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关于病机内容 (1) 从病因学、发病学看,外感六淫之气,内伤七情之气,均可导致气病。如《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说明六淫邪气、七情内气等不同病因可致不同病机。如“风客淫气……邪伤肝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等论  相似文献   

2.
浅谈张子和的情志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国泰 《光明中医》2000,15(6):38-39
张子和继承祖国医学心理治疗的法则 ,在治疗精神情志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 ,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至今仍有其实用价值。1 发展情志疗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形成了中医情志疗法的雏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善 ;思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素问·举病论》有百病生于气之说 ,其中“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等诸多论述 ,对张氏的影响颇深 ,他以此为据 ,发扬光大。如对《素问·举痛论》等有关情志过极而导致全身气机失调的…  相似文献   

3.
王莉萍 《河北中医》2003,25(9):710-710
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易患多种疾病 ,且病程长 ,并发症多 ,康复慢 ,故做好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 情志护理《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指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说明情志过极 ,可直接使脏腑功能失调 ,导致病情加重 ,而情志舒展 ,气血和顺 ,则可缓解病情 ,加速痊愈。老年人患病后 ,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消除其恐惧和悲观心理。并说明不良情绪对身体的不良影…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祖国医学早有论述。认为情志的变化可引起阳痿、不射精、早泄及精子异常而不育。经曰:“恐伤肾,恐则气下……”。《景岳全书》曰:“凡是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5.
“百病生于气”之说出自《素问·举痛论》。其着重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段论述说明了三个问题:1、导致气病的原因是:喜、怒、惊、恐、悲、思、劳、寒、炅等,即九气为病。概括了七情、六淫、和劳伤为病。  相似文献   

6.
<正> 气虚和阳虚发热临床上较为常见,它不仅与一般的阴虚生内热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且与《素问·调经论》所说的“阳虚则外寒”也迥然有别。下面就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要点谈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一、病因病机关于气虚、阳虚发热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如《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素问·调经论》说:“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盈,上焦不行,  相似文献   

7.
<正> 祖国医学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如“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的观点,即为我国古代医学心理学指导思想。在《素问·举痛论》中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凡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调,皆能引起气机紊乱,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诸如身心疾病的发生。关于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也有论述。《杂病源流  相似文献   

8.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称“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引起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则心神不安,精神焕散,思想不能集中,或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致发狂。怒伤,则肝气上逆,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或呃逆呕吐,腹胀食滞。思伤,则食  相似文献   

9.
中医心理学,是借助语言,行为等无形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帮助教育,主要是通过心理方面的影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祖国医学对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关系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些理论都说明情志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着重通过病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正> “气立”一词,在《黄帝内经》所见有三。一是《素问 ·生气通天论》“……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二是《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三为《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对三篇中“气立”含义,古今医家见解不一。在《生气通天论》中,王冰释为“真气独立如常”;马莳云“营卫如常”;张志聪引《本经》根于外者命曰气立为释。在《六微旨大论》,王冰曰“假气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七情对妇科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适当的七情能舒发情感,有益健康。而当七情太过,超过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导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常,称之为七情内伤。《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也。”由于七情内伤可使人致病,或使病情反复甚至恶化,尤其是妇人“善怀而多郁,又性喜褊隘”,易为情所伤,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此外女性特殊的生…  相似文献   

12.
“气”是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内经》中关于气的理论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受先秦时期气的哲学思想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内经》将其应用于医学 ,用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 ,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现结合个人临床体会 ,略谈气学理论对胃病的指导作用。1 气学理论对有关病因病机的指导《素问·举痛论》云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寒则气收 ,炅则气泄 ,惊则气乱 ,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这里虽仅举九气为病 ,实则包括无论外感六淫 ,还是内伤七情 ,皆可导致气病。《景岳全书》对此有较好的论述 :“正以气之为…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对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关系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致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着重通过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变化状况,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改善病人的心理活动,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情是战胜疾病的法宝,能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我们的辨证施护中医心理护理方…  相似文献   

14.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如《素问·举痛沦》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睥、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读贵刊1982年第3期《“喜伤心”析疑》,颇受启发。但该文在引用《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时,却将“气缓”说成“正是心情舒畅,情和志达的高度概括”。这与《素问·举痛论》的原意是不相符的。《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怒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恩则气结”,这里很明确地是将“喜则气缓”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提出来的。正确的解释应该  相似文献   

16.
按摩治疗精神病,古代文献记载较少,近人报道也不多见。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与七情内伤气血失调有关,《素问·举痛论》说:“白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医林改错》云:“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说明癫狂的发生均与七情内伤、气血失调有关。笔者认为:按摩既能调整气机,改善血液循环,而时由于情感所伤,气血失调而致的精  相似文献   

17.
一、“寒伤形,热伤气”“寒伤形,热伤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不少医家在注解此句时,多从字面解释,未脱出望文生义之窠臼。如张介宾说:“寒为阴,形亦属阴,寒则形消故伤形;热为阳,气亦属阳,热则气散故伤气。”真是寒邪只伤形,热邪但伤气吗?笔者以为不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又曰:“热胜则肿……寒胜则浮。”王冰注“寒伤形”说:“寒则卫气不利,故伤形”;张介宾注“寒胜则浮”时说:“寒胜者,阳气不行,为胀满浮虚之病。”这已明确地指出寒邪是可以伤气的。再从“寒为阴邪,易伤阳  相似文献   

18.
吕直 《天津中医药》2002,19(5):52-53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举痛论>又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19.
咳喘论治     
咳喘论治李今庸(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咳喘,又称“喘咳”。其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调经论》说:“气有徐,则喘咳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说:“从革之纪……其发咳喘”等等均是。咳和喘是两种不同的临床证候,《释名·释疾病》说:“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密切关系已被更多的医务工作者重视。笔者在此浅谈一下中蒙医对心理社会因素的早期认识。中医学认为,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情绪异常、饮食劳伤等均可产生疾病,人的情绪波动过于激烈或者持久,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素问·痛拳论》指出,情绪变化能使气机发生紊乱,即“怒则气上,喜则气绥,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同时还认为因内脏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情绪的异常。如《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篇》又指出:“肝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