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未植入支架)42例,随机分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组(20、40 mg)(阿托伐他汀组,n=19)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10 m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3),检测并分析12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MMP-2、MMP-9和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94±0.49)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7.82%;联合治疗组的LDL-C为(1.92±0.54)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8.26%;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在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IMP-1则明显升高。结论 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以及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相似,但联合治疗未能降低血清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3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按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MMP-8和TIMP-1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中仅治疗组治疗后TG下降明显(P〈0.05),其余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血清MMP-8明显下降(P〈0.05),而TIMP-1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MMP-8和升高TIMP-1值,这一作用可以减少炎性反应,稳定斑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明胶酶B、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水平,探讨两者水平与粥样斑块破裂的关系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稳定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87例经PCI的患者分为10mg/d、20mg/d、40mg/d阿托伐他汀3组和23例对照组(非老年组),测定4组PCI前(用药前)、治疗8d、24d、90d后MMP-9和TIMP-1水平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用量40mg/d是安全的,在10~40mg/d范围内能明显改变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对照组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组之间MMP-9和TIMP-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MP-9升高及TIMP-1降低与粥样斑块破裂明显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血清MMP-9水平,升高TIMP-1水平,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 接受PCI的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6例、中等剂量组57、高剂量组54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40 mg和60 mg,每晚饭后口服.于术前和术后4周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结果 低剂量组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中、高剂量组MMP-9手术后4周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中、高剂量组TIMP-1水平术后4周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呈剂量依赖性,以中等剂量(40 mg/d)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I-lβ、TNF-α、和OX-LDL血脂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4组:急性脑出血血脂正常组(A组)、急性脑出血高血脂组(AH组)、血脂正常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高血脂急性脑出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HT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deftciency score,NDS)检测临床治疗效果.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I-lβ、TNF-α和OX-LDL,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AT组血清II-lβ、TNF-α、OX-LDL浓度和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2,4、6周后lI-lβ、TNF-α、OX-LDL浓度值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AHT组血清II-lβ、TNF-α、OX-LDL浓度和AH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6周后IL-lβ、TNF-α、OX-LDL浓度值和治疗2周值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I-lβ、TNF-α、OX-LDL水平,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和常规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P-选择素、酶联免疫法测定SICAM-1、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9。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三项指标浓度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抗炎及稳定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 ~70%的冠心病患者(未植入支架)42例,随机分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组(20、40 mg)(阿托伐他汀组,n=19)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10 m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3),检测并分析12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MMP-2、MMP-9和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94±0.49)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7.82%;联合治疗组的LDL-C为(1.92±0.54)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8.26%;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在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IMP-1则明显升高.结论 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以及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相似,但联合治疗未能降低血清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MP-2和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40 mg组(25例,4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组(25例,20 mg/d)及对照组(15例,不用他汀类药物)。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患者血清MMP-2、TIMP-2的水平,并观察3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MMP-2水平及MMP-2/TMIP-2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40mg组治疗后TIMP-2水平均治疗前明显增高。组间比较,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40 mg组治疗后MMP-2水平及MMP-2/TMIP-2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40 mg组较阿托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MMP-2水平及MMP-2/TMIP-2比值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和20 mg组治疗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基质金属蛋白酶-9(TIMP-2/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功能保护作用.[方法]结扎40只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存活3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于术组10只.术后第1天起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1 mg/kg/d,17只),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8只).14 d后.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PO浓度、胶原纤维含量、心肌梗死面积、TIMP-2/MMP-9表达量和心功能.[结果]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浓度、胶原纤维含量、心肌梗死而积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TIMP-2/MMP-9比值和心功能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及心功能,主要是通过减少白细胞浸润、下调MPO浓度和调节TIMP-2/MMP-9表达,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及胶原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的合理用量。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1次/晚)30例,大剂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rag,1次/晚)30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患者血脂水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长期应用时选用小剂量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与增强血管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IL-1β和TNF-α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基础用药相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选取治疗后2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作为观察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 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daily living, ADL)评定临床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IL-1β和TNF-α血清水平。结果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NDS和ADL评分显著增高(P〈0.05)。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IL-1β和TNF-α血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VEGF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低剂量组治疗1周后有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治疗3天后明显变化 (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增强VEGF活性,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和增强血管修复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6例AMI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101)和非他汀组(n=75),入院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血清MMP-1和MMP-9水平,同时测定血脂.另设健康对照组(n=70)与之比较.结果: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组血清MMP-1、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01).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清MMP-1、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01);非他汀治疗组4周后MMP-1、MMP-9水平无变化,与他汀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及非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1).他汀治疗组与非他汀治疗组1个月及1 a时,2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减少AMI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基质成分降解,稳定斑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情况。方法:确诊为ACS患者90例为研究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t组)患者45例人院后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1次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样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UAP组和AMI组血清MMP-9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ACS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高脂兔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同月龄体重相当的新西兰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阿托伐他汀组3组,每组各5只。对照组:正常饮食;高胆固醇组:接受高脂饮食干预12周;阿托伐他汀组:接受高脂饮食12周加浓度1.5 mg/(kg.d)的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24 h尿蛋白含量;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MMP-9、TIMP-1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有少量MMP-9阳性表达;高脂组TIMP-1表达上调,MMP-9表达下降。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显著上调MMP-9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与高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下调TIMP-1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与高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除了通过调脂作用减轻高脂肾病兔系膜基质的增生外,可能部分通过上调MMP-9在肾组织的表达,下调TIMP-1在肾组织的表达和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起到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CD40L、MMP-9、CR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1组(阿托伐他汀10mg/d,n=21)、他汀治疗2组(阿托伐他汀20mg/d,n=23);于发病48h内和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1、C-反应蛋白fCRP)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n=35)与之对照。结果:①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D40L、MMP-9、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2组治疗前血浆CD40L、MMP-9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治疗1组治疗后CD40L、MMP-9和CRP水平分别降低31%、42%、2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治疗2组治疗后CD40L、MMP-9和CRP水平分别降低52%、68%、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及炎症加速过程。早期应用大剂量他汀药物,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8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f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清髓过氧化酶(MPO)的水平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MMP-9及MPO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9及MPO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9及MPO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hs-CRP、MMP-9和TIMP-1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硝酸异山梨酯、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MMP-9和TIMP-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s-CRP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UA患者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及提高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1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7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比较各组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MMP-2、TIMP-2及MMP-2/TIMP-2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2、TIMP-2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2水平,升高TIMP-2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