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维族,农民.自述20 d前无诱因上腹胀痛不适,为阵发性胀痛,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医院查到肝脏肿块,于2003年5月26日来本院就诊,以肝脏包虫病入院.无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及黄疸,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平时体健,否认结核、肝炎、包虫病等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人群包虫病流行状况,为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甘肃省各地(市)、州经B超或CT扫描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并疑为包虫病的患者,应用快速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包虫抗体。结果检测患者血清21l份,在173份肝脏液性占位病变患者血清中,检出囊型包虫病患者64例;在38份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血清中,检出泡型包虫病患者4例。结论甘肃省各地(市)、州存在人群囊型包虫病流行,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首次监测出1例泡型包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腺苷脱氨酶活性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ADA无明显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ADA活性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肝炎患者经治疗血清ADA明显降低,与发病早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患者血清ADA与白球蛋白比值、前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结论:肝病患者血清ADA增高提示肝病慢性化、逐渐进展,反映肝脏损害程度加重,肝脏储备、合成功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130-139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史丽静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放射科200433);《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6):515-518[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7例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测量。20例无明显肝脏疾患的志愿(正常组)。17例肝硬化患(肝硬化组),再按其肝硬化程度分为两组:9例为轻中度肝硬化(轻中度肝硬化组),8例为重度失代偿肝硬化(重度失代偿组)。计算各例的各项灌流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报告:袁某,男性,66岁,因”右上腹隐痛2周”于2004年10月12日住我院。患无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患既往儿时曾烧伤,右侧腰部烧伤瘢痕;30余年前患肺结核;慢性胆囊炎病史4年;不饮酒,吸烟20余年,最多1包/日,已戒烟20余年。否认家族类似遗传病史,父亲死于肺相关疾病。查体:精神较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腿、腰背部可及多发皮下肿物,质软,心肺未闻及异常,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发热半月于2012-04-16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有肿瘤疾病史,体温最高达39℃,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无咳嗽及咳痰,无胸闷及气促,无腹痛、腹胀,食欲尚可,无恶心及呕吐,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查体:未见皮疹及焦痂,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 Murphy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遴选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varices,Ev)的无创性诊断指标,并建立相应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资料,统计分析血常规、生化指标、超声指标及肝脏硬度,建立诊断模型。结果20例(7.1%)肝脏硬度检测失败。肝脏硬度、肝脏超声指标、清蛋白、血小板与EV具有相关性(Kendallb〉0.20无EV患者的年龄、肝脏硬度、肝脏超声评分、脾厚度、清蛋白、球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与Ev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超声评分联合肝脏硬度预测Ev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ROC )为0.83,以食管静脉曲张指数(esophagealvaricesindex,EVI):4.254为诊断界值,预测患者无Ev的可能性为92.6%,阴性似然比为0.11;以EVI=6.853为诊断界值,预测患者存在EV的可能性为81.8%。在ALT〉5×ULN者中,肝脏硬度与EV相关性有所提高(Kendallb:0.421),肝脏硬度检测预测Ev的AUROC为0.90。应用肝脏硬度预测Ev,80%患者可免除胃镜检查。肝脏硬度〈32.7kPa,排除EV的可能性为96.3%;肝脏硬度〉46.0kPa,确定EV存在的可能性为83.3%,阳性似然比为17.8。结论肝脏超声评分联合肝脏硬度可有效筛选、预测EV状态;在ALT〉5×ULN者中,肝脏硬度检测可独立准确预测EV状态。