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小球疾病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众所周知 ,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炎及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病因。小儿肾脏疾病中以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 ,据北京儿童医院 1992年统计资料显示 ,肾小球肾炎占小儿肾脏疾病的85 %。近 10余年来 ,通过大量临床和病理研究 ,人们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在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发现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有关 ,更与其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 。  一、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机制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 ,目前认为由多方面因素所致。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伤是肾小…  相似文献   

2.
蛋白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肾小球滤过增加和(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近年来,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内皮细胞表层和足细胞下间隙成为肾小球滤过屏障新组分,发现越来越多的足细胞分子与蛋白尿关系密切,主导或者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023013儿宜肾脏疾病患者尿微,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张晓威…//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一2002,28(1)一39 检测69例肾脏疾病患儿和10例正常儿童尿掖中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Q一徽球蛋白(Q一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民一微球蛋白(民一MG)的含量。结果:肾病综合征ALB明显增高,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各种徽量蛋白的分泌量有很大差别,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蛋白尿最常见,其中TRF和ALB出现最早;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病变RBP、浅一MG含量增高.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破坏时,Q一MG增高,肾小管损伤及近端肾小管功能紊乱时RBP、几一MG…  相似文献   

4.
早在1820年Bright已指出蛋白尿与肾脏疾病有关,近200年蛋白尿始终是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下述观点已达成共识,即蛋白尿是肾损伤的重要标志;持续的蛋白尿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是持续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减轻蛋白尿程度可延缓病情进展[1].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举行的前沿研讨会(forefronts symposium)即以蛋白尿为题,值得注意的是其会议口号是“从肾小球的滤过到肾小管的处理(from glomerular filtration to tubular handling)”,这对我们全方位认识蛋白尿无疑是及时、有益的启示.多年来对反映肾实质受损的蛋白尿主要关注肾小球性蛋白尿,而对于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肾小管及间质的作用和意义关注相对较少.结合我国儿科肾脏病临床诊治研究的现况,对如何全面理解蛋白尿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轴由GH、IGF-1、GH受体、IGF-1受体、GH结合蛋白、IGF结合蛋白组成。除GH外,其余各成分在肾脏中都有表达并有各自特定的分布。对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有影响,并与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GH/IGF-1轴对肾脏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足细胞在维系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选择通透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足细胞损伤导致的蛋白尿则足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标志足细胞胞质内中主要有2种蛋白降解途径:自噬系统和泛索蛋白酶体系统.了解蛋白降解机制变化对足细胞的影响,期望为今后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性蛋白尿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肾小管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肾小管对正常滤过蛋白的重吸收障碍。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滤过的分子质量小于20000u的血浆蛋白质,均可在流经肾小管时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胞饮重吸收。当肾小管损伤,如各类肾炎的肾小管间质改变,各种抗生素或重金属造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并肾脏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儿内科住院的24例存在胡桃夹现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24例诊断为胡桃夹现象的患儿中,单纯血尿者、仅存在肾小管损伤者各3例(各12.5%),单纯蛋白尿者8例(33.3%),血尿、蛋白尿者10例(41.7%).24例中10例并紫癜性肾炎(41.7%),6例并IgA肾病(25.0%),4例并肾病综合征(16.7%),3例并过敏性紫癜(12.5%),1例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4.2%).10例彩超诊断为胡桃夹现象的患儿尿检存在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肾脏病理提示并肾小球疾病.4例临床或肾脏病理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患儿,尿检存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或经治疗后仍存在较长时间的轻度血尿和(或)蛋白尿,彩超检查存在胡桃夹现象.患儿均存在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升高.结论 胡桃夹现象可与肾脏疾病共同存在.胡桃夹现象易损伤肾小管.必要时应行肾活检以助诊.  相似文献   

9.
肾脏早期损伤的某些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有多项肾早期损伤的检测指标,多数基于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的改变.正常时分子质量小于50.0ku的血浆蛋白质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故肾小球滤过液中可含有少量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绝大多数被肾小管重吸收,特别是滤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几乎全部被吸收,只有极少量从尿中漏出.当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或肾小管损伤发生时,尿中蛋白质排出量增多.因此肾早期损伤指标可大致分为: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反映肾小球通透性改变,如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uTf)等;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反映肾小管损伤情况,如低分子质量蛋白(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LMWP)、尿酶,肾小管固有抗原如TH蛋白、刷状缘蛋白、肾基底膜抗原等.  相似文献   

10.
蛋白尿与肾脏慢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尿是小儿及成人各种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 ,蛋白尿的多少都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许多肾脏慢性病变的动物模型及人类肾脏疾患的研究均已证实了慢性肾脏疾病一旦形成之后 ,常以不同的速度发展、进行 ,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蛋白尿作为肾脏病变程度的标志 ,不仅是肾脏疾病的结果 ,也是一个独立持久的致病因素参与肾脏的病变过程 ,兹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蛋白尿与慢性肾脏病变的关系1.蛋白尿、肾小球高滤过和肾小球硬化 蛋白尿导致肾小球疾病的进展 ,主要是造成肾小球系膜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