,21(6):1098-110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对择期手术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择期手术的区域麻醉病人90例,按数字均分法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三组病人于麻醉前20 min分别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静注咪达唑仑和静注生理盐水.观察三组病人用药前后焦虑视觉模拟/焦虑状态问卷评分、警觉/镇静评分;比较术后24 h对水果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 组内用药前后比较,对照组用药后10 min脑电双频谱指数为(92.5±1.6),焦虑视觉模拟/焦虑问卷评分为(1.8±0.3)分,警觉/镇静评分为(4.9±0.1)分;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后10 min脑电双频谱指数为(86.1±2.4),焦虑视觉模拟/焦虑问卷评分为(0.2±0.4)分,警觉/镇静评分为(2.5±0.7);咪达唑仑组用药后10 min脑电双频谱指数为(87.3±1.3),焦虑视觉模拟/焦虑问卷评分为(0.4±0.6)分,警觉/镇静评分为(2.6±1.0)分;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病人用药后10 min脑电双频谱指数、焦虑视觉模拟/焦虑问卷评分、警觉/镇静评分较低(P<0.05).与咪达唑仑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后记忆正确率较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可明显改善病人麻醉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记忆力,右美托咪定对病人的短期记忆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8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49)、对照组(n=49),对照组:布托啡诺+昂丹司琼镇痛,实验组: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镇痛,分析术后镇痛效果、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vs30.3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与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及咪达唑仑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与AVA/SAI评分及在用药前后对水果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0 min的OAA/S、AVA/SAI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5 min,右美托咪定组用药10 min的OAA/S评分明显优于用药前(P〈0.05)。右美托咪定组对香蕉图片的记忆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具有同样良好的镇静作用,且前者对于记忆功能的影响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江剑  徐晓栋 《安徽医药》2017,38(4):433-436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60例ASA I-II级剖宫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Dex0.1组、Dex0.3组、对照组,各20例,3组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阻滞完善后,Dex0.1组和Dex0.3组分别从静脉缓慢输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1 μg/kg和0.3 μg/kg,输注时间10 min,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观察各组产妇麻醉前(T0)、给药后5分钟(T1)、给药后10分钟(T2)、给药后3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呼吸、氧饱和度、及寒战发生情况和新生儿1、5、10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3组患者自主呼吸和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0、T3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T1、T2时组间比较如下:Dex0.1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0.3组与Dex0.1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下降,其中T1时Dex0.3组MAP(82±9)mmHg,HR(83±10)次/分,Dex0.1组MAP(86±8)mmHg,HR(86±9)次/分,生理盐水组MAP(87±6)mmHg,HR(89±8)次/分;T2时Dex0.3组MAP(81±7)mmHg,HR(82±10)次/分,Dex0.1组MAP(86±8)mmHg,HR(88±10)次/分,生理盐水组MAP(85±7)mmHg,HR(90±10)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0.3组与生理盐水组和Dex0.1组比较,寒战发生率及寒战时长显著降低:Dex0.3组、Dex0.1组、生理盐水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5%、45%和50%,寒战时长Dex0.3组、Dex0.1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为(7.8±3.0)min、(10.0±2.9)min和(10.2±3.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安全且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发生,0.3 μg/kg为一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