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白毒伞中毒与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对二者进行鉴别,以避免临床中的误诊、误治.方法 对5例白毒伞中毒患者和7例急性或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白毒伞中毒与重型肝炎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肝功能改变.多数患者疾病晚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白毒伞中毒患者早期无发热,伴有严重的腹痛、腹泻,存在假愈期,以多尿和消化道出血多见;重型肝炎患者则多出现发热,无严重的腹痛、腹泻,无假愈期,以少尿多见,且消化道出血少见.白毒伞中毒患者血球蛋白、血小板显著减少,而重型肝炎患者则减少不明显.结论 白毒伞中毒和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尽管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应仔细鉴别其不同点,避免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检测是对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本文采用国产IAP试剂盒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34例(乳腺癌和大肠癌各17例)与正常人30例血清IAP水平检测,同时测定上述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0例原发性胆囊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肿瘤细胞P^53蛋白的阳性反应率为33.3%(20/60),慢性胆囊炎及癌旁正常粘阳性反应率均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 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低分化胆囊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胃癌病人及正常人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胃癌病人血清I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血清IAP可作为癌症的诊断、恶性程度以及术后观察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2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组依据循证护理的原则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寻找科学依据,制定护理计划.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循证护理组护理前、后EPQ比较,除了内向性以外,护理后的评价分值显著降低,P<0.05;传统护理组则除了内向性以外,护理后后分值明显高于升高,P<0.05.护理后,循证护理组的SDS、SAS评分比常规护理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划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1]。随着对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深入,2004和2005年相继出台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3],并进行了不断更新,而对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分型以及慢性肝炎的分度等一直沿用至今。2005及2006年国内外相继出台了有关肝功能衰竭的防治指南[4-5],对指导临床进行重型肝病的诊疗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表明,慢性肝炎与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诊断指标存在重叠现象,难以区分;对重型肝炎与肝功能衰竭分型、肝硬化与肝功能衰竭分型的关系等问题尚存在模糊认识,影响临床对慢性和重型肝病的诊疗和预后评价。本文就当前慢性及重型肝病的临床分型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分型建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天花粉蛋白对荷人肝癌裸小鼠的抑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对荷人肝癌裸小鼠的抑癌作用。方法 采用人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将24只裸小鼠分为TCSⅠ组、TCSⅡ组、TCSⅢ组和对照组,TCS剂量分别为0.2mg/kg、0.4mg/kg、0.6mg/k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2ml/只腹腔注射,共10次。第21天称瘤重和裸小鼠体重,计算抑癌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TCSⅠ组、TCSⅡ组和TCSⅢ组平均瘤重分别为0.99g、0.81g、0.22g和0.20g。用药组瘤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CSⅠ组、TCSⅡ组和TCSⅢ组抑癌率分别为18.18%、77.78%、79.80%。对照组、TCSⅠ组、TCSⅡ组和TCSⅢ组平均鼠重增加为2.22g、1.22g、0.28g、一2.37g。用药组与对照组鼠重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TCSⅠ组、TCSⅡ组和TCSⅢ组Ki67蛋白阳性表达百分率分别为31.33%、29.92%、10.25%和9.67%。TCSⅠ组Ki67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CSⅡ组和TCSⅢ组Ki67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CS对荷人肝癌裸小鼠的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癌作用。TCS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是其抑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DPC4(Smad4)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原发性胆囊癌抑癌基因DPC4(Smad4)蛋白的表达. 结果: 胆囊癌肿瘤细胞DPC4(Smad4)蛋白的阳性反应率为75%(15/20),慢性胆囊炎粘膜阳性反应率为100%(13/1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DPC4(Smad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高分化胆囊腺癌中DPC4(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提示DPC4基因表达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血清四项指标对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并与降钙素原(PCT)比较,探讨其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诊断分为脓毒症组和非感染性SIRS 组,比较两组间血清SAA和PCT含量,绘制诊断脓毒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AA、PCT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PCT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3±0.057、0.938±0.02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SAA、PCT各自截断点的诊断准确率为70.6%和85.3%。结论〓SAA、PCT两项指标对早期诊断脓毒症均有一定的价值,PCT的诊断效能强于SAA。  相似文献   

11.
