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尽管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婴幼儿和年长儿的MMP仍有着各自的特点,年长儿容易出现顽固性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段或肺叶的实变影,且以单侧受累为主;婴幼儿出现咳嗽、喘息,影像学更多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间质性肺炎改变,双肺均可受累。部分患儿可发生肺外器官损害,常受累的系统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血液系统。随着MM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重症MPP、难治性MPP及耐药性MPP的病例数也随之增多,造成部分病例遗留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不张等后遗症。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 分析79例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婴幼儿MPP 1岁以上者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有痰咳嗽为主,70%有喘息,半数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和(或)喘鸣音,95%伴有肺外损害,其中心肌酶升高最为常见.双肺均可受累,局部病变部位以右、中下肺受累最常见,多见斑片影、片状密度增高影.病程10 d之后MP-IgM检测100%阳性.多数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50%以上患儿出现CD4+细胞比值降低,73%总IgE升高.绝大多数患儿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损害.19%的患儿表现为重症/难治性肺炎,2例遗留支气管扩张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改变,多数病程中出现喘息者随访1年不再发生喘息.结论 除一般表现外,婴幼儿也可出现重症/难治性MPP(SMPP/RMPP).MPP可继发免疫紊乱、小气道功能障碍,个别病例可出现BO和局限性支气管扩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嗜肺军团菌(L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P住院患儿62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IgG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噬肺LP1型-IgM抗体.将患儿分为2组,MPP并LP感染组29例,MPP组33例.观察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住院时间、肺外并发症、肺部影像学方面的差异,并应用SAS 6.12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PP并LP感染组及MPP组中,患儿有发热者分别为29例、33例,咳嗽者29例、33例(均占100.0%);肺部阳性体征者分别为23例、21例(分别占79.3%、63.6%),无肺部体征者分别为6例、12例(分别占20.7%、36.4%);并肺外并发症者分别为21例、16例(72.4%、48.5%).胸部X线和(或)胸部CT表现:支气管肺炎分别为18例、22例(62.1%、66.7%),大叶性肺炎分别为8例、8例(27.6%、24.2%),间质性肺炎分别为0例、2例(0.0、6.1%),肺不张分别为2例、0例(6.9%、0.0),胸腔积液分别为1例、1例(3.4%、3.0%).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出现肺部啰音例数、肺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合并LP感染组患儿的发热天数、咳嗽天数、肺部啰音持续天数、住院时间、CRP升高患者例数和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数均高于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PP并LP感染患儿与MPP患儿相比,发热、咳嗽时间长,肺部啰音吸收延迟,住院时间长,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节段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肺功能改变。方法收集本院儿科病房明确诊断为MPP肺炎,且胸部CT证实为节段性炎症改变的143例患儿,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CT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部分患儿进行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肺功能检测分析。结果143例MPP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一过性啰音,50例有肺外表现。胸部CT主要表现为大片状模糊影和肺实变,且在此基础上可合并多种改变。病变可累及肺部各个叶段,其中右肺多于左肺,下肺多于上肺,以右下肺最多见。急性期肺功能可为正常、限制性障碍和混合性障碍,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25%用力呼气肺活量、50%用力呼气肺活量和75%用力呼气肺活量和最大中期呼气流速均明显降低。3周后,20例患儿复查肺功能,其中85.0%患儿已恢复正常。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61.5%患儿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消失,其他患儿在加用头孢类抗生素或(和)激素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控制。结论儿童MPP可表现为节段性炎症改变,其临床表现严重且多样化,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头孢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闭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MPP闭塞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MPP继发闭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影像学及支气管镜下特点。结果 4岁男童,以重症MPP 1月余后气促、活动不耐受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检发现左侧胸廓塌陷,左肺呼吸音低。肺部影像学示纵隔心影左移,左肺下叶不张,左肺下叶各段支气管扩张,右肺马赛克灌注征。支气管镜下见左上舌段、左下前外基底段亚支闭塞。经2次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支气管肺泡灌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治疗,半年后胸部CT示部分肺复张。检索到19篇文献,72例患儿,其中有MPP病史49例。在MPP后1~2个月内逐渐出现气促、喘息、活动不耐受等表现,体格检查多可在患侧肺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影像学则以持续性肺实变或肺不张为特点,通过阿奇霉素序贯联合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镜等治疗,随访17例,8例有所改善。结论重症MPP后出现气促、喘息、活动耐量下降等表现,影像检查提示单侧肺不张,应警惕闭塞性支气管炎,早期支气管镜诊治可能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逐年增多,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肺内、肺外多系统损害。肺内并发症以不同程度胸腔积液、肺不张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气胸、肺栓塞等表现。国内报道,肺外并发症以心血管、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症状最为常见,另外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肌肉关节及皮肤也常累及。国外文献报道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部分患儿可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的肺外并发症,甚至少数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漏诊及遗留远期后遗症。治疗上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控制合并感染与肺内外并发症,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发生后遗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1 705例住院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期后2个月胸片或肺CT表现分为后遗症组(144例)和对照组(19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肺CT(或胸片)病变部位、肺部病变类型,WBC(N%、L%)、ESR、CRP,发病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及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对两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先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P<0.2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10 d(P<0.05,OR=1.987)、胸腔积液(P<0.01,OR=7.724)、病变部位位于右上肺(P<0.01,OR=3.547)、病变类型为大片状阴影(P<0.01,OR=2.009)、肺外并发症(P<0.05,OR=2.232)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胸腔积液是较强危险因素.