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为基层医院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自1983~1986年共进行了1015例针吸细胞学检查,报告如下。 方法 首先确定肿块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局部灭菌下,妥善固定肿块,用30ml注射器套7号注射针头刺入肿块,然后抽取负压。保持负压在10ml左右,向肿块不同方面反复抽吸2~3次,放掉负压后抽出针头,制片。待干用瑞氏或H.E染色后镜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吸活检术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ltra2Cut型18-20 G软组织切割活检针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218例肺周围病变患者。结果 218例肺穿刺活检,经病理诊断明确200例,诊断率为91.7%。术后气胸15例、肺出血7例均治愈。结论肺部肿块针吸活检术安全、经济、准确率高、创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诊断纵隔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肺门、纵隔不明原因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肺部CT检查发现有纵隔、肺门软组织块状阴影,临床诊断性质待查,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支气管腔内肿块病变的患者,经过CT定位后,予以纤维支气管镜下穿刺针吸活检检查。结果44例患者,穿刺成功获得病理诊断者32例(72.7%)。其中诊断肺癌者30例,结核2例,此外,核异质细胞4例,另外8例患者为正常淋巴结和正常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部分患者施行针吸活检术后穿刺点局部微量出血,不需要止血处理;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是鉴别诊断纵隔、肺门不明原因肿块和肿大淋巴结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纵隔肿块性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软组织切割针在CT导引下纵隔肿块性病变穿刺活检技术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CT导引下应用18G和20G软组织切割针对77例纵隔肿块性病变在进行穿刺活检,比较穿刺活检与病理符合率.[结果]纵隔肿块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病理明确诊断67例(87.0%),不能明确诊断10例;18G针活检35例、20G针活检...  相似文献   

5.
对我们2003-05~2007-05所做的156例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6~82岁,肿块位于内上象限26例,外上象限81例,内下象限11例,外下象限28例乳晕部10例。肿瘤直径0.8~6.0cm大小,平均2.8cm。肿块质地硬,均单发,无痛。本组患者术前均行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146例(93.6%),良性10例(6.4%)。1.2方法术前按FNA常规方法操作。选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皮肤消毒,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针,与胸壁斜行方向进针,经皮刺入肿块,当针尖大约到达肿块中心时,拉针栓造负压,在保持…  相似文献   

6.
空芯针活检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如何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甚为临床所关注.空芯针活检可不用手术就可取出乳腺肿块的足量组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对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较针吸细胞学活检更有价值.收集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168例患者的乳腺肿块先行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再行空芯针活检(CNB),并与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共收治61例疑似存在纵膈病变患者,对其实施CT检查以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进行检查,并经手术病理验证。结果:在61例疑似病例中,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确诊为阳性者57例,占93.44%;确诊为阴性者17例,占6.56%。CT检查确诊为阳性者44例,占72.13%;确诊为阴性者17例,占27.87%。由此可知,在确诊率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高于CT检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诊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组10例中年龄16~65岁,足背囊肿1例,腕关节背侧囊肿8例,腘窝处囊肿1例。治疗方法:局部消毒后用10毫升注射器10~12号针头快速刺入囊内,尽量抽尽囊液后留针,取另一注射器抽吸相应容量95%酒精,缓缓注入囊内,轻轻按摩使酒精广泛与囊内壁接触,如有灼痛感表明酒精从  相似文献   