人精浆中富含酸性磷酸酶(ACP),但其生物学功能却鲜为人知。本实验室从正常人精浆中分离纯化了比活为520.36IU/mg的ACP,并观察其对补体系统的影响,1.CH50试验证明ACP能抑制人血清中总补体活性(P<0.01);2.ACP能抑制人血清中补体的溶血作用,并随血清中加入ACP的剂量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3.ACP能快速抑制补体的活性,作用15min后,即有显著抑制补体的作用;4.热(70℃,15min)处理ACP后,其酶活性消失,抑制补体的功能也随之消失。以上实验说明ACP具有抑制补体系统功能的作用,提示人精浆中高含量的ACP是精浆免疫抑制剂的重要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程中血清总胆固醇(sT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了57例药物与MARS联合治疗(治疗组)和59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sTC变化和临床意义.结果 治疗组入院后4周时sTC水平[(4.547±2.309)mmol/L]较人院时[(2.033±0.991)mmol/L]明显升高(t=9.298,P<0.01);对照组治疗前sTC水平为[(2.440±0.991)mmol/L]与治疗4周后[(2.579±1.379)mmol/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0.775,P=0.441);MARS治疗有效组39例患者治疗后sTC水平[(5.714±1.523)mmol/L]较治疗前[(2.202±0.904)mmol/L]明显增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t=14.355,P<0.001),MARS治疗无效组18例患者治疗前后sT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sTC水平与治疗有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sTC<1.0 mmol/L者,预后极差.结论 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程中sTC水平的变化可较好的反映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治疗前sTC水平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呈明显的正相关.sTC可作为判断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硫酸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常规组。硫酸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25%硫酸镁8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匀速静脉推注,时间为15分钟。然后将25%硫酸镁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用24小时缓慢静脉滴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连续用7天。所有患者于入院6小时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硫酸镁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硫酸镁能够改善急性熏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早期应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及RT-PCR分别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 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及HBV DNA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BMC中TLR4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与患者ALT、AST、TBi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LR4表达与患者的肝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监测TLR4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本实验室从正常人精浆中分离纯化的ACP,对Balb/c小鼠巨噬细胞(Mφ)形态与功能的影响,实验证明,ACP作用Mφ后,可致细胞增大,胞浆空泡增多等形态学上的改变。同时,还明显抑制Mφ的吞噬功能,表现为Mφ吞噬能力下降;Mφ对抗体致敏羊红细胞(EA)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抑制程度随ACP的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此外,用EA-花环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证明ACP还抑制Mφ表面Fc受体功能并降低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我们认为精浆中存在的大量ACP是构成精浆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GCS≤8分),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实验组22例常规治疗早期(≤3h)辅以血必净治疗,24h、3d及7d后,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24h、3d及7d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曲净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降低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输新鲜冰冻血浆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86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及输血浆组,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结果: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前血IgGI、gAI、gM明显高于正常,补体C3、C4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血IgGI、gAI、gM明显下降、补体C3、C4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比较,输血浆组血IgGI、gAI、gM水平轻微高于一般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但血补体C3、C4水平高于一般治疗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输血浆组血CD3、CD4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一般治疗组,CD8低于一般治疗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能提高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大鼠脊髓T13~L2经牵张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P1~N1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70%后,分别于术后1、4、7、14、21d处死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的表达,用行为学评分及电生理检查大鼠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损伤组术后1d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术后14d达高峰,为(263.72±16.39)个,以后下降。损伤组各时相点的阳性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牵张性脊髓损伤后GFAP的大量表达对脊髓的再生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及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MARS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MELD分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MELD≤30分、30分<MELD<40分和MELD≥40分,3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0.0%、34.3%和94.4%,3个月病死率随MELD分值增高而增高,前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在MARS治疗前后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在≤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均超过3个月,MELD分值达到或超过40分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在1.54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能够非常好地预测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MELD评分系统判断MARS治疗患者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其C-统计值为0.789,最佳临界值32,相应的敏感性80.1%,特异性50.1%.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MARS治疗可提高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