结论 热程、胸腔积液、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肺外并发症均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D二聚体评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165例MP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165例MPP患儿中,重症95例,轻症70例,重症病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轻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95例)、胸腔积液(68例)、肺不张(35例)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相关表现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27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肺外并发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MPP患儿热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比例(N%)、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1)。结论 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评估MPP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09至2014年苏州市婴幼儿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婴幼儿患儿17855例,其中MPP患儿1145例,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1岁组(512例)、1~2岁组(393例)及2~3岁组(240例),对婴幼儿MPP的流行病学及不同年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流行病学:苏州地区各个季节以秋季感染率(10.46%)最高,春季(3.46%)最低,不同年龄感染率以2~3岁组(11.61%)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特点:与1个月~1岁组和1~2 岁组相比,2~3岁组的发热人数(53.9%比77.1%比85.4%)及高热人数(16.8%比30.5%比41.4%)更多,热程(3d比5d比6d)更长,而喘息人数(61.3%比52.4%比42.9%)及呼吸困难人数(7.6%比4.6%比3.8%)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实验室检查:不同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百分数、CRP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影像学检查:2~3岁组MPP患儿肺部出现大片状阴影(64例,26.7%)较1~2岁组(78例,19.8%)及1个月~1岁组(38例,7.4%)更多,且出现胸腔积液者(5.4%比3.3%比1.0%)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MP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年龄越大越易感染MP,MPP各个季节均可发病,其中苏州地区以秋季高发、夏季次之.年龄越大的MPP患儿发热人数及高热人数越多、热峰越长,年龄越小越易合并病毒感染,越易出现呼吸困难.MPP婴幼儿肺部影像学改变以小斑片状影改变为主,年龄越大,越易出现肺部大片状阴影、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协助病情判断、减少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确诊为MPP的2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有无合并肺外并发症分为肺外并发症组(107例)和无肺外并发症组(127例),比较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肺部CT(或胸片)病变部位、WBC总数、ESR、CRP及发病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等.结果 肺外并发症全身各系统均有发生,其中以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最为多见,分别为占11.11%、10.68%.其他系统损害分别为血液系统(8.12%)、皮肤(5.56%)、泌尿系统(1.71%)、神经系统(2.14%)等.2个或2个以上的脏器同时受累者11例(4.70%).对可能影响肺外并发症发生的10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CRP(P <0.05)、ESR(P <0.05)、肺部实变影(P<0.01)和发病超过7d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温、热程、胸腔积液、WBC总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PP肺外并发症各系统脏器都可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多系统脏器损害.CRP、ESR、肺部实变影和发病7d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发生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D-dimer in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165 cases of MPP hospitalized children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5 was made??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lasma D-dimer level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imaging feature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hildren with MPP was studied. Results 1.Among 165 cases of MPP children??95 cases were severe??while 70 cases were mild. The level of D-dimer in the severe c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ld??the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2.D-dimer levels of the cases who had the image feature of lung patchy shadow??95 cases????pleural effusion??68 cases????and atelectasis??35 case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 not ??P??0.01??respectively??. 3.The plasma D-dimer level in cases with extrapulmonary complications??27 c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ases without extrapulmonary complication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4.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level of D-dimer and fever procedure??white blood counts??WBC????neutrophile granulecyte ratio??N%????C-reactive protein??CRP????as well as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all P??0.01??.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D-dimer in MPP patients can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of D-dimer levels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 of MPP??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纯MPP患儿228例,MPP合并ADV患儿28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的差异。 结果 与单纯MPP组相比,MPP合并ADV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严重病变(糜烂、剥脱)比例、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需要氧疗比例均较高(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以及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P合并ADV感染儿童临床表现及气道黏膜病变程度比单纯MPP患儿更严重,更易需要氧疗,但实验室指标大多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特征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IC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PICU住院的重症MPP患儿,根据PICS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80分)和非危重组(80分),从病史中截取年龄、性别、发热时间,入院48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ECG和胸部X线和CT描述。