9.
细针头抽吸活检目前已成为一种通用的诊断方法。作者分析了3545例乳房的穿刺活检,材料取自触到的乳房结节、有触痛及发炎的地区,少数几例来自触诊阴性而乳房造影可疑者。用18-22号1.5英寸的针头连接3-10毫升注射器,刺入局麻处理的皮肤,用力沿不同方向抽吸。吸出物很少,通常只存在于针头内,推在预涂白蛋白的玻片上制成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纵隔内肿块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方法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所有穿刺中均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先用18G、100mm长千叶针(导向针)用于穿透皮肤及胸骨,再用20—22G、150mm半自动切割针或20—22G、150mm千叶针通过导向针管进到病灶内,进行切割或抽吸,取得标本涂片、固定,并快速行细胞学检查。结果45例纵隔内肿块老年患者,21例病变位于中纵隔,24例位于前纵隔隐于胸骨后,病灶周围均包裹含气肺组织。所有穿刺均经胸骨径路,避开含气肺组织、纵隔内大血管,无一例出现气胸及大出血。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6.7%(39/45)。结论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经胸骨纵隔内肿块穿刺,对老年人纵隔内肿块病理诊断提供了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切片活检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2 0 0 2 - 0 1~2 0 0 4 - 0 1乳腺肿块12 6 4例,男5 9例,女12 0 5例,年龄8~72岁。肿块直径最小0 .5 cm,最大约10 cm。1.2 方法 用5 ml 1次性别注射器接7号针头,控制负压制2~3ml,其取材效果满意;推片法制片;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染色。根据细胞形态学特点[1 ,2 ] ,同时结合临床特征,作直接诊断。对不能直接明确诊断者作镜下描述及提示或建议进一步做组织学切片活检。2 结果2 .1 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 12 6 4例直接明确诊断12 5 8例,诊断率为99.5 %。诊断良性病变1189例,其中增生病82 5例,纤维腺瘤2 4 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用于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138例乳腺肿块的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82例恶性肿瘤,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的有75例,诊断正确率91.5%;有7例假阴性,未发现癌细胞.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56例良性肿瘤,针吸细胞学检查均未找到癌细胞,诊断正确率100%.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本组138例乳腺肿块的总正确率为94.9%(131/138).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等特点,是乳腺肿块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对门诊25例甲状腺单发性囊性肿块施行针吸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全部患者先行超声检查筛选,提示肿块为囊性。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吸碘试验,T_3、T_4和促甲状腺激素等)均在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均为冷结节。患者取仰卧位,肩部稍垫高,头略向后仰。无菌条件下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肿块,用7~9号针接上10毫升注射器穿刺囊肿,吸出囊液。左手稍挤压肿块,使囊液抽尽。囊内如有坏死组织,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再抽出液体。抽吸时不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自制的复方归秦液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100例中,痊愈92例,显效8例。治疗方法:复方当归液4毫升,复方秦艽液4毫升,维生素B_i2毫升,10%葡萄糖15毫升,四药混合。主穴上环跳。配穴承扶、殷门、承山、阳陵泉。患者取俯卧位,臀部及下肢肌肉放松,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使用6号封闭针头,20毫升大的注射器,取上述药液25毫升,快速刺入穴位,然后再向深部进针约7~10厘米,缓慢上下提插(不要旋转),以免损伤神经或肌肉纤维,待病人有针感后(针感直达足跟或触电样感),  相似文献   

15.
肺CT片和模拟机双重定位法经皮粗针穿刺肺活检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钧  宋克中 《临床荟萃》1998,13(4):174-175
近10多年来,经皮针吸肺活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我院1994年11月~1997年6月.对68例肺周围型肿块,在肺CT片及模拟机双重定位下经皮粗针穿刺肺活检,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配合临床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自1994年7月始,我们对临床怀疑恶性的乳腺肿块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并与组织学诊断进行对照。现就20例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20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74岁,其中30~50岁的占65%(13/20)。左乳肿块11例,右乳肿块8例,双乳1例。针吸方法:参照乳腺外科学一书的方法进行。用瑞氏或HE染色。细胞学与组织学结果诊断对照见下表1.乳腺癌:多数穿刺愿硬而脱政韧而脆,吸出物较多而稠厚,呈稀糊状涂片细胞丰富,整张片子着色深,细胞多呈散在分布,数量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及快速细胞学检查,进行CT引导下纵隔内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CT引导下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和快速细胞学检查经皮纵隔内肿块穿刺活检48例.先用18G,10cm长chiba针(导向针)穿透皮肤、胸壁软组织,甚至胸骨、椎体到达病灶边缘外5mm处,再用20~22G半自动切割针或chiba针通过导向针管到达病灶内,并对病灶进行切割或抽吸,取得标本进行涂片固定,然后行快速细胞学检查.结果48例活检病变穿刺25例经胸骨旁径路,19例经胸骨径路,4例俯卧经椎旁径路.穿刺时均避开了含气的肺组织和纵隔内大血管.所有病例均无重复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91.7%(44/48).结论应用同轴活检技术和快速细胞学检查为各类纵隔内肿块的穿刺活检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针吸活检对恶性纵隔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疑为纵隔肿瘤(直径≥15 mm)的患者76例,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国产秦氏活检针进行针吸活检(FNB)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榆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43例)与1年以上随访(33例)证实.FNB对恶性纵隔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0.5%(57/63),特异性为84.6%(11/13),准确性为89.5%(68/76).结论 CT导向经皮FNB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纵隔肿瘤恶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应用弹簧式切割活检针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弹簧式切割活检针在螺旋CT引导下对38例肺周围性肿块进行经皮肺穿刺。结果38例肺周围性肿块均穿刺活检成功,其中35例取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肺癌30例,结核3例,慢性炎症2例;3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气胸发生率为15.7%。咯血发生率为7.9%,经过治疗后均病情稳定。结论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切割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周围性肿块的良恶性质的判断准确性较高,安全。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由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早,转移率高,部分患者常因颈部肿块就诊,经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提示鼻咽癌转移而确诊。本文回顾分析397例经鼻咽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者的临床及针吸细胞学资料,并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我科自1987至1997年淋巴结针吸检查17230例次,其中诊断或提示鼻咽癌颈区淋巴结转移489例,经鼻咽活抢病理证实为鼻咽癌转移397例,另92例来在我院行鼻咽部活俭。397例中,以耳、鼻症状就诊者153例,以颈部肿块就诊者208例,以耳、鼻症状伴颈部肿块就诊者36例,每例外吸涂片2-3张,95%乙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