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附402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病种、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不同性别肝病患者胆囊结石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肝病患者胆囊结石阳性率:血吸虫性肝硬化(26.4%)与脂肪肝组(28.7%)明显高于非肝脏疾病组(14.6%)(P<0.01),非血吸虫性肝硬化(16.2%)、肝囊性病变(18.9%)及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组(14.7%)与非肝脏疾病组无显著差异(P>0.05);Child-PughA级(15.0%)、B级(22.5%)及C级(31.3%)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22.5%)与女性(23.4%)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吸虫性肝硬化与脂肪肝患者为胆囊结石患病的高危人群;肝病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肝病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孕16~40周正常胎儿肝脏长度的变化。方法采用2~4MHz四维腹部凸阵探头超声,检查720例孕16—40周正常胎儿的肝脏长度。结果本组孕16~40周胎儿肝脏平均长度分别为19.1、20.7、22.3、23j9、25.5、27.1、28.7、30i3、31.9、33.5、35.1、36.7、38.3739.9、41.5、43.1、44.7、46.3、47.9、49.5、51.1、52.7、54.3、55.9、57.5mm,平均每周增长约1.6mm;胎儿肝脏在孕中晚期生长长度与孕周呈线性方式增加,方程式为:肝脏长度(mm)=1.6×孕周~6.5(±0.2)。结论孕16~40周正常胎儿肝脏长度与孕周呈线性方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一、病情简介 患,女,32岁。因“健康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20天”腹部B超、CT、MRI发现肝脏肿块5天于2001—10-30入院。现肝脏病变后全身无不适,精神、食欲一般,大、小便未见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甲亢”病史。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7岁。因腹胀不适一个月人院。一般情况佳,无黄疸和腹水,淋巴结无肿大。否认结核和肝炎等病史。B超显示,肝左外叶有9.8cm×8.0cm的相对增强回声区,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杂乱。MRI显示,肝左叶外段内有12.6cm×10.8cm的类圆形肿块,并向肝表面凸出,门静脉左支受压后移,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无异常。实验室检查:AFP(一),HBSAg(一),血象和肝功能正常。于第6天手术切除肝脏肿瘤,其他部位未见肿瘤。大体病理检查:肝脏肿瘤19.5cm×16.5cm×6cm,略呈球形,向肝脏表面隆起。切面肿瘤为灰白色,分叶状,质地细腻似…  相似文献   

12.
对36例行TA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氧化还原耐受指数(RTI)及术后动脉血酮体比(AKBR)测定来评价肝脏能量储备功能。按术后AKBR值分A:>0.7,B:4-7.0及C:<0.4,在RTI>0.5的21例中,属A、B及C者分别为15、6及0例,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而在RTI<0.5的15例中,属A、B及C者分别为5、8及2例,术后1个月内B有1例死亡,C中2例均死亡。由此认为术前RTI及术后AK  相似文献   

13.
当归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当归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模型,利用生化分析,光镜及电镜技术测定肝脏功能及观察肝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各保存时限(12h,24h,36h),B组(25%当归注射液20ml/CMU-1保存液1L,大鼠肝脏置于其中保存)和C组(25%当归注射液40ml/CMU-1保存液1L,大鼠肝脏置于其中保存)大鼠肝脏灌洗液的AST,LDH水平均较A组(单纯CMU-1保存液组,大鼠肝脏置于其中保存)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95),B组和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各保存时期,B组和C组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均较A组为轻,B组和C组损伤程度相当,结论:当归对低温保存的大鼠肝脏有保护作用。当归在保存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B组),即使再增加浓度(C组),并不能明显增加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36例行TA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氧化还原耐受指数(RTI)及术后动脉血酮体比(AKBR)测定来评价肝脏能量储备功能。按术后AKBR值分A:≥0.7,B:0.4~0.7及C:<0.4,在RTI≥0.5的21例中,属A、B及c者分别为15、6及0例,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而在RTI<0.5的15例中,属A、B及c者分别为5、8及2例,术后1个月内B有1例死亡,C中2例均死亡。由此认为术前RTI及术后AKBR测定可准确判断患者肝脏能量储备功能并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以血清 e 抗原状况和患者年龄分组对 ALT<2×ULN 的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 HBV DNA水平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253例ALT<2×ULN 的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和 HBV血清标志物,分别按肝脏病理分级、e-抗原状态和 HBV DNA载量分组,比较各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重度肝脏炎症、纤维化组中 HBeAg 阴性比例均较轻度组高(P=0.043,P=0.033);重度肝脏炎症、纤维化组患者年龄均较轻度组大(P=0.004,P=0.000)。