对上述指标行3组间的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与PICS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重症MPP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61例,女53例。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29例,消化系统损害23例,神经系统损害18例,血液系统损害27例。非危重组77例,危重组30例,极危重组7例,3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异常ECG比例、合并2个及以上系统损害比例、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病程12 d比例、前白蛋白、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比例(OR=7.147,95%CI:1.435~35.59)、D-二聚体水平(OR=1.507,95%CI:1.054~2.156)与PICS呈正相关,前白蛋白水平与PICS呈负相关(OR=0.914,95%CI:0.845~0.990)。结论儿童重症MPP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感染、D-二聚体、前白蛋白水平和PICS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确诊MPP的住院患儿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所有入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 3岁)20例、学龄前儿童组(3岁~)41例、学龄儿童组(6~15.2岁)51例。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MPP的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全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患儿咳痰与喘息症状相对明显,发热多以低热为主,肺外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肺部体征较明显;学龄儿童组MPP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干咳明显,多不伴喘息,肺外表现以皮损多见,肺部体征轻;学龄前组患儿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MPP患儿全胸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要表现,而学龄儿童全胸片以肺段实质浸润为主;婴幼儿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学龄儿童组,学龄儿童组血CRP水平高于婴幼儿组。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MPP临床特征不同,尤其是婴幼儿与学龄儿童之间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指标,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1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RMPP患儿 32例,普通型MPP患儿11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RMPP患儿发病年龄及学龄期儿童所占比例均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PPP40 mg/L、血沉(ESR)>30 mm/h联合乳酸脱氢酶(LDH)>300 IU/L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普通型MPP患儿(P结论 RMPP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的大叶性肺炎、有胸腔积液肺内并发症、CRP升高及ESR联合LDH同时增高对儿童RMPP的早期识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MPP住院患儿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纯MPP患儿241例(未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患儿69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 与单纯MPP组比较,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值均显著升高(P < 0.05)。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支气管镜下严重病变(糜烂/痰栓)及重症MPP病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MPP组(P < 0.05)。结论 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患儿存在更严重的免疫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P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辅助性T 细胞9(Th9)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3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诊断为MP 感染患儿86 例,分为上呼吸道感染组(URI 组,n=29)、轻症MP 肺炎(MPP)组(n=32)和重症MPP 组(n=25)。另选取28 例同期行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ELISA 法检测各组血清细胞因子IL-9 水平。结果 URI 组、轻症MPP 组和重症MPP 组患儿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及IL-9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MPP 组和重症MPP 组患儿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及IL-9 水平均高于URI 组(P<0.05),且重症MPP 组显著高于轻症MPP 组(P<0.01)。结论 MP 感染患儿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及其细胞因子IL-9 的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病情加重而增加,推测Th9 细胞及IL-9 可作为MP 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及转归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常见病因,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74例全血细胞减少初治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就诊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147例(84.5%),出血87例(50.0%),发热41例(23.6%)。血常规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贫血、血小板重度减少、白细胞轻度减少。174例患儿中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有155例(89.1%),非造血系统疾病(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神经母细胞瘤)6例(3.4%),13例(7.5%)原因不明。再生障碍性贫血为最常见的病因(91例,52.3%),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7例,21.3%)、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11例,6.3%)、噬血细胞综合征(6例,3.4%)。结论:儿童全血细胞减少以贫血、出血、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亦为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MPP患儿239例为MPP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再分为轻症MPP组(n=152)和重症MPP组(n=87).选择同期收治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263例为非MPP组.选择同期在儿外科住院的疝气和包皮过长择期手术患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肺炎患儿均于入院第1天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检测,患儿经治疗感染恢复期重新留取血清复查以上指标;对照组留取1次血清,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和非MPP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IL-4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P组血清IFN-γ、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高于非MPP组(P<0.01);MPP组恢复期TNF-α、IL-1β、IL-6水平和IFN-γ/IL-4比值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 <0.001,P<0.05);重症MPP组血清TNF-a、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轻症MPP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来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