HBeAg阴性患者中高病毒载量组中肝脏炎症、纤维化患者比例较高(P=0.001,P=0.007)。≥38岁的 HBeAg 阴性CHB患者中,高病毒载量组较低病毒载量的患者重度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比例高(P=0.000,P=0.041),HBeAg 阳性 CHB 患者中,低病毒载量CHB患者比高病毒载量的患者重度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比例高(P=0.042,P=0.042),年龄<38岁的CHB患者无论是HBeAg阳性和阴性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严重程度与血清HBV DNA水平间均无相关。结论年龄是预测不同HBV DNA水平下CHB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对于ALT<2×ULN的CHB患者,均应积极建议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而对于≥38岁 HBeAg阳性低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上海肥胖研究(SHOS)中单个社区人群1217人,筛选具备完整临床资料以及超声测定的肝脏衰减系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人群,以肝脏衰减系数半定量判定肝脏脂肪含量。按肝脏衰减系数三分位点分组比较研究对象的临床特点,分析C-IMT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IMT的危险因素。结果(1)超声定性诊断无颈动脉斑块且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者505人,其中男225人,女280人,年龄34~66岁,平均(50±6)岁。与肝脏衰减系数下三位组相比,上三位组的年龄(t=-2.41,P〈0.05)、舒张压(DBP)显著升高(Z=-1.27,P〈0.05),腰围(w)、体质指数(BMI)显著降低(t=3.95、6.17,均P〈0.05)。(2)C-IMT水平随着肝脏衰减系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加(F=13.83,P〈0.05),肝脏衰减系数上三分位组较下三位点组C-IMT增厚的频率显著升高(35.3%比23.2%,)(x2=6.19,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w、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吸烟状态外,肝脏衰减系数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ρ〈0.05)。结论超声定性不能识别的NAFLD人群中肝脏脂肪含量与C-IMT密切相关,肝脏衰减系数对筛选代谢风险无显著升高人群的早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135例住院病例的肝脏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患者中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肝脏损害有30例(222%),其中366%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467%出现黄疸,6例肝活检为慢性活动性肝炎。733%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治疗反应,2例有复发倾向,5例(133%)未经正规治疗发展为肝硬化。有肝损害者血清自身抗体(ANA、抗SSA、抗SSB、RF)与无肝损害者无差异,且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致,然而抗SMA阳性率高于后者。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肝脏损害发生率不低,临床症状与损伤程度相差较大,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本病的肝损害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只能依据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γ-射线体部治疗系统治疗11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等剂量曲线50%-90%,周边照射剂量2500-4800cGy,中位剂量3362.6cGy,分割处方剂量300-800cGy,重复治疗4-12次,隔日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3-13个月,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率为92.3%,生存质量明显提高,83例复查CT或MR,肿瘤消失13例(15.7%),缩小44例(53.0%)。无变化18例(21.9%),增大8例(9.6%),有效率为90.4%。肿瘤较小与单发病灶者治疗效果较好,曾在SRT前接受介入治疗者治疗效果优于未接受介入治疗者,结论:SRT肝脏恶性肿瘤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近期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脏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在临床上少见,术前往往难以确诊。我科近年收治2例在术前,术中误诊,报道如下。例1女,56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6个月,加重10 d”于1993年12月6日入院。右上腹痛为间歇性胀痛,以餐后为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及皮肤黏膜黄染,服用多潘立酮后可减轻。10 d来症状加重。入院检查:体温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对原位肝脏隔离灌注区域性化疗所致细胞2免疫抑制和肝脏损害的防护作用。方法:用大剂量5-氟脲嘧啶原位肝脏隔离灌注技术行犬区域性化疗,观察静脉全身给药组,原位肝脏隔离灌注对照组,原位肝脏隔离区域性化疗组及丹参组等不同组别对犬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肝细胞损害